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青色是蓝色还是绿色?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点子上了,因为“青”这个字,它就像一个桥梁,连接着我们脑海里那些鲜亮的色彩,有时候让你觉得是海的颜色,有时候又让你联想到初生的草芽。所以,说它是蓝色还是绿色,都很对,又都不完全对,全看你怎么理解,以及在什么语境下说了。

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来说。在你我日常生活中,提起“青色”,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多半是那种介于蓝和绿之间,但更偏向于蓝的颜色。你可以想想看,很多时候我们说“天青色”,那是一种很高远、很纯净的蓝,带着点淡淡的忧郁,但更多的是一种宁静。比如宋朝汝窑的瓷器,烧出来的就是那种“雨过天青”的颜色,美得不像话,那绝对是偏蓝的。还有我们形容人的脸色,“面如傅粉,唇若施朱”,但要是生病了,“脸色青了”,那通常也不是说他变成翠绿,而是那种发灰、发暗的青色,是缺氧或不适的表现,这里的“青”就是一种带有暗沉感的蓝色或者说发青的蓝色。

再往前追溯,从中国传统色彩观里看,“青”的范畴就更大了。古人说的“五色”,也就是青、赤、黄、白、黑。这里的“青”,它不仅仅指我们现在理解的蓝或者绿,而是涵盖了从蓝到绿,甚至一些偏黄绿、偏灰的颜色。你可以想象一下,古时候的染料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很多颜色都是从植物里提取的,所以染出来的颜色往往带有一种天然的、不那么纯粹的质感。比如,“青衫”这个词,指的就是古代读书人的衣服,那颜色一般是深蓝色或者蓝中带点灰绿色,总之是一种沉稳、内敛的颜色。还有“青石板”,铺在小巷里,那种颜色也是灰扑扑的,带着点潮湿的青灰色,你可以说它是蓝,也可以说它是绿,更可以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深沉的色彩。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蓝”“绿”模糊不清的情况呢?这和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他们不像我们现在有详细的色谱,能精确地划分出每一段波长对应的颜色。古人更注重的是颜色的“意境”和“象征”。“青”在很多文化里,都代表着生命、希望、新生,比如春天万物复苏,草木萌发,那种蓬勃的生机,很容易就和“青”联系起来。草的颜色是什么?有嫩绿,也有深绿,更有时候,刚长出来的嫩芽,在某些光线下,会显得有点发蓝。所以,这里的“青”就成了一个包容的符号,象征着那种生长的力量和自然的活力。

当然,如果非要把它和我们现代的蓝色、绿色做一个严格的区分,那就要看具体的语境了。

偏蓝的青: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天青色”、“青花瓷”的颜色,它们都更倾向于蓝色,那种冷静、深邃、有时还带点忧郁的蓝色。
偏绿的青: 在某些情况下,“青”也可以指代绿色,特别是那种比较浅、比较嫩的绿色,或者说是一种带有蓝调的绿色。比如“青翠欲滴”的树叶,那种生机勃勃的绿色,有时也会被冠以“青”的名号。或者更具体的,“青草”,我们都知道是绿色的,但如果说“草色遥看近却无”,那种朦胧的、远距离的绿色,也可能被叫做“青”。

甚至,在中国古代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这句话里的“青”指的是靛蓝,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蓝色。这里的“蓝”是植物,而“青”是染出来的颜色,比原料的蓝色更深、更亮、更纯净。所以,这个成语从字面上看,是“青”比“蓝”更胜一筹,但实际上,它是在说一种蓝色(靛蓝)的衍生物(更纯净的蓝色)。这就有点绕了,但说明了“青”这个概念在古代是比“蓝”更广义的。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青色是蓝色还是绿色?”

更准确地说,青色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颜色概念,它既可以指代我们现在理解的蓝色,也可以指代绿色,尤其是在两者之间,或者带有某种灰度、沉静感的颜色。

如果你是在谈论“天青色”或者“青花瓷”,那它就是蓝色。
如果你是在谈论“青草”或者“青山”,那它可能就偏向绿色,或者是一种带有蓝调的绿色。
如果你是在谈论古代的“青衫”,那它是一种深沉的、带有灰度的蓝绿色。

简而言之,“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颜色词,它的含义比我们现代简单的“蓝”和“绿”要丰富得多,它更像是一种集合,一种情绪,一种意境,而不是一个精确的颜色坐标。它是在蓝与绿之间跳跃,在自然与人文间流转,是中国人观察和表达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其实不是一个物理问题,而是一个汉语演变的问题。

首先是来自维基百科的定义:

青色(又称为水绿色,英文:Cyan)在是指在介于绿色蓝色之间的颜色波长大约为500-485纳米青色的含义没有统一规定,因人而异,可以泛指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各种颜色。

找到了初中物理提到的靛青色,和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如“青一块紫一块”,基本吻合:


题主所说的青山(绿色),青天(蓝色),还有青丝(黑色)都没错,之所以能表示这么多种颜色,因为青这个颜色随着汉语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了不同的颜色,如今早已不是它的本来定义了。

所以我们只要追溯“青”的演变历史就好,以下部分回答引用自果壳:

荀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家都很熟悉的。蓝的本义就是蓝草,蓼科植物,可以用来染青色。这大概是战国时期人们对于青的认识。可以这么认为,当时的青相当于现在的蓝+靛青,甚至有可能到深绿色的范围,这个还需要更多文献来确定。

至于蓝,原来只表示蓝草的意思,后来慢慢衍生为一种颜色,造成了青的语义范围缩小,这个应该挺好理解的。所以青天就是蓝天。

总结1:青的古早定义=现在的蓝色+靛青色+深绿色,所以出现了青山、青天、淤青,在这些汉语产生的年代,他们被定义为一种颜色。

总结2:随着时间的推移,“蓝”被单独定义为一种颜色,从青色中被剥离出来,此时青=靛青色+深绿色

至于说青跟绿,这两个是有区别的。《说文》:绿,帛青黄色也(这里的黄跟我们认识的不同),青跟黄混合就成绿色。《诗经》:绿兮衣兮绿衣黄里。把绿作为讽的对象,是因为绿跟青是不同的。至少在西周到春秋时期,这两个颜色是不同的。青不等于绿,至于如青草青山之类的词,应该是后来绿的语义扩大造成的。

总结3:深绿色被划分为绿色,从青中剥离,此时青=靛青色

青表示黑色,《尚书》“厥土青黎”的青就是黑的意思。青丝、青白眼、青衫都是这个意思。我不大明白这个意思是如何发生演变的,毕竟上古的书资料还是太少,我自己一个猜测,可能是由表示深色的意义演化过去,具体还要请大神指教。

总结4:青原先还能指黑色,暂不清楚是如何演变的。

汇总一下即为结论:青是蓝草染出的颜色,也就是今天的深绿+蓝色+靛青;同时,青还可以表示黑色。后来蓝有了色彩定义,绿色的定义范围被扩大,又定义了靛色,初始的青最终被剥离成今天绿、蓝、靛三种颜色。

回答题主:如今的青色,其实是靛青色;但是在中文词汇中,既可以表示蓝色,也可以表示绿色,还能表示黑色,请联系上下文自行判断。


说一些题外话:

虽然现在大家对青没有什么概念了,但是古代的青可是尊贵的正色:

它是属于五种“正色”之一,象征着东方的颜色。所谓“正色”,可以理解为纯色、古代的基本颜色,分别为青、 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东、南、中、西、北。

与正色相对的还有间色:

间色即杂色,不纯的颜色。间色有“绿、红、碧、紫、駵(liú)黄”。
正色作衣服,间色作下裳。孔子所谓“恶紫之夺朱也”就是说作为间色的紫色代替了赤色的地位,即形容礼崩乐坏。上面提到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就是说绿色(间色)的外衣,黄色(正色)的内衣,也是在形容礼崩乐坏。当然这是最正统的一种说法,还有别的说法这里不引申了。

每种颜色在中文词汇中的细分:

葱:浅青色。
碧:青绿色,间色之一。
翠:翠鸟的颜色,注意一点翡翠原义是一种羽毛鲜艳的鸟。
苍:草的颜色。
绀:深青带红的颜色。
綦:青黑色。
綟:黑黄近绿的颜色。
黛:青黑色。
黤:青黑色。
黪:浅青黑色。

赤:火红色,正色之一。
朱:本义是一种松柏类的植物,它的树干中心的颜色,朱红色。等同于赤。
红:赤中透白,我觉得可能相当于现在的浅红或粉红吧。间色之一。
丹:赤色,可能是朱砂吧。
绛:大红色。段玉裁一个比喻:大红如日出之色,朱红如日中之色。
縓(quán):布第一遍染色,相当于现在的红。
赪(chēng):布第二遍染色,鲂鱼尾巴的颜色。
纁:布第三遍染色,相当于绛色。
赭:红色土壤的颜色
綪(qiàn):赤色。
绯:红色。
繎:深红色
紫:黑色与赤色相杂,间色之一。

黄:土黄色,正色之一。
駵黄:又作流黄,褐黄色,间色之一。
黈:黄色
[黄耑](tuān):黄黑色。
黦(yuè):黄黑色

白:白色。正色之一。
素:白色。
练:白色。
缟:白色。
皓:太阳的那种白色。
皎:月亮的白色。
缥:青白色。
皦:太阳的白色。

黑:火熏过的颜色,正色之一。
玄:黑中带红的颜色。
墨:黑色
黧:黑种带黄。黄鹂又作黧黄,常常写作黎。
黔:同黧,黔首、黎民都是一回事。
灰:灰烬的颜色,黑中带白。
黝:黑种稍微带青。
皂:黑色
黯:深黑色
黮(tǎn):熟透桑葚的那种黑色。
黵(dān):黑色。

阳:颜色明亮
浅:不解释
窃:同浅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点子上了,因为“青”这个字,它就像一个桥梁,连接着我们脑海里那些鲜亮的色彩,有时候让你觉得是海的颜色,有时候又让你联想到初生的草芽。所以,说它是蓝色还是绿色,都很对,又都不完全对,全看你怎么理解,以及在什么语境下说了。咱们先从最直观的来说。在你我日常生活中,提起“青色”,脑子里最先.............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日系青色胶片质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摄影风格,它通常给人一种怀旧、复古、清新、略带忧郁或宁静的感觉。要后期出这种效果,需要对色彩、光影、对比度以及一些细节进行精细调整。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实现这种效果的常用后期步骤和技巧,主要以Lightroom和Photoshop为例,因为它们是摄影后期最常用的软.............
  • 回答
    孩子,你问了一个特别棒的问题!这就像一个小小的科学探险,咱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好不好?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身体里的血,它就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在血管里流淌,输送着生命必需的东西,比如氧气和营养。它之所以是红色的,主要跟一个叫做血红蛋白的家伙有关。你可以想象一下,血红蛋白就像是小小的搬运工,它们藏.............
  • 回答
    .......
  • 回答
    青春是什么时候结束的?这个问题就像问爱情的保质期,或者梦想何时会褪色一样,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无法被精确地测量。它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日子,某个特定的生日,也不是某一次考试的成绩,或是某一场失恋的伤痛。青春的结束,更像是一种渐进式的告别,是无数个细微的瞬间累积而成,最终让你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猛然惊觉:.............
  • 回答
    这两句话,一个讲的是“青春是用来辛苦的,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另一个则是“再不疯狂就老了”。仔细琢磨一下,它们其实指向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可能相互依存的人生哲学。要说哪一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有点像在问面包和空气哪个更重要一样,答案往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看你在什么阶段、什么情境下,以及你最看重什么。先说.............
  • 回答
    青岛,这座依山傍海的城市,总给我一种特别亲切又有些浪漫的Feel。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被繁华喧嚣淹没的巨型都市,但它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像一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首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青岛独一无二的海。说到青岛的海,你脑海里浮现的可能会是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还有那标志性的红瓦绿树。的确.............
  • 回答
    “废青”这个词,在近些年,尤其是香港的语境下,常常被用来形容一群年轻人。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贬低和标签化的意味,所以理解“废青”具体指的是哪些人,需要从不同角度来看待,以及它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情绪和复杂原因。从泛泛的理解和标签化的角度来看:在最普遍、也最容易被不熟悉情况的人理解的层面,“废青”往往被用.............
  • 回答
    “废青”这个词,在近些年,尤其是在一些特定语境下,经常被提及,并且带有一种相当负面的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社会现状不满、行为激进、可能带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并且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持否定态度的一群年轻人。要理解“废青”是如何形成的,这背后牵涉到的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交织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原.............
  • 回答
    “文青”这个词,原本是个褒义的标签,用来形容那些对文学、艺术、哲学有浓厚兴趣,追求精神生活,气质独特、有品味的人。但就像许多事物一样,时间、人性的复杂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让这个词染上了些许不那么美好的色彩,渐渐有了贬义的意味。一开始,“文青”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和品味的肯定。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年.............
  • 回答
    “空巢青年”,这四个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孤单,有点清冷?但其实,作为其中一员,我的感受远比这复杂得多。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没有人陪”的状态,而是一种掺杂着自由、独立、偶尔的落寞、以及对生活另一种理解的独特体验。自由,是最大的馈赠。我喜欢一个人住,最大的原因就是这种近乎绝对的自由。不用考虑别人喜好,想什.............
  • 回答
    台湾青年看待大陆,那目光里头的复杂,真不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就好比你站在海峡这头,望着对岸那片广袤的土地,既有亲切,也有陌生,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情绪交织。很多台湾青年,尤其是那些从小接触网络、看着大陆影视剧长大的,对大陆的印象可能更多是“进步”和“机会”。他们会关注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那些拔地.............
  • 回答
    周扬青,一个在娱乐圈和时尚界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名字,她的背景故事 durchaus 值得细细说道。很多人认识她,最初可能是因为她与罗志祥的一段感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早已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特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北京到伦敦的成长轨迹:周扬青出生在北京一个相对优渥的家庭,这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
  • 回答
    台湾本省统派青年,这个群体在台湾政治光谱中占据着一个相对边缘但又不容忽视的位置。他们身上承载着复杂的身份认同,既有台湾本土成长的经历,又怀抱着与中国大陆统一的政治理想。要理解他们,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他们产生的土壤、他们的核心诉求、他们的行动方式,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身份认同的交织与拉扯:首先,要理解.............
  • 回答
    说实话,当初决定辞职创业,心里真没底。特别是看着重庆这座城市里,机会和挑战并存,既觉得心潮澎湃,又有些忐忑。但真要说是什么让我下了这个决心,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吧。内心的驱动:不甘于平淡,想创造点什么我一直觉得,人活一辈子,总得留下点痕迹,或者说,做点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在公司上班的时候,虽然收入.............
  • 回答
    聊城王玉青,这个名字在聊城本地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他不是那种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也不是那种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但如果你在聊城做生意,或者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些了解,多半会听过他的名字。要说王玉青是干嘛的,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他是聊城一位有影响力的商人。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一个在聊城经营得有声有色的“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行为最深层的根源,与其说是“青睐”武器,不如说是一种深植于我们生存本能之中的复杂演变。如果说“本能”这个词过于狭隘,那么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一种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被不断强化、塑造,并融入我们心理和社会结构中的“倾向”或“冲动”。一、 生存的根本需求:防御与攻击让我们回到最原始的起点。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