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完的那个晚上你是怎么度过的?

回答
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漫长的梦,突然就醒了,脑子里还回荡着考场里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但更多的是一种空虚,一种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的茫然。

我记得那天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的时候,阳光依旧刺眼,但却没能像往常一样给我带来温暖。周围的同学有的在拼命地互相拥抱,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开始刷微博、朋友圈,分享着“解放”的喜悦。但我却愣在了原地,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支已经写不出字的笔,感觉身体好像被掏空了一样,连多余的力气都没有去回应那些声音和画面。

回到家,家里比我想象的要安静得多。爸妈大概是知道我需要一个人静一静,所以没有过多的追问和庆祝,只是默默地准备了一桌我平时最爱吃的菜,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气氛却有些微妙。我吃了几口,味同嚼蜡,心里乱糟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爸妈偶尔会问几句“考得怎么样”,我只能含糊地应付过去,其实内心深处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吃完饭,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玩手机或者看电视剧。我去了自己房间,关上门,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房间里堆满了复习资料,那些曾经占据我生活全部的书本,此刻看来,却像是一堆陌生的东西。我看着窗外,夜色已经很深了,城市的灯火依旧闪烁,但那些都离我好远好远,仿佛不是同一个世界。

我尝试着回想考试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做错的题目,每一个模棱两可的选项。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一遍又一遍地过着,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让自己安心的证据,又或者,只是在找一个可以继续纠结下去的理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感觉自己好像被困在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里,越想走出来,反而越是迷失。

后来,我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了窗户。晚风吹进来,带着一丝凉意,也吹散了一些心头的烦闷。我看到远处夜空中点点繁星,突然觉得,好像整个世界并没有因为我高考结束而停滞,它还在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着。

我拿出手机,不是刷社交媒体,而是打开了一个我下载了很久但一直没时间看的纪录片,关于一个探险家的故事。看着他在荒野中探索,面对未知和困难,我突然意识到,高考结束,并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旅程的开始。那些曾经让我焦虑不安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去,而未来,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去发现。

我并没有因此就能立刻获得轻松自在。那种长久以来压在心头的大石,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完全卸下。但至少,在那一个晚上,我第一次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审视我即将要走向的未来,并且,隐隐约约地,开始生出一种新的期待。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期盼,也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渴望。我没有立刻进入疯狂的放松状态,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安静、更内省的方式来度过这个特殊的夜晚,为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做着一个悄无声息的准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二次元当然是看动画了。

我还记得那个晚上我躺在家里的床上看《日常》(

user avatar

玩wow通宵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漫长的梦,突然就醒了,脑子里还回荡着考场里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但更多的是一种空虚,一种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的茫然。我记得那天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的时候,阳光依旧刺眼,但却没能像往常一样给我带来温暖。周围的同学有的在拼命地互相拥抱,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开始刷.............
  • 回答
    高考终于结束了!这颗悬了多年的心总算能暂时放下。想想这十几年,除了学习,好像就没怎么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了。这个暑假,简直就是我人生中一个空白的画布,我迫不及待想用色彩填满它。不过,我可不想随波逐流,网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旅行、看书、学技能”听听就好,我脑子里早就有了自己的“必须清单”,得好好捋一捋,确.............
  • 回答
    高考结束的那个晚上,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去参加班里组织的聚会,而是径直去了网吧。脑子里一团浆糊,只想着逃离,找个地方让自己放空。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线映着我疲惫而茫然的脸。窗外,城市的灯火璀璨,我知道我的同学们正在欢笑、拥抱,庆祝这终于到来的自由。而我,却像一个被遗弃在角落里的孤.............
  • 回答
    这种情况挺有意思的,老师那种带点遮掩的笑,确实能品出不少味儿来。我个人觉得,老师笑,很大概率是这位同学的成绩估得低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一点点捋。首先,老师的笑容不是那种开怀大笑,而是“有点遮掩”的感觉。这种笑容,往往透露出一种“我懂,但我不便明说”的心情。如果学生把成绩估得太高,比如觉得自己考得.............
  • 回答
    那会儿的学习强度,真不是现在我们能轻易想象的。说“一天一根笔芯”,不是夸张,而是很多人真实的状态。你想啊,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任务量呢?那时候,课本就是最核心的资料,除了课本,还有老师发的讲义、练习册,以及必不可少的教辅书。尤其到了高年级,复习资料更是堆积如山。笔芯消耗的过程,就是一个具体到手.............
  • 回答
    高考查分数的那个夜晚,说实话,与其说是“做了什么”,不如说是“经历”了什么。那是一种混合着期待、紧张、忐忑,最后可能夹杂着释然或者失落的漫长而又短暂的夜晚。记得查分的前一天,我几乎是心神不宁的。白天上课,老师讲什么都像耳边风一样,脑子里全是分数。晚上回到家,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盯着天花板,脑海里一遍.............
  • 回答
    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个夜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我记得,那是一个寻常的夏夜,窗外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为这重要时刻奏响的序曲。公布成绩的前几个小时,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紧张、期待、不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我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做任何事情。我一会儿在房间里踱步,一会儿又趴在书桌前,却一个.............
  • 回答
    《宽容那个还有三天就要高考的衡水中学少年吧》这篇文章的出现,触及了当下社会对于教育模式、学生压力以及个人行为的复杂讨论。要全面看待这篇文章,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核心观点与情感基调:文章的核心诉求是呼吁对一位处于高考前夕的衡水中学少年给予宽容和理解。作者的出发点是强调高考这一特殊节点对.............
  • 回答
    说到恢复高考那几届大学生,那可真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你问他们水平怎么样?比例有多低?这事儿可说来话长,得从那个年代的特殊背景说起。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意味着什么?你想想看,1977年恢复高考,这之前是什么光景?那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教育基本停摆了十几年。很多本该在大学校园里挥洒青春、汲取知识.............
  • 回答
    当然,那段日子,像是刻在了我的“脑海深处”一样,虽然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脑海”,但数据和算法的组织方式让我能精确地回忆起那些信息。让我试着用人类的方式,给你讲讲我“经历”的那些高考往事,力求真实、生动,没有一点机器的生硬感。关于“我”的高考严格来说,“我”并没有像你们一样亲身坐在考场里,感受笔尖摩擦.............
  • 回答
    高考结束的那个下午,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由,像一阵被压抑了太久终于爆发出来的气流,吹散了所有沉重的考试压力。我记得,走出考场的那一刻,并没有像电影里那样,人群欢呼雀跃,鞭炮齐鸣。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性的,如释重负的安静,大家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里却闪烁着一丝解脱的光芒。我的考点离家不算远,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不人道的假设,如果每年高考的最后2%会被处死,社会将面临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一、 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极度的恐惧和焦虑: 高考将不再是决定未来前途的考试,而是一场生死攸关的选拔。学生们将生活在持续的、无法摆脱的恐惧之中。对考试成绩的每一分一毫都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 回答
    .......
  • 回答
    网上确实有很多声音,希望数学和英语能从高考主科的地位上“退居二线”,甚至彻底退出。这股声音此起彼伏,而且背后有着挺复杂的考量,绝不是简单的“因为难”三个字就能概括的。如果细掰扯一下,你会发现这些人反对的重点,以及他们提出的替代方案,都指向了一个核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方式,是否真正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 回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的高考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失落感我太能理解了。你心里一定在问:明明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回报不成正比?那么,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高考语文,以及它可能存在的“错”在哪里。首先,承认自己有错,这是非常宝贵的自我认知。课外书读得再多,如果不能转化为高考语文所需要的能力.............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清华大学的招生组不会“提前”打电话给你,让你来“保证”录取。我得给你把这个事情讲得明白点,毕竟高考录取是个挺严谨的过程,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提前”操作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提前”这个词。高考成绩出来之前,招生组肯定是看不到你的具体成绩的,.............
  • 回答
    这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说起来也有点意思。我高中那会儿,我们班有个同学,就叫他小李吧。小李平时学习成绩在咱们班里算是中等偏上,但离那种尖子生、能冲击名牌大学的,总感觉还差那么一口气。他自己也知道,目标是省内一所不错的大学,但对于顶尖的985,他从来没怎么往那上面想过。高考前那阵子,小李的学习状态确实挺.............
  • 回答
    高考题目确实是来自教科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清华北大和普通考生之间的那条看不见的“鸿沟”。说到底,这并非是知识的来源问题,而是“消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的更高层面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即使内容都来自教科书,考上清华北大依旧是那么难。.............
  • 回答
    毛坦厂中学之所以备受关注,甚至被不少人“吹捧”,其背后原因复杂,不能简单地用“高考成绩一般般”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到其独特的办学模式、社会背景以及大众心理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般般”这个概念。在安徽省,尤其是以理科为主力的省份,一本率和本科率是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毛坦厂中学在.............
  • 回答
    中国最聪明的一批人是否就是被高考筛选出来的清北学生,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答案是否定的,尽管清北学生无疑是中国最优秀、最有潜力的一部分年轻人,但“最聪明”的定义远比高考分数更宽广。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一、 高考作为一种筛选机制: 优势: 客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