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女权?什么是男权?女性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受到了影响?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我们社会最根本的一些运作逻辑。简单来说,女权和男权,都指向了社会中权力分配和性别角色的问题。

女权

我们得先弄清楚,女权不是要“女性压倒男性”,也不是要“女性比男性更优越”。 女权,或者说女权主义(Feminism),它最核心的诉求是追求性别平等。这意味着,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女性应该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利、机会和地位。

更具体一点,女权主义会关注和挑战:

父权制(Patriarchy):这是理解女权的关键。父权制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男性长期以来掌握着更多的社会权力、经济资源和话语权,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关于男性和女性角色的社会规范和期望。这种结构并非由所有男性主动建立,但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影响着所有人。
性别刻板印象:社会往往会给男性和女性贴上各种标签,比如女性应该温柔、感性、顾家,男性应该坚强、理性、有事业心。这些刻板印象限制了个人发展,让很多人不得不去压抑自己真实的个性和需求,去符合社会期待。
性别歧视:这是父权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比如在职场上的“同工不同酬”、晋升障碍,在家庭中的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分配不均,在社会观念中对女性的评判更严苛等等。
性别暴力:这包括但不限于性骚扰、性侵犯、家庭暴力等,而女性往往是主要的受害者。
争取女性的自主权:比如身体自主权(选择是否生育、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经济自主权、教育选择权、职业选择权等。

女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多分支,从早期的争取选举权、教育权,到后来的关注职场、家庭、身体自主权,再到现在的跨性别议题、女性在不同文化中的经历等等,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思想体系。

男权

男权(Patriarchy)通常被认为是与女权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 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在男权社会中:

男性拥有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无论是在政治决策、经济掌控、家庭权威还是文化话语上,男性往往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男性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角色和期望:比如“养家糊口”、“顶天立地”、“不轻易流泪”等。这些期望有时也成为了男性的负担,让他们难以表达脆弱,难以追求不被社会认可的兴趣。
男性的特权:男性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付出同样的努力就能获得认可,或者在某些社会环境中,他们不必像女性一样时刻警惕潜在的危险。
对女性的压抑和限制:这是男权结构最显著的表现,通过各种方式限制女性的发展空间、自主权和话语权。

需要强调的是,当谈论男权时,并非所有男性都是这个体系的受益者,也不是所有男性都赞同这个体系。很多男性也同样受到男权文化下“男性角色”的束缚,例如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被要求不表现出情绪,或者在家庭中承担过多责任而得不到支持。

女性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受到了影响?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影响非常深远和广泛。

在学习方面:

专业选择的隐形限制:尽管现代社会教育机会大大放宽,但性别刻板印象仍然在影响着一些专业选择。比如,一些“理工科”或“高科技”领域,往往被潜意识地认为更适合男性,导致女性在这些领域参与度相对较低,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面临“你是怎么学会这个的?”之类的质疑。反之,一些“文科”或“服务性”专业,可能被贴上“女性化”的标签,而限制了男性进入。
课堂互动和评价:有时,在课堂上,老师或同学可能会不自觉地对男女学生的提问、发言或参与度有不同的期待或评价。例如,对女性学生更倾向于关注她们的“认真”和“努力”,而对男性学生则更关注他们的“逻辑”和“创新”。
教材和课程内容:过去,教材中的历史人物、科学贡献者等,往往以男性为主,女性的贡献容易被忽视或简化。虽然现在情况在改善,但仍然存在需要审视的地方。
未来职业规划的压力:女性在学习结束后,可能会面临“学业与家庭”的平衡问题,这种压力往往比男性更大。社会期望她们在职业发展和家庭责任之间做出权衡,而这种权衡的压力往往落在女性身上。

在平常生活方面:

外貌的严苛标准:社会对女性的外貌要求普遍比男性严苛得多。女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维护自己的形象,并且时刻担心自己是否“足够好看”。媒体、广告、社交平台都在不断强化这些外貌焦虑。
安全感和行动自由:女性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比男性更注意人身安全。比如,晚上不敢独自走夜路,在公共场所需要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骚扰,这些都限制了女性的行动自由和心理状态。
家庭角色的固定化:尽管现代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但家务劳动、育儿责任、照顾老人等“无偿劳动”,仍然不成比例地由女性承担。即使是双职工家庭,女性往往也需要承担更多“家务”的隐形工作量。
职场上的不平等:除了前面提到的同工不同酬和晋升障碍,女性在职场上还可能面临“玻璃天花板”(难以晋升到高层)和“粘地板”(生育后难以重返职场或晋升)等问题。一些职业也存在明显的性别隔离,某些职位似乎“天然”就属于男性或女性。
言论和行为的评价差异:同样一件事,男性和女性这样做,可能得到的评价完全不同。比如,一个有野心的男性可能被赞誉为“领导者”,而一个同样有野心的女性则可能被贴上“强势”、“不好相处”的标签。女性在表达自己观点时,也可能被质疑“情绪化”或“不理性”。
消费文化的影响:消费主义往往会迎合甚至加剧性别刻板印象,比如针对女性的各种“美容”、“瘦身”产品,以及对女性“应该”拥有的物品的定义,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女性的自我认知和消费行为。

总而言之,女权主义的目标是打破这些不平等的结构,让每个人,无论性别,都能获得自由发展和充分发挥潜力的机会。而目前,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的累积,女性在学习和生活中,确实感受到了来自男权结构和性别刻板印象的诸多影响。这些影响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但它们都真实地存在着,并且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男权和女权都只是在网上对骂

有种就在现实中光明正大的搞一次,敢吗

user avatar

题主为公,而且处在各位所讲大学的象牙塔,日常中并不能见过对于女性的不公正(唯一一个能想到的大概是有的时候女厕会拥挤)。


哈哈哈,那你有没有见过假如要保个研,假定十个人竞争三个名额,里面如果有两男的,那这俩上研的可能性肯定其他八个妹子高到不止一个数量级?即使这俩男的都是综合绩点在这十个人里吊车尾那种。

再比如,窝有认识的妹子在读研读博。每次出去参加个学术会议,时常遇到各种隐形骚扰,比如被人摸肩摸头,比如被起哄要求陪酒,比如被调侃各种带色段子。。哦抱歉我忘记了题主可能也经常干这些事。而这些事在某些人眼里是理所当然的还,妹子要是脸上不好看还被说是不知好歹。

哦对,不是还有什么神奇的教授在微博上说,女孩子读什么研,反正要回家生孩子做饭。

我有次跟同事的朋友们一起吃饭,其中一男人是帝都某不错大学的研究生,喝多了就开始说他认识的一个在BAT之一做前端开发的妹子,说人家姑娘刚毕业就自己养车每月租房五千,描述起来其言下之意就是哼真不知女人钱怎么来那么容易,里面的性交易暗示强烈到我跟他坐一块直觉恶心。此人研二在读,目测还在努力托人找实习找工作的状态。那天我突然理解到,在有些人的眼里,姑娘钱赚得多多半就来路不正,至于你有多发奋努力技术学的有多牛逼,那都是烟雾弹。我一开始还大惊小怪,后来对这种人见多了也就无所谓了,反正我还是赚我的钱过我的日子。

你问为什么要谈女权。


这理由真是多到我三天三夜说不完好么。

本人是工作的就不谈象牙塔了我也不了解情况。。

比如你毕业了你有份不错的工作,前景一片光明,过年回家你觉得自己好自豪,然后你发现自己傻逼了:没人在乎你的工作怎样,他们会说哎呀女孩子做什么技术;没人在乎你成绩多优秀,毕业了之后他们只会关切的问你有对象没啥时候结婚哎呀女人要早结婚不然会贬值的。。。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成绩多牛逼工作多让人点赞,都比不过你名字被挂在一个男人后面。

比如你想要事业。然后你发现了一个很奇葩的情况:男人们越是积极进取aggressive他就越受欢迎;女人呢?她会被称为男人婆女强人各种不讨喜。我毕业的时候有个很牛逼的长辈来找我谈话,他拥有我们当地最牛逼的地产公司,在我读书的时候他一直鼓励我,但毕业后的谈话让我整个人都崩溃了。他详细的跟我描述了他认识的女强人们的悲惨现状。是的他就这么说的。他说可惜你是个女孩子;他说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找个对象,他说他知道这是这个社会的陋习这是个很扯淡的偏见,但是没办法,而且没对象还会对你的事业造成影响。。。

我觉得我毕业工作一年,世界观被刷新了大概三十遍。


就这样你还问我为什么要女权?是觉得我应该为我还能有机会在外面工作感激涕零别再奢求更多了是么?

为什么女权?因为我希望我以后有了小女儿,我可以告诉她她可以去追求她想要的东西,而不用告诉她她越积极追求 事业成功就会月被人嫌弃;她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而不用担心路上有哪个管不住自己某器官的人强迫她,事后整个社会还要一直指责她说是她的错她不该勾引人。这种神思路我真是听都听累了,会走路的丁丁请自动滚开;

我希望她不会随便点开一个网站,满眼都是各种擦边球广告比如干露露怎么了,谁谁被强了,谁谁又走光了,然后再恶劣点的全都是爆乳的女性裸露图片;

比如就在此刻我点开163.com



题主你感受到这个世界对女性的恶意了么?!

你去优酷首页看看每天有多少擦边球视频被顶在那!运营编辑们还特别喜欢搞这种东西来增点击率!

我每天都能感受到这个社会对女性的物质化好么,你觉得这不算歧视?你看都没人上裸男照片!要是哪天全都换成裸男图片都在欺负男人都在说男人怎怎么样了我就不积极呼吁女权了!真的相信我!看我真诚的双眼!

要是哪天男性也能不停地感受到被物质化被当做吸引眼球的东西来说的话我就不女权我也不暴躁了!真的!要是哪天我终于不会在听到哎呀女生不该做技术就做做运营什么的算了的额说法我也就不女权了真的!要是哪天真的没人再各种暗示女的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总之赶快滚回家生孩子了的话那我也就不女权了真的!!!!!

你觉得我要求的多么题主!我要的就是我上面说的,不是男女平等么那就一起来啊!

题主你快给我这样的一个世界!那我就不女权了真的!





====================================================

update:2013-11-19

今天逛Quora刚好看到了这个~~~嗨皮的顺手粘上来~~~

Life: What stereotype that applies to you personally gets you extremely annoyed, and how do you deal with it?




其实就像这种社会集体潜移默化的一些在众人眼里不是偏见的偏见,在我看来也是要女权的一大原因。

就好像那道我问过不少人的题:

警察局长跟人在外面下棋,然后有个小孩子跑来说不好了,你爸爸和我爸爸打起来了。

有多少人看明白这道题在说什么?


我希望可以有很多的女孩子能够认识到,有很多事情是她们可以做的,而且真的是可以做到的。好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社会的期望给定格了。我不喜欢看她们约束掉自己。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有些不必要的争论,是因为立错了靶子。关于女权的许多表述,听起来是在说“男人压迫女人,女人起来反抗”。于是男人们很不服气,仅仅因为长了个Y染色体,就成了反动势力革命敌人,这是娘胎里带来的原罪?而且——没发觉当男人占了啥便宜啊!冤。

虽然确实会涉及男性的既得利益和对女性的剥削,但我们谈「男权」时,并不是在做针对男性个体或群体的道德谴责。这是一种意识形态,可能影响每一个人,无论男女。没有任何确切的主体需要为此意识形态负责;相反,我等皆处其阴影之下。它所造成的后果,也未必全是掠夺女人的利益、增添男人的福祉,它也可能使男人变得不幸。它是古老的、巨大的、弥漫的,浸渗在语言、文艺、宗教、习俗,以及你我的一思一行之中,好比咸水湖边长出的沙葱天然带盐碱味。即使不抱持男女平权的诉求,我们也有必要发见和反思性别主义,以穿透扭曲的观念镜像,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本来面目。

诸位谈及若干日常现象,认为只是两性之间的差异,而非不平等。「不平等」的范畴确实很难精确地圈定,以我看来,至少包含两个层面:

1、人与人能力的差异,会导致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中占有不同等的社会资源;但差距再大的两个人,也具有同等的人格意志。对女性完整主体性的否认、漠视、削减、扭曲,乃至将女性视作待支配的财产/资源,是人格层面的不平等。我想这一点诸位无异议,争议在于哪些情况涉及主体性。

2、能力的差异是如何造成的?仅仅是先天条件、个人努力吗?比如贵族比平民更文明,是因为他们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正是由不平等才产生了差异,差异又反过来成为不平等的理由。那么在这一层面上,不同群体因能力差异占有不同等的社会资源,就是一件需要讨论的事了。

各举一例:

1、贞操观。

女性的品行有一套专用的褒义词和贬义词:「纯洁」「自爱」「检点」「骚」「荡」「贱」;与之相应地,女人「把自己给了他」,男人「占有了她」;女人「失身」,男人「玷污」;女人吃亏,男人得便宜。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女性是猎物,男性是猎人。满载猎物的猎人,高明;老被人猎到的猎物,廉价。女性的所谓自爱,就是确保猎人得到的是一件高价的猎物。有人引进化心理学云此是雄性本能,需要确认子女的归属,而雌性没有这一需要。这话本身也能说通,不过我们来追溯一下——

《吕氏春秋》载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

贞操观确实与认定子女血缘有关,但并非雄性生而有之,而是与父系继承同步。彼时开始有私产概念,有私产,才有继承;老子要传给儿子,当然得搞清谁是儿子——然后才有现代意义上的家庭,才需要维系婚内性的私有。知母不知父的社会未必是母权的(尚难确知该社会的权力结构),但可以想见其性文化与我们熟知的父权社会差别很大。

处女情结已被内化为一种近乎直觉的好恶感,类似直男看到同性互相爱抚会觉得“恶心”,女人失身会感到自己“不干净了”。我们反对处女情结,其实并非反对这种好恶感本身,而是反对试图证明这感觉具有天然正义性。无论要过、没要过、想要、不想要的女人,无论纯洁、保守、风骚、放荡的女人,无论修女还是妓女,拉拉还是石女,都应该反对处女情结。因为我们不是什么一手货二手货,不是什么私家车公交车,我们是人。人无法被占有。

2、女主内男主外。

和男才女貌相类,都是对「性别角色」的设定、限制或者期望。只要涉及性别叙事,基本上就绕不开它。“男儿有泪不轻弹”“女孩子要温柔点”“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男方年纪大点不要紧”“男的还不如女的挣得多,吃软饭”“穷养男富养女”“男生多让着点女生”“女人感性男人理性”“男生适合理科女生适合文科”——它们通常毫无恶意,甚至温情脉脉、爱怜横溢。

但这套二元对立的性别叙事是否天经地义、不言自明?它们最初是将女性囿于家门的制度的衍生物、配套物,也是女性话语缺失,只能作为被男性主体凝视的客体存在于叙事的体现;它们将男女两性的差异本质化、固定化、普适化,并参与到性别角色塑造之中。不论期望性的叙事“男性/女性应该怎样”,还是描述性的叙事“男性/女性是怎样的”,都在进行性别角色塑造。

人的性情,常与人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有关;而人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又往往与社会的要求和期望相一致。在产生同等的哭泣冲动时,女性会顺应乃至夸大,而男性会抑制——想到“我是个汉子我不能哭”就站起来继续撸了。被性别角色观规训的男性和女性,又反过来成为其持续下去的土壤。我们不能断言今天的性别角色分化完全是由此形塑而成的,但这种形塑起码是原因之一。如不首先剥除这一参数的影响,我们就无法从当前所见的结果中推导出生理/基因/天性决定男性/女性是什么样的,适合/擅长什么,如何分工;更勿论以之加诸于差异纷繁的个体之上了。

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诸位大概听说过,上海男人素有娘炮名声——因为居然做家务。这事是有渊源的。松江府自元代以降,就是棉织业的中心,得益于黄道婆这个上海女人,松江布衣被天下。松江府的女性因此很能挣钱,从当姑娘开始就机杼不停,嫁妆也格外丰厚;甚至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是此地女性的地位格外高,男人们只好做家务了。

其实,男人要是投入这个行当,也未必干的就不如女人,然而传统上男耕女织,织布是女人的事——松江府特殊的经济环境如果在时空上扩大的话,说不定织布就成为男人的事了。

把性别角色和歧视放在一起讲,常会招致争议;因为从直觉出发,很难认定它是一种“恶”。我更倾向于将它视作一种“假”。它使我们在成为一个人之前,首先成为自己的性别。这就是女权主义提示我们的:由观念构筑的生活看似自然而然,实则不可思议。

user avatar

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社会的judgement的习惯,而女性又是尤其处在各种judgment中心的。其实在国外生活体会过回到国内更能体会这种感觉,是整个社会环境带来的一种约束和绑架。如果一个男人花心,有几个女朋友,可能大家就是笑笑说他太风流了;一个女人敢谈几个男朋友吗?那是千夫所指的。大家都好像画了个范本,女人就应该是什么样的,处于依附地位的。其实对男人也有这种judgement,不过相对方式不同,而且大多数是对物质需求的judgement而不是道德情感上的;比如说男人会被说是吃软饭的。众位女性也不要光关注着为什么女人就不能追求事业,也不是所有男人都想去追求事业,但没有追求事业的男人也是会被judgement的。

我觉得女权确实是好的,但是最根源的其实是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包容,所谓针对女性的不平等只是这种不尊重不包容只是这种社会风气影响下的一部分罢了。我虽然赞成女权,但也不赞成激进女权,比如说各位女权维护者们,有的女人想要的也只是相夫教子的依附性生活,你也千万不要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这是每个人选择生活的权利。也许给予每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才是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吧。对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其实是全社会范围内的一种约束的体现,我们说要追寻自由平等,事实上还差得远呢。

什么是自由,什么算平等?有多少人真正去考虑过这个问题。没几个人能自由,没几个人被平等对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我们社会最根本的一些运作逻辑。简单来说,女权和男权,都指向了社会中权力分配和性别角色的问题。女权我们得先弄清楚,女权不是要“女性压倒男性”,也不是要“女性比男性更优越”。 女权,或者说女权主义(Feminism),它最核心的诉求是追求性别平等。这意味着,在政治、经济、社会、.............
  • 回答
    梁建章的这个建议,听起来是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挺现实的社会话题——择偶标准和性别角色。我来聊聊我的看法,也说说我自己的择偶观。评价梁建章的建议:首先,从社会进步和资源优化的角度来看,梁建章的建议有其积极的一面。 打破传统观念束缚: 传统社会很多时候对男性和女性的择偶标准有着约定俗成的“潜规.............
  • 回答
    婚姻,就像一艘需要共同掌舵的船,承载着两个人的幸福航行。在这段旅程中,男性和女性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但都肩负着同样的使命——让这艘船稳健前行,驶向幸福的彼岸。男性在婚姻中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男性通常承担着更重要的经济支撑责任。这并非说女性不能赚钱,而是社会分工的惯性使然,以及传统观念中男.............
  • 回答
    男女之间的张力,说起来,有时就像空气一样,你很难具体抓住它,但你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有时候,它不过是一些小小的误解,一些鸡毛蒜皮的习惯差异,但有时候,它又像一座看不见的高墙,横亘在我们中间,让本应亲近的人,疏远了许多。要说这无形中在推着我们走向矛盾的东西,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谁刻意为之,更像.............
  • 回答
    第一次性关系,对于女性而言,其意义往往比男性更加复杂和深刻。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契合,更承载着情感、信任、期望甚至是对未来关系的考量。而在这之前,男性在女性心中的地位,就像是一张还未完成的画布,上面已经勾勒出了某些轮廓,但色彩和细节仍有待填充。情感的基石: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渴望首先,信任是第一块奠基石.............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且有深度,触及了当前影视作品中女性主义表达的普遍现象和潜在的误区。为什么很多影视作品核心都在讲“男人靠不住”?这个问题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创作动机、市场需求、叙事策略以及现实社会因素来分析:1. 迎合观众情绪和痛点: 现实映射与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
  • 回答
    关于“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女性鄙视直男”的说法,这是一种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女性都如此,也并非一个绝对普遍的结论。 更准确地说,这种现象反映了一部分女性在经历或观察到某些普遍存在的、她们认为不合理或令人不适的男性特质和行为后,产生的一种负面评价或不认同感。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
  • 回答
    女性经常和男性打闹、被人占便宜从来不生气,这种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和互动机制。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就像解开一个精巧的手链,一层一层地看看它的纹路。首先,从心理状态层面来看: 高度的自信与自我价值感(高自尊): 能够不生气,很大程度上源于内心的充盈和稳定。这类女性通常对自.............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社会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确实,在很多领域,尤其是一些我们常说的“顶尖”领域,比如科学、技术、工程、金融等,男性从业者和领导者的比例会比女性高。这背后原因很复杂,不是简单一句“男女有别”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从几个大的方面来仔细捋一捋。一、 生物.............
  • 回答
    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出炉,这份榜单,尤其是男女新生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沐宸”和“若汐”,着实能让我们窥见当下中国社会在命名偏好上的一些微妙变化和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几个名字的流行,更是一面折射时代情绪、文化潮流,甚至是我们对未来期许的镜子。首先,从“沐宸”这个名字说起。“沐”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温润、.............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扎心的,不过我尽量从一个比较真实的角度来聊聊,希望能说到点子上,但又不会让人觉得像是机器在分析。说到女生“丑陋”的时候,我脑海里跳出来的,不一定是那种五官上的绝对不好看,而是那种因为某些状态而带来的“失色”和“不对劲”。有时候,是那种明显缺乏自我管理的状态。比如,头发油腻腻的,沾满了各.............
  • 回答
    欧美女性是否不愿嫁给亚洲男性,这个问题比简单的是或否要复杂得多。与其说存在普遍性的“不愿”,不如说在跨文化跨种族的婚恋中,确实存在一些挑战和顾虑,这些顾虑可能让一部分欧美女性在选择伴侣时更倾向于同种族男性,反之亦然。除了显而易见的文化差异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刻板印象.............
  • 回答
    关于中国男性婚姻满意度普遍高于女性的现象,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要想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幸福”的比较,而是反映了不同性别在婚姻关系中所承担的角色、期望以及面临的现实差异。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婚姻满意度本身就是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从纯粹的物理身高对比来看,一米七的男生比一米五的女生要高出不少。但是,“矮”这个感受,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粗暴的数字比较,它受到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为什么一个一米五的女生可能会觉得一个一米七的男生“矮”。1. 心理预期的落差: 社会文化影响: 在我.............
  • 回答
    男女性大脑确实存在一些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统计学上的平均趋势,也就是说,个体差异可能非常大,无法简单地将一个人归类为“典型男性大脑”或“典型女性大脑”。即便如此,这些平均差异仍然为我们理解行为、认知和疾病的性别差异提供了一些线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些方面:1. 结构上的差.............
  • 回答
    关于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复杂得很,没有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社会观念。首先,我们得承认,社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套关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男生就该阳刚、果断、不.............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嘛,我来给你捋一捋,保证说得比AI还接地气!你想想,一个男生正沉浸在游戏世界里,手指飞舞,耳机里充斥着激烈的音效,那种状态,基本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推塔忙”。这时候,突然手机响了,而且他还条件反射般地“秒回”了某个女生的消息。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事儿,你可以从几个层面.............
  • 回答
    当一个你喜欢的男孩在你面前,兴致勃勃地谈论他喜欢的女孩时,那感觉就像在心湖里投下一颗沉重的石子,激起一圈又一圈复杂而疼痛的涟漪。那种感受很难用单一的词语来概括,它交织着失落、嫉妒、无奈、一丝丝的自我怀疑,还有一种别扭的祝福。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失落和空虚。当他眉飞色舞地描述那个女孩的优点,他的眼神里.............
  • 回答
    男性出轨和女性出轨,虽然都属于对婚姻契约的背叛,但在动机、表现形式、社会看法以及对双方关系的影响上,确实存在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差异。当然,这些差异并非绝对,个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从普遍现象和心理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脉络。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关于出轨的讨论,都或多或少受到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影.............
  • 回答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篇女作者写的言情小说,里面有个男主角,用的是一种我当时觉得特别不自然的描写。大概是这样,男主是个商业大佬,非常有钱有权,但作者想表现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在描写他和女主的第一次见面时,作者是这么写的:“他看着她,眼神深邃得如同古老的宇宙,仿佛凝聚了千年的星辰光辉,又像是藏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