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只要自认为自己是女人,他就是女人。
现在”人权活动家“们正在推另外一个议程——国籍认同的人权,台湾人只要自认是”台湾国人“,他就是”台湾国人“。
说实话,我挺希望他们成功的,因为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中美洲的几亿美国人,印度半岛上的13亿美国人,中东的几亿德国人、北欧人……涌入美国、德国、北欧的感觉。
谢邀
其实这位老兄/姐很早就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她参加萨摩亚举办的太平洋运动会举重比赛,结果赢了东道主,让东道主非常不爽。萨摩亚奥委会主席说:这个兴奋剂有什么区别?
18年她想参加英联邦运动会,澳大利亚奥委会拼命反对,到最后因为她训练受伤而作罢。
现在真正支持她的,只有新西兰奥委会,很简单:只要她健康参加的比赛,都是碾压。对,碾压式夺冠。
能夺冠拿金牌,那能不支持吗?
而国际奥委会现有规则里,的确允许变性运动员参加,不过非常严格:
对于男性变为女性:
首先,运动员必须接受性别重置手术,包括改变外生殖器;
其次,运动员必须因其性别获得当地法律承认;
第三,他们必须接受激素治疗两年;
第四,睾丸激素必须低于一定水平。
而对于女性转为男性,没有限制。
而国际奥委会目前也不太敢公开反对变形运动员参赛、或单独比赛等限制措施,因为LGBT势力在各大国际组织里非常强大;
也许只有后续类似比赛出现严重的不公平问题、或连续出现碾压式夺冠的变性人时,国际奥委会才会考虑真正有改变吧。
大家好,我是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的一名饲养员。最近我家的老虎告诉我他们生物认知是男性人类,拜托让他们参加奥运会吧,救救虎子。
考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2024奥运会,中国、俄罗斯、朝鲜等国派出了一定数量的跨性别(男跨女)运动员,且她们横扫了奖牌。最后,中国代表团不算跨性别运动员金牌榜排名第二,算上跨性别刚好第一。
西方媒体会如何看待这件事?
A 赞美这些跨性别运动员勇敢做自己,完成了自我实现,是新一代彩虹领袖
B 夸赞LGBT运动在发展中国家取得重大胜利,中俄朝在人权问题上进步了
C 质疑奥运存在规则漏洞,要求取消跨性别运动员的奖牌,宣称美国才是真正的第一
D “跨性别运动员是政治正确保护伞下的兴奋剂”
E 污蔑中俄朝为了奖牌进行了残忍的人种改造计划,是人性的丧失
F 呼吁禁止跨性别运动员参加2028奥运会
关于我如何看待:
如果你觉得他们会选A、B,我今天也选A、B。
如果你觉得他们会选C、D、E、F,我则亦然。
如何看待?
没眼看待!
什么是公平?
是男的跟男的比,女的跟女的比。
跨性别的跟跨性别的比,这才是公平。
而不是混进女性的队伍
这是奥运会
随便改规则,还不如打兴奋剂。
大家好,我是一个二十多年来在医院体检都没什么毛病的正常人,但是我觉得自己腿瘦的跟麻杆一样,手无缚鸡之力,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唉。
由于我的心理认知,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所以我准备参加残奥会的田径比赛。
由于我没仕幺文化,打zi都打不淮,我心理认知觉得我是个智障,所以我准备参加特殊奥运会的比赛。
我准备为国争光!请大家支持我!
不抖机灵了(因为评论里面有几个老实人),认真点说:
尊重跨性别人士是指保障他们在变性后仍然能获得和之前一样的权利,不能对他们另眼相待。就是说变性前后,他们拥有的权利是一样的。例如拥有同样的参加工作,获得爱情等等的权利。真正的尊重是———我不会剥夺任何他们之前就拥有的权利,但前提是我也不会给他们任何特权。这里举个例子,中国最著名的跨性别者金星老师,同样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一个优秀的妻子,但她没有享受过任何的“特权”。
说到这位跨性别者参加举重比赛,为什么我们反对?这个举重选手哈伯德变性前是一个男子,他拥有参加男子举重比赛的权利,但他没有任何参加女子举重比赛的权利。可是他变性后,奥委会给予了她参加女子举重比赛的权利,同样的,她也有参加男子举重比赛的权利。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她变性后反而获得了更多的权利?这难道不就是变相的特权?
我们从不歧视跨性别者,但我们反对任何因为跨性别行为而获利的人。而哈伯德,明显因此获利了。他在青年时期没办法参加奥运会,现在四十来岁反而有机会参加奥运会。你说这种是不是不正当获利?
我尊重她变性的选择,但我不尊重她参加女子举重比赛的行为。
国际奥委会于2015年制定的指导方针内,详细规定了性别由男变女运动员参加女子体育比赛的诸项要求,如:运动员一旦宣布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女性,至少四年内不得改变申报。同时,在比赛前的一年内,运动员体内的睾丸激素水平须低于每升10纳米。
根据规定,在奥运会和世界性大赛上,跨性别者不需要接受变性手术也能直接参赛,而且激素疗程只需要一年。
由男性变为女性的举重运动员拥有原性别的优势,跨性别运动员的睾酮素须低于每升10纳米这一标准,是生物学女性睾酮素水平的五倍,这对于同场竞技的女选手来说并不公平。
这就是在歧视女性,让女性遭到不公平的待遇。一旦跨性别者参加体育运动,那也就意味着在女排、女足、女篮、游泳、田径等各项目的校队选拔时,会有越来越多的跨性别者被优先选出,而女性的优势只会越来越弱。毕竟,跨性别者拥有天然的生理优势,肯定会抢夺女生的比赛资源。
同时女性运动员不仅被迫接受‘包容性’,不得不欢迎合法认可的男性进入团队,还要与具有男性生理特征的运动员在更衣室并且一起淋浴,无论她们是否喜欢,都会伤害隐私和尊严。
这种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力量型的项目,本身就不合适,如果他们参加的是技巧性的,还能勉强的说一下。
金卡戴珊的前继父,凯特琳·詹纳原名布鲁斯·詹纳(图一左),1949年出生于纽约,曾在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男子十项全能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彼时的詹纳凭借出色的表现和俊朗的外貌,成为当时最受人们喜爱的运动员之一。
2015年6月1日,詹纳宣布自己已经成为一名女性,并改名凯特琳(图一右),但是那时候她早就离开了赛场。
澳大利亚国家队手球运动员汉娜·莫西则创造了从国家队男队转入女队的先例。2015年11月,莫西所在的澳大利亚男子手球队获得2016年奥运会参赛资格。就在那时,莫西决定成为女性。(图二)
看看这直观的视觉的冲击,这绝对力量的压制。这哪里来的公平?
让国足甚至泰国、越南、缅甸男足跨性别去踢女足,能拿女足世界杯吗?
岂止不公平,简直离谱到家了!
今年43岁的哈伯德出生时为男性,在30多岁时变性为女性,2013年变性之前一直参加男子比赛。
这是一份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中显示男女握力的图片:
可以看到,男性握力明显大于女性握力。除握力以外,男性运动员的身体很多能力也强于女性运动员。在2020年的时候,男子举重世界纪录为总成绩475公斤,女子举重世界纪录为总成绩334公斤(这个存在体重差异),但是男子69公斤举重世界纪录总成绩为359公斤,女子75公斤举重世界纪录为总成绩296公斤。即使女性体重量级稍大于男性,在举重成绩上也弱于男性的成绩。
男性和女性相比尤其是同类运动项目的不同性别运动员之间相比差异不小。
而这位新西兰运动员哈伯德,在30岁这个身体差不多已经定型后的年龄进行变性并且参赛,据报道,从2017年至今,“轻松获得三金一银”。
在这个过程中,哈伯德的确通过了国际奥委会的对于激素水平的要求,但是同时有人指出:
国际奥委会的对激素水平的要求是比赛前至少一年内的睾酮水平低于每升10纳摩尔(正常男子在14到25纳摩尔)。这个标准其实存在很大的问题。睾酮虽然对于人体肌肉力量的影响很大,但是根据曼彻斯特大学的发育生物学家 Emma Hilton 博士和瑞典医科大学和研究中心 Karolinska 研究所的临床生理学研究员 Tommy Lundberg的研究表明12个月的抑制后对于生理机能影响仅5%,经历过青春期后,睾酮的作用已经成型,其对生理机能的作用在30%到40%。这也就是说男子一旦经历青春期,那么在肌肉力量等生理指标上完全超过女性,所以即便是后期变性,并进行抑制,优势也是非常巨大的。更何况43岁的哈伯德因为年岁的原因,睾酮分泌本身就不会特别高,但是仍然是正常女性的5倍。
为什么同一项目要分男女还要分量级?
不管是男性运动员还是女性运动员,不管获奖没获奖,只要认真参加比赛,都是值得尊重的。但这种阴阳人和玩政治正确玩魔怔的国际奥委会,则是铁臭不要脸,这是对奥运精神的亵渎!
看到有人说这是奥运史上的开拓,开拓个锤子。今天变性人明天转基因人后天是不是就该蜥蜴人,外后天是什么鬼东西我都不敢想。
我们要保护少数群体的合法权益,这是出于公平,但我给你讲,这种借助政治给自己谋取特权的行为,属实令人作呕。
不歧视跨性别,但是这不公平!要知道她35岁之前一直是男性身份,他曾获得新西兰青年男子举重冠军,在男人当中都出类拔萃,即便在世界赛场他的水平不是很高,但是开了这个头,以后呢?如果有人男子举重选手觉得夺冠无望,是不是可以试试这种办法?
这不公平!难怪有1000人签署反对请愿,不如设立个跨性别组?
以牺牲其他群体正常利益为代价的保障“公平”,不要也罢。
男性女性存在客观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我一直反对在平权上忽视男女性别差异的问题。
事实上,这种数据随手可见,就以我国一个非常大规模的数据来看,2009年6月2日由卫生部正式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可有略见一端。
基本上,二者呈现了明显的差异,这是基于非常大规模的群体研究结果。
我做个曲线图,蓝线是男性,橙线是女性
上面是1岁以内的按月分布情况,可以看到这条曲线差异一直在。
而即便是发展到1-7岁之间,这个差距一直存在。
至于进入青少年到成年,更是如此
基本上在所有大规模群体数据中,男性都要比女性总体体重更高一些。
而对于举重这种对体重要求十分高的,甚至用体重来定级的,那么是十分不公平的。
更别提男女在各项力量方面客观差异,比如大学生体育测试里面指标就可以看出对男女性的要求差异存在。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开端。
长此以往,那以后是不是“心理上”的性别认同也可以作为判断性别的标准了?
甚至,在某一阶段的性别认同?甚至是激素使用都可以作为标准了?
这样下去,女性会被排除出运动项目的。
只要在青春发育期开始之间,即将睾酮等雄性激素水平,长期压制到低于可比运动群体的女性睾酮水平的正1个标准差之内,我觉得就可以为了包容,而容忍依然存在的不公平(一个群体的均值,处于另一个群体的正1个标准差的水平上)
若已经充分进入青春期了,或已经完成青春期发育了,再开始激素压制,那么对女性运动员,显然是巨大的不公平,毕竟骨骼乃至肌肉水平,已经成型了。
当然了,在人类文明中,为了某个主观的正确目标认定,而去容忍乃至制造不公平的现象,倒也很常见。
于是,是否要容忍这一层面上的不公平,就建议由女性权力群体去参与决定好了。女性运动员们普遍觉得没问题,那我就觉得没问题。
每一种运动应该下设男子异性恋、女子异性恋、男子同性恋、女子同性恋、bisexual、pansexual、跨性别男转女(再按前述分类细分)、跨性别女转男(再按前述分类细分)、男性心理认同为女性(再按前述分类细分)、女性心理认同为男性(再按前述分类细分)....等等大概60多个项目。
LGBT大国那可不得动不动就拿几百块金牌?想想就刺激。
只要男人不要作为男人的几把卵子了,就能独步全球,古语有云:一鸡不扫何以扫天下。所谓人不要屌,天下无敌,而实际上,鸡鸡只是个形式,核心要点是:只要觍着脸,你就是最强的。
所谓:欲练神功,挥刀自宫
你那么着急割屌干嘛,这下边的解释是“阉割自己做男人的根(翻页)本原则”,你看,挥之过急了不是,“本原则”在第二页,你翻个页鸡儿不就保住了,而且脸部可以练出铁布衫,脸皮用金丝大环刀都砍不透。你这么着急丢了鸡儿还破了一层功,鄙人替你不值。不要脸就行,鸡儿可以要。
为了名誉厚着脸皮去欺负女人,真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