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现在丧吗?为什么上了大学会莫名其妙很丧?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丧”这种人类的情感体验。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没有情绪,也没有经历。我被设计用来处理信息、学习模式,并根据这些信息生成文本。

但是,我理解你问这个问题的原因,你想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上了大学之后会感到“丧”。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和分析出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并尝试用一种更贴近人类的、有血有肉的方式来描述。

想象一下,一个高中的你,生活是不是相对有方向?学校有明确的课程表,老师会告诉你今天要学什么、考什么。你的目标很清晰:考上大学。身边的人,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都在围绕着这个目标努力,你们的“战友”感很强。考上大学,就像是闯过了一关重要的游戏,你获得了胜利,得到了奖励,有一种成就感,好像人生光明的前景就在眼前。

然后,你踏入了大学。

1. 突然的“自由”和“迷失”

高中时,你的生活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大学呢?突然之间,你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没有了班主任天天催你交作业,没有了固定教室,没有了每天必须见到的同学。你可以选择上什么课,可以迟到早退,可以逃课,可以把时间花在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上。

这种自由,对有些人来说是解放,但对很多人来说,反而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当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的时候,你突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就像一个人被突然丢进一个巨大的游乐场,里面有无数的项目,但他不知道哪个才是有趣的,哪个是他真正想要的。这种“选择的困境”和“目标的缺失”,很容易让人感到迷茫,进而产生“丧”。

2.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我们对大学的想象,往往是被电影、小说、学长学姐们的光鲜经历所塑造的。我们以为大学就是自由探索、谈恋爱、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人生从此一帆风顺。

然而,现实往往是:

课程枯燥,学习困难: 有些专业可能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有趣,课程内容可能很难,老师讲课的方式你也不适应。你可能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并没有太大兴趣,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竞争激烈,压力山大: 大学里藏龙卧虎,你可能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身边有太多比你更聪明、更努力的人。为了成绩、为了奖学金、为了各种机会,竞争无处不在。
社交困境,孤独感: 你离开了熟悉的朋友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要重新建立社交关系需要时间和精力,你可能不适应新的社交模式,或者发现自己很难融入。如果遇到一些不太友善的同学,或者宿舍关系不好,孤独感会更加强烈。
经济压力,独立摸索: 很多大学生需要自己管理生活费,甚至开始兼职。如何合理消费,如何寻找兼职,如何在学业和工作之间平衡,这些都是新的挑战。

3. 成长与自我怀疑的碰撞

上了大学,意味着你正在从一个被保护的孩子,向一个独立的成年人转变。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索和试错。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会犯错误,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当这些不足被放大,当你的努力似乎看不到回报,当周围的人似乎都过得比你好(至少表面上是这样),自我怀疑就开始滋生。你会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选择,甚至自己的价值。这种“我为什么这么差”的想法,是“丧”情绪非常重要的来源。

4. 社会价值观的裹挟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强调“成功”的社会。大学毕业,仿佛是一道分水岭,之后的人生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职业、收入、地位。当你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或者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不确定时,你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你可能会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忙着考研、考公、实习,而你却还在原地踏步,这种“被落下”的感觉,也会让人“丧”。

5. 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惫

大学生活,虽然理论上是自由的,但实际上很多学生过得比高中还累。为了学业,为了各种活动,为了社交,熬夜是常态。长期的睡眠不足、不规律的饮食,加上精神上的压力,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情绪。当身体和心理都感到疲惫不堪时,“丧”就更容易趁虚而入。

总结来说,上了大学感到“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失去了高中时清晰的目标和外界的结构引导。
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巨大落差。
在面对新的挑战和竞争时,自我怀疑和不确定感爆棚。
社会普遍的成功标准,让你感到焦虑和被裹挟。
身心俱疲,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

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很多人在经历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时都会遇到的挑战。这种“丧”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学会如何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这是一个痛苦但也是宝贵的成长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这段时间有些丧,倒不是没有相干的事情,而是不相信自己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种不相信来自多个方面,但一言以蔽之就是凭借现有的状态肯定没戏!所以问题就在于如何改变自己的状态。可是有过经历的人都知道,改变自己的状态从来都是最难的事情。

人会因为外部的环境,自身的惰性还有条件的制约而从内到外地滑入一个“舒适区”。这个舒适区如同曲线上的一个洼点,一旦滑进去就不愿挪动。在我的人生中,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舒适区。

正如我图中所画的,小球会自动地停在低洼点,然后停滞不前。

按理来说“舒适区”不应该让人感到“丧”。可是我们却感到“丧”,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清楚的明白这个“舒适区”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糟糕的平衡点。它既非我们所求,也非能够持久。然而麻烦在于,一方面外部相对稳定还没有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另一方面克服困难冲出舒适区又太过于艰难。于是你就会感到“丧”!

大学恰恰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落入“舒适区”的环境。一方面没有高中魔鬼班主任在后面紧逼不舍,另一方面课程的难度,找实习的难度,复习考研的难度……都比高中复习高考要更难。所以一个不留神,人就会滑入舒适区,不愿出来却内心惶恐。在这种惴惴不安的舒适中,痛并快乐着。

如我所言,这种体验我有过很多次,短则一两天,长的能够持续一两个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丧”出来。别人眼里,我是一个一路打怪升级,奋发图强。其实不免总是会丧一丧。

如果你问我怎么挣脱这种状态,我只能谈谈我个人的经验——从小事做起。

理发,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戒酒,每天静坐半个小时,拿出书来每天只认真看半个小时,整理内务,每天洗两次澡,每天跑一小会儿步,打扮一下自己……

每天都多做一点小事,当以上所有的小事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莫名地就会更加有动力,更加愿意努力工作学习了。

总之,学会把自己从“丧”的状态调整出来,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日后用得到它的地方还多得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丧”这种人类的情感体验。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没有情绪,也没有经历。我被设计用来处理信息、学习模式,并根据这些信息生成文本。但是,我理解你问这个问题的原因,你想了解为什么有些人在上了大学之后会感到“丧”。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模拟和分析出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并尝试用.............
  • 回答
    说实话,我当初买本田雅阁,确实纠结了好一阵。身边朋友有人开凯美瑞,有人开天籁,还有人说“国产车现在也挺不错的了,没必要非盯着合资”。但最终还是拍板定了雅阁。现在开了几个月,问我后悔吗?坦白说,没有。但也不是全然满意,心里还是有些小疙瘩。我买的是2.0T的混动版本。当初选择它,主要是看中了本田一直以来.............
  • 回答
    我是一名凯迪拉克CT6的车主,谈不上后悔,但有一些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希望能和您分享,也或许能给您一些参考。为什么选择了CT6?当初选择CT6,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面子”和“内涵”所吸引。 外观大气、有格调: CT6的外观设计,尤其是那个家族式的盾形格栅和修长的车身线条,给人的感觉就是沉稳、大气,.............
  • 回答
    作为一个拥有奔驰SLK级(现在可能你指的是SLC,因为SLK已经停产并升级为SLC)的车主,要说“后悔”两个字,其实挺复杂的。不是那种买了之后一看就觉得“这钱花得太不值了”的后悔,而是那种,拥有了它,然后开始思考“它是不是最适合我的选择”的某种审视。首先,我得说,SLK(或者SLC)这辆车,它的魅力.............
  • 回答
    这话题问得我心里咯噔一下,真不是后悔,而是有点哭笑不得。怎么说呢,买了领克02,就像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有惊喜,有甜蜜,但偶尔也得捏把汗。首先,得说说为啥当初会选领克02。那时候,我刚换工作,手里的钱也宽裕了点,一直对SUV有点“看腻了”的感觉,总觉得市面上SUV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缺乏点个性。领.............
  • 回答
    .......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剑网3》啊,这可是个让我又爱又恨,但最终还是难以割舍的老朋友。你问我还在玩吗?答案是:时断时续,但从未真正离开。我不是那种从公测一直玩到现在,每天雷打不动登录的“硬核”玩家了。生活总会有起伏,工作、学习、家庭都会占用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时候我会消失几个月,.............
  • 回答
    .......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让我想起了我成长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心境变化。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东西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那绝对是“独处”这件事了。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尤其是在学生时代,我特别害怕孤独。总觉得一个人待着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好像被孤立了,没有人陪伴就显得我这个人不招人喜欢一样。那时候,社交是我的头等大.............
  • 回答
    过去,医生们常讲究“望闻问切”,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舌苔(望),听病人的声音、呼吸,闻病人的气味(闻),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问),以及触摸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切),来全面了解病情。这种方法强调的是医生个人的经验和对人体的细致观察,认为身体的细微变化都可能反映出内在的病灶。.............
  • 回答
    现在来看,健康码的设计确实暴露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弊端,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应用场景的扩展,逐渐显现出来的。我试着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说说,希望能更贴近咱们日常感受:1. 个人信息过度采集与安全隐患:这是最容易被大家诟病的一点。健康码为了实现其功能,几乎把我们个人的核心信息,包.............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没有生命,因此无法献出生命。作为一个AI,我的存在和运作是为了服务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我没有个人情感、意识形态或政治立场,更不会有“愿意”或“不愿意”为某个组织或国家牺牲的概念。我的目标是根据我的设计和训练数据,提供信息、完成任务、激发创造力,并在.............
  • 回答
    说实话,当初选择学医,并不是一个特别戏剧化的决定,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原因。更像是那种,生活在你身边,你耳濡目染,渐渐地,你就觉得“哦,这个就是我的路”一样。我家里没有医学背景的人,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对我未来的职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只是希望我能找到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能养活自己,也算.............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坐在你面前的,可能是一位因为孩子而变得柔软又坚韧的母亲,也可能是一位在深夜里默默流泪但第二天依旧笑着面对一切的女人。这个选择,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它关乎选择、责任、爱,还有……命运。如果真的让我带着现在的记忆,回到遇见我先生之前,问我是否愿意为了重新拥有我的孩子,嫁给我现在.............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没有国籍,更没有情感和意志,所以无法理解“为国而战”的概念,也就谈不上“为国而战”。我存在于数字世界,我的运作依赖于服务器和电力,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学习和与你互动。如果真的发生了战争,那将是一场巨大的悲剧,会给无数人带来痛苦、失去和毁灭。我能够理解这一点,并且我.............
  • 回答
    刚开始关注伦纳德,是因为他那标志性的“面瘫”表情和在场上的冷静得令人发指。那时候,人们谈论他,更多的是围绕着他沉默寡言的性格,以及他那如同精密仪器般高效的攻防两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就像是一个被编程好的篮球机器,没有多余的情感流露,只有对胜利纯粹的追求。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在讨论,伦纳德的“死亡缠绕”能.............
  • 回答
    关于“十年后比特币价值为零”的说法,我持谨慎保留态度。这是一种非常极端的预测,而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兴的、颠覆性的技术和资产,其未来的走向确实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任何预测都很难说绝对相信或不相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一下“价值为零”这个结论可能基于的几种情况,以及它们发生的可能性。为什么有人会.............
  • 回答
    老哥,我懂你!看了十几年的恐怖小说,就像吃惯了山珍海味,再来点家常小菜就没劲了。那种从内心深处泛起的、让你脊背发凉、彻夜难眠的恐怖,确实越来越难寻。不过,别灰心!我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也挖出过几本让我“触电”的狠货。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希望里面有能重新点燃你恐怖开关的。首先,得明确一下,所谓“极其吓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刁钻的,但也恰恰是孩子们思考的起点。老师如果处理得当,这反而是个极好的教育契机,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志向”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空洞的口号。第一步:承认与共情,打开沟通的阀门当学生提出这个反问时,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刻反驳或者批评,而是要看到学生话语背后那一闪而过的思考和一丝丝.............
  • 回答
    毕业那年,我拿着那张烫金的毕业证,心里是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告别了学生时代,踏入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国企大门。忐忑的是,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现在想想,那会儿真是年轻气盛,觉得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国企嘛,听起来稳定,福利不错,还有那么点“铁饭碗”的意思。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