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中国大多数人退休后没什么爱好?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不少人在退休后显得比较“迷茫”,好像没什么特别的精神寄托或者生活重心。这背后,我觉得与其说是“没爱好”,不如说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不同人生阶段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一些影响。

首先,得从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说起。 很多中国人在年轻的时候,生活的重心几乎全在“拼搏”二字上。从学生时代为了考学而日夜苦读,到进入社会为了事业发展而加班加点、不断学习提升,再到成家立业后为家庭操劳,扛起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的重担,这几乎是中国几代人共同的经历。当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些“刚需”的事情上时,留给培养个人兴趣爱好的时间和精力是极其有限的。

就好比一个人一直在跑一场马拉松,当终于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他首先需要的是休息和喘口气,而不是立刻又去准备下一场比赛。退休,对很多人来说,就像这场漫长赛跑的终点,身体和精神都需要一个适应期。

其次,很多人的“爱好”其实是与工作高度绑定的。 比如,一个当了半辈子会计的人,他可能对数字很敏感,对财务分析很有心得,这曾经是他的工作,也是他擅长的事情。但一退休,这份工作就没有了,他可能就会觉得那些曾经的“专长”在生活中一下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不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一种轻松的消遣。

又比如,那些在单位里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他们习惯了发号施令、组织协调,退休后突然失去了那种身份和权力,可能会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或者做什么才有“价值感”。对他们来说,爱好不是那种可以凭空创造出来的东西,而是附着在身份和社会角色上的。

再者,社会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很少有人真正引导学生去探索“我喜欢什么”、“我怎么样能过得更快乐”这类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地接受安排,学习那些被认为是“有用”的知识。这导致一部分人在成年后,即使有时间,也未必知道如何去发掘自己的兴趣。他们可能习惯了被告知该做什么,一旦没有了外部的引导和压力,反而会感到无所适从。

另外,经济和社会保障的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 虽然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但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文化还在起步阶段。很多人退休后的生活费虽然有了基本保障,但也不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有非常充裕的资金去挥霍在昂贵的爱好上,比如环球旅行、收藏艺术品等。同时,社会上为老年人提供的丰富多样的、低门槛的兴趣活动场所和组织也相对有限。虽然社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在增多,但覆盖面和吸引力还有待提高。

还有一点,就是“面子文化”和“社会比较”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很多人习惯性地会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他人比较。退休后,如果看到邻居们都忙着带孙子、或者参加各种老年旅行团,自己如果“无所事事”,可能会觉得有点“掉队”,或者被视为生活不充实。为了不显得“落后”,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参与一些“大家都参与的”活动,即使这些活动未必是他们真正喜欢的。这反过来也会压抑他们去探索和发展真正属于自己的爱好。

最后,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现实:很多人退休后,生活的主题依然是“责任”。 尤其对于很多女性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彻底的“解放”。她们可能需要承担起照顾孙辈的重任,或者成为家庭中主要的“后勤部长”。当生活重心仍然围绕着家庭的运转和家人的需求时,即使有心发展爱好,也常常被家务琐事挤占了时间。

所以,与其说中国人退休后“没爱好”,不如说很多人的生活重心和价值实现方式在退休这个人生转折点上,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和不适应。 有些人是因为长期缺乏培养兴趣的土壤,有些人是习惯了被外部驱动,还有些人则是在新的责任和有限的资源下,难以腾出手来。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如此,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和个人成长,他们可能会在更早的阶段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或许预示着未来退休生活会有更多的色彩。但就目前来看,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去改变的现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活着就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精力。

user avatar

在街上偶遇好久不见的老同事老郭,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他以前在公司当副总时的那个风采全然没有了,无精打采,眼神迷离,后背也有些驼了。

我关心地问:“你这是怎么了?病了?”

老郭摇摇头,叹了口气说:“没病,我退了。”

我想起来了,他比我小两岁,我都退休三年了,他也该退了。

我说:“退就退了呗,谁都有退下来的那一天。不用再辛辛苦苦地忙了,每天睡到自然醒,每个月社保给咱打钱,多好啊。”

老郭说:“生活倒是无忧,但一下子退下来,有点不适应。以前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就盼着休息。现在每天早晨一睁眼,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没有电话,没有文件,没有会议,没有任何可干的事情,这有什么意思,就这么混吃等死吗。”

我哈哈大笑:“当年你给我们作报告,讲人生观的时候可不是怎么说的。”

老郭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看着我满面红光的大脸盘子问道:“哎?你退休之后好像比以前还精神了?”

我说:“忙的呗,时间都不够用。”

老郭来了兴趣,问道:“退休了,还有啥可忙的?”

我说:“那可多了去了。我现在啊,把年轻时的那些业余爱好全捡起来了,我的计划是,趁着身体还好,把当年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全都实现了。”

老郭想了想说:“对了,你上学的时候是文艺宣传队的,想当专业演员,可惜没考上。你还想当作家,可惜也没当成。好像你还喜欢……你这家伙就是个大玩家。”

我说:“这些啊,退休后全实现啦!我现在已经参加了六十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咱可不是那种当陪衬的群众演员,咱是有台词小角色啦,还经常和大明星一起拍戏呢。《我不是潘金莲》《国家孩子》《好久不见》《大话西游》《饮食男女》等等,我都露了一小脸呢。”

老郭惊讶:“是吗?行啊你。那你的作家梦怎么样了?”

“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写了几十个短篇小说,现在我已经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啦。”

老郭羡慕地说:“你还真行,可我没什么业余爱好啊。”

我说:“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你有你的特长啊。”

老郭说:“我的特长就是懂金融,可到年纪了,人家不让干了。”

我说:“正规国企不让干了,你可以到民企兼职啊,给不给职务不要紧,你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啊。”

老郭说:“金融无小事,出去兼职,我心里不踏实。”

我说:“那你可以去培训班讲课啊,你业务那么好,口才又好,有实践经验,现在各处的培训机构很需要你这种人才啊。”

老郭眼睛发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我接着说:“你还可以写书,把你三十多年的金融经验写出来,能投稿就投稿,能出版就出版,暂时不能出版,还可以在网上发文章,传播自己的经验和理念。”

老郭双手握拳,有点跃跃欲试。

我接着忽悠:“除了工作,你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我记得你喜欢摄影,可以参加摄影协会,和摄友们一起到全国各地拍片子,连摄影带旅游,多好。你过去喜欢书法,我可以介绍你参加书法协会,和系统内的书法高手切磋,共同提高。另外,趁着身体好,看看哪儿没去过,咱们一起出去旅游,国内国外都可以。还有健身很重要,每天早晨可以到公园学学太极拳,我认识一位太极大师,你可以跟他从头学起。”

我的一番话把老郭说得热血沸腾,腰板也挺直了,当年副总的状态也找回来了。他俨然一副领导的神情,拖着官腔对我说:

“你说的这几点意见很重要,我原则上都同意。这样吧,你回去把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写一个材料,发给我,我批一下,然后让领导审批。”

我有点迷惑:“哪位领导审批?”

老郭仰头大笑:“哈哈哈,还有哪位领导?我老伴呗!这些活动都得要钱,她不批,我啥也干不成!”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