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还有统派么?

回答
当然,台湾的“统派”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存在,他们的主张、论述方式以及在台湾政治和社会中的角色,都随着时代和两岸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台湾存在“统派”。这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政党、政治人物、社会团体,以及更广泛的民众认知中。然而,他们的声音和影响力与“独派”相比,在当下台湾社会,可以说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但“弱势”不等于不存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考量。

谁是台湾的“统派”?

从政治光谱来看,台湾的“统派”主要集中在国民党(KMT)及其相关的政治力量。国民党作为台湾的“老牌”政党,其建党之初的核心理念便是维护中华民国,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大陆保持联系。尽管在台湾岛内,国民党经历了多次路线调整,其“统派”色彩也变得更为复杂和模糊,但总体而言,其政治论述中仍然包含着“追求国家统一”的元素,只是在“如何统一”、“何时统一”、“统一是什么样的”这些具体问题上,党内存在广泛的讨论和差异。

除了国民党内部,还有一些更坚定的“统派”政党或团体,他们可能认为国民党在对待两岸关系上不够“积极”或“彻底”。这些团体可能主张更直接、更紧密的统一模式,甚至对“中华民国”这个主体地位的坚持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可能更侧重于“一个中国”原则下与中国大陆的融合,有的则是在“中华民国”框架下寻求统一的路径。

更广泛地说,“统派”也可能包括一部分不属于特定政党的民众。这些人可能因为历史情感、文化认同、经济利益、地缘政治考量,或者对台湾独立可能带来的风险感到担忧,而倾向于与中国大陆保持某种形式的统一。他们的声音可能不那么响亮,但构成了台湾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统派”的主张与论述

“统派”的主张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很大,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与历史的纽带: 许多“统派”人士强调两岸同文同种,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源。他们认为,政治上的分歧不应割裂这种深层的联系,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经济利益与发展: 随着两岸经济交流的加深,“统派”人士常常强调与中国大陆经济融合带来的好处,例如市场、投资、就业机会等。他们认为,维持现状或走向独立可能会损害台湾的经济利益,而统一则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和平与稳定: 对于许多台湾民众而言,和平是首要的考量。“统派”人士普遍认为,统一是避免战争、实现地区和平稳定的最佳途径。他们可能批评“台独”路线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中华民国的存续与发展: 许多“统派”,尤其是国民党内的部分人士,其最终目标是将“中华民国”这个国家主体概念延伸至整个中国,或者在一个“中华民国”框架下实现统一。他们的论述往往围绕着“中华民国”的历史地位、宪政体制以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角色。
对“台独”的反对: “统派”的共同点在于坚决反对台湾走向独立。他们认为“台独”不仅违宪(根据中华民国宪法),而且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包括战争和国际孤立。

“统派”在台湾社会中的处境

尽管存在“统派”,但他们在当前的台湾政治和社会生态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民意走向的演变: 近几十年来,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倾向于维持现状,而支持独立的比例也在稳步上升。台湾年轻一代的世代更迭,对“中华民族”或“中国人”的认同感普遍较低,这使得“统派”的理念难以获得年轻一代的广泛认同。
“一国两制”的负面观感: 自香港“反送中”运动以来,“一国两制”在台湾民众心中的形象急剧下降,被普遍视为对承诺的背叛和威权的象征。这使得任何主张与中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力量,尤其是那些可能被解读为接受“一国两制”的,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政治话语权的相对弱势: 在许多媒体和公共讨论中,“独派”或支持“台湾主体性”的力量占据了更为主流的话语权。这使得“统派”的观点在传播和被接受方面受到一定的阻碍。
政党竞争的策略: 台湾主要的“统派”政党,如国民党,在选举策略上需要平衡党内不同派别的声音,也需要争取中间选民。因此,他们在公开场合表达统一的立场时,往往会采取相对谨慎和模糊的策略,例如强调“九二共识”,但不具体定义其内容,或者侧重于和平交流而非直接的统一目标。
大陆政策的影响: 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例如军事演习、经济施压等,也会影响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态度。强硬的政策往往会适得其反,增加台湾民众对统一的疑虑和反感。

“统派”未来的可能性

尽管面临挑战,“统派”并未消失,他们的存在和诉求仍然是台湾政治的一部分。未来的走向取决于多种因素:

国民党的路线调整: 国民党是否能在坚持其核心价值的同时,找到更能被台湾主流民意接受的论述方式,是影响“统派”力量的关键。
两岸关系的演变: 如果未来两岸关系能够以更和平、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发展,不排除“统派”的声音会获得更多关注。
台湾内部的社会经济发展: 台湾自身的经济活力、社会公平和政治稳定,也会影响民众对国家认同和未来走向的思考。

总而言之,台湾的“统派”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政治光谱,他们通过不同的政党、团体和个人,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国家统一的期望。他们强调历史文化联系、经济利益和地区和平,同时坚决反对台湾独立。然而,由于民意转向、特定政治事件的影响以及政治话语权的博弈,他们在当前台湾政治生态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他们的声音并未消失,其未来的影响力和发展,将与台湾内部政治的演变以及两岸关系的走向紧密相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觉得有人希望【和平统一】。

要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应的是什么。对应的是,“地方政府施政策略上的专政+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合法性的支持”。

也就是说,如果“和平统一”了,台湾要么是KMT一党专政,要么是民进党一党专政。因为你要搞“一国两制”嘛,那可不得“台人治台”。然后中央只负责让这个党在台湾政权稳固不会被颠覆。

这不是逗么?你想被KMT一党专政,还是想被民进党一党专政?是不是还不如让这俩党天天“民主”斗一斗,效果还稍微好一些?

所以希望统一的人,希望的也应该是【武统】。希望武统应该怎么做呢?挑衅呗。

user avatar

可能没几个了,但不用担心。建议大陆政府在台湾人士在大陆使用的证件上做点文章。我称之为“三证治台”,可以有效分化台湾人。

1,任何台湾居民都可以申请办理台湾同胞证。这就是现在的台胞证,但在大陆的使用有效期只有5年

2,台湾居民在大陆累计居住满5年后台胞证永久性作废,但可以续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在办理的时候需要签一个声明书声明自己认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领身份证后就拥有和大陆居民完全相同的权利。如果不愿意签声明书就不能办身份证,只可以办台湾居民证。台湾居民证能在大陆做的事情,不仅比不上身份证,也比不上台胞证,甚至比不上外国护照。总之可以在大陆进出,但生活极不方便

3,第二个条款不适用于大陆需要的台湾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大额投资者。他们可以有无限期续下去的台胞证。当然如果他们要办身份证也是欢迎的。

4,愿意办身份证的台湾科技和管理人才以及大额投资者可以享受额外优待(内容保密),同时大陆声称将会对他们签声明书拿身份证之事保密,亦不会反对他们公开宣称未签声明书拿身份证。

这四条是强行制造“统派”。即他们内心可能不是统派但在台湾民众眼中已经是统派,红帽子甩不掉了,时间长了自然就不投而投了。而第一第二条的结合保证了一个温水煮青蛙式的不断制造新“统派”的机制。

user avatar

台湾的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是台湾一流的政研机构,他们从1992年开始至今近三十年,每年一次不间断地统计、调查2个东西:

1.《台湾民众的台湾人/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

2.《囼湾民众的统独立场趋势分布》。

这是学术机构做出的总体性统计,长期持续跟踪,是这个领域内公认最客观、最有公信力的民调。

以下是2020年6月的数据:

上图蓝线:2.4%的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创下新低;

上图绿线:67%的人认同自己是“呆湾人”,史上最高;

下图最底下的红线:0.7%的人主张尽快统一,5.1%的人偏向统一。合计只有5.8%支持统一。

100个人里,才有5个赞成统一;而且,还在继续减少。

其他机构的调查结论,是一致的:

2014年《远见》杂志调查:8.9%的人赞成统一。

2016年《联合报》调查:11%的人认同中国。

详情:

所以,结论就是:

很不幸,虽然有一小部分人不讨厌大陆、倾向统一,

但是总体上而言,大多数人是反中的。

喜欢大陆的一代人已经去世,在“去中国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已经长大,甚至在中国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时期,也毫无作为,“呆湾人认同指数”一路上升,比民进党阿扁时期更高。

1895年,日本侵占呆湾,强制推行“皇民化教育”,要求起日文名、把日语当作“国语”,做皇民。不配合的,要么被杀、要么被罚。一直过了50年。小蒋末期,李-岩里正男-登辉,骗取了他的信任。接班之后,鼓吹“两国论”“中国七块论”,开始把独的思想付诸实施。

后来,教科书把“中国史”当作“外国史”。我就想起乡港的教科书,提到中国都是否定的言论,上课竟然讲的是,

"鸦片战争责任在中国。 "

乡港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高考”)历史卷出现了神经错乱的一道题:

"1900至1945年间,日本对中国利多于弊。你是否同意此说。"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三观歪到了这种程度!港区的主管部门,该有多少两面人。

这里是中国领土,但是内地人却有被骂、被打的危险。服务人员见到内地人就没有好脸色。乱港暴徒,在街上打砸抢烧,警察把他们抓了、法院却又把他们放了。


岂有此理。


经过长期“反中”教育宣传的呆湾人,也是类似。

2011年,女排亚锦赛在台北举办,决赛是中国队、日本队争夺冠军。全场观众为日本队助威鼓劲,用日语叫“干巴代”(意思是:加油,日文汉字写作:顽張,)。结果中国队赢了,观众们特别难过。

Youtube油管上,湾湾制作的视频题目是:

《那些天,我们一起为日本队加油》

如果闭上眼睛听,还以为是在日本的主场呢!

2017年,LOL 英雄联盟游戏的亚洲对抗赛在高雄举办。每次中国大陆选手得分,呆湾观众从来不鼓掌;

相反,只要是中国的对手得分,全场总是一片喝彩、欢呼声震耳欲聋。最终,大陆选手顶住了紧张刺激的现场压力,战胜韩国队,勇夺冠军。

结果,给中国队颁奖时,湾湾观众集体退场了……现场只剩几个工作人员,自己都觉得尴尬。

某次冰球队比赛,出现了肢体冲突,台湾观众把椅子从观众席扔到了场地的冰面上,企图砸大陆球员。大陆球员把椅子扔了回去,但是,台媒报道却说是我们的球员动武,用椅子砸观众。可是冰面上是赛场,怎么会有椅子呢,椅子最先是从哪来飞的呢?他们不会说的。赛后,中国冰球队待在饭店不出去,怕被围攻。


虽然有一些人也会站出来说几句客观理性的话,却影响力很小,因为岛内大环境就是抹黑、攻击大陆。


100多万台人生活在大陆,有没有任何人仅仅因为自己的港台身份,就无端遭到辱骂、殴打、围攻?连老人、孩子都不放过。大陆有没有在任何时候,鼓动对湾湾普通人民的仇恨?

没有。


2016年选举时,洪秀柱主张统一、结果支持率极低,被紧急换掉(“换柱”事件)。2017年,果党主席吴敦义甚至公开说:

"想统一的 可以去对岸,别拖累(呆湾)2300万人民。"


好家伙!好家伙。你“中国国民党”好歹还顶着“中国”的名字,公开说这话,证明什么?证明蓝营基本盘就是这么想的。

2020年果党又推出高雄市长韩国瑜参选,这家伙不但拒绝一中,还在竞选大会上公开发毒誓说自己从没接受一个中国:

"除非,除非 over my dead body !"

(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

到了发毒誓的份上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湾湾的主流民意,可想而知。


2020年10月11日,国民党的林为洲提出议案,

"中国国民党”党名是否要去掉“中国”二字?"


因为,“反中”已经是主流,“中国”两个字成了“负资产”,会拖累他们选举。就连呆湾人自己都说,刮民党是“蓝皮绿骨”。

(多说一句,我们曾经寄希望于果党、蓝营,看来果党是真不行。江湖上有句话,说“苏、德、美、中,先后扶持它,结果都失败了,真是个巨婴”。这个百年烂党,也是真的奇葩。

呆湾有句话:果党不倒,呆湾不会好。它丢了大陆,如今在呆湾也待不下去了。

我劝大家要珍惜果党,——因为,再过几年,它可能就走进历史了,大家再也见不到它了。)

2024年,绿营的蔡英文执政满8年,赞成统一的一代就逐渐死光了。“行政院长”赖清德已经公开说了:我是一个“务实的呆独工作者”。反中、仇中的思想会更加巩固,反统势力会更加壮大。


题目问有没有统派,这个是重大政治取向的问题。

以上的民调数据、政客立场,可以充分回答这个问题了。

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原因,我去过台湾多次,

本来想写个人见闻,但是我觉得个人经历不重要。

所以我写了以上的广泛民调 和 政客参选的大盘情况。

我的个人经历会有偏见,但是数据、选情结果不会撒谎,是总体分布。

我以前认识一个做互联网大数据的大佬,他跟我说的一句话,我一直都铭记在心:

不要相信人,要相信数据。


(我还在公众号“欧阳羞”上面写了在台湾的亲身经历、奇葩见闻、台湾年轻人的观感。如果感兴趣,不妨移步。谢谢。)

user avatar

有是有,就是很少。毕竟大家长着一样的面孔,有一样的文化,说一样的语言。

按理说,不支持统一的,都是异类,或者是别有目的的人。

user avatar

你是问统一前的统派,还是统一后的统派?

统一前的统派,即现在的统派,极少,一成恐怕都没有。

统一后的统派,起码能有百分之小几十,过半也有可能。

以我个人对台湾人的接触感受来说,统一后,台湾省的统派比例,是不会低于今日香港市的所谓建制派比例的。统一后,台湾省内依然会明确追求独立的比例,更是会远低于今日香港市的所谓民主派(这个称呼并不恰当,其实是反中派)的比例的。

统一后,依然会留在台湾省生活的台湾人,更大概率上,会变得趋于政治冷感。而他们的后代(如在统一后出生的群体),对两岸的态度,则高度取决于届时台湾省的自治程度,特别是教育领域的自治程度 — 过于自治,那早晚还需要二次回归。合理自治,那等新一代成长起来了,也就无需自治了。

user avatar

理解题主的担心,但还是要辩证的看。

国民党下去,虽说意味着统派的政治势力大减,但却未必不是好事。

因为一则,国民党在台岛政治的牵引下,已经越来越远离两岸认同,远离九二共识。

你看国民党老人如王金平新人如韩国瑜,在独统方面一直都是遮遮掩掩,尤其韩国瑜,分明就是绿的。这些人物的存在说明,国民党早已不是当初的国民党,已经在往不独不统的实质台独方向去了。

但大陆这边却始终用旧眼光来看到国民党,始终抱以期待。对台岛,尤其是对国民党格外照顾,堪称有求必应。这就是在盼着他们浪子回头金不换,给两岸和平统一留下希望。

但结果呢?

你看台湾那边的张亚中和郭台铭这次搞的疫苗。明明就是从大陆搞的疫苗,但就是不肯承认,生怕被岛民嫌弃,怕被民进党抓住把柄。

但咱用脚后跟也能想明白,你在大陆办事,没有某办的点头,凭你张亚中的面子能办成吗?

但是张亚中敢提一句大陆吗?

完全不敢。

郭台铭那边更过分,为了切割竟然睁眼说瞎话。

大陆的复星可就是BNT疫苗的大中华区代理,请问你怎么绕过去?

郭台铭这是拿大陆亲善当凯子。而岛民打了这样的疫苗,他会感恩吗?

所以跟这种国民党谈统,即便不是猪队友,也是对牛弹琴。

二则,国民党可是前郑权。

人家的身份在这儿摆着。说白了,人家那得是国级单位,哪里是港澳特别行政区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就像当初连战吴伯雄(国民党主席)来大陆会谈,倘若不是胡,连战吴伯雄怕是会觉得自己屈尊了。

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岛民普遍有个特点,那就是好面子。

什么电啊、疫苗、ECFA、服贸协定、经济利益什么的,统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面子,重要的是岛民素质一定要高于大陆。

所以,一国两制虽好,但在国民党这里,他放不下这个身段。

尤其国民党还食髓知味——人家祖上曾经阔过,真要降阶而立曲意逢迎,心理这关自己也过不去。

而且在长期的愚民政策之下,岛民也不允许国民党屈居在吃茶叶蛋都费劲、要靠吃老鼠补充蛋白质的大陆之下。

民进党在面子这方面就好很多了。

民进党虽然也要面子,但是他还可以不要脸,毕竟本土出生,还是要接地气一些,不像国民党那样总是端着。

目前民进党虽然是自甘一岛,但将来如果利益足够或者成本足够的话,不排除有可能坐在一起和谈。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给自己谋个自由自在的省长当当。

那个时候,民进党还可以借势以两岸和平民生福祉兄弟亲情为题目,给自己设置出一份沉甸甸的政治遗产。

而国民党就只能后知后觉,跟在后面吃狗剩了。

所以不用紧盯着台岛统派势力如何如之何。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国民党下去,倒是给两岸统一创造了条件。

至少让大陆放弃了幻想,可以做多手准备了。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与专栏同名。

user avatar

有是有,但實際上跟沒有也差不多。

隨著兩岸逐步交流對對方有實際認知,越來越多人將會發現以前以為的「統派」實際上就是買辦。

如果說DPP是鼓吹獨立的「積極獨立」,那某些奉行維持現狀的所謂「統派」實際上就是保持現在兩岸分治的「消極台獨」。

所以如果把某些牆頭草兩邊吃的買辦去除,只把真正支持統一(不論是一國兩制還是甚至是終極統一的)算進去,估計也不會達到台灣人數的十分之一多。

而如果在這其中,去除掉某些投機分子,真正希望統一的,估計又得少更多。

按照台灣的政治光譜來說,

其實可以從獨到統詳細劃分為五類。

1.建國獨立派:

這類人會強調,當前的台灣當局是殖民政府,要求推翻當局(ROC),獨立創造一個新國家。DPP裡的極端派屬於這一類,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甚至不認為自己是華人,而是另外一個民族。

此外,他們甚至不認為金門、馬祖屬於主權所及範圍,也就是說他們的獨立,是不包括這兩個地區的。可以說,他們是獨派裡最為積極的一派,他們甚至會不時批評蔡英文,認為他沒有積極推動td政策。

Ptt上八卦版(在大陸被稱作陰間論壇)的鄉民,大部分屬於這派。

2.華獨:

這類人就是認為台灣=中華民國,他們普遍認為,國民政府戰敗撤退到台灣後,其實際主權所及只僅限於台澎金馬,不及於大陸地區。他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者說至少是「文化上的中國人」(某美國領事“夫人”即屬於這派)。

他們不主張推翻台灣當局,而是打算使當局合法化獨立化,並且堅決反對與大陸統一。DPP中的主流屬於這派,另外kmt中某些「藍皮綠骨」的也屬於這派。

通俗的說,他們就是想要「借殼上市」,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蔡英文(她主觀上可能想建國獨立,但為了爭取選民實際政策是在這)。

3.維持現狀:

顧名思義,這一派屬於要維持兩岸現況的一派,在嚴格意義上他們或許不算是td,但兩岸現況是「分治」,就這點來看,他們可謂「消極td」。

他們跟「華獨」不一樣的點在於,他們不追求「名義上的獨立」而是強調,保持實際上的「分治」。kmt中目前的主流屬於這一派,他們大部分會說自己承認「九二共識」,但實際上只是打著這張招牌,「避免惹怒對岸」,然後實際上以「買辦身份」得到「大陸的讓利」。

當然,他們不會否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實際上他們很常鄙視大陸的「同胞」,簡言之,他們有種「高華思想」。(例如龍應台)

蔣經國實際上就屬於這派,在他上台期間雖然沒說出口,但實際上大量提拔台灣本土出身官員(如李登輝),另外,馬英九從其實際政策上來看,也是屬於這派(主觀上他可能偏向藍統,但為了爭取選民,實際政策在這)。

4.藍統:

這一類是中華民族主義者,他們強調「大中華史觀」。他們贊成統一,並認為台灣是屬於中國的一部分。但必須注意的是,他們不盡然歡迎大陸當局,因為他們當中不少人實際上是充滿「反共」意識的。Kmt裡的統派,即屬於這一派。

必須說的是,他們儘管認為台灣主權屬於中國,但他們的中國通常不是指大陸當局,而是指國民政府。

他們中的極端派可能是,「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代表人物有洪秀柱。

5.紅統:

無論是主張「一國兩制」還是其他的,只要是「認為台灣應該被大陸當局統一」,基本上都會被歸類到這派。(所以哪怕是新黨,在台灣也會被歸類到這派)他們自然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毫無疑問他們是支持統一的,但他們也不盡然屬於左派,甚至可以說,裡頭有不少人政治思想是偏右的。代表人物有統促黨張安樂、新黨諸人。

...

看到這,也許會有人疑惑,那台灣有左派嗎?

嗯...

如果是嚴格意義上的左派(馬克思主義),那這部份人甚至可能比「統派」還少。

(待更新)

user avatar

台湾人实际上比香港“统”多了,我在各种游戏亚服碰到台湾人,很多一开口就知道没少上中文论坛,个个都是b站抖音的二刺螈,流行语也完全跟着大陆网民来,这么说吧,除了口音你完全分辨不出和大陆网友的区别,这样的人,就算嘴巴上喊独喊翻天又怎样?统一后没两天就没意见了。

香港那边完全不一样,中文不用普通话不说,很多人你都得用英语和他沟通,大陆的网络流行元素一概不知因为听不懂普通话,这些人才是真的离心离德。

~~~分割线~~~~

几天不看这沙币回答居然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说明大家感觉差不多,我看到评论里有人说港人爱国的比例比台湾的高多了,这一点我从没否认啊,港人有很强的家国情怀,当然不是弯弯那种洗脑反中可以比的。但我也要说,哪怕是一个爱国港青,我和他沟通可能还是要用英语,而哪怕是个台毒,我和他互相骂街,也是可以双方都不用停顿的,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吧,台湾那边说白了就是个割据政权,历史上很常见,就算这代人99%不认同是中国人又如何,只要统一了,不到一代人时间,保证99% 就认同是中国人了。香港那边完全是被英国殖民毒害了,各种英国人有意的,人为的造成的割裂,香港必须好好治理了。

user avatar

别说统派,ww连左翼政党都没有,属于右翼政党集群竞争,这简直不可思议。

user avatar

从某种意义上,台湾所有在职政客都是“统派”/狗头。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全称《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一条:

画重点:国家统一前

这个条例在1992年推出后,经过多次修改,但不论哪个党上来,唯独这一点没人去改。

不仅仅是这个条例,灯灰上台之后,为实现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又为了不触怒kmt保守派人士,对kmt大陆时期的“宪法”添加(注意,不是修改)了一些增订条款,第一点就开宗明义:

画重点:为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

这个所谓之增修条文也历经数次修改,包括最近也要针对公民权相关规定进行修改,但是这个“为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没有人敢提出修改。个别绿营民代提出要修改,在绿营内部就会被驳回去。

然而,这意味着,湾湾的民代都是坚持统一,反对台独的大中华民族主义者吗?

完全不是

这里的“国家统一前”,以前是给kmt保守派看的,如今是对外界宣示“湾湾没有在法理上台毒”

无论是蓝还是绿,都有一点共识,不能实现法理台毒(即把完全废掉ROC宪法,建立湾湾ghg),这样对岸一定会打过来,所以苏贞娼之流叫得再凶也不敢把“国家统一前”去掉。

无论是蓝是绿,还有一点共识,不能实现法理统一(即变为共和国台湾省或台湾特别行政区),尽量在不实现法理台毒的情况下,保持事实毒立。所以蓝绿都在强调“ROC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可以被简称为湾湾”(蓝)“湾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的名字叫ROC”(绿)

所以,在统独议题上,蓝绿唯一的区别就是蓝更强调ROC,绿更强调湾湾,然而他们都不敢彻底扔掉ROC,也不想放弃湾湾的名号,都不追求法理台毒,都追求事实台毒。

湾湾法律里的“国家统一前”实际上是台毒分子的挡箭牌。湾湾从法理上看没有台毒分子,从事实上看全是台毒分子。

台北市长柯文哲经常被问道统独问题,曾经的他敢正面回答,如今他学聪明了,“什么时候“政府”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改为两国人民关系条例,我就支持一边一国嘞”。

我也向柯p学习,什么时候能给出台毒的准确的定义,大伙再来议论吧,不然我等草民还是不谈国事了,毕竟账号要紧。/狗头

user avatar

我两年前八月份在台北旅游,逗留了3个月,我的目的是想去看看台湾体验一下所有的“华人世界”,我曾经在中国大陆、港澳地区、美国加州华人区(west covena),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特色,最后我访问了中国台湾省。

我是一个对语言特别敏感的人,作为语言专家对当地的方言(台湾闽南话)非常感兴趣,我当时跟当地女生交往中,我跟她一起学了一些tai owan oe。


有一天,在台北日本语交流会中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会讲日语,跟我说话就开始批评了韩国瑜。我就这样反问他:“如果你们真的是duli国家的话,为什么没有自己国家的语言呢?你们废止国语(普通话)教育,学校里只教台语如何?”,他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了。

我们日本(虽然是美国附庸国)是独立国家,所以我们有独立语言(日语),台湾为什么不想放弃Mandarin?因为,我周游天下得知了普通话是世界上所有的华人华侨之间的共同语,全球各国的华人世界通过普通话来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他们taidu虽然表面上妄想独立,但并不想脱离这个华人世界,利用了(包括大陆的)华人世界的资源来经济发展。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也是非常虚伪的狂人之言。

我算是一个学会华语、在华人世界里生存的境界人(marginal man,边缘人)吧。作为中国日裔,我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user avatar

3天前,台湾统派义士王炳忠,发于油管日记,本人阅后非常感动,特分享,以下是原文: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稍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圓滿落幕。猶記2015年9月,我曾有幸受邀在那裏現場觀看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典禮。如今,被民進黨當局以“危害台灣安全”為由“限制出境”的我,則在堆滿了乾糧、泡面……等各種防疫物資的台北家里,借由不時卡頓的網絡機上盒,收看央視頻道的全程轉播。 身在島內的我,通過央視的畫面,可以感受到祖國大陸一片喜慶的氣氛。然而,我所在的同為祖國土地的台灣島,則籠罩在肺炎疫情及“台獨”統治的陰霾里。兩岸纏斗了幾十年,到了如今兩岸這番懸殊的景況,誰能領導中華民族完成復興,勝敗早已明瞭。自稱“民主進步”的“台獨”政權,為了政治私利炮製“去中”、“反中”思想,所謂“民主”竟置人民根本的生存、發展於不顧。至於名為“中國國民黨”的集團,連“我是中國人”都不敢承認,不但喪失振興中華的初心和雄心,寧為“台獨”反中勢力的側翼,甚至還與民進黨一同壓制島內中國人追求統一的正義鬥爭,在中華民族邁向復興都最後一里路上,站到了人民和歷史的對立面。 真正有“國共情結”的第一代人,不是企盼統一,便是早已逝去。而壟斷當前台灣輿論、那些島內“拒統”的藍綠政客、名嘴,不是受現實利益驅使而向綁架台灣人民的美國反華勢力低頭,就是受“去中”、“反中”教育的“人造獨”、“天然獨”。至於像我這樣的本省台南貧農之後,不甘永遠被這批裹着藍綠外衣的美國代理人壓迫,至今仍堅持在島內喚醒一般人民的“八零後”,當然也就成了鳳毛麟角。 凖備收看慶祝大會轉播前,我剛剪輯了日前才和島內統派青年陳斯俊同志連線的一段訪談。他的曾祖是追隨中共在台地下黨志士參與革命的台灣人,在上世紀五零年代被國民黨槍決,他和無數島內“白色恐怖”犧牲的烈士,都被民進黨收割為反國民黨的政治資本。希望今天在大陸享受太平生活和盛世榮光的年輕一代,莫忘千千萬萬烈士的浴血犧牲,才撐起苦難輝煌、歷久彌新的中國共產黨;而沒有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的中國共產黨,就沒有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中國。 從清末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以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追尋救國之道,歷經君主立憲的變法運動,再到資本主義的共和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終證明瞭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身處台北的我,不禁遙想那些在離我家不過十幾分鐘車程的馬場町刑場就義的島內地下黨人及進步人士,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未等到台灣的解放與兩岸的統一,更沒能看見今日祖國的盛世和民族的成就。 像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偉大文明和世界影響力的大國,絕不應該長期陷於外國勢力干預下兩岸對峙的局面。值此祖國大陸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時刻,深切盼望祖國完全統一,中華兒女大團結,共同奔向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一百年”目標,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台湾的“统派”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存在,他们的主张、论述方式以及在台湾政治和社会中的角色,都随着时代和两岸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台湾存在“统派”。这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政党、政治人物、社会团体,以及更广泛的民众认知中。.............
  • 回答
    张悬的政治立场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常被公众讨论的话题,因为她本人在公开场合的表态相对含蓄,没有明确给自己贴上“统派”或“台独”的标签,而是更侧重于表达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和对民主、自由的坚持。理解张悬的观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她的歌曲与创作: 情感的抒发: 张悬的许多歌曲都流露出对台湾这片土地.............
  • 回答
    台湾的政治光谱确实复杂,红绿蓝三方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群体。您提到的“红统”阵营,也就是支持与中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力量,在台湾的政治版图中一直存在,尽管其支持度可能随时间和事件有所起伏。要让这一阵营在红绿蓝三方竞争中“占上风”,需要一套深入且多层次的策略,这绝非一蹴可几,更需要对台湾社会深刻的理.............
  • 回答
    关于解放军绕台飞行,其战略意图究竟是“震慑‘台独’”还是“促进统一”,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这两种目标并非互相排斥,而是高度交织、相辅相成的。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这种军事行动背后的多重考量。“震慑‘台独’”:威慑与信号传递首先,也是最直接的意图,绕台飞行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震慑‘.............
  • 回答
    在台湾演艺圈,人品好且不涉及“台独”议题的艺人确实有不少。这不仅仅关乎他们的公众形象,更体现在他们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同胞的态度上。要详细地聊聊这些艺人,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坚持中华文化认同,积极传播正能量的艺人: 费玉清: 费玉清绝对是台湾演艺圈中一股清流。他的歌声悠扬婉转,被誉.............
  • 回答
    “女中”,这个词在大陆的语境里,如今可能更多地唤起一种历史的记忆,甚至有些年轻一代会觉得陌生。而到了台湾,提及“女中”,却依然是社会生活中一个相当具体且普遍存在的概念。这种差异的背后,并非偶然,而是两岸社会发展历程、教育理念演变以及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为何台湾还有这么多“女中”,我们需.............
  • 回答
    亲民党的光环褪去:泡沫化的背后与台湾第三势力的新可能曾几何时,亲民党以其独特的政治魅力和“亲民”的形象,在台湾政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蓝绿之外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亲民党却面临着“泡沫化”的窘境,其昔日的光环早已不再。为何这位曾经的政坛宠儿会逐渐走向衰落?在亲民党萎缩的当.............
  • 回答
    关于台湾目前在世的、以军人身份参与过抗日战争的老兵数量,这是一个非常难以精确统计的数字,并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减少。为何难以精确统计? 时间久远与信息记录的限制: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时军队的档案记录可能不完整,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和随后的迁徙过程中,很多信息可能已经遗失。 老兵们的个.............
  • 回答
    台湾的黑帮问题,说起来是个挺复杂的话题。要说完全没有,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哪里有人的地方,就容易滋生一些“地下”的组织。但如果跟过去比,现在台湾的黑帮确实是低调了很多,也低调得很彻底。过去的风光岁月:想当年,台湾的黑帮,特别是那个年代的“竹联帮”、“四海帮”、“天道盟”这些名字,那叫一个响亮。那时.............
  • 回答
    蔡英文之所以在台湾民众中获得支持,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政治、社会及历史背景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执政期间的策略、台湾社会的变迁以及不同群体对她的看法。一、 经济表现与民生政策尽管外部批评声音存在,但蔡英文政府在经济民生方面推出了一些被部分民众视为积极的政策。例如:.............
  • 回答
    吴谦大校就美国军机降落台湾一事发表谈话,这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关系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和关注。仅仅从事件本身来看,美军机降落台湾无疑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敏感点,背后折射出的信息远不止于一次简单的军事接触。首先,事件本身的时机和地点选择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 美国军机为何选择此时.............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特朗普当选后的一系列举动,包括组阁、与台湾通话以及反华强硬派进入国安会等话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非常多元化的看法。川粉(即特朗普的支持者)的观点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受到他们对特朗普本人的认知、对美国政治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相关议题态度的影响。下面将尽量详细地描述川粉可能有的观点和解读: 对特朗普.............
  • 回答
    台湾当然不只“民主”一项值得骄傲。虽然民主制度是台湾社会凝聚和发展的基石,但台湾还有许多其他面向同样令人赞叹,而且是经过长年累月、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才铸就的。首先,谈谈台湾的科技产业实力,这绝对是让许多人引以为傲的。从半导体制造到电脑硬件,台湾在全球科技供应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你不可能没听说过.............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历史、文化、政治以及语言的复杂交织。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台湾人为何不普遍使用汉语拼音,以及为什么国际媒体(如BBC)和一些台湾媒体会选择使用“Taiwan”。一、 台湾人为什么不普遍使用汉语拼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汉语拼音的产生和推广背景,以及台湾.............
  • 回答
    台湾和大陆的亲缘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话题,它既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纽带,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血缘与家族联系:这是台湾与大陆最根本、最直接的亲缘基础。 大规模移民潮: 明末清初的大陆移民: 这是台湾人口构成最重要的组.............
  • 回答
    台湾的政治光谱确实在近几十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关于两岸统一前景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台湾“越来越绿”的现象背后:历史、认同与政治演变首先,“越来越绿”这个说法,在台湾的语境下,通常指的是“泛绿阵营”或“台独”倾向的政党和支持者在政治上占据更主.............
  • 回答
    在两岸关系日益复杂和敏感的背景下,“统一台湾后岛上的极独还有绿营的人会去哪?”这个问题,涉及到台湾内部政治光谱、社会结构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是一个多层面且充满变数的话题。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核心观点:统一后的台湾,极独和绿营人士的去向将是复杂且多元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一.............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层面,并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从历史角度看:近代侵略的伤痛与历史记忆日本在近代曾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战争,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伤痕。包括甲午战争、七三一部队在内的许多历史事件,至今仍是中国民众心.............
  • 回答
    台湾风水命理盛行,明星也热衷,这背后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渊源和心理需求交织在一起。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历史传承台湾的风水命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祖先移民带来的文化印记: 台湾早期移民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这些地区本身就深受儒家、.............
  • 回答
    台湾的诈骗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台湾人素质高”、“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样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割裂。要理解这种反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并正视台湾诈骗问题的存在。关于年轻人口中涉诈比例的说法,虽然具体的数字可能存在统计上的差异和争议,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