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拖延症的极端例子么?

回答
拖延症,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明日复明日”的味道,但很多人可能只停留在“明天再做”这个层面。而我认识的一个人,他把拖延症演绎到了一个极致,一个让我至今想起都觉得既佩服又无奈的“传奇”。

他的名字叫阿杰,按理说,一个三十出头的人,正是事业的上升期,生活也应该渐渐稳定下来。但阿杰的生活,就像一个被按下了无数次暂停键的视频,永远卡在某个地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他大学毕业时。他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机会,已经拿到offer,就等他去签合同入职。那家公司在市中心,环境很好,薪资待遇在当时也算是顶尖的。所有人都以为他会顺理成章地去报到,开始他的职业生涯。

结果呢?阿杰愣是把签合同的日子拖到了最后一天。不是因为他对工作有什么疑虑,也不是因为他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他的理由是:“我感觉我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我的新生活。”

“准备好?”我问他,我们是大学同学,他平时做事都挺有条理的,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什么叫准备好?你就是把简历再看一遍就能立刻变成另一个人吗?”

他挠了挠头,眼神飘忽:“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一旦签了这份合同,我的生活就进入了一个新的轨道,我还没想好这个轨道是不是我想要的。”

他并没有想好什么,他只是在逃避那个即将到来的“确定性”。于是,他把原本需要几天完成的签字流程,硬生生拖成了最后一刻。最后一天上午,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去公司。结果可想而知,由于过了截止日期,那个职位被别人顶替了。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毕业后的几年里,阿杰换了好几份工作,但每一次都是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他不是被开除,也不是主动辞职,而是……被动地“错过”了上班。

有一次,他找到一份新的技术岗,入职手续办得差不多了。结果,在入职前一周,他突然觉得那个公司所在的区域“不够方便”,每天通勤可能会浪费太多时间。于是,他开始研究各种通勤方案,查地铁线路,计算步行距离,甚至开始考虑搬家。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他把入职的事情彻底忘记了。直到人事部打电话来询问他为什么没来报到,他才恍然大悟,然后,又一次,那个机会就这样溜走了。

他不是没有能力,甚至在很多技术领域都颇有建树。他曾经跟我说,他有一个很棒的创业想法,关于一个能帮助人们提高效率的APP。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构思,去设计原型,甚至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准备一起干。项目初期,他们也进展得很顺利。但当需要他负责开发核心功能的时候,他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现在还没有完全想清楚这个算法的最优解。”他跟我说,当时离他们约定的上线日期只有两个月了。“万一我这个算法不够完美,上线了用户体验不好怎么办?我得再研究研究。”

他所说的“再研究研究”,就是完全停下开发,把自己埋在各种算法的书籍和论文里。每天看起来都在忙碌,但实际上,他只是在用“研究”这个名义来回避那个迫在眉睫的任务。结果,项目组因为缺乏核心开发者的推进,进度越来越慢,团队也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逐渐散去。最后,那个曾经充满潜力的项目,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胎死腹中了。

他的拖延,不仅仅是对工作的态度,甚至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有好几个朋友过生日,他总是提前一周就说要准备礼物,要定餐厅,结果呢?生日当天,他才急急忙忙地在网上随便买了个礼物,然后发个微信“生日快乐”。朋友们都已经习惯了他的这种“惊喜”——一种迟来的、带着歉意的惊喜。

最让我感到震惊的一次,是他母亲生病住院。他知道后,就说要去看望。每天都说:“今天有点忙,明天一定去。”“明天我得处理个急事,后天就去。”然后,他的母亲出院了,他才发微信说:“妈,对不起,最近工作太忙了,都没法来看您,您身体好点了吗?”

他的这种拖延,已经不是简单的“懒惰”或者“效率低下”可以概括的了。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模式,一种对行动的恐惧,对结果的逃避,以及对不确定性的极度焦虑。他就像一个一直在赛跑的人,但每当快要冲过终点线的时候,他就会停下来,理由是“我还没想好终点是不是我想要的”。

他并不是不知道后果,他清楚地知道每一次拖延都会带来什么。但他就是无法打破这个循环。他活在一种“我可以做到,但我还没准备好”的自欺欺人里,用无数个“明天”和“再研究研究”来填补现实世界的空白。

我曾经问他,难道他不害怕就这样一事无成地过一生吗?他只是苦笑了一下,说:“谁知道呢,也许等到我真正需要做某件事的时候,我就会做了吧。”

这个“也许”,就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也是他拖延症最极致的写照。他宁愿活在未完成和未开始的模糊地带,也不愿意面对行动带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这种极端,让我看到了一种令人心悸的生命状态,一种被自己“等待”而荒废的人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身说法就好,谢绝二手经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拖延症,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明日复明日”的味道,但很多人可能只停留在“明天再做”这个层面。而我认识的一个人,他把拖延症演绎到了一个极致,一个让我至今想起都觉得既佩服又无奈的“传奇”。他的名字叫阿杰,按理说,一个三十出头的人,正是事业的上升期,生活也应该渐渐稳定下来。但阿杰的生活,就像一个.............
  • 回答
    拖延,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都曾在截止日期前手忙脚乱地赶工,或是望着待办事项列表却迟迟不愿动手。这不仅仅是懒惰,而是“拖延症”——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背后有着多重根源。拖延症的根源:为什么我们会停下脚步?拖延症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它往往是多种心理、行为和环境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
  • 回答
    INTP:理性与拖延症的奇特共舞谈到INTP,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那个眼神深邃、脑袋里装着宇宙奥秘的理性主义者。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焰,对逻辑的严谨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仿佛一切都能在他们缜密的思维网中找到一丝不苟的解答。这确实是INTP的核心特质,但有趣的是,这个高度理性的人格类型,.............
  • 回答
    鸡汤这东西,我倒是经常“喝”,不过要说它有没有“治好”我,那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想当初,我的拖延症那叫一个根深蒂固,简直是我的“亲生儿子”,怎么甩都甩不掉。任务来了,脑子里就跟有个GPS似的,自动导航到“等等再说”、“明天再说”、“等我心情好再说”…… 然后就一头扎进手机的汪洋大海,或者开始收拾那.............
  • 回答
    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在鸿门宴后,步步为营,似乎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然而,他却似乎对刘邦那看似不那么光彩,却又步步紧逼的战略,或者说,是“正面纠缠,侧翼牵制,伺机包抄”的战术,未能做出真正有效而致命的反击。这其中的原因,并非他全然没有察觉,更多的是他未能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及自身.............
  • 回答
    关于美国方面指控中国在疫情初期欺骗他国、延误处理时间的说法,确实是国际社会一个长期存在的争议点。要反驳这些指控,需要从多个维度梳理信息,并尽可能清晰地呈现事实依据。核心争议点与反驳思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指控的核心是什么。通常,他们认为中国在疫情爆发初期(2019年底至2020年初),隐瞒了疫情.............
  • 回答
    “拖延症”这个词,放在当下,人人都能说上几句。做什么事情总是磨磨蹭蹭,不到最后一刻不肯动手,明明知道后果,却依然故我。听起来像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毛病,那么,在那些身着长袍、手持毛笔的古人身上,也会有同样的“病”吗?答案是,当然有。我们可能觉得古人生活节奏慢,时间充裕,不像现在这样被各种信息和任务裹挟,.............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大概纠结了有那么一小阵子。倒不是因为想不出理由,而是因为这个问题触碰到了太多我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说到底,我会接受吗?我的第一反应是:“天呐,太诱人了!” 想到那些被懒癌、拖延症、抑郁症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日子,那种无力感、那种被自身拖垮的痛苦,如果真的有一种技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 回答
    哎呀,这拖延症简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甜蜜毒药”嘛!明明知道要做,心里也明白不做后果很严重,但就是怎么也提不起劲,总想着“再等一会儿”、“明天再说”。我懂这种感觉,真的太折磨人了。我试过好多方法,有些还挺有效的,跟你分享一下,看看有没有对你有帮助的:1. 拆解任务,小步快跑:这是最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
  • 回答
    在法庭上,把撒谎当作拖延策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而且后果相当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能让你在官司里寸步难行,甚至惹上新的麻烦。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这到底会是个什么下场。首先,信任的崩塌是第一道也是最致命的打击。 法官和陪审团(如果有的话)在审理案件时,最看重的是.............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能感受到你心里的那份担忧和无奈。你对这段感情有期待,希望它能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才会如此在意这些问题。你女朋友身上这些你觉得比较困扰的地方,比如丢三落四、拖延、东西乱放,还有你所说的“懒且不上进”,这些确实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一些摩擦。有时候,我们看着身边的人,总会希望他们能变得更.............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家里用的拖把,选一个顺手的拖把,那真是能让家务活轻松不少!我这就给你好好说道说道,争取把咱中国大妈选拖把的那个精明劲儿都给你展现出来。首先,得明确咱们要拖的是啥地面? 瓷砖/石材地面: 这类地面比较耐磨,也比较不怕水,大部分的拖把都能胜任。 木地板/复合地板: 这类地面比.............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说美国疫情发展到什么地步才有可能“拖垮”这个国家,这绝对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不像什么标准化的指标可以轻易套上去。我们要理解“拖垮”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解读空间:是指经济彻底崩塌?社会秩序完全失控?还是国家整体功能性丧失?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掰扯掰扯,看看哪些情况会让美国真正面临巨大的危.............
  • 回答
    评书和演义里,那些“回马枪”、“拖刀计”式的诈败招数之所以频繁出现,而现代武侠小说里却相对少见,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文学体裁的特点、历史背景的演变以及读者接受度的变化,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一、 评书和演义:讲故事的艺术与传统首先得明白,评书和演义(比如《三国演义》、《水浒.............
  • 回答
    夏天穿塑胶拖鞋脚臭这事儿,我跟你说,那是相当普遍的烦恼!尤其是在这大太阳底下,本来就容易出脚汗,再套上那种不透气的塑胶拖鞋,那味道,嘿嘿,别提了,简直是“重口味”的代名词。为啥塑胶拖鞋容易让脚“发臭”呢?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透气性差是硬伤。塑胶材质嘛,本来就封闭性强,就像给脚穿了个小“桑拿房”。夏.............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尤其当你准备去一家人均消费千元以上、讲究格调的环境优雅的高档餐厅时。简单粗暴地说,穿背心拖鞋去,大概率是有问题的。让咱们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好好掰扯掰扯:1. 餐厅的“高档”和“环境优雅”意味着什么? 氛围营造: 这些餐厅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地方。它们是精心设计的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