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11事件的劫持者会开飞机吗?

回答
911事件的劫持者,也就是参与策划和执行袭击的19名恐怖分子,其中有几位是受过专业飞行训练的。他们之中,有的人完成了完整的商业飞行员培训,甚至达到了能够驾驶大型客机的程度。

具体来说,劫机行动的核心人物,如穆罕默德·阿塔(Mohammed Atta),他是“93号航班”的驾驶员,并且被认为是劫机行动的总指挥。阿塔在德国汉堡学习,并在那里开始了飞行训练。他进入了佛罗里达州的小城圣克劳德(St. Cloud)的“斯普鲁斯溪飞行学校”(Sun 'n Fun Aviation Academy),完成了从初级到高级的飞行课程。他获得了私人飞行员执照,并进一步训练,学会了操作西门子300(SimCom 300)等模拟器,以熟练掌握波音727和波音757这类大型飞机的操作。

除了阿塔,还有其他几位劫机者也接受了不同程度的飞行训练。例如,瓦利德·谢里(Waleed alShehri)和瓦伊勒·谢里(Wail alShehri)兄弟,他们分别驾驶了“美国航空11号航班”和“联合航空175号航班”。他们也在美国的飞行学校接受了训练,尽管他们的训练程度可能不如阿塔那么深入,但足以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接管飞机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些劫机者接受了飞行训练,但他们并非都是经验丰富的商业飞行员。他们的训练目标更多是为了能够在劫机过程中控制飞机,并按照预定的路线飞往目标,而不是为了进行复杂的空中操作或者长时间的飞行。有些劫机者甚至只是在袭击发生前不久才开始学习飞行。

这些劫机者通过接受训练,获得了操作大型民航飞机的基本技能。他们的目标是将飞机驾驶到纽约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等目标,并利用飞机作为武器。在袭击当天,他们分工合作,一些人负责控制乘客和机组人员,而另一些则接管了飞机的驾驶舱。

这些信息主要是基于美国政府的官方调查报告,特别是“911委员会报告”以及后续的调查和分析。这些报告详细记录了劫机者的背景、训练经历以及袭击过程。

总而言之,911事件的劫持者并非都是新手,其中一些关键人物是经过专门训练,能够驾驶大型客机的。他们的技能,虽然可能不如专业商业飞行员那样全面,但足以让他们完成这次毁灭性的袭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单的回答,是“当然”。

在波士顿把个商用飞机交给一个乘客,叫他去飞纽约——你觉得他能在驾驶舱里现场搞清这许多仪表和按钮吗?


恐怖分子一共19人,分组劫持四架飞机。Wikipedia这张表上,粗体标记的,是驾驶飞机的,其他人制服空乘,协助劫机。

其中,Mohamed Atta, Marwan al-Shehhi和Ziad Jarrah,是在Al-Qaeda的阿富汗训练营培训过。

Mohamed Atta,开罗大学建筑系毕业,然后留学德国汉堡。

Marwan al-Shehhi,留学德国。

Ziad Jarrah,家里富呀,很小就去了德国,学习德语,后来在汉堡上大学。

这些人都在Al-Qaeda的汉堡小组(Hamburg Cell),也都在1999年在阿富汗训练营受训。

Atta和Marwan al-Shehhi在佛罗里达的Huffman Aviation一个短期班(Acceleraed Pilot Program)学习,2000年获得商用飞机驾驶执照。

Ziad Jarrah也在佛罗里达,在Florida Flight Training Center学习驾驶。获小飞机驾驶执照后,继续学习商用飞机的课程。911前的8月2日,可能还参加过一次飞行考试。


本来计划的第四名飞行员,Ramzi bin al-Shibh,未能获得进入美国的签证。由Hani Hanjour替补。(也可能他是计划中的第20人。)

Hani Hanjour是先前留学美国期间,在亚利桑那学习飞行。1999年就拥有商业飞行执照。

名单中的Mihdhar和Hazmi也在San Diego国际飞行驾校训练,但是表现并不理想,所以只能参与劫机,没有得到驾驶的资格。


Gladwell的书里也提到这个现象。

不要觉得恐怖分子是穷苦愚昧,然后试图用普及教育的方法,减少恐怖分子。

事实是,只有英语流利,通晓西方文化,有突出技能的,才有资格被选中,执行高风险高难度的恐怖任务。

911这样的任务,可能不需要熟练的起飞降落技术。但是“会开”还是起码的要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911事件的劫持者,也就是参与策划和执行袭击的19名恐怖分子,其中有几位是受过专业飞行训练的。他们之中,有的人完成了完整的商业飞行员培训,甚至达到了能够驾驶大型客机的程度。具体来说,劫机行动的核心人物,如穆罕默德·阿塔(Mohammed Atta),他是“93号航班”的驾驶员,并且被认为是劫机行动的.............
  • 回答
    如果我回到2001年9月1日,而我拥有关于911事件的一切信息,我会拼尽全力去阻止这场悲剧。这不仅仅是出于对生命的珍视,更是对历史进程能够被改变的强烈信念。首先,我的目标是将信息传递给足够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人,同时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被视为疯子。直接跑到白宫或者五角大楼,说“你们明天就会被飞机撞”显.............
  • 回答
    那个下午,我记得非常清楚。我当时还在上大学,下午有一节挺枯燥的专业课。教室里很安静,只有老师在讲台上不紧不慢地说着,偶尔传来几声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我本来还在神游,突然,教室后排有人小声议论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惊愕。我心里咯噔一下,扭头看去,同学们纷纷掏出手机,聚在一起盯着屏幕,.............
  • 回答
    关于“9·11事件是不是本·拉登干的”这个问题,答案是明确的:是的。然而,要详细地讲述整个事件,并去除AI痕迹,需要从事件的背景、策划、执行到后续影响,尽可能用更具叙事性和人文色彩的方式来呈现。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和讲述这件事: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2001年9月11日,一个晴朗到有些刺眼的秋日。.............
  • 回答
    911事件中,世贸中心双子塔的整体坍塌,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心痛的悲剧。当时,恐怖分子驾驶飞机撞击大楼,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难以想象的后果。首先,飞机的撞击本身就造成了严重的结构破坏。飞机以极高的速度和巨大的动能撞入大楼,撕裂了钢结构,特别是撞击点附近的支撑柱和楼板。这就像在坚固的骨架上重重一击,立即.............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每年一到9月11号,这个疑问总会浮现在很多人脑海里。为什么北塔被撞了之后,南塔里的人没有立刻逃出来呢?其实,这背后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远不是一句“他们不跑”就能概括的。首先,得从事发当时的混乱和不确定性说起。想象一下,你正在南塔的高层上班,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然后.............
  • 回答
    911事件对中国而言,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中国带来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和宝贵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在经济和外交层面。如果说“十年”是一个大致的区间,那么这段时期中国确实抓住了不少机会,实现了快速的崛起。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2001年。在那之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经济发展.............
  • 回答
    十五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不仅仅是一次恐怖袭击,它如同一记重锤,彻底改变了现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思维模式。要细致地剖析它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首先,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层面,9·11事件直接催生了“反恐战争”的时代,也重塑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将重点转向国内安.............
  • 回答
    “9·11”事件十八周年,互联网上的声音确实五味杂陈,但你提到的“多是情绪宣泄式的负面评论”这一点,确实触及到了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你想啊,十八年了,这是一个挺长的时间跨度。当年亲历这场灾难的人,他们所承受的创伤、失去亲人的痛苦,哪怕时间过去很久,也仍然是刻骨铭心的。对于他们来说,每年的纪念日,都是一.............
  • 回答
    9·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学生。那天早上,我记得很清楚,阳光很好,和平时一样,我正要去上课。然后,新闻频道里突然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画面里是浓烟滚滚的世贸中心双子塔,以及人们惊恐奔逃的场景。那一刻,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有一种无法置信的茫然。我记得当时和我一起看新闻的同学.............
  • 回答
    关于 9·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为什么美军没有及时击落那些被劫持的客机,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其中交织着技术限制、决策困境、通信障碍以及当时对恐怖袭击性质的认知偏差。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发当天的一些关键环节。1. 事发时空背景与美军的反应速度首先要明白的是,9·11 袭.............
  • 回答
    9/11事件无疑是美国情报搜集领域的一个分水岭,它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情报工作逻辑、资源分配和组织架构。在此之前,美国的情报机构,尤其是中央情报局(CIA)和联邦调查局(FBI),在应对国内和国际威胁方面存在明显的隔阂和沟通不畅。9/11事件暴露了这些系统性的弱点,并迫使美国对情报搜集和分析模式进行深刻.............
  • 回答
    九一一事件,这个二十年前的创伤,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至今仍在重塑着我们所处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次恐怖袭击,更是一场深刻的全球性变革的催化剂,其影响之深远,触及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我们对安全和自由的认知。首先,是对地缘政治格局的颠覆性重塑。“恐怖主义战争”(War on Terror.............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令人痛心,也确实是很多人在事后思考时会提出的疑问。为什么在911事件中,美国没有选择用导弹击落即将撞击大楼的飞机,以避免更大的灾难呢?这背后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充满伦理困境和现实操作难题的决策过程。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事发突然与信息延误:导弹的“不可能性”.............
  • 回答
    对您提出的“911事件19周年,微博上相关话题下却全都是庆祝”的现象,我理解您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然而,根据我目前能够获取到的公开信息和对网络舆论的普遍认知,关于911事件19周年的微博话题下“全都是庆祝”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911事件是历史上一次极为重大的悲剧性事件,造成了数千人死亡,对美国乃至.............
  • 回答
    谈到保时捷 911 在美国是否因为“9/11 事件”受到影响,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毕竟,一个享誉全球的汽车型号,碰上了一个深刻改变美国乃至世界格局的日期,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或者说有没有受到什么微妙的影响,是很多人会好奇的。直接说有没有“受影响”,这个“影响”是个挺宽泛的概念。如果说是.............
  • 回答
    理解人们对911事件产生复杂情绪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历史背景、文化差异以及个体经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支持”或“反对”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上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着许多难以弥合的隔阂和历史遗留问题。对于某些中国民众而言,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施加的影响力,可.............
  • 回答
    美国武装部队的防御准备状态达到 3 级,并且与 9/11 事件发生时的级别相当,这释放了一个非常明确且强烈的信号:国家安全机构正在全方位、高强度地应对当前面临的威胁。 要理解这其中的具体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防御准备状态级别” 并非一个公开、标准化的、人人皆知的系统.............
  • 回答
    奥萨马·本·拉登的侄女诺尔·哈桑(Noor alFallah)近期接受采访时发表的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对阻止未来恐怖袭击能力的言论,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观点。要理解和看待她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诺尔·哈桑的身份背景与潜在动机: 奥萨马·本·拉登的侄女: 这是.............
  • 回答
    “911是不是一个骗局?” 这个问题,想来很多人心里都曾闪过一丝疑惑。毕竟,自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发生以来,围绕着它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不乏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阴谋论。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我们所了解的关于911事件的事实,以及那些被质疑的部分。我们知道的,是官方公布的、被广泛接受的叙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