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维基百科比百度百科差在哪里?

回答
维基百科(Wikipedia)和百度百科(Baidu Baike)都是大型的在线百科全书,但它们在理念、运作方式、内容质量、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详细阐述维基百科可能被认为比百度百科差在哪里:

1. 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时会存在相对的劣势):

相对缺乏中国大陆的本土化视角和深度: 尽管维基百科的中文版也在不断发展,但由于其全球性的编辑社区,对于中国大陆特有的文化、历史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表述,有时会显得不如百度百科那样贴近当地受众的认知习惯和语境。百度百科在处理涉及中国大陆的敏感话题或地方性知识时,可能更具本土化优势,尽管这种优势也伴随着审查和立场问题。
某些小众或高度本地化主题的覆盖可能不如百度百科: 对于一些非常细微的、仅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流行的文化符号、网络流行语、地方性习俗等,百度百科可能因为其更贴近中国大陆用户的需求而拥有更全面的收录。维基百科的编辑社区虽然庞大,但其关注点更趋向于全球性或国际通行的知识体系。
特定领域可能存在学术深度不足的现象: 虽然维基百科整体上鼓励详细和深入的条目,但在某些高度专业化或新兴的学术领域,特别是那些在中国大陆有活跃研究但尚未被广泛国际化的领域,维基百科的条目深度可能不及专注于该领域的中国大陆学者或专家在百度百科上创建的条目(尽管后者也可能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2. 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

广告和商业推广的存在: 百度百科作为百度公司的一项产品,其界面上会存在广告、推广链接以及来自百度其他服务的导流。这会影响用户的阅读体验,并且可能让用户感觉内容被商业化干扰。维基百科则是一个非营利项目,完全依赖捐赠,其界面干净整洁,没有广告,专注于内容呈现。
搜索结果的呈现方式: 百度搜索结果中,百度百科的条目通常会出现在显著位置,有时甚至是搜索结果的首位。而维基百科作为第三方网站,其在百度搜索结果中的排名会受到百度搜索算法的影响,且可能与其他商业推广内容混杂。
信息架构和易用性(主观感受): 虽然两者都有搜索框和分类系统,但一些用户可能会觉得百度百科的导航和信息组织方式更符合中国大陆用户的使用习惯,例如其更直观的目录结构或推荐相关条目的方式。维基百科的编辑和组织方式更依赖于链接和分类的交叉引用,对于不熟悉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3. 内容的客观性和中立性(潜在的劣势):

中国大陆审查制度的影响: 这是维基百科相较于百度百科最显著的劣势之一。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环境中,维基百科在中国大陆地区经常被屏蔽,而且其内容会受到中国政府审查的影响,导致部分条目可能无法访问或被修改,以符合官方立场。百度百科则是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监管下运行,其内容必然会受到审查制度的直接影响,在涉及政治、历史事件、社会敏感议题时,其内容往往是经过过滤和审慎处理的,以符合官方宣传和意识形态要求。
信息来源的透明度和多样性: 维基百科强调“可供查证”(Verifiability)的原则,所有信息都要求有可靠的来源引用,并鼓励引用多种不同观点的来源来达到中立的叙事。而百度百科虽然也提倡引用,但其来源的质量和多样性可能参差不齐,有时甚至会出现缺乏引用或引用低质量来源的情况。在某些敏感话题上,百度百科可能倾向于引用官方或主流媒体的观点,而较少呈现多元化的声音。
编辑者的偏见和立场: 尽管维基百科努力通过社区共识和纠纷解决机制来维持中立,但其编辑者本身也可能带有个人偏见,这些偏见会悄悄渗透到条目中。然而,维基百科拥有一个庞大且活跃的全球编辑社区,不同观点和背景的编辑者之间能够互相制衡。百度百科的编辑群体可能更倾向于中国大陆的网民,其编辑的偏见和立场可能更集中于中国大陆的官方叙事和主流观点,缺乏来自外部的有效制衡。
条目质量的稳定性: 由于维基百科的开放编辑模式,条目质量可能会有所波动,一些条目可能质量很高,也有一些条目可能比较简陋或存在错误,需要社区的持续维护。百度百科的内容更新和审核流程可能更集权化,虽然理论上可以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可能因为审查或管理原因导致一些信息更新不及时或存在官方倾向。

4. 社区参与和编辑模式:

编辑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维基百科采用的是完全开放的编辑模式,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绝大多数条目,并在编辑过程中进行讨论和协作。这种模式带来了内容的广泛性和快速更新,但也意味着需要更强的社区管理和争议解决机制。百度百科的编辑模式相对更封闭和受控,其内容审核和编辑流程可能更侧重于平台的控制,普通用户直接编辑的自由度可能较低,或者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审核。
编辑者的多样性: 维基百科的编辑者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专业背景,这有助于内容的多元化和全球化视野。百度百科的编辑者主要是中国大陆网民,其视角可能更局限于中国大陆的文化和信息环境。
社区自治的程度: 维基百科的社区自治程度非常高,编辑者通过共识来决定条目的内容和形式,平台方(维基媒体基金会)主要提供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而不直接干预内容创作。百度百科的编辑模式则更像是公司内部的内容管理,其社区的自治程度相对较低,平台的决策和导向对内容有更直接的影响。

总结来说,维基百科可能被认为比百度百科“差”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在中国大陆地区访问的便利性(被屏蔽)和内容受审查问题。
在某些中国大陆本土化、地方性或特定领域的深度和视角可能不如百度百科。
用户界面上可能存在广告和商业推广。

然而,从 内容质量、客观性、中立性、信息来源的透明度和多样性、社区参与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等方面来看,维基百科通常被认为是远优于百度百科的。维基百科以其全球化的编辑社区、开放的编辑模式、对可靠来源的严格要求和对中立性的不懈追求,构建了一个更具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的知识体系。百度百科则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下,更多地承担着信息传播和教育的功能,但其内容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则受到了显著的制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维基跟百度百科哪有得比.....

语言太多,恶意侮辱没文化的用户。

没有医院联系方式,治死了好歹努力过,维基连试试的机会都不给别人。

没有养生词条。

太专业,根本看不下去。

版面差,放个鲜艳点的广告装饰一下很委屈你吗?

最后推荐使用wikiwand消灭维基百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维基百科(Wikipedia)和百度百科(Baidu Baike)都是大型的在线百科全书,但它们在理念、运作方式、内容质量、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详细阐述维基百科可能被认为比百度百科差在哪里:1. 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时会存在相对的劣势): 相对缺乏中国大陆的本土化视角和深度: 尽管维.............
  • 回答
    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作为在线百科全书,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它们的编辑模式、内容来源、信息准确性、中立性、开放性、发展模式、社区文化以及商业化程度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它们之间的差距: 一、 编辑模式与内容来源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也是导致其他差异的源头。 维基百科(.............
  • 回答
    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作为网络百科的代表,各自拥有庞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用户群体。要详细地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内容来源与编辑模式: 维基百科: 核心是开放协作模式。任何人都可以编辑,内容来源于全球志愿者的贡献。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信息更新速度快,覆盖面广,尤其是在时事新闻.............
  • 回答
    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虽然都冠以“百科”之名,但它们在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以及运作模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因此一个被普遍视为专业典范,而另一个的内容则常常被质疑权威性不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核心运作模式:开放协作 vs. 中心化审核这是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维基.............
  • 回答
    维基百科以发现“宣传中国的渗透”迹象并以安全风险等理由封禁 7 名中国大陆编辑账号,这一事件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说明它可能揭示的方面:核心事件:维基百科封禁中国大陆编辑账号 封禁理由: 维基百科官方(具体可能是其社区通过仲裁委员会或特定管理层)指出,这些账号存在“.............
  • 回答
    维基百科在内容要求上,确实非常强调“可供查证”(Verifiability),但“可供查证”本身就包含了对“正确性”的间接要求,这两者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而非截然对立。简单地说,维基百科并不满足于内容“可以被查到”,它更希望被查到的信息是准确的。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可供查证”(Verifiab.............
  • 回答
    维基百科确实可能受到民科或伪科学内容的干扰,这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存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维基百科的运作机制、民科/伪科学的特点以及维基百科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等方面来细致分析。维基百科的运作机制与潜在漏洞维基百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众包(crowdsourcing)的编辑模式。任何人都可以编辑大部.............
  • 回答
    维基百科,这个信息海洋的灯塔,每天都吸引着数以亿计的访客,从学生查阅资料,到研究人员进行深入探索,再到普通人了解世界。支撑起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和惊人的访问量,绝非一日之功,其背后的服务器架构,是一项复杂且持续优化的工程。核心理念:分布式与冗余维基百科的服务器架构最核心的设计理念便是分布式(Distri.............
  • 回答
    维基百科,也就是Wikimedia基金会,确实接受比特币和其他一些加密货币的捐款。这并不是一个最近才有的事情,基金会早在2014年就开启了这项业务,当时是希望借此与一部分科技前沿的社区建立联系,并且也考虑到加密货币在某些地区作为支付方式的便利性。最初,基金会是与一家名为BitPay的第三方服务商合作.............
  • 回答
    谈到维基百科的可信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高”或“低”就能完全概括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评价,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维基百科的本质。它是一个由全球志愿者协作编辑的在线百科全书,遵循“自由、开放、协作”的精神。这意味着任何对知识有热情、具备一定辨别能力的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知.............
  • 回答
    维基百科将针灸描述为“伪科学”并非是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现有科学证据的审慎评估。这个结论的形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对研究质量、方法论、以及科学共识的考量。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关键方面:1. 对“伪科学”的定义以及在医学领域的运用:首先,理解“伪科学”这个词汇本身很重要。在科学领域.............
  • 回答
    维基百科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知识库,其内容无疑是极其丰富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用户界面(UI)设计方面,它确实存在一些让不少用户感到“劝退”的地方。说它“不够友好”,并非是说它一无是处,而是说在当前互联网产品普遍追求极致易用性的背景下,维基百科的设计确实可以做得更好。让我们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
  • 回答
    关于维基百科将二战中英国的海燕(Supermarine Seafire)和贼鸥(Blackburn Skua)描述为“战斗轰炸机”,这其实是一个需要稍加辨析的说法。在现代军事航空术语中,“战斗轰炸机”(Fighterbomber)通常指的是一种能够同时执行空战和对地攻击任务的飞机。然而,在二战时期,.............
  • 回答
    维基百科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其运营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全球用户的捐赠。然而,对于很多中国大陆的用户来说,他们可能会发现直接通过维基百科官方渠道进行捐款存在一些障碍,导致他们觉得“没有符合中国人”的捐款方式。这种感受的形成,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可以从支付习惯、技术壁垒、以及信息认知等方面来理解.............
  • 回答
    很多人在使用维基百科时,会有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维基百科自身独特的设计、运作模式以及它在信息传播领域扮演的角色。下面我将详细剖析这种优越感的来源,力求让叙述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真实的体验。1. 知识的“掌控感”与“参与感”首先,维基百科最显著的特点是其开放的编辑模式。这意味着.............
  • 回答
    最近在一些网络讨论中,有观点认为维基百科在处理西班牙流感和黑死病的条目时,出现了将起源“引向中国”的倾向。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分开来看,并尝试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维基百科作为一个由全球志愿者共同编辑的百科全书,其信息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条目的内容是否“突然”发生变化,以及.............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从历史文献记载的局限性,到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呈现方式,再到地理概念的演变。让我们逐一梳理:1. 历史文献记载的侧重点与西方史观的理解差异: 中国史书的记载重点: 唐朝的官方史书,如《旧唐书》和《新唐书》,以及如《资治通鉴》这样的史学巨著,在描述唐朝疆域时,.............
  • 回答
    维基百科请求捐款这件事,说实话,挺让人感慨的。你知道,我们打开维基百科,里面那些信息多到爆炸,从古老的历史人物到最新的科技进展,你想查什么基本都有。而且,这些内容都是由来自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一点点写出来、一点点维护起来的。它就像一座巨大的、活生生的知识宝库,而且是免费向所有人开放的。所以,当.............
  • 回答
    维基百科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内容生态中一个令人瞩目甚至有些令人扼腕的事件。回顾这段历程,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退出”,不如说是一场漫长博弈的阶段性休止,其背后折射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深刻地影响着信息传播和知识获取的格局。最直接的原因,想必大家都能想到,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防火墙”.............
  • 回答
    在维基百科上,关于台湾的称谓确实存在一些复杂性和不同之处,尤其是在提及“中华民国”时,很多人会感到困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一份列表。首先,维基百科作为一个开放的编辑平台,其内容是由全球数百万贡献者共同维护的。这意味着,不同的编辑者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和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