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

回答
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受到全球范围内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包括疫情防控措施、经济影响、社会治理、信息透明度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

一、 疫情防控措施:果断与代价

中国在疫情初期采取了非常果断且严厉的防控措施,这是其表现中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评价其表现的核心部分。

封锁措施(封城): 以武汉为代表的封锁措施,在当时极具争议,但也普遍被认为有效地阻止了病毒的进一步扩散。这种“拉网式”的排查和隔离,动员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迅速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链。
大规模核酸检测和追踪: 通过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快速识别和隔离感染者,并利用大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形成了“发现隔离救治”的闭环。
方舱医院建设: 在疫情早期,为了应对大量患者,快速建设了大量的方舱医院,为轻症患者提供了集中隔离和治疗的场所,减轻了医疗系统的压力。
疫苗研发与接种: 中国在疫苗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并迅速推出了多款国产疫苗,并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接种,为控制疫情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动态清零政策(早期):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奉行“动态清零”政策,即一旦出现本土病例,就采取迅速封锁、全员核酸等措施,力求将病毒清零。这一政策在早期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使得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相较于其他国家能较早恢复正常。

评价:

积极方面: 中国的果断措施在早期确实为全球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抑制了病毒的快速蔓延,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本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从死亡率和感染率来看,在疫情初期,中国的数据是相对较低的。
负面方面/代价: 这些严厉的措施也付出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
对经济的影响: 封锁和出行限制严重冲击了餐饮、旅游、零售等服务业,也影响了生产和供应链的稳定。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严格的封锁和隔离措施对民众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以及自由流动造成了显著影响。许多人经历了长时间的隔离,与家人分离,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动态清零”的挑战: 随着病毒变异株(如Omicron)的传播能力增强,以及疫苗接种的普及,维持“动态清零”的成本越来越高,对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转造成了持续的压力。最终,中国在2022年底大幅调整了防疫政策,放弃了“动态清零”。

二、 经济影响:韧性与挑战

中国经济在疫情中的表现同样复杂。

早期恢复: 由于率先控制住疫情,中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在2020年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的快速恢复和出口的强劲增长是关键因素。
“动态清零”的压力: 然而,后期的“动态清零”政策,以及全球供应链的波动,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局部封锁对国内消费和生产造成了持续影响。
与其他国家经济表现的对比: 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整体表现出更强的韧性,但其增长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更多依赖国内需求和政府投资。

评价:

积极方面: 中国经济展现了较强的生产和出口能力,在全球抗疫初期承担了部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功能。
挑战方面: 过度的防控措施,尤其是“动态清零”,对国内经济活力和民营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政策的频繁调整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三、 社会治理与动员能力:高效与争议

中国政府在疫情应对中展现了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

基层组织动员: 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在落实防控措施、管理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志愿者队伍也得到了广泛动员。
科技应用: 健康码、行程码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在追踪密接者、限制人员流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发布与宣传: 政府通过官方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宣传,强调抗疫的决心和成就。

评价:

积极方面: 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是中国能够迅速实施大规模防控措施的基础,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国家治理的效率。
争议方面:
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 健康码等技术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
信息控制与审查: 一些关于疫情的早期信息(如李文亮医生事件)被压制,以及信息发布的不够透明,引发了公众对信息自由和透明度的质疑。
地方执行的偏差: 在执行全国性政策时,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现“层层加码”的情况,加剧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四、 信息透明度与国际合作:挑战与反思

信息透明度和国际合作是中国在疫情中的表现,也是最具争议的方面之一。

早期信息披露: 疫情早期,关于病毒的传播、起源等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透明度受到质疑。这影响了国际社会对疫情的早期判断和应对。
信息发布的变化: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国际压力,中国在信息发布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整体上仍然存在对负面信息的控制。
国际合作: 中国在疫苗援助、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国际合作,但与其他国家在信息共享和联合调查等方面的合作,存在着不少摩擦和争议。
“甩锅”论与民族主义: 一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未能有效控制疫情并将其传播到全球,甚至出现了“甩锅”的言论。中国国内则出现了一定的民族主义情绪,反击外部质疑。

评价:

挑战方面: 信息不透明是中国在疫情中面临的最大批评之一,这不仅影响了国际社会的信任,也给全球的疫情防控带来了困难。
积极方面: 在分享病毒基因序列、提供部分疫苗援助等方面,中国也做出了一些努力。
反思: 这次疫情凸显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信息共享和透明度的重要性,以及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合作机制的紧迫性。

总结:

总体而言,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是复杂且充满矛盾的。

在疫情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和社会动员能力上,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国家能力,并在早期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为全球争取了时间。
然而,这些措施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并且在信息透明度、早期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和争议。
“动态清零”政策后期对经济的压制,以及政策调整的突然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中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的评价,往往取决于评价者所侧重的角度。从国家力量和早期控制来看,其表现可圈可点;但从信息自由、个人权利和国际透明度来看,则存在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空间。这次疫情也成为检验和塑造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社会韧性以及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首先,我们要梳理一下中国抗疫战争总结的三条重要经验。

第一,这个新冠病毒很不好对付,它潜伏期长,难以检测,即使是核酸加测误差率也很高,最麻烦的是,这个病毒传染性特别强,即使是潜伏期也能传染给其他人,除了全民隔离,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是西方各国要全民隔离难度很大。

第二,这个新冠病毒肺炎很不好治疗,而且非常耗费医疗资源。

目前对这个病毒没有任何特效药,所有的药物只能发挥辅助性的抑制病毒作用,最后能否痊愈主要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这个病毒是直接攻击人体的肺部细胞,不断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也就是说在人体免疫系统战胜病毒之前,医疗机构能做的就是借助各种设备来恢复患者的呼吸功能。

现在我们医院对于患者治疗一般就是四大步骤。

1.高流氧治疗,直接给患者供氧,争取能把患者血氧饱和度提升到正常范围。

2.不行的话就上无创呼吸机。

3.如果上无创呼吸机两个小时无效,就要气管插管。

进行气管插管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层流病房,插管之后医护比要达到1:2—3。但是一般医院没有那么多层流病房, 综合ICU或者部分急诊ICU配备了也只能接待有限的患者。

4.到最后, 如果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就上ECMO(人工心肺机, 但因为昂贵很多医院只有1-2台),如果没有这个ECMO,患者多半就顶不过去。

从以上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需要动用大量的医疗资源——要高浓度氧气与设备、要呼吸机、要层流病房、要人工心肺机以及大量的医护人员。

第三,就是最关键的经验,不能引发民众的恐慌。

一旦引发民众恐慌,导致医疗资源被挤兑,那么死亡率就会大幅度上升。

武汉封城之后,当时正值流感高发期,超过10万民众涌入医疗机构,直接导致武汉一线医疗机构几乎瘫痪。

也就是中国政府能迅速动员力量在10天内修建2所大型医院,从全国动员了几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才稳定了武汉的局面。

就这样,中国政府也要在全国实施全民隔离措施——因为不能出现第二个武汉,即使中国政府也没有在两个大型城市同时打赢防疫战争的能力。

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来源:新浪财经)

武汉医疗资源被挤兑死亡率一度高达9%,我们动员了全国人力物力支援,艰苦奋战一个月最近才慢慢降到4%。而湖北之外,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率还不到0.2%。

这就是中国抗疫战争的宝贵三条经验。


2 其次,我们以重庆这个城市作为案例让大家看看我们国家的动员能力。

案例一:动员就是战争片

假如你是一个社区居委会主任,在大年三十晚上接到上级的紧急通知——必须在明日清晨完成对社区所辖6个小区封闭与监管,必须在2天之内完成对社区所有住户的入户筛查。

现在居委会只有8个工作人员,社区有1万多住户28000余人,情况紧急上级也没给你调派人手,那么,8个工作人员怎么在2天之内完成这个28000人的筛查任务?

这明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但是我们社区居委会却是魔术师。

人员不够怎么办?党员来凑!

社区有党员900多人,虽然绝大部分组织关系都不在社区,但是紧急时刻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当天晚上社区居委会通过微信群、qq群动员,一夜之间动员了440名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党员。

不但招之能来,而且来之能战!次日社区将这440名志愿者划分到6个网格,也就是6个小区,一个小区一个网格,拉网式、全覆盖开展排查。

当天就完成对6个小区的封闭监管,2天内就完成对社区全部10457户家庭、147个门店、417个企业机关单位,还有1个养老院排查工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入户排查工作做得有多细呢?因为带着口罩担心居民不认识志愿者引起误解,要求所有党员都佩戴党徽。入户排查有武汉打工旅行史的疑似人群的同时还每户送了一本防疫宣传资料。

与此同时,还展开大规模防疫宣传,在辖区的202部电梯里张贴的温馨提示和宣传海报,设置61条横幅、18块专栏,确保群众能够“看得见”

将疫情防控知识、公开信、倡议书等录制成3套音频宣传资料,利用巡逻车、小区喇叭、喊话器循环播放,确保群众“能听见”

积极动员居民在网上参与疫情防控征文活动,将所学的疫情防控知识编成顺口溜、快板、儿歌等供大家学习,十来天时间社区居民已创作各类文学作品13件。

在社区隔离监管期间,居委会组织的志愿者队伍还为社区送代办服务,有些居民家里缺米、油、果蔬等生活日用品,就给他送上门,保障居民物资供应。

同时,组织“安心敲门队”志愿者为18名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这就是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发生的故事。

一个基层居委会,8个工作人员,在一夜之间动员了440位以党员为核心的志愿者队伍,迅速完成社区封闭、监管、排查、宣传工作,随手还把居民物资供应工作都做了,连失独老人照顾都不拉下,这是何等的动员能力,何等的执行能力?

顺便说一下,重庆这种社区网格式管理入户排查是五天重复一次。

重庆的防疫思路很有特色——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比如入户筛查潜在的疑似患者就是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动员更多的人力,反复入户筛查,争取把潜在的小概率可能漏网的疑似患者找出来,为此重庆动员了40万人。

小时候特别喜欢一部电影《地道战》,电影中有个片段印象很深刻,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一个村支书给出的斗争方案很简单——就是“紧紧依靠(党)组织,充分发动群众”。

(来源:雷锋网)

对照上述案例是不是也是这个很“俗套”的方案?

紧紧依靠组织,充分发动群众!就没有做不成的“不可能的任务”!

案例二:筛查就是侦破片

重庆某县还有一个案例。一个湖北打工者,1月7日回重庆,医学观察14天之后,没有任何症状,然后在居家期间,竟然被市疾控中心从另一条线索排查出来。

疾控中心找到这个人时,这个人根本不相信自己是患者——因为从武汉回来已经超过18天,至今没有任何症状。

当时全国还没有发现无症状患者,但是疾控中心坚持做核酸检测——最后检测结果果然是阳性!这是全国发现最早的潜伏期超过18天,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这样的患者居然也被排查出来!

疾控中心在这个排查过程中抽丝剥茧层层追踪,堪称一部精彩的侦破片,但却是真实的案例。

正是由于全国各地陆续排查出潜伏期超长的无症状患者,才引起了高层的警惕,才延长了全国各地居家隔离时间。

我看到国外的新闻报道,经常发现一个患者却找不到传染源,但是在中国,确诊患者我们要求是一定要找到传染源的!连居家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都能排查出来!

改天我详细写写这个抽丝剥茧的排查过程,让大家开开眼——我们基层排查人员每个人都是福尔摩斯大侦探啊。

以上就是一些基层的案例,这些碎片化案例组合起来就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面——

一声令下,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直接按暂停键;

一声令下,十四亿国民全部居家隔离;

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工人团队奔赴前线,10天建成一座千张床位的医院;

一声令下,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奔赴前线;

一声令下,我们庞大的工业机器开动起来,十来天时间,口罩产能就从日产2000万只飙升到日产近亿只;

最震撼的是,没有一声令下,全国人民自发支援疫区,无数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湖北到其他省市,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是无数志愿者活跃的身影。在海外,无数华侨以及留学生将全球医疗防护用品一扫而空捐赠回国。

这就是中国在全世界表现出恐怖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

(来源:环球网)

这种恐怖的组织与动员能力给全球各国带来的是极大的震撼。

震撼是啥意思?

意思是——

如果你对中国没有敌意,震撼能让你尊敬;

如果你对中国充满敌意,震撼能让你畏惧!

所以,这个震撼有重大意义。

3 最后,不战而屈人之兵

大家都知道美国军费开支天下第一,不仅如此,美国军费开支还相当于全球军费开支第2名到第16名15个国家的总和。

为什么美国军费开支这么高?

舆论普遍解释是美国军工复合体是最大的利益集团,美国前十大财团都在军工复合体入股,所以,美国国防开支被利益集团绑架。

以上是事实,但不是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长期执行“吓阻性”国防战略。

中国谋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美国这个“吓阻性”国防战略就是意图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美军的军费碾压全球,所以,没有任何国家敢主动向美国开战!

表面上军费开支很大,其实本质上节约了无数场潜在战争的费用——看似花钱,其实省钱。

按:小布什任上犯下的最大的战略错误就是——在伊拉克与阿富汗这两个战略价值不大的地方打了两场战争。
这两场战争战术上赢得很漂亮,战略上却是败笔。美国投入这么多资源,前后花费几万亿美元,最后在战略层面一无所获,现在还要为撤军擦屁股。

正因为美国这个“吓阻性”国防战略,才有了十大财团入股形成军工复合体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最后反而成为美国政治体制最大的一个毒瘤。

所以,中国在疫情中表现出恐怖的动员能力与组织能力对于某些敌对势力同样有“吓阻性”的威慑效果。

想与中国博弈?

可以!

你可以打贸易牌、金融牌、人权牌,想打啥牌都可以!底线是你不敢撕破脸掀桌子!因为撕破脸不管是冷战还是热战,你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希望!

因为与中国这样的大国爆发直接的冲突,最后拼的就是动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经济潜力。

中国能一声令下全民迅速动员起来组织起来跟超级病毒打全民战争,同样也可以与任何的对手干,你有这个能力吗?

你连抄作业都不会啊!

所以,通过这场疫情,中国某种意义上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未来外部的直接军事干涉,最大程度震慑了对手,捍卫了国家的稳定与和平。

所以,我一直坚信两岸一定会统一。

所以,我一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实现。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知乎:花猫哥哥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

原创 | 农村的逆袭:中国脱贫攻坚工程的深度报告

原创 | 内卷化趋势:当下是人类历史最糟糕的时代

原创 | 拥有绝对优势力量的国民党军队为什么在内战中迅速失败?

user avatar

我们谁都以为抗疫这事儿是比看谁做得好,

谁知道人家制定的标准是看谁做得烂,

你。。。

这。。。

我。。。

入关吧。。赶紧地。。累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