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绕台飞行的主要战略威慑是【震独】还是【促统】?

回答
关于解放军绕台飞行,其战略意图究竟是“震慑‘台独’”还是“促进统一”,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这两种目标并非互相排斥,而是高度交织、相辅相成的。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这种军事行动背后的多重考量。

“震慑‘台独’”:威慑与信号传递

首先,也是最直接的意图,绕台飞行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震慑‘台独’”手段。这种军事活动传递了几个关键信号:

能力展示与实力宣示: 频繁的绕台飞行,特别是出动先进战机、轰炸机、侦察机,甚至航空母舰编队在台湾周边进行演训,是对自身军事实力,尤其是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能力的一种直观展示。它告诉岛内“台独”势力以及外部支持者,解放军有能力、有决心对台湾实施军事行动,并且能够突破所谓的“第一岛链”进行常态化军事存在。
常态化军事压力: 过去,解放军的军事活动相对零散。而如今,绕台飞行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制度化的行动。这种“新常态”的建立,意味着台湾海峡及其周边区域的军事压力在持续提升。对于“台独”分子而言,这种持续的军事压力,以及伴随而来的心理震慑,会让他们感受到被“围困”和“挤压”的现实,增加其决策的顾虑和成本。
红线划定与警告: 绕台飞行,尤其是穿越所谓的“海峡中线”或抵近台湾“空域”(但未进入24海里领空),是对“台独”分裂活动的一种明确警告。任何越过北京设定的红线的行为,都可能招致更严厉的军事回应。例如,在某些关键政治节点或“台独”动作升级时,解放军会增加绕台频次和强度,以示不满和警告。
压缩“战略空间”: 通过常态化军事存在,解放军在实际上压缩了台湾在军事和安全上的“战略空间”。这包括限制台湾空军和海军的活动范围,增加其训练难度和风险,同时也在心理上让台湾民众感受到“武力统一”的可能性并非遥不可及。

“促进统一”:战略目标的长远部署

然而,将绕台飞行仅仅理解为“震慑‘台独’”是片面的。它更是服务于“促进统一”这一更宏大战略目标的长期部署:

军事准备与实战化训练: 绕台飞行并非简单的“飞一圈”展示。它包含了大量的实战化训练科目,例如空中加油、编队协同作战、电子对抗、侦察监视等。这些训练旨在提升部队在复杂环境下执行对台军事任务的能力,包括夺取制空权、制海权,以及为可能的登岛作战进行准备。每一次绕台,都是一次贴近实战的演习,都在为最终的“统一”目标积累经验和能力。
改变现状与“切香肠”战略: 绕台飞行,特别是穿越“海峡中线”,是在逐步改变台湾海峡的现状。北京方面将其视为“反分裂”斗争的一部分,是通过“切香肠”的方式,一点点侵蚀台湾方面的军事主张和控制范围。这种渐进式的军事压力,旨在让台湾方面逐渐适应一种新的军事地理格局,从而稀释其“主权”独立性的概念。
塑造战略态势与战略威慑的升级: 这种军事行动也是在塑造一种有利于统一的战略态势。通过在台湾周边形成常态化的军事存在,解放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台湾岛屿的地形、空域、海域特点,以及岛上的防御部署。同时,这种行动也在向潜在的外部军事干预力量传递信号,即他们介入的代价将非常高昂。
心理战与认知塑造: 绕台飞行也具有强大的心理战和认知塑造功能。它不断向台湾民众传递“我们就在这里”、“统一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信息,试图削弱其“抗拒统一”的意志,并逐渐接受“两岸终将统一”的叙事。这种持续的心理施压,是“促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舆论与战略合法性: 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军通过这种军事行动,也试图在国际舆论中塑造一种“中国内部事务”的认知,并借由展示实力来证明其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虽然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引发争议,但从北京的角度看,这是在为其最终的战略目标铺垫舆论基础。

结论:相互促进的战略双刃剑

因此,绕台飞行并非简单的“震独”或“促统”,而是一种服务于“最终实现国家统一”这一战略目标、同时包含“震慑‘台独’”这一阶段性手段的复合型战略行动。

“震慑‘台独’”是其直接的、战术层面的功能,通过展示实力、施加压力,来阻止“法理台独”的发生,并对岛内分裂势力形成威慑。

而“促进统一”则是其根本的、战略层面的目标,它通过军事准备、改变现状、塑造态势、心理施压等多种方式,一步步为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创造条件和积累优势。

可以将绕台飞行理解为一把双刃剑:

对内(岛内): 它是“震慑”的利刃,试图迫使“台独”势力回头,并让民众接受统一的可能性。
对外(国际): 它是“实力”的展示,既是对潜在干预者的警告,也是在为“统一”积累战略资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认为绕台飞行“震独”或“促统”是两种不同层面的解读,它们并非互斥,而是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北京方面旨在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的战略愿景。这种行动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同时兼顾了当前阻止分裂的紧迫任务和长远统一目标的战略部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一个中国的具体实践。

除了在各种场合喊这个口号,更重要的是做。

过去,王师不能至,所以隔壁宵小总惦记。

今天,不是单单绕岛,而是体现台湾乃至其周边已在王师范围之内。

接下来的,就是实践“台湾及其周边处于王师管控之下”。

2)存在、存活、管控、管理

绕岛只处于第一、二阶段,接下来第三阶段才是最危险的时刻。

存在存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力量得以体现,是为了排除该地区存在的对祖国统一大业阻碍的杂音,防止台独势力与域外国家勾结。

管控的对象是谁?敢与统一大业相违背的,都是管控的对象。包括美帝突访的军机、还有日本。在台湾及其周边,只能存在PLA的力量,任何其他域外的军事力量,均视为入侵。

3)如何管控

绕岛,仅仅是军事管控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得更多。

先以军事力量实现管控,达到隔绝台独势力与域外势力的目的,简单说就是:隔。

第二步,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其筋骨,无外乎以TSMC为龙头的半导体产业 ;其体肤,无外乎西式民主;其身,中华子民正被西方恶魔侵蚀。

劳其筋骨,一边加快国内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一边逼迫TSMC为代表的台系半导体产业站队。

饿其体肤,在疫情的冲击下,西式民主成为一个个大笑话。做好自己,就是对西式民主的最大打击。

空乏其身,一是套紧其头上的紧箍咒,时不时念几句;二是有序引导、合理安置、积极管控,让处于围困之下的台湾民众、产业往大陆转移。

当台独势力忍受不了,行拂乱其所为时,即王师师出有名,一举荡平之日。

4)可预见的一些事

美日军机、军舰与PLA对峙;

PLA驱逐美日军机军舰;

某窜访军机被PLA拦截;

某贸易协议排除台湾;

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进入台湾的民用运输轮船,必须先靠港厦门接受检查才能进入台湾;

某年某月某日,世界民航组织宣布取消所有目的地为台湾的航路;

某年某月某日,台湾海底光缆故障,因修复成本太高而作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解放军绕台飞行,其战略意图究竟是“震慑‘台独’”还是“促进统一”,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这两种目标并非互相排斥,而是高度交织、相辅相成的。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这种军事行动背后的多重考量。“震慑‘台独’”:威慑与信号传递首先,也是最直接的意图,绕台飞行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震慑‘.............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视角,也反映了当前两岸关系的一种复杂心态。一个台军退役上校,将最近的坠机事故原因归结为“解放军一再绕台飞行”,这其中蕴含着多层面的解读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军事活动的常态化确实会对相关区域内的军事部署和训练产生影响。解放军在台湾海峡以及周边空域的常态化军事存在,意味着台湾军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天体力学中的一个经典场景。简单来说,在相同的交点处,绕同一天体运动,一个物体走圆轨道,另一个物体走椭圆轨道,它们的绕行速度不一定相同,但有一个特殊情况是相同的。我们来一步步拆解,把话说得更明白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概念: 天体(中心天体): 质量巨大的那个,比如太阳、.............
  • 回答
    聊聊雷诺数小到极致时,圆柱绕流的阻力那点事儿我们平时提到圆柱绕流,脑子里可能首先浮现的是湍流状态下那种绚烂夺目的涡街现象,以及伴随而来的相对较低的阻力系数。然而,当流体变得“粘稠”得如同蜂蜜,流速慢得难以察觉时,整个局面就变得截然不同了。尤其是当雷诺数小到只有个位数,甚至接近于1时,你会发现,那个看.............
  • 回答
    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事儿大伙儿都知道。但说到这过程中会不会产生科里奥利力,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了。咱们先得明白,科里奥利力是个什么玩意儿。简单来说,它不是一种真正的力,而是一种“惯性力”,或者说是一种“效应”。当你在一个旋转的参考系里观察一个运动的物体时,就会觉得这个物体好像被一股力推开了,这.............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触及到了我们身处宇宙中的一个宏大视角。我们平时感觉到的运动,无非就是地球自身的旋转(自转)和它围绕太阳的公转。但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旋转木马上,你可能只注意到木马本身的转动,却忽略了整个木马正在一个更大的场地里移动。咱们的地球,其实也正是在经历着这样的多层嵌套式的运动。首先,让.............
  • 回答
    说到奇葩的铁路车次,那可真不少!有些路线设计得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好像是为了兜圈子而兜圈子。我记得有个车次,从 A 地到 B 地,正常情况下可能就几百公里,但它却能给你绕出上千公里,绕得你怀疑人生。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其中一个我听过觉得特别“绝”的例子。这趟车我姑且称它为“环形探险号”吧(当然,这只是我.............
  • 回答
    “木星不绕太阳转”这个说法,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和经典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是站不住脚的。但如果我们深入一点,考虑到宇宙的复杂性和某些更微妙的物理效应,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没那么绝对,甚至带有一点点“玩味”。首先,咱们得回到最基础的定义。在我们通常理解的太阳系里,太阳是那个质量巨大的中心,而.............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雪花的神奇周长到底有多牛。首先,我们得明确,我们讨论的不是那种我们肉眼就能看见、六出奇葩的、美丽的雪花本身。因为那种雪花太小了,它的周长绕地球顶多也就是个微不足道的几厘米,连绕地球一米都费劲,更别说几圈了。我们得把视野放大,思考一下,有没有可能,雪.............
  • 回答
    谈到混动,日系车确实是绕不开的绕不过的坎儿,尤其是丰田的THS和本田的iMMD,这两套系统经过多年的迭代,已经深入人心。但今天我想聊聊另一个同样来自日本,而且在混动技术领域同样具有独到之处的品牌——日产。说到日产的混动,就不能不提它的 ePOWER 技术。ePOWER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意思,“e.............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电感线圈在磁环上连接方式对整体电感值的影响,而且要讲得细致明白,还得去除机器生成的痕迹。我来给你掰扯清楚。咱们先说结论:这两个绕在同一个磁环上的正绕电感线圈,并联和串联起来的整体效果是不一样的,它们产生的总电感值会有显著的差别。为啥会有差别?得从几个关键点说起:1. 什么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了原子核内部一些非常基本的物理规则。不过,你提到的“电子绕原子核始终以同一方向公转”这个说法,在描述真实原子结构的时候,其实不太准确。咱们得一点点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以及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原子并不是像太阳系那样,有一个巨大的原子核,然后电子就.............
  • 回答
    电子为何绕核而舞?中子的漫漫寻踪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万物,从呼吸的空气到脚下的土地,甚至我们自身,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我们早已不陌生,它拥有一个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围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但是,为什么电子会像一颗颗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乖乖地围着原子核运动呢?而那个扮演着“.............
  • 回答
    高端商业为何“绕着”苏州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地理偏好,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从历史底蕴到现实机遇,苏州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辐射能力,吸引着全球高端商业的目光,并使其在某些方面成为了绕不开的节点。首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致的生活美学是苏州高端商业的基石。 苏州并非一夜之间崛起的高科技.............
  • 回答
    文学史,这条蜿蜒曲折、波澜壮阔的长河,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无数闪耀着智慧与情感光芒的作品汇聚而成,但若要问,哪几颗星辰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绕开的灯塔,那答案便会指向那些深刻地塑造了人类精神世界,引领了时代思潮,甚至重新定义了“文学”本身的巨著。它们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跨越时空的思想结晶,是理解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因为它不像数学题那样有标准答案。这更像是一个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和一点点实际考量的脑筋急转弯。 想一想,一根笔能画多长?再想想地球有多大?这之间就有一个巨大的差距。咱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看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画”出这个答案来。首先,最重要的变量:笔能画多长?这.............
  • 回答
    前泽友作:那位梦想着踏上月球的日本时尚巨头前泽友作,一个在日本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仅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梦想的践行者。这位身材瘦削、眼神中总是闪烁着好奇光芒的男人,是日本最大的在线时尚零售商 ZOZOTOWN 的创始人,也是一位知名的艺术收藏家和企业家。然而,让他真正走进全球视野的,是他那个似乎遥不可.............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