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内蒙古为什么要禁牧?

回答
内蒙古禁牧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为了解决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这片草原的棘手问题:草原生态的退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简单来说,就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吃不消”,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影响到当地牧民的生存根本。

为了让你更明白,我来一点点拆解一下:

一、草原的“脾气”与过度放牧的恶果

首先得知道,内蒙古的草原虽然看起来广袤无垠,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脾气”。它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相对较少,草的生长速度和更新能力是有限的。你不能把一棵小树苗当成参天大树来对待,对草原也一样。

过去,传统的游牧方式,牧民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带着牛羊迁徙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这样一来,一块草场在被过度利用后,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休养生息,恢复生长。这就像我们偶尔去某个餐厅吃一顿,但不会天天去把人家的食材都掏空。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

人口增长与畜牧业商品化: 人口多了,对肉、奶制品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牧民们开始增加饲养的牲畜数量,而且倾向于集约化养殖,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地大规模迁徙。这样一来,原本可以轮牧、休耕的草场,长期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
牲畜品种的改变: 过去,牧民主要饲养绵羊、山羊等对草原适应性更强的牲畜。但后来,为了追求更高的产肉量和产奶量,很多地区引进了高产但食量更大的牛、猪等。这些牲畜的啃食能力更强,对草的损害也更大。
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内蒙古地区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这使得草原的自我恢复能力本就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过度放牧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过度放牧会带来什么坏结果呢?

1. 草质下降,草量锐减: 牛羊主要吃草的嫩芽和叶子,吃得太狠了,草就长不高,草叶也变少了。而且,它们还会连根刨起一些草的根部,这会让草很难再生。久而久之,本来茂盛的草场就变得稀疏,甚至出现光秃秃的土地。
2. 土地板结,沙化加剧: 草皮是保护土壤的“绿色卫士”。当草被吃光,裸露的土地就会被风吹日晒雨淋得越来越紧实(板结),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大大降低。再加上内蒙古本身就风沙大,没了草的束缚,风一吹,表土就很容易被卷走,形成沙尘暴,导致土地沙化。
3. 生物多样性丧失: 草原上不只有草,还有各种小野花、昆虫、鸟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草少了,这些依附于草生存的生物也跟着遭殃。比如,很多食草昆虫没了食物来源,它们的数量就会下降,进而影响以它们为食的鸟类等等。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了。
4. 水源涵养能力下降: 健康的草原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能吸收雨水并缓慢释放,滋养地下水和地表河流。草原退化后,保水能力大大减弱,雨水很快就流失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牧民赖以生存的水源都成了问题。
5. 牧民生计受损: 草原退化,草料少了,牲畜就得挨饿,产奶量、产肉量都会下降,牧民的收入自然就减少。而且,一旦出现极端天气,比如连续的旱灾,退化的草原更是承受不住,牲畜大量死亡,牧民的损失是毁灭性的。

二、禁牧的出现:为了“止血”与“治本”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止血”,也就是遏制草原的进一步退化。禁牧(或称退牧还草、休牧)就是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一项措施。

禁牧的目的是什么?

给草原“休养生息”的机会: 停止或限制放牧,让被过度踩踏、啃食的草场得到喘息,有时间重新生长、恢复生机。就像一个人长期高强度工作,需要放个长假才能恢复精力一样。
控制牲畜数量,恢复合理的载畜量: 根据草原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可以饲养的牲畜数量,避免“人多牲畜多,草场负担重”的恶性循环。
保护脆弱生态系统,遏制沙化: 通过禁牧,让草皮重新生长覆盖土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保水能力,从而遏制风蚀和水蚀,减缓土地沙化进程。
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禁牧不是要让牧民不养牲畜,而是引导他们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益。比如,发展优质牧草种植、改良牲畜品种、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等。

三、禁牧的实施与挑战

禁牧政策的实施通常是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的。有些地方可能是全面禁止放牧一段时间(比如几年),有些地方则是在特定季节或特定区域限制放牧。通常会伴随一些配套政策:

补贴和补偿: 为了弥补牧民因禁牧而减少的直接经济损失,政府会提供一定的补贴和补偿,比如草原补贴、生态补偿金等。
人工种草和草原改良: 在一些退化严重的地区,会进行人工种草,改良退化的草场,提高其产草量和质量。
发展替代生计: 鼓励和扶持牧民发展非畜牧业的收入来源,如生态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外出务工等,减轻对传统畜牧业的依赖。
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 向牧民普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接受和配合禁牧政策,并学习新的畜牧养殖技术。

然而,禁牧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牧民的接受度: 毕竟长期以来,牲畜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生活方式。禁牧直接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一些牧民可能会觉得补偿不够,或者难以适应新的生计方式,因此接受度不高。
执行的有效性: 如何确保禁牧真正落到实处,防止出现偷牧、超载放牧等行为,需要强大的监管和管理能力。
经济的转型压力: 牧民的生计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如果替代性生计不足或不稳定,牧民的生计就会受到威胁。
政策的科学性: 如何科学地划定禁牧区域、确定合理的休牧期、载畜量等,需要基于扎实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的监测评估。

总而言之,内蒙古禁牧是一项旨在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它是对长期以来过度放牧导致生态恶化的“纠偏”,也是为了让这片美丽而脆弱的草原能够继续为子孙后代提供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执行过程中会有阵痛和挑战,但长远来看,这是保护内蒙古乃至中国北方生态安全,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国家的农、林、环境的主管部门,最擅长干一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事儿。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出台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政策,比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十八亿亩红线、碳排放交易体系等等。这一堆政策的基本特点,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儿:简单粗暴

“大爷,地别种了啊,国家要种树,种了树黄河就不黄了。啊?不黄跟恁有啥关系?大爷,国家现在扫黄呢!”
“赛多了外东塞,咱这儿不能放牧,不能放牧,放牧了北京城就要刮沙子!你养多少不管啊,反正这儿不能放。”
“张总,这是基本农田,您要开发这儿得在别的地方补块差不多的。什么样的随便,面积差不多就行了,回头我们调整规划去。”
“哪单位,排放这么多?罚款!中科院?北大?不盈利?不盈利也得罚!”

这些政策的关注点,基本是放在现象的直接原因上。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许有人分析过,但是在实际的政策制定中很少被考虑。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说这些政策没效果可能是冤枉,但是效果绝不会理想。而且因为没有倒到根儿上,同类现象仍然会继续出现。

==================================================

具体到禁牧这件事儿上,目前的最高票(抱歉我at不上……)提到

思想起点是好的,因为国家注意到西方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定居,高度集约化的现状,希望内蒙古也能走这条路。但这条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忽略了内蒙古草场载畜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甚至南方其他省份的事实

这差不多倒到根儿上了。内蒙古的草地,从东向西大致分为三个大类:东部半湿润地区的草甸和草甸草原,中部地区的典型草原,以及西部半干旱/干旱地区的荒漠草原。从生产力上来讲,这三种草地的类型差别很大。根据我手中的数据,草甸草原的生产力平均在120 g/m2左右,而荒漠草原差不多只有草甸草原的一半,低的地方才刚上两位数。

而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国外草地乃至于青藏高原的草地,内蒙古草地的物种组成并不特别适合于牲畜食用。因为内蒙古草地的优势种主要是针茅属(Stipa)植物,而豆科植物的比例很低。据调查,内蒙地区豆科植物的含量平均为0.6 g/m2,而青藏高原的是它的一倍多。这样一来,内蒙古草地明显表现出高纤维、低蛋白、低无氮浸出物的特点,草群的粗纤维含量平均在24%左右,粗蛋白含量在10%到12%,无氮浸出物不到60%。对于牲畜生长意义比较大的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含量都很低,而影响消化的粗纤维含量却很高,这导致在生产力相同的情况下,支持同样多的牲畜数目,需要更大范围的草地。

最高票引用了刘书润的观点。刘书润退休前是内师大的教授,是一个游牧的坚决拥护者,他认为游牧是保护草地生态的最佳手段。为了完全表明他的态度,我把上下文引上,

·他们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畜牧业是定居、高度集约化,比如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所以希望内蒙古也走这条路,使他成为中国的畜牧业产品基地,以解决中国人的吃肉问题。可是我实话告诉你:内蒙古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秸秆畜牧业,也就是农业畜牧业来解决。有人做过统计,以2000年为例,光是一个山东省的畜牧业产值就比内蒙古高出十几倍。
——中间这段用处不大——
我和我的老师畅想过草原的未来,他说草原的未来是狩猎和旅游。其实解放初期的时候,内蒙古草原上就是一半狩猎一半游牧,牧民的主要收入也是来自于这两方面。

说白了,刘书润的想法是让内蒙牧民少放,然后把牲畜都送到农业区,于是乎牧民可以在草原上赶着自己那十几头羊自由的游牧打猎,牛羊肉都由农业区产出了。

问题是现实吗?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不现实。从西汉到清朝,内蒙古人口数目一直在200万上下徘徊,到1947年才50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激增到2400万,是大清朝的时候的12倍。总拿着老老年间仨制钱两头牛来说事儿,有意思吗?

不考虑人口、不考虑经济、不考虑社会,这就是以刘书润为代表的游牧鼓吹者最荒谬的地方。

刘夙在《记两个植物生态学界的大仙》一文中曾经引过几位专家的观点表明,蒙古族历来有“惜售”的传统,即“片面追求牲畜头数,而不注重畜牧业经营周转率和商品率”。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草地上承载的牲畜数目只会越来越多,不管是游牧还是定居放牧,都不会影响草地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撑牲畜数目这一现实。

这个可以算一下。2013年底,内蒙古地区有羊5239.21万头,牛612.43万头,马76.63万匹,以牛和马都算作5个羊单位来算,折合起来等于8683.86万个羊单位。内蒙古草地总面积7880万公顷,折合起来平均每公顷有1.1个羊单位。内蒙的草地我没有算过,但是产草量和牧草品质远高于内蒙草地的青藏草地,其合理载畜量也仅有0.68个羊单位/hm2。青藏高原平均每公顷0.8个羊单位,草地的退化已经很严重了,以内蒙这种情况,不管是游牧还是定居放牧,草地都是啃光光。何来游牧可以保护草地生态?

而且,刘书润说的“秸秆畜牧业”更是胡说八道,显示出他对农业畜牧业的极度无知。

先放一幅图

这是我国从80年代到现在的粮食生产情况,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年鉴。

可以看出来,从90年代后,居民口粮消耗是逐渐降低的,而粮食总产量整体不断攀升。可是为什么这样,我国粮食的自给率还不断下降,谷物类已经跌破了90%?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畜牧业。

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大家都知道。可是三鹿奶粉为什么要添加三聚氰胺?这里面固然有资本为了暴利之类的原因,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奶牛根本产不出来高品质的奶。

前面说过,对于牲畜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粗蛋白,其次是无氮浸出物,而粗纤维是影响消化的成分。所以对于饲料来讲,应该是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越高越好,而粗纤维越低越好。可是秸秆呢?几乎全是粗纤维,氮含量平均只有0.5%。拿秸秆喂出来的牛,挤出来除了水,还能有啥?

所以没办法,只能在饲料里掺粮食。现在,中国年产的粮食,40%多都给牲畜吃了,人的口粮还不到30%。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让农业区进一步提高牲畜的饲养量,开玩笑嘛?

所以我说,忽略了内蒙古草场载畜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甚至南方其他省份的事实”,只是差不多倒到根儿上了。

那么根在哪?我以为,根本是在中国没有建立起来与畜牧业相配套的优质饲草供应体系。

美国、澳洲、新西兰之所以能够走集约化畜牧业的道路,是因为他们发展了大面积的人工草地,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能够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料。饲草几乎是全草食用,而粮食做的饲料只能用上作物的籽粒。在对干物质的利用上,饲草的优势太明显了。

但可惜,中国的人工草地太不发达了。

没有饲草,牧区的畜牧业就得依靠天然草地,农区的畜牧业就得依靠粮食。结果呢?

粮食紧张了——哎呀,还是要守好十八亿亩红线

草地退化了——哎呀,还是要退耕退牧还草

牛羊肉涨价了——哎呀,还是要大力发展畜牧业

然而,粮食依然越来越紧张,草地依然越来越退化,牛羊肉依然越来越贵。不从深了的层次去解决,目前这种怪圈永远打破不了。

==================================================

在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基本方针指导下,禁牧政策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user avatar

最荒诞的是用农业经济思维去发展游牧经济,公社时代人们的积极性降低,把农民土地承包到个人可以带动整个积极性,但是游牧经济不以土地面积做kpi而是用牲畜数量做kpi,直接粗暴的承包给个人导致邻里之间矛盾不断,不再游牧导致大牲口(马、骆驼)没有行走的空间而人们不再养这类牲畜,导致生态平衡破坏草场退化,植物种类迅速减少,原来勉强能够维持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少,就我小时候能够吃的野果子、野花什么的现在根本不见了,由于马群的减少草原上全是针草(也叫狼针草),更可怕的是由于个人承包制每个人把自己的草场用铁丝网围住导致野生动物无法迁徙,到不了有水源的地方,近几十年野生动物数量猛降,在本来脆弱的生态平衡雪上加霜,草场进一步退化,这种恶性循环,原来蒙古族有五种牲畜,能够降低市场风险,羊肉不值钱有牛,牛不行有骆驼,以此类推,现在全部养羊,供应上升价格直接降低,最近两年牧民生计是一个共同关注的社会大问题,三四年前我们家的羊羔子在活蓄市场一斤能卖13-14元,现在一年不如一年,从一斤9块到7块再到6块去年6块都不值

mp.weixin.qq.com/s/rfz3

mp.weixin.qq.com/s/pNbN

补充一句,一切没去实地考察就一竿子打死都是耍流氓

user avatar

谢题主邀。

本来在知乎上潜水惯了的,看到这个问题还是忍不住要答一下。 我注意到题主的身份,来自科尔沁草原的牧民。作为内蒙人,我自己家里往上数两代也有家在牧区的,因此能深切的体会题主的感情。

先说结论: 1国家对内蒙实行禁牧制度早有先例。 2禁牧制度确实能控制过多人口与有限牧地的矛盾,但以实行效果来看,禁牧制度却无法阻止草场退化。 3这个制度因为实行悠久,因此目前区内采取遏制草场退化的最普遍方法。解决方法不能靠知乎的网友议论纷纷,与政府协调,从旅游业和轻工业入手找到牧民生计,是一条有参考先例的路。

1国家对内蒙实行禁牧制度早有先例。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锡林郭勒盟牧区就逐渐开始禁止自由放牧,实行牧场承包制,在1996年左右达到高峰。当时的做法就是划定有限的牧地归牧民所有,牧民或牧民小组将属于自家的草场以围栏围起,牛羊在自家草场实现养殖。实行主要原因是人口激增(生育及人口迁移)导致牧场过载,草场退化迅速(1949-2003年间锡林郭勒盟牧区人口增长3.5倍,畜牧头数增长11倍)。实行案例如“划区轮牧制”。

2禁牧制度确实能控制过多人口与有限牧地的矛盾,但以实行效果来看,禁牧制度却无法阻止草场退化。

禁牧制度带来的好处在理论上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行过程中是否对草场退化起到积极作用却引起多方争论。事实上,锡林郭勒草原在实行划区轮牧后,仍然以惊人的速度退化。至2006年,锡林郭勒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达到草原总面积的6成。退化原因有如下几点:1牧区圈养造成圈养区草场加速退化。2加速退化的小片草场随风起砂,飞沙反而引起更多草场退化,之前牺牲少量草场来维护整体草原生态的思路被证明有问题。3牧民所分草场不一定有水源,因此牧民在草原打井,一时水井剧增。4牧民的围栏使生态区破碎,使草原生态脆弱,“拦”住了草原的活力。4有观点称适当的放牧可以刺激之植物的顶端优势(例如绵羊吃草的上端),加之牲畜粪便肥力,可以提升草原密度。但处于保护中的牧场均丧失了这种条件。综上而言。禁牧或许是解决方法之一,但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法。等到草场退化到严重失衡时,这种方法必定会被废除。

3这个制度因为实行悠久,因此目前区内采取遏制草场退化的最普遍方法。思想起点是好的,因为国家注意到西方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定居,高度集约化的现状,希望内蒙古也能走这条路。但这条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忽略了内蒙古草场载畜量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甚至南方其他省份的事实。以《中国国家地理》对刘书润教授的采访,刘书润教授的回答来揭其一角:“······(集成畜牧业)内蒙古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秸秆畜牧业,也就是农业畜牧业来解决。有人做过统计,以2000年为例,光是一个山东省的畜牧业产值就比内蒙古高出十几倍·······有人很奇怪,内蒙古这么大面积,为什么解决吃肉问题还不如山东省····并不奇怪,东部的内蒙古每20亩才养一只羊,到了西部荒漠地区,可能平均30亩草场才能养一只,可山东,河南这些农业区一两亩地的产出就可以养一只羊。”

谈了这么多,我都没有直接指出解决方法。这是因为以我个人的能力实在无法解答。我的家乡的牧户要么走向旅游开发,通过民族风情体验及家乡特产来增收,或者有些通过加入当地新兴的矿业来改善生计(无疑开发矿业更加恶化了草原),但更多的是经历的题主所说的苦难,克服语言,文化上的障碍走进城镇,艰难的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因为政策很难改变或者推翻,所以更多的是牧民们自己发挥本身的智慧来寻求未来的出路。希望题主对于所提的“牧民领不到补助”种种情况,能与当地乡镇政府进行协调,尽量解决到位。游牧文化尽管辉煌,在草原有其先进性,但在现在大潮的推动下,注定不是长存之道。祝愿题主及题主家乡的阿爸和额吉们找到出路,拥有幸福的生活。

最后我奉上是其他几个答主的吐槽。谁不知道草场禁牧是为了保护草原生态?题主出于牧民的角度考虑,心理充满的对未来不确定出路的担忧,而个别答主却以人们众所周知的“大道理”对答主进行诘责,试图教会题主一定尊重生态,不谈其所负代价(牺牲自己?),甚至盛气凌人的让题主温习高中课本,多读书种种的,丝毫不设身处地从题主的角度给出建议。这种透过屏幕就能感到的洋洋得意之感,就是你们经历高等教育所得出的果实?个人不才,认为受过教育的到的优越感来自于将自己平生所学尽可能帮助他人之后被他人肯定所获得的尊重,所学一点就以为他人皆愚昧,动不动以自己已知来嘲讽他人未知时所获得优越感,尤其为人所不齿。


“在戈壁之南,东从大兴安岭,西到阴山及贺兰,几千年绵延的记忆在此截断。无论是苍狼还是苍鹰,都已经失去了大地和天空,只剩下那还在惶急地呼叫的天上的风。”---席慕蓉


深更半夜,在川大草草谱成答案。语无伦次请多见谅^_^。

数据索引:张慧芳《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状及其分析》 《中国国家地理2012.10 内蒙古专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内蒙古禁牧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为了解决一个长期以来困扰着这片草原的棘手问题:草原生态的退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简单来说,就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吃不消”,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影响到当地牧民的生存根本。为了让你更明白,我来一点点拆解一下:一、草原的“脾气”与过度放牧的恶果首先得知道,内蒙古的草原虽然看起来.............
  • 回答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在中国内地的禁播与在网络媒体上的热炒,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张力的现象,折射出内容审查的现实困境、网络文化的特性以及观众心理的多种面向。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内地审查的现实:严格的“一把尺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内地对影视内容的审查是相当严格的。.............
  • 回答
    在中国的大城市,市区内禁摩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管理措施,而是牵涉到城市发展、公共安全、环境治理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议题。首先,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摩托车因其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强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实在,也触及到了很多内蒙古人在谈论家乡变化时会提到的一个点:盟改市。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行政区划调整,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考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内蒙古的盟会变成市,以及这背后到底有啥意义。历史的变迁:从“盟”到“市”要理解盟改市,得先看看“盟”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 .............
  • 回答
    说内蒙古高考要考骑马射箭这事儿,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误解,或者说是一种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调侃。 答案非常明确:内蒙古高考不考骑马射箭。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个事儿为啥会传得这么神乎其神。首先,我们得承认,骑马射箭是蒙古族人民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技能。在草原上,马匹是牧民们最亲密的伙伴,是生活、生产.............
  • 回答
    内存为什么要分页?这就像问,为什么我们要把一本书分成一页一页来看,而不是一次性吞下一整本。答案其实非常朴实,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有限的内存资源,让电脑这台机器能够更流畅、更高效地运转。咱们先别急着说分页,先聊聊在没有分页之前,内存管理是个什么样子。没有分页的日子:一块大内存,大家抢着用想象一下,.............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脸书将删除所有带特朗普声音的内容”这个说法,我们需要先澄清一下其真实性。首先,截至我所知的信息(我的知识库更新到2023年初),Facebook(现Meta)并没有发布过一项全面禁止包含“特朗普声音”内容的政策。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一种误解、夸大或者是不准确的信息传播。然而,我们可以从Faceb.............
  • 回答
    985学生之所以会“内卷”,这背后有着复杂且相互交织的社会、经济、教育和心理层面的原因。与其说他们“选择”内卷,不如说是在特定的环境和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参与这场竞争。一、 激烈的教育资源分配与“赛道”的固化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985高校资源,是极其稀缺的。虽然高等教育.............
  • 回答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辽阔的草原之上,涌动着一股股强大的游牧民族迁徙的浪潮,他们的目光,一次又一次地投向了汉地,渴望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根。这股力量的涌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地理环境的严酷是游牧民族内迁的根本驱动力。北方草原,虽承载着他们祖祖辈辈的生命,却也意味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地道,直击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内地资本市场之间一个非常关键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很多人觉得,既然美元能自由兑换港币,而香港又是人民币离岸中心,那外资为什么还要绕道香港进入内地呢?直接用美元走别的通道不行吗?这里面其实涉及一系列历史原因、制度设计、市场考量和规避风险的综合性因素。.............
  • 回答
    .......
  • 回答
    我明白你想深入了解广电总局这项规定背后的原因,并且希望以更自然、不像是AI撰写的风格来呈现。那么,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试着用一种比较平实的语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掰开了说。咱们得先明白一个背景:广电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它管的是什么?管的是“广播”和“电视”。这块牌子,它首先就意味着对内容的监管,.............
  • 回答
    乌克兰报废图160的决定,确实是苏联解体后一件牵动人心的事情,背后掺杂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战略考量,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与其说“报废”,不如说是被迫“裁减”或“拆解”,这其中并没有简单的“内幕”,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无奈与选择。为什么乌克兰要“报废”图160?首先,我们要明白,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
  • 回答
    .......
  • 回答
    袁世凯称帝,这出戏码着实让不少人跌破眼镜,毕竟他那“沉稳老道”的形象深入人心。按理说,老谋深算的袁大总统,不会如此轻易地走上这条充满争议的道路。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在这关键时刻,显得如此急躁、甚至有些“冒失草率”呢?这背后,可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博弈。首先,我们得看看袁世凯当时所.............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信息传播的核心,也牵涉到沟通、教育乃至社会进步的方方面面。 与其说是一种“强行扯淡”,不如说是一种必然趋势,一种对信息民主化和普及化永不满足的追求。 但就像所有过度追求一样,它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潜在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非要让大家懂”的冲动? 信息壁垒的.............
  • 回答
    关于 Linux 内核为何要映射到所有物理内存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清楚。这可不是什么凭空捏造的规定,而是有着非常扎实的底层逻辑和实际运行需求驱动的。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内核就是整个操作系统的“大脑”。它负责管理硬件资源,调度进程,处理各种系统调用,保证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如果内.............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想深入了解为什么一些父母会更倾向于希望女儿嫁给体制内男生,并且希望我以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解答。我会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您详细剖析这一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体制内”这个概念承载了太多传统观念中对稳定、可靠的期许。很多父母之所以如此看重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