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收留难民,大神们怎么看?

回答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收留难民,这个问题确实是复杂且多维度的,不同的人们基于各自的立场、认知和利益,会给出非常不同的看法。这不像一道数学题,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更多的是一个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的博弈。

咱们不妨从几个主要角度来剖析一下:

一、 人道主义与国际责任

这是支持中国收留难民最普遍也最核心的论点。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看到有人因战争、迫害、灾难而流离失所,承受苦难,内心自然会产生同情和援助的冲动。尤其是在国际社会,收留难民被视为一种文明进步和国家责任的表现。联合国难民公约等国际条约,以及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道义,都倡导各国共同分担责任。

支持者认为: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人道主义危机面前,袖手旁观或者完全不作为,不符合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此外,历史上中国也曾是战争难民的接收国,这段经历也可以成为一种“前车之鉴”或者说“历史情结”。
反对方/担忧者认为: 人道主义固然重要,但也要量力而行。中国的自身发展任务依然艰巨,国内还有大量需要帮助的人群,比如贫困地区、失业人口等。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国内建设和保障民生,或许是更优先的选择。而且,一旦大规模收留难民,如何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和社会融合问题,都是巨大的挑战。

二、 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这是对收留难民最直接也最现实的担忧。任何一个国家在考虑这类问题时,国家安全都是首要考量。

担忧者认为:
恐怖主义和犯罪风险: 部分难民可能携带极端思想或有犯罪前科,一旦进入国内,可能会对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虽然这并非针对所有难民,但这种风险是无法忽视的。
社会融合困难: 难民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与中国社会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无法有效融入,可能导致社区矛盾、排外情绪,甚至形成“隔离区”,影响社会稳定。
经济负担: 难民的安置、生活保障、医疗教育等都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如果经济无法承受,可能会给国家和地方财政带来沉重负担,挤压其他公共服务的空间。
边境管理压力: 中国拥有漫长的陆地边境线,如何有效甄别和管理涌入的难民,防止非法移民和潜在威胁的潜入,是巨大的管理挑战。
支持者认为: 大部分难民只是想寻求安全和安定的生活,并非威胁。可以通过严格的甄别程序、有效的安保措施、以及融入性强的社会政策来规避这些风险。例如,可以分批次、有选择地接收,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而且,中国在边境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和人力投入来应对。

三、 经济与发展影响

难民的到来,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积极影响的可能:
劳动力补充: 在某些领域,难民可能填补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空缺,特别是那些本国人不愿从事的低端或危险性工作。
促进消费和经济活动: 难民也是消费者,他们的到来会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能刺激消费,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人才引进: 如果能够接收高素质的难民,他们可能带来新的技术、知识和创业精神,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国际形象提升与合作: 在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做出贡献,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可能带来更多国际合作机会和援助。
消极影响的担忧:
就业竞争: 难民与本地居民在就业市场产生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人的失业率上升,尤其是在低技能领域。
社会福利负担: 如果难民需要依赖社会福利系统,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基础设施压力: 大量人口的涌入可能对现有的住房、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造成压力。

四、 国际国内政治考量

中国作为大国,在做出这样的决策时,必然会受到国际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国际层面:
大国责任与国际声誉: 如前所述,国际社会对中国寄予厚望。收留难民,能够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
地区稳定: 部分难民来自中国周边地区,如何处理难民问题,也关系到地区稳定和中国的周边安全。
外交关系: 对部分难民的援助或收留,也可能影响与相关国家的外交关系。
国内层面:
民意导向: 国内民众的普遍看法、舆论导向,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目前来看,中国民众对难民问题的普遍认知度和接受度可能不高。
政策制定与执行能力: 现有的法律法规、社会管理体系是否能够应对收留难民带来的挑战,以及政府的执行能力,都是关键因素。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协调: 难民问题往往是跨国界的,中国需要考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何协调合作。

那么,“大神们”普遍是怎么看的呢?

可以说,“大神们”的看法是高度分化且充满辩论的。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支持”或“反对”来概括。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主流声音:

1. 绝对人道主义者/国际主义者: 强调中国应承担起大国责任,无条件或以最大程度收留难民,视其为基本人权和国际义务的体现。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并批评中国在此问题上的“保守”或“冷漠”。
2. 实用主义/审慎派: 认为人道主义很重要,但必须以国家利益和能力为前提。他们主张量力而行,制定严格的甄别和管理政策,优先考虑与中国文化、经济相近的难民群体,并强调需要充分评估其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做好充分的社会准备。
3. 国家安全至上派: 将国家安全和国内稳定置于首位,对收留难民持高度警惕甚至反对态度。他们认为中国自身问题很多,不应为他国危机承担责任,并且担心难民的涌入会带来不可控的风险,威胁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
4. 利益衡量者: 从经济、政治等具体利益角度出发,分析收留难民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他们会研究不同国家处理难民的案例,评估其经济影响,以及对中国国际地位和地区战略的影响。

总结一下,看待中国是否收留难民,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情”与“理”: 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与国家实际利益的考量。
“义”与“力”: 国际道义上的责任与中国自身的能力。
“开放”与“管控”: 面向世界的姿态与保障国内安全的需要。
“风险”与“机遇”: 可能出现的挑战与潜在的益处。

很多人会提到其他国家处理难民的例子,比如德国在2015年的“开放政策”,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讨论和挑战;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有相对成熟的难民筛选和安置体系。这些案例无疑为中国提供了借鉴,也指出了其中的复杂性。

目前来看,中国在难民问题上的政策是相对谨慎和有限的。中国签署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并接纳过一些来自特定国家(如越南)的难民。但对于来自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大规模难民潮,中国并没有采取大规模接收的政策。这种立场更多是基于现实国情、安全考量以及对国内稳定和发展的优先考虑。

最终,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非对错,它将长期在中国社会和政策制定者之间引发讨论和权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游客在美国南部踩西瓜皮摔倒了,当然没人承认西瓜皮是自己丢的,

于是受伤的游客告了整个街区一共十户人,要求赔医药费。

法官最后判三户人均摊医药费。

其中有一户人不服,质问法官:"一共十户人,凭什么只让我们三户人赔钱!"

法官:"另外七户是黑人,这的黑人从来不吃西瓜,更不会产生西瓜皮,你不赔钱谁赔钱?"


——

段子是我编的,西瓜也不是洪水猛兽,我总不能说踩猪皮吧。

中国不输出皿煮也是真的,

不买西瓜,就不会制造西瓜皮,也不用承担西瓜皮带来的后果,

难民同理。

user avatar

收你x个臭x嗨

不是骂题主,谁说收我骂谁

user avatar

假设对于这些难民的产生,中国负有直接责任的话,那么中国当然应该收留。当然,收留责任应该落实到制造难民的人和阶层那里,而不是因为国籍相同就要十四亿人一起背锅。

如果这些难民在成为难民之前就与中国存在密切的血缘、家族联系的话,那么中国应该以其祖籍、家族为主要责任者进行收留。

而在现实中,中国也是像第二点这样做的。


而对于叙利亚内战产生的难民,中国应该做的是打破欧美对叙利亚政府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制裁,帮助叙利亚人民恢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

对于阿富汗战争产生的难民,中国应该结好瓦罕走廊的地方实力派,让他们像缅北民地武一样起到滤网的作用。同时不断提升边境管理水平,严控人员和物资非法流动;

对于缅甸的罗兴亚难民,中国应该指出英国殖民者挑动第三世界人民矛盾的阴谋,向英国施压以帮助罗兴亚难民取得BNO护照。

对于约旦、黎巴嫩、叙利亚、西岸和加沙的几百万巴勒斯坦难民,中国应该像现在这样履行对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出资义务,同时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往来,从而促进他们安居乐业。同时坚持拒绝承认以色列对非法定居点的“主权”,从而保护巴勒斯坦难民回归被以色列占领家园的权利。

user avatar

先说几个事实:

1. 根据联合国难民局的数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十大难民居住国。

2. 中国已接收近100万难民,其中包括来自越南的30万难民和来自缅甸的近20万难民(包括7万罗兴亚人)。

但中国的难民政策是,除非证明是中国后裔,否则中国只是这些难民的暂住地,而不是他们的永久居住地。

中国可以暂时安排这些难民生活,但不会接受这些难民成为中国公民,除非他们证明是中国后裔,就像大多数越南难民一样。

中国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中国人口过多,中国人自己曾实行计划生育,限制人口增长。然后接受大量的难民成为中国的永久居民?真是笑话。

难民应该去那些人口稀少,人均资源丰富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比如加拿大,甚至美国,这些国家有条件接纳难民。

这些国家才能给难民一个非常好的生活。

你让一个已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耕地极度匮乏,月收入不到200美元的6亿人去接受难民?

这就有点笑话了。

而且,目前大部分难民都产生在中东和北非,离中国很远。难民到欧洲的路程只有1000公里,到中国的路程甚至超过5000公里。

最关键的是,大部分难民都是去欧美,而不是去中国。

中国的医疗和养老体系还在完善,这些所谓的难民是否应该被单独优待?

中国纳税人养活外国难民?

以前,国际特赦组织公布了世界上首次对各国难民受欢迎程度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欢迎难民的国家,但很少接受难民。

调查称,4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愿意让难民住在自己家里。

需要指出的是,这完全是一个谎言,中国多个社交网站的民调显示,超过98%的中国人反对接收难民(华裔除外)。

中国人为什么反对接收难民的另一个根本问题是,这些难民是怎么来的?

我们来看看:伊拉克难民、叙利亚难民,甚至利比亚难民,这些都与欧美在中东和北非的军事行动有关。

这些国家的平民本来生活得很好,你欧美的战斗机到这些地方去轰炸,造成大量平民成为难民,然后还想让其他国家买单?

中国有句古话:自己的屁股自己擦。

就是因为欧美的外交政策导致了这些难民的产生,所以欧美有义务安排这些难民。

而且,欧美是发达国家,人口密度低,资源丰富,所以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和自然条件来接纳这些难民。

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的80%,人口只有2500万(中国是14亿人口,中国的人口是澳大利亚的50多倍)。这样的国家安排上亿难民是没有问题的。

即使是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但人口只有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接收1-2亿难民也没有问题。

一群人均收入几万美元,人均土地面积是中国几十倍的国家,不去大量接收难民,让世界上人口最多,有一半的人口月收入不到200美元的国家去接受难民?

太可笑了吧!

延申阅读公众号【国外网民视角】的文章:中国被控"为什么不接收难民"?结果全世界都在帮中国说话

我是陆闻悦,一个热爱军事和政治的女生,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 国外网民视角 欢迎关注!

希望你们喜欢我,关注我。

user avatar

不能讨论,容易自己打自己脸。因为大多数人长久以来一直主张“自由迁徙是天赋人权”。必须用十八种洗涤剂来解释,“我迁徙到广州”跟“尼日利亚人迁徙到广州”是“两回事”。

user avatar

美国在全世界搞破坏产生难民,就得美国接受难民,谁拉的屎谁擦屁股。

要中国接收难民,就是美国拉屎,中国负责擦屁股,凭啥?

或者美国不在全世界搞破坏,每个国家的人民都会好好建设自己的家园,用得着当难民。

user avatar

2020年10月16日法国巴黎一个47岁的中学教师因为上课时展示了一张讽刺穆罕默德(伊斯兰先知)的漫画被一名18岁的青年斩首,并大喊:“真主至上!”

这名青年是来自车臣的穆斯林难民。

顺便提一句这件事引起了法国巨大轰动,总统马克龙为这位老师举行了国葬

后来穆斯林教徒为了报复在同年10月29日一名穆斯林男子走进圣母大教堂见人就杀,其中一位60岁的老人被他当场割喉,还有一位男性不治身亡。而这个人也是难民10月初才刚到法国。

整个欧洲都陷入了难民问题,提到瑞典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个福利超高的一个人畜无害的国家但现在却因难民水深火热。2014~2016年瑞典接受了40万难民(按人口比例计算相当于中国接收6000万难民)为了让他们快速融入每个月他们能领折合人民币5000元的补贴和政府提供的语言教育。

结果领了补贴的难民完全没有工作的意愿而是成立了黑帮占领街区。警方在瑞典55个街区划定为危险区域,到了2018年增加到了61个。2016~2017暴徒燃烧的车辆接近4000辆。

欧洲因为持续的人口负增长苦不堪言尤其是德国,所以效仿法国接收难民,结果却是引狼入室。

2016年9月19日联合国针对难民问题召开了“国家首脑级会议”,汤姆森大谈难民问题,他把属于欧洲的问题提升到了“全球的问题”

欧美各大媒体又开始打感情牌希望赶紧送走这群瘟神,提出了所谓的“以人为中心”。结果包括中国在内的193个国家被道德绑架接收难民。

作为有海量就业人员劳动力充沛的国家(从这次疫情就能提现出来)中国根本就不需要外来难民

国内的一些公众人物为了自身形象不顾国家未来去当圣母,他们声称代表14亿中国人发出了“我们和难民站在一起”的倡议。(具体是谁心里都清楚

不久前广州警方打掉了一个黑人黑帮叫做“自由斗士”,他们在周围实施打劫、贩毒、勒索等犯罪行为。这时候那些圣母为什么不出来负责???


列强共同造成的难民为什么要全世界为他们买单,两伊战争为什么没有及时调停而是卖给他们更多军火?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难民问题?

英美的伪善还要装到什么时候?



任何国家的和平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中国二战死亡人数世界第二仅次于苏联,抗日战士们用鲜血赢得了胜利。

我国过去的40年的计划生育,不是给难民腾地方

想要和平请去战场搏杀 想要生存请回祖国斗争。

战争不是背弃祖国的理由



才疏学浅,漏洞百出。如有冒犯,我故意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