这款产品到现在任何资料我都没看过,对于产品的认知,来源于两个地方:
估计我的体验,会更类似于消费者直观的体验。
这篇文章我简单聊两个问题:半入耳式的耳机形态,以及 Freebuds 4 的使用体验。
之前华为推出 Freebuds Pro 的时候,上市前一段时间和后一段时间,我都在使用。
但是最后,我还是不争气的,换回了 FreeBuds 3 这款产品。
为什么?很简单,入耳的体验不是我想要的。
入耳的体验有两点我不太喜欢,第一是天然的不太喜欢塞耳朵,无论我用自家的 Freebuds Pro 还是果子的 AirPods Pro(研究竞品,哈哈哈)都一个感觉。
其次,降噪所带来的耳压体验,也不是我喜欢的。这个问题也一样,无论是自家的 Freebuds Pro还是果子的 AirPods Pro 我都不太喜欢。所以最后,选择了半入耳式。
之前,华为推出 FreeBuds 3 这款产品,口碑是非常好的。
作为半入耳式产品却拥有降噪功能,给这个行业带来了足够想象,也给用户带来了很好的体验。
但是还是有朋友反馈,这个降噪还是不够好,虽然价格不到 1000 块没什么自行车,但毕竟说华为出品,而且还是第三代,大家还是寄予厚望。
但总体而言,消费者是认可华为做耳机的思路,也就是坚持在半入耳式形态上,主打降噪的能力。这一点,是我们很开心看到的。
好了,说完了半入耳式形态,我说下产品的使用体验。
之前在Freebuds Pro发布时的文章中,我写到对于我自己而言,怎样的 TWS 耳机能够用优秀来定义,我给出的维度是这一些:
到现在,我暂且坚持我的观点。
而从这些维度上面,可以看到 Freebuds 4 相比于上一代都有显著提升。
无论是设计上新配色冰霜银的引入,还是其他方面,依然做的不错。不过最大的提升,在我眼中,来源于交互方式以及降噪功能。
交互上,上一代只有“轻点两下”实现音乐控制,以及降噪开关。但这一次多了更多的交互方式,让用户有更多选择。
保留了最开始“轻点两下”的交互方式,还引入了 Freebuds Pro 上有的“按住”和“轻滑”体验。前者解决降噪开关,后者解决音量大小,这样就便于用户使用。
而对于功能而言,升级在于耳机本身的降噪功能,以及耳机外的其他功能。
降噪部分,升级了半开放主动降噪 2.0 技术,并在半入耳耳机中首次应用了降噪自适应、双麦克风混合降噪两项技术。
之前我问了同事,说这次降噪你们这么自信,自信在哪里?他们给了我一段话,我也引入给大家看看
HUAWEI FreeBuds 4 在业界首次实现了在半入耳耳机中搭载了人耳自适应降噪(AEM)技术——用户在开启降噪时,耳机会自动检测使用者的耳型与佩戴条件,并从超过10种的降噪参数中,匹配最佳的降噪参数,这相当于为用户的耳朵定制一款专属降噪参数,让不同用户都可以得到最佳的降噪体验。
对于这个功能,详细的解读,交给 @Navis Li 了。
不过我作为消费者角度而言,可以说这个降噪水准相比于之前确实有了大幅提升。而华为也一直在这款产品上主打“舒适降噪”的定位。
我的日常体验主要就是在办公室里,降噪确实不错,搞得我有时候都不想开。毕竟隔壁项目组在内卷的时候,我都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狗头,哈哈哈)
除了降噪,再说说其他功能。有两个功能我是比较喜欢的,一个是查找耳机,一个是多设备协同。
查找耳机不必说了,这个功能是刚需,毕竟可以挽救你的钱包。
而多设备协同,最开始是在 FreeLace Pro 上首发应该,在 FreeBuds Pro 上持续,目前也引入到了 FreeBuds 4 上。
但这次做的不错的是,不仅仅支持手机、平板,现在连电脑上都可以体验到了,这个非常好。
我还记得在 FreeLace Pro 刚发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功能一般般,我没事又不会切换来却换去。
最后,实在真香,这个功能太省事了。当你有一大堆设备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这个功能有多么的方便,特别是打通电脑之后。
对于自家的产品,该骂的也确实该骂,有做的不好的也必须指出。
但对于 Freebuds 4 这款产品,是真的挺好,我已经勾(you)引(pian)我很多朋友抢首发买入了。
如果说值得,这款产品是真的值得。
2022年最新耳机总结归纳推荐请看:
在测评发出后,我就收到了无数人关切的私信。问我要不要这么刚。首先,我原测评中后半段内容已经注明为纯虚虚构,且未提及任何具体公司名称,不涉及任何工程技术实际流程或者供应链关系,也没用提及任何具体人事名称。再次强调下与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无关,与现实世界的公司无关,无任何针对性映射。甚至我还给我的律师朋友看了下写的有没有问题。但是这两天陆续有很多人关心此事,我也害怕神秘力量,所以对文章后半段内容进行修改,并且添加一些这两天某些别有用心人的抹黑的解释,就当是个小科普。当然,原测评内容不会改,大家可以放心。
频响曲线
累了,毁灭吧,赶紧的。
别有用心的人又开始抹黑我是用无泄漏人工耳测试的,不是人耳形状耦合测试的,数据有问题。我笑了。
像这种半入耳式耳机必须用这种人工耳廓才能测,或者是专门开模的治具,单独的耦合器压根放都放不了是没法测的。这种火箭烧煤的说法只能忽悠一下对声学测试完全不了解的人吧?
THD曲线
中规中矩,半入耳低频失真因为泄露总会大一些。
主动降噪
从实测结果来看,100Hz左右有20dB出头的降噪深度,3kHz左右大概有25dB,但是总体降噪水平很一般。我实际使用感觉不少噪声的滤除效果微乎其微。半入耳式降噪耳机的尴尬之处,显然华为这款耳机并没有做到超出传统半入耳式降噪耳机的范围。
并且,这款耳机也存在底噪问题。如果不开启降噪模式,有可闻底噪但并不是很大。但是开启降噪模式后,底噪瞬间增大,变得很明显。
延时
只测试了AAC模式,仅供参考。
频响曲线大家也看到了。所以我就简单说两句。我刚看到这个耳机的实测频响曲线,内心是崩溃的。
但是当我真的实际戴上去听,反而低频没有那么多。这是因为我随便一戴。然而当我稍微调整一下,就真的稍微调整了一下耳机的位置。那“毁天灭地”的低频就来了。
低频特别多而且音质很差。因为低频太多,听上去拖泥带水像是低频有滞后。而且通俗的讲,整体的量打脑壳的难受。听一些音乐低频“嗡嗡嗡”的。反应类似问题的不少,这真不是我黑
女声的音质和清晰度倒是不错,虽然有些女声也在高频稍微有些“毛刺感”。但低频实在太拉跨。实在抱歉,乐器我没细听 ,只听了一些超高频的打击乐器,量感表现还好但是音质有问题,有音染,也就是之前说过的有些“塑料感“但是还不算严重。有些乐器量有些少而且有些糊,例如钢琴。实在抱歉,乐器没细听。我平时听这个低频的。
要我听这耳机?
千万别好好戴,随便挂在耳朵上才能听。然而,这样泄露的话,降噪呢?
有人说这样调音是为了防止低频泄露就没低频了。可是为啥前代FreeBuds3和苹果AirPods2就不是这样的呢?漫步者和FIIL也不是这样的呀。
有人反应前代Freebuds3升级固件低音也变多了,我没有验证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的话,那不习惯入耳式耳机又想要降噪的,还是考虑下三星Galaxy Buds Live吧。618活动才799还比华为这个便宜100。
华为用户可以考虑前代FreeBuds Pro。
我从来没说过“华为耳机都是垃圾”这样的话。
相反我一直都推荐FreeLace Pro和FreeBuds Pro。如果真的想支持一下华为,或者真的想爱国一下。同样是899买FreeBuds Pro它不香嘛
这里回应几种说法和言论。
耳机的频响曲线如上文测评所示,实际买到产品的用户反馈也是事实。这些都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公司都是由人组成的,耳机都是人设计的不是上帝设计的,出了问题有时就是具体责任人的问题。我在上述测评中从来没有说过是体制问题。
2. 耳机砖家不可能做的这么差
耳机的实际表现就在那里,是不是耳机砖家,好与坏先不评价,
热心网友的评论为:
如果一拍脑袋就是耳机砖家,那人人都是耳机砖家。丢人都丢到姥姥家去了,就别在那砖家砖家的了。
3. 人身攻击我水平不行
首先,这款耳机的好与坏与我是干什么的没关系。就算我是扫厕所的,也不会改变一些既定事实。各位耳机砖家没必要来这里自取其辱。
出了问题,总要有人背锅。但也别往我这里甩锅,我又不是x为员工,这耳机又不是我做的。何必呢?
这里再澄清一点,“rnm 退钱”是国足输球后记者小姐姐的采访表情包。我并没有任何煽动退钱的行为。
一些人退货纯属自发行为,甚至在我发出测评之前就有人退货了。这些行为与我无关。
相反,我给出的回答是:
我在上述测评中从来没有说过“华为公司垃圾”之类的言论。请不要把我没说过的东西强行安插到我身上。
具体为啥这耳机会这样。
最近也在搞车载音响搞着玩。就是玩。
我就想起来有位真正的专家,家里父母身体不好,经常要照顾。但是却被同事举报没有996,不够奋斗。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什么样的公司里呢?我可不知道。
但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何必还在这样的公司干呢?
毕竟人人都是砖家,真的专家意义就不大了啊~
说到这里,我又笑了。前有5k人工耳测入耳式耳机,后有无泄露人工耳测半入耳耳机。你们呀,总是能给我搞出点新花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