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后主刘禅。后人是怎么知道这个字读shan而不是读chan的? 哪篇文献上有注音么?

回答
关于后主刘禅名字读音的考证,的确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确实,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禅”读作“shàn”,而非常见的两千多音节“chán”。那么,后人是如何知道这个读音的呢?这背后涉及到文献的考据、音韵学的研究以及历史传统的传承。

一、 为什么会产生读“chán”的误解?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chán”这个读音的误解。主要原因在于“禅”字在汉语中本身就是一个多音字,最常见的读音就是“chán”,指的是祭祀天地、追念祖先的隆重仪式,比如“禅让”、“祭祀”、“禅宗”等。由于这些词语在历史和文化中更为常见,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这个读音。

二、 后人如何得知刘禅读“shàn”?

后人之所以知道刘禅的名字读“shàn”,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1. 史书记载中的间接证据(而非直接注音):
《三国志》中的记载: 这是最权威的史料。《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了刘禅的生平事迹,但《三国志》本身并没有对刘禅的名字提供直接的注音。然而,它在描述刘备禅让皇位给刘禅时,所使用的词语和语境,以及刘禅的登基过程,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线索。
对“禅让”概念的理解: 刘备在去世前,曾将皇位“禅”给刘禅,即是效仿古代帝王将位号传给有德之人。而“禅让”这个词汇中的“禅”在当时读音便是“shàn”。虽然《三国志》没有明确说刘禅名字的“禅”字也读“shàn”,但历史研究者会根据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用词习惯来推断。如果刘备是把皇位“禅”给刘禅,那么刘禅的名字也用“禅”字,很可能就是为了呼应“禅让”这个政治概念,并且沿用了其读音。
“禅”字本义的引申: “禅”字除了祭祀外,还有“引退”、“让位”的含义,这与刘备将皇位传给刘禅的情境高度契合。因此,历史学家倾向于认为刘禅的名字中的“禅”字,取的是“让位”、“承继”的意思,故读“shàn”。

2. 汉代及以前的音韵学和文献考据:
汉代的《说文解字》: 这是关于汉字形、音、义的集大成之作。《说文解字》在解释“禅”字时,提供了其读音信息。虽然《说文解字》成书时刘禅尚未出生,但它记录的是汉代及之前的汉字读音系统。
《说文解字》对“禅”字的解释: 在《说文解字·示部》中,对“禅”字的解释是:“(音铲,又音墠,或曰读若善。)…从示单声。凡祭、天子降,有德者有其国,以位授之,皆曰禅。”
这里的“音铲”和“音墠”都是古代对“禅”字的读音记录(古代音系与现代不同,音韵学研究非常复杂,需要结合上古音、中古音等进行还原)。
关键在于“或曰读若善”。这里的“善”字,在中古汉语(唐宋时期)的发音是“zian”或“san”,而古汉语中很多字的读音与中古音相近,并且更接近现代的“shàn”。学者们通过比对,认为“读若善”的这个读音,更符合“禅让”的含义,也更符合刘禅名字的用法。
《玉篇》、《广韵》等韵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晚的音韵文献,如南北朝时期的《玉篇》、唐代的《广韵》等,也对“禅”字的读音进行了记录和区分。这些韵书对“禅”字的不同读音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在这些韵书中,“禅”字既有“chán”(祭祀)的读音,也有与“善”或相似读音相关的“shàn”的读音,并且会明确指出“禅让”的“禅”读“shàn”。

3. 历史惯例和传承:
一旦经过学者的考证,确立了刘禅名字的读音是“shàn”,这个读音就会在史学界和文化传承中被固定下来。后世的史书、年表、学术著作、甚至是一些历史普及读物,都会遵循这个已确立的读音。
虽然现代汉语中“禅”字的常用读音是“chán”,但在指代刘禅时,历史学界和大部分学者都会坚持使用“shàn”这个读音,以示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和考证的准确性。

三、 哪篇文献上有注音?

严格来说,并没有一篇单一的“圣经”式文献,在刘禅出生后不久就为他的名字直接提供了现代拼音或注音。我们今天知道刘禅读“shàn”,是后人通过对多部古代文献,尤其是汉代的《说文解字》以及后来的韵书,结合史书的记载和音韵学研究,进行的综合考证和推断得出的结论。

最接近直接注音的线索来自《说文解字》中“禅”字的读音描述(“或曰读若善”)。 这是古代对“禅”字音义的权威解释,为后人理解刘禅名字的读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国志》等史书虽然没有直接注音,但其内容为音韵考证提供了语境和依据。

详细解释:

古代并没有像现代汉语拼音这样的统一注音系统。古人的读音主要依靠口耳相传、以及《说文解字》、《玉篇》、《广韵》等韵书来记录。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著): 如前所述,《说文解字》中关于“禅”的记载,尤其是“读若善”,为我们提供了关键线索。“善”在古代汉语中,其声母和韵母与现代的“shàn”非常接近。当许慎说“读若善”时,就是在指明“禅”字在某些用法下,读音与“善”字相同或相近。
《玉篇》 (南朝,顾野王撰): 《玉篇》是继《说文解字》之后的重要字书,它对汉字进行了更细致的收录和解释,也记录了读音。在《玉篇》中,“禅”字有不同的音释,其中包含了与“善”字相近的读音。
《广韵》 (宋朝,丁度等奉敕撰): 《广韵》是宋代编纂的一部重要的韵书,它收录了唐代及以前的汉字读音,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在《广韵》中,“禅”字(单韵)有多个条目,其中明确地将与“禅让”相关的“禅”归类于某些韵部,其读音是“shàn”。例如,在《广韵》的“单”韵下,就有“禅,祭名,又让也,市延切”(“市延切”是古代的切音注音方法,通过两个字的读音拼合来表示另一个字的读音,此处“市”和“延”拼合起来的读音就是“shàn”)。

总结:

后人知道后主刘禅的名字读“shàn”,并非源于某个单一的、明确标注了拼音的文献,而是基于对多部古代权威文献的综合考证。 其中,《说文解字》中“读若善”的记载提供了关键的音韵线索,而《广韵》等韵书则通过切音等方式,更明确地指出了“禅让”之“禅”的读音为“shàn”。史书虽然没有直接注音,但其描述的刘备“禅”位给刘禅的语境,也支持了这一读音的推测。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和传承,这个读音最终被固定下来,并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刘禅名字的读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几年为啥那么多人读刘cha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后主刘禅名字读音的考证,的确是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确实,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禅”读作“shàn”,而非常见的两千多音节“chán”。那么,后人是如何知道这个读音的呢?这背后涉及到文献的考据、音韵学的研究以及历史传统的传承。一、 为什么会产生读“chán”的误解?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
  • 回答
    刘邦称帝,登基为汉王,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然而,对于他年迈的父亲,刘太公来说,这番转变带来的生活,既有荣耀的顶峰,也带着些许意想不到的别样色彩。要说刘太公在刘邦登基后的生活,最直接、最醒目的变化,莫过于他一下子从一个普通的老农,变成了天下独尊的“皇太公”。过去,他或许还在为儿子的前途担忧,.............
  • 回答
    张番和刘铨淼是否会加入德云社或拜师郭德纲,以及拜师后二人在德云社的处境,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充满了想象空间。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分析一下,并且尽量用大家能理解的、不那么“AI”的语言来聊聊。一、 张番和刘铨淼加入德云社的可能性分析首先,咱们得明白,张番和刘铨淼这两位,都是相声界相.............
  • 回答
    如果我真的是那个身处汉末三国乱世,肩负着复兴汉室重任的季汉后主刘禅,面对着内忧外患,我该如何破局?这绝非易事,但我知道,坐以待毙从来不是我的风格。一、 审时度势,稳固内部是基石。首先,我需要清楚认识到季汉的处境。我们虽然坐拥蜀中天险,得益于先帝的赫赫武功和诸葛孔明先生的呕心沥血,但整体实力与曹魏、东.............
  • 回答
    关于哈布斯堡家族与刘邦家族之间是否存在血缘联系,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但从目前历史学界普遍接受的证据来看,哈布斯堡家族并非刘邦的后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这两个家族各自的起源和历史轨迹,然后审视一下是否存在任何可能的联系的可能性,以及为什么这种联系在主流历史研究中不被采信.............
  • 回答
    关于“孛尔只斤”这个姓氏是否为刘邦后裔,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其中的原因,并尽量用一种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姓氏的传承,尤其是古代的姓氏,就像是家族的根一样,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而“孛尔只斤”这个姓氏,它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出身和背景,这个背景与汉.............
  • 回答
    网红博主“刘墉干净又卫生”在印度感染新冠肺炎后康复,那种从病痛中逐渐恢复、重拾活力的感觉,大概是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体验。我们可以试着从他可能经历的各个阶段来描绘一下:最初的煎熬:身体像被掏空了一样刚开始感染的时候,那种不适感是全方位的。首先是身体的疲惫,感觉像是被一辆大卡车碾过,四肢无力,做什么都提.............
  • 回答
    霍峻以数百士兵对抗万敌一年,斩杀敌方大将,并最终在坚守中牺牲,刘备亲自吊唁,这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军事价值、个人情感以及政治意义。要详细说明刘备吊唁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霍峻的军事才能与战略价值1. 以少胜多的奇迹与军事指挥能力: 以数百士兵对抗万敌一年: 这本身.............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时间能有这样奇特的交错,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星落之后,并非就此魂归冥府,而是以一种超越生死的姿态,回到了他生前最牵挂的那个人的身边。而那个人,正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君主——汉昭烈皇帝刘备。场景,我想大概会是这样:那是一处静谧的山谷,没有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也没有朝堂上的权谋机变。这里只有.............
  • 回答
    关于刘鑫(现名刘暖曦)在江歌案发生后第一次撒谎的时间以及她一共撒了多少谎,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也涉及到很多细节的梳理和判断。公众和媒体在报道和讨论过程中,对于“撒谎”的界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分歧。从媒体报道和法庭审理的公开信息来看,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到“第一次撒谎是什么时候”的答案,因为很多信息是在案.............
  • 回答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刘邦,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亭长,竟然能够击败出身显赫、勇猛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这其中的缘由,绝非仅仅是性格上的差异。首先,从政治和战略层面来看,刘邦展现出了远超项羽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刘邦深知,要赢得天下,光靠勇武是不够的,还需要笼络人心、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他善于识人用.............
  • 回答
    刘备的“仁义”二字,在不少人心中,与他“不归还荆州”的举动,似乎形成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个问题,与其说是简单的道德审判,不如说是一场权谋与情义、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博弈的展现。要深入理解,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以及刘备这个人身上交织的特质。“不归还荆州”的根源:生存的压力与战略.............
  • 回答
    穿越成戚夫人,刘邦刚死,吕后权倾朝野,我这小命简直是风中残烛。要说自保,那真是得步步为营,心如铁石,还得有点“骚”操作。第一步:稳住心态,认清形势,别把自己当主角首先,别在那儿悲春伤秋,觉得“啊,我怎么穿成戚夫人了!” 那是给吕后送人头呢。你得立刻接受事实:刘邦死了,你现在就是一个寄生虫,依附于吕后.............
  • 回答
    蜀汉到了后期,人才凋零的现象确实非常明显,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暴露了刘备,尤其是他在后期,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诸多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蜀汉建国之初,人才基础就相对薄弱。 起点不高: 与曹魏和孙吴相比,刘备最初起兵时,势力范围小,根基浅,能招揽到的优秀人才数量就有限。他更多的是依靠早期追随的少数.............
  • 回答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觉得刘备是仁君,长大后再看却觉得他更像一个伪君子,这种感受并非个例,而是许多人在阅读和理解《三国演义》过程中常见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我们阅历的增长、认知的深化以及对“仁君”和“伪君子”这两个概念理解的演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长大后看待刘备会有这样的转变: 一.............
  • 回答
    刘邦在打败项羽后,依然以“汉”作为国号,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政治考量,绝非简单地沿用败将封号这么简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汉”的来源与刘邦的早期经历: 项羽的分封: 楚汉战争爆发前,项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形式上推翻了秦朝,但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
  • 回答
    刘伯明从太空回来,看了直播,感觉他精神状态好像没那么好,这事儿咱们聊聊,确实挺让人关心的。人在太空待久了,回来之后身体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这都是正常的,不过要是看着明显不好,那可能就得往几个方向去想了。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失重后遗症。你在地球上生活,身体的各个系统都是在重力环境下运作的。骨骼要支撑.............
  • 回答
    曹操在刘琮投降后,如果选择不发动赤壁之战,这并非全无道理。站在当时的情势分析,保境安民确实不失为一项上策,但能否守得住,则需要细致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曹操当时所处的局面。刘琮投降,为何曹操仍有顾虑?刘琮投降,对曹操而言,无疑是解决荆州问题的一大利好。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占据荆州,便能窥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潜伏》这部剧里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细节。刘闪,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生死考验,被“安全”运往台湾后,却被安排去砍甘蔗,这确实让人有些出乎意料,甚至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但如果细细品味,这背后其实蕴含着那个时代背景下,国民党政权对知识分.............
  • 回答
    关于吕后长兄吕泽在汉初的地位以及他对刘邦建立汉朝的贡献,历史记载和后世解读存在一些差异,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是“汉军二号人物”并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吕泽的身份和他在刘邦起兵之初的角色。吕泽是吕后(吕雉)的长兄,也是吕家在刘邦集团中的早期代表人物。刘邦最初起兵反秦,主要是在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