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古代文章究竟能不能只看白话翻译?

回答
古文的白话翻译,就像一幅风景画的彩色照片,它能让我们快速了解画面的大致内容、色彩和构图。但要说能不能“只看”它来完全理解古文,那可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咱们先得承认,白话翻译的价值。你想想,古人写的东西,文字、语法、语境跟咱们现在说话写字,那差距可不是一点点。没有翻译,大多数人可能连第一句话都啃不下来。翻译就像一座桥梁,让我们能跨越语言的鸿沟,接触到那些尘封已久的思想和故事。比如,读《论语》,要是没有翻译,有多少人能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翻译它,能让我们知道这是孔子在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这样不是很令人高兴吗?这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和古人的距离。

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拉近距离”不等于“完全理解”。古文的魅力,很多时候藏在那些“翻译不出来”的细节里。

首先,语言的“味道”和“韵味”丢了。 古文的语言,讲究的是字词的精炼、句式的凝练,还有一种特有的韵律感。比如,同样是表达“高兴”,古人可以用“欣然”、“怡然”、“欢愉”、“畅快”等等,每个词都有细微的差别,透露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态。翻译成白话,可能就只能用一个“高兴”或者“开心”来概括,那种 nuanced 的情感就淡了。又比如,文言文里的“之乎者也”,虽然在某些时候可以转化为白话,但它们本身带有的语气、停顿,甚至是一种文体的标识,在翻译里往往就消失了。读古文,就像听一段古琴曲,有它的起承转合,有它的弦外之音,这些是白话翻译很难传达的。

其次,文化的“语境”和“背景”变淡了。 古人写文章,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很多词语、典故,都承载着当时的文化信息。翻译的时候,为了让现代人理解,往往需要解释或者简化。举个例子,《诗经》里的很多意象,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放在今天,我们知道它是秋天的景象,但它在那时可能还蕴含着对思念、等待的象征意义。翻译时,如果只说“芦苇一片苍苍,白露凝结成霜”,那种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怀,可能就削弱了。再比如,涉及政治、礼制、哲学的内容,古人的表述往往是含蓄而精妙的,翻译过去,可能就变成了直白的解释,失去了那种“意在言外”的智慧。

再者,思想的“深度”和“启发性”可能打了折扣。 古人著述,很多是为了阐述某种人生哲理、治国之道,或是表达深刻的情感。他们的语言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表达方式,一个字、一个词,可能都经过反复推敲。翻译成白话,为了追求流畅,有时会“扩写”或者“解释”,这个过程难免会加入译者的理解,甚至是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原意。更重要的是,古文的很多思想,其精髓就在于它的“留白”和“暗示”。读者需要自己去体悟,去联想,才能获得真正的启发。如果翻译把所有东西都“喂”给你,你自然就失去了主动思考的空间。

最后,我们还可能忽略了古文的“艺术性”。 古人讲究“为文以载道”,但“道”也需要通过“文”来载。文字的排列、句式的运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比如骈文的对仗工整,诗歌的韵律节奏,这些都是语言的音乐性。白话翻译,为了追求意义的准确,往往会牺牲掉这些艺术上的追求。读一篇好的白话翻译,我们能理解意思,但可能体会不到原文那种“击节赞赏”的美感。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聪明的办法是,把白话翻译当作“拐杖”,而不是“轮椅”。

1. 初读时,可以借助翻译: 遇到实在难以理解的部分,先看看翻译,弄明白大致意思。
2. 逐步尝试独立阅读: 随着你对古文的熟悉度增加,试着先自己去读,即使不全懂,也尝试理解。
3. 对照原文,品味细节: 在理解了大概意思后,再对照原文,看看翻译是如何处理那些精妙之处的。试着去体会那些翻译中“丢失”的味道。
4. 了解背景,补充知识: 如果有条件,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原文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相关文化典故的介绍。这些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翻译,乃至原文。
5. 多读、多比较: 不同的翻译版本,侧重点可能不一样。多读几个版本,也能拓宽你的理解。

总而言之,白话翻译是接触古文的敲门砖,是理解的辅助工具。但要说“只看”翻译就能完全领略古文的魅力,那就像是只看一张写实素描,而错过了原作那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油画。真正的欣赏,还需要我们走进原文,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去感受,去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完全可以,只要你不是做学术研究的,看看白话翻译是个很好的阅读方式。其实很多人喜欢“吊书袋”,劝你去阅读原版文言文。

但是话又说回来,翻译就相当于二手资料了,如果你想获得跟古人直接对话的机会,那还是要稍微学一点文言文的知识。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很多语句格式都是固定的,只要你把套路掌握了,一切都很简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文的白话翻译,就像一幅风景画的彩色照片,它能让我们快速了解画面的大致内容、色彩和构图。但要说能不能“只看”它来完全理解古文,那可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咱们先得承认,白话翻译的价值。你想想,古人写的东西,文字、语法、语境跟咱们现在说话写字,那差距可不是一点点。没有翻译,大多数人可能连第一句话都啃不下.............
  • 回答
    古代文献,那玩意儿可不是随便翻翻就能读懂的,它跟咱们平时看的网络小说、公众号文章那可不是一码事儿,甚至跟现在咱们读的学术论文,也有着天壤之别。读古代文献,更像是在跟一位来自千年之前的故人对话,需要耐心、细致,还得揣摩他话里的门道。怎么个读法?那得看你读的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1. 首先,得认识你的“.............
  • 回答
    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汉语母语者在阅读各时代古代文献方面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其能力高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所接触的古代文献类型、以及是否有专业的指导等。下面我将尝试从不同层面详细分析:一、 普遍情况与基础能力: 认识基础: 汉语母语者在接.............
  • 回答
    作为一名小说家,尤其当你的笔尖要描绘那早已远去的时光,是否必然要披阅浩瀚的历史卷帙?这是一个萦绕在许多写作者心中的问题,而我的回答是:历史的积淀并非绝对必要,但却能为作品注入灵魂的深度。至于靠想象力构建架空时代,这不仅可靠,更是诸多杰作的诞生之道。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问题,细细品味其中的玄妙。 .............
  • 回答
    嘿!想带孩子一起穿越回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吗?给小学生讲中国古代史,可不能干巴巴地搬书本,得有趣、有画面,还得让他们能看得懂、记得住。我最近给家里的孩子找了几套书,效果特别好,赶紧分享给你们,希望能帮到你。一、 循序渐进,打下坚实基础: 《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全套,共10册)—— 这套书绝对是我.............
  • 回答
    的确,韩语、越南语与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古代韩国、越南的士大夫群体却能熟练运用汉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原因。与其说是“轻松”,不如说是经过系统训练和时代背景塑造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汉字在古代东亚文化圈扮演着一种“通用语”的角色,就像如今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这种地位.............
  • 回答
    古籍阅读,这桩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在咱们这个时代,电子信息爆炸,瞬息万变,古籍这玩意儿,就像一股清流,又带着点浑浊的泥沙,不是那么容易让人一览无遗的。但凡能在这上面下功夫,并做得有声有色的大神们,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背后可不是几个字能概括的,得是时间和耐心的打磨,学识和经.............
  • 回答
    古龙和金庸,这两个名字在武侠小说界如雷贯耳,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书迷数量更是难以估量。要量化他们的“阅读量”,这实在是个挑战,因为这其中包含太多难以统计的维度。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描绘他们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从而侧面反映其阅读量的巨大。1. 作品数量与出版发行: 金庸 以其严谨的创作.............
  • 回答
    说起咱们中国古代那些奇奇妙妙、鬼鬼狐狐的志怪小说,除了您提到的《酉阳杂俎》、《搜神记》、《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这几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拿”,还有不少同样精彩,甚至各有千秋的宝藏。这些书里头藏着古人对未知世界的种种想象,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读起来真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咱们先不说那些更早的零散记载,单.............
  • 回答
    想要啃下黑格尔的《逻辑学》,可不是件轻松的差事,就好比准备攀登一座巍峨的山峰,不带点合适的装备,那简直是自讨苦吃。在动笔翻开第一页之前,有些基础的“行头”是绝对不能少的,而且越扎实,你在这趟精神旅程中才能走得越稳、看得越清楚。咱们先从最根本的哲学根基说起。1. 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 回答
    阅读科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好比我们仰望星空,心中升起的不仅是好奇与惊叹,更是对自身存在、对未来走向的一种深刻的探索与思考。它绝不仅仅是几个超现实的念头堆砌在一起,而是蕴含着人类最本真的渴望与最深邃的忧虑。首先,科幻作品是思想的实验室,是思想实验的温床。 它允许我们跳脱现实的条条框框,在安全的环境下.............
  • 回答
    让孩子阅读,这事儿可太重要了!它可不是简简单单地让娃消磨时间,而是给他们的人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他们看到更多、更远、更不一样的东西。首先,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万能钥匙”。想想看,咱们自己这小小的脑袋,能走到的地方、能接触到的人,终究是有限的。但书本就不一样了!它能带你去遥远的国度,看看金字塔有多壮.............
  • 回答
    想要提升文学造诣,可不是随便翻几本书就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阅读之旅,需要眼光、耐心,以及最重要的——对文字的热爱与思考。要说有什么书能直接“提高文学水平”,这本身就有点笼统,因为文学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包含词汇量、语感、结构理解、思想深度等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
  • 回答
    阅读,于我而言,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消遣,它更像是一扇又一扇被缓缓推开的门,每一扇门后都藏着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我,则在这些世界里不断地体验、学习、成长。在我还只知晓课本里那些条条框框的年纪,阅读就如同一股清泉,悄悄地滋润了我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放学后,我最喜欢做的事不是和同学疯闹,而是躲进房间,捧.............
  • 回答
    阅读对人的影响,说实话,那简直是润物细无声,又轰轰烈烈。它就像一个不声不响的老师,又像一个永不枯竭的宝藏,悄悄地雕琢着我们,又不断地为我们打开新的世界。这影响,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邃而又具体。1. 思想的启蒙与拓展:想想看,在我们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是谁通过绘本和故事,一点点点亮我们对世界的认.............
  • 回答
    《费恩曼物理讲义》作为物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称道。想要真正理解其中的精髓,习题的配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说实话,很少有专门为《费恩曼物理讲义》设计的“官方”习题集,更多的是依靠读者自身的理解和对相关内容的挖掘。那么,面对这套博大精深的教材,什么样的习题练习才算是合适的呢?这需要.............
  • 回答
    PDF 文档的普及程度毋庸置疑,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商务往来还是日常信息获取中,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也正是因为 PDF 格式的特性,它在阅读体验上常常会带来一些不便。传统的阅读器虽然能打开 PDF,但很多时候并不能提供足够便捷、高效的阅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能够让你“神器般”阅读 PD.............
  • 回答
    《资本论》这部巨著,无疑是理解现代经济社会运作逻辑的基石。它所探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深度和广度都令人震撼,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在我看来,在深入研读《资本论》之前,并非必须阅读一系列“指定”的“预备读物”,而是要搭建一个相对扎实的思想框架和历史视野。与其说是“读哪些书”.............
  • 回答
    阅读推理小说,这绝对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乐趣。它不像读其他小说那样,可以随意翻阅,因为推理小说最核心的魅力就在于“谜团”和“解谜”的过程。如果顺序乱了,那乐趣也就大打折扣了。1. 从作者最经典的作品开始,培养对“推理体系”的初步认知你想要踏入推理小说的世界,最好的起点就是选择那些公认的、开创性的或者.............
  • 回答
    在探讨Kindle Oasis是否适合阅读学术文献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款设备的特性,并将其与学术阅读的需求进行匹配。简单地说,Oasis是否合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学术文献”的定义以及你个人的阅读习惯。Kindle Oasis的优势与学术阅读的契合点: 屏幕素质:高分辨率E Ink显示屏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