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顶多赶下海。因为无法像改造国民党战俘一样改造美军士兵,有了武器没人会用。
其实第二次战役缴获了很多重装备和车辆,由于没几个人会开车,开不走,结果被美国飞机炸掉了。
先烈用命换来的经验教训不是尬吹的资本
吹也得讲究个基本法啊,
首先说志愿军装备:
海军就算给TGBB和CV,TG连人都配不齐;
空军虽然对于毛子什么时候来,处于什么原因有争议,但是11月初基本就位了,国内自己的飞行员形成战斗力是51年1月的事,MIG15和F86比不仅不差代还小有优势,而且TG靠着打完可以撤到东北基地这个比较鸡贼的战术,打出的交换比不说了,一句话:差在人。
陆军入朝初期有大量日械,但是不至于小米加步枪那么惨。其中39军号称“美械军”,可以说50年TG最好的东西基本在这了。
炮兵也不算少,可惜第一次战役被炸的七七八八
有人说制空权的问题,有这个因素,但是更多的还是战术思想的问题。这就涉及到第二大点
第二次战役穿插是个亮点,不过围住了吃不掉。这里有个悖论:如果给连排加强火箭筒、给团营加强75-105毫米火炮,火力是够了可惜跑不起来。总之跑得过吃不掉,能吃掉就追不上。
51年陆续换装全套苏械,就不展开了,结果装备差距最小的第五次战役近乎军事灾难
后期改消耗战,耗着耗着互相都耗不赢,这就是和谈的基础。
可见在朝鲜TG遇到的问题不是枪不如人炮不如人那么简单。
其次说说战术问题:
根据《第一次较量》的说法,朝战是TG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战争”到“现代战争”转变的开始。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一支古典时代过来的军队学着怎么打机械化战争。
举个例子,第一次战役,各部队按照国内战争的思路等着各部队都到预定位置再统一开战,结果包围口没有完全封死,歼灭打成击溃。
整个朝战步炮、步坦协同都是问题,举个例子:美军坦克基本当高级步兵和自走炮,自愿军坦克更多的时候在当振奋己方士气的大宝贝。
T34至少50年年底就到国内,初次使用是51年3月。技术兵种形成战斗力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套用一句论持久战中的金句吧: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决定战争的是人而不是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