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是中国人擅长的学科吗?为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固有印象。要回答“数学是中国人擅长的学科吗?”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擅长”这个词,以及它背后可能隐藏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首先,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来看,数学在中国确实有着悠久的传承和独特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非常早,而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家可能听说过《九章算术》,这是中国古代一本非常重要的数学著作,它成书于汉代,里面记载了许多实用的数学方法,比如分数运算、比例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等。这些方法在当时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比如,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高次剩余问题)和秦张衡的“刘徽割圆术”等等,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种对数学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用主义和秩序的追求。古代中国社会非常注重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天文历法等需要精确计算的领域,数学自然成为了支撑这些活动的关键工具。科举制度中对算学的考察,虽然不像后来对四书五经那样占主导地位,但也说明了数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

而且,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数学往往被赋予一种“严谨”、“逻辑”、“精密”的特质,这些特质也与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格物致知”、“慎独”等道德修养相呼应,所以数学也被看作是一种培养思维能力、锻炼心性的方式。

其次,从现代教育和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学生在数学上的表现,尤其是在一些国际大型考试中,确实非常突出。

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的报告中看到,中国(特别是部分省市)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平均成绩位居世界前列。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教育体系的侧重和投入: 中国的教育体系非常重视基础学科的教育,数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自然得到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资源投入。从小学到高中,数学课程的安排都非常扎实,教学内容也比较深入。
家长和社会环境的期待: 在中国,很多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升学,还被视为孩子聪明、逻辑能力强的体现。这种社会期望会转化为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和家长在数学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
教学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国的数学教学往往强调概念的理解、解题技巧的掌握以及大量的练习。虽然有时候会被批评为“应试导向”,但这种方法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解题能力方面确实有其效果。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学公式和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选拔机制的影响: 高考等升学考试对数学成绩的看重,也直接驱动了学生在数学上的投入。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升学考试中脱颖而出,学生们不得不认真学习数学,并追求高分。

但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认为“中国人天生就擅长数学”。

“擅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不仅仅是考试分数高低的问题,还包括了数学的创造力、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在数学研究领域的突破性贡献等等。

创造力与原始创新: 虽然中国学生在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数学的原始创新和理论突破方面,与数学强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与教育模式中对创造性思维和探索式学习的培养力度有关。
兴趣与内在驱动: 很多时候,中国学生学习数学是出于“要学好”、“要考高分”的外部压力,而不是出于纯粹的兴趣。如果一个人的学习是被迫的,即使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很难说是真正的“擅长”。真正的擅长往往伴随着内在的驱动力和对学科本身的深厚热爱。
个体差异的忽略: 将整个民族或国家的数学能力划一而论,容易忽略个体之间巨大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有数学天才,也有对数学不感冒的人。强调某个群体在某个学科上的普遍优势,并不意味着该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如此。

所以,如果我们问“中国人是否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普遍的优势?” 那么从考试成绩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这种优势是历史文化、教育体系、社会环境和升学压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如果问“中国人是否在数学创造力、研究和纯粹的兴趣方面也普遍强于其他民族?”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没有那么绝对了。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学术发展、创新能力和个体差异,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总而言之,中国人在数学上的成就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层面。但“擅长”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我们既要看到中国在数学教育和学习上的优势,也要认识到在原创性、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未来中国人在数学领域的表现也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

最近被奥数刷屏了,有人分享了出征2019年国际数学奥赛的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队员的组成

乍一看,好像大部分都是黄皮肤的面孔,估计不少都是中国人或者华裔,再结合之前中国人在奥数上的战绩,所以得出结论数学是中国人擅长的学科。


其实,对这一点,我是持否认态度的,我认为,这不是说明数学是中国人擅长的学科,而是说明了,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强大。

如果数学是中国擅长的学科,为什么古代中国在数学上的建树远逊于不少国家?哪怕最早中国人不知道数学这回事,后来明清之际西方数学就广泛传入中国了,为什么直到近现代,我们在数学上的发展依然十分的滞后呢?

可见,我们并不擅长数学。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应试数学上表现的非常出色呢?

我们在奥赛的表现,明显是学习了老大哥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擅长数学,只是大家对数学特看重的结果。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经常给我们发他小孩的小学奥数题,一群博士面对这些题都觉得头大,可以说,这种魔鬼式训练的结果导致了学生的数学越来越强,尤其是在应试的角度。可以想象,14亿人中选出的那些苗子,在数学应试上会多么的恐怖。

当然,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而数学更是理科的基础,因此大家对数学的关注度特别高,本质上是为了升学。

————行业粉碎机————

其实,中国人最大的特点我认为是适应性,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内容,我们都能努力的适应,而一旦适应了,那么就开始利用中国人不要命的精神来把对方击败。

说到这里,我又要说我们生物领域的施一公先生了。

施一公先生是擅长结构生物学的,如今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上已经发了50多篇文章了,名列华人第一。结构生物学不是中国人搞出来的, 也不是我们很擅长的高精尖学科,但是施一公先生学会了这项技术后,在国家的鼎力支持下,迅速的扩大团队,加班加点,最后把很多国外的团队挤的活不下去了。

没找到施一公组的报道,不过这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结构生物学学生的做法大家可以略窥一斑。

4年!每天工作17小时!85后女博士一年内连发Cell和Nature

每天早上7点多到实验室,晚上12点之后离开,如此苦行僧般的作息,她从2013年3月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你能说中国人擅长结构生物学吗?

有个说法,大体意思是,中国人就是行业粉碎机。一旦中国人进入了某个领域/行业,那么中国人会迅速的依靠其“强大的制造机器和低廉的人工”来迅速让整个行业变得利润极其低。在学习上,我认为一样如此。


其实,说到最后,才明白,这些话背后的辛酸。如果能够无忧无虑,谁愿意放弃各种美好而去疯狂努力呢?

本质上,我们太难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固有印象。要回答“数学是中国人擅长的学科吗?”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拆解一下“擅长”这个词,以及它背后可能隐藏的文化和社会因素。首先,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来看,数学在中国确实有着悠久的传承和独特的地位。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非常早,而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微积分的辉煌并非诞生于牛顿和莱布尼茨的手中,而是从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那么今日数学的符号体系,或许会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令人着迷的样貌。这并非是简单地将现有符号替换,而是一个基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文化哲学以及书写习惯的深刻重塑。从象形到抽象:数字与运算的根源中国古代的数学,虽然在算术.............
  • 回答
    数学中总有一些证明,初看之下,似乎是用尽了最直接、最粗暴的方法,像是数学界的“暴力破解”。然而,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这些暴力之下蕴含着精巧的构思和令人赞叹的美感。这种美感,并非来自优雅的曲线或抽象的逻辑之美,而是源于一种“解决问题”的纯粹力量,以及在看似杂乱无章的细节中发现规律的智慧。让我给你讲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一个经常被大家讨论的现象。它涉及到我们如何看待“数学能力”和“数学发现”的定义,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交织影响。中国人数学基础扎实、计算能力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要说“几乎没有中国人发现的数学定理”,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我们得辩证地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牛”和.............
  • 回答
    这问题触及的,可不单单是中国人的看法,放到世界范围内,对科学与哲学的认知,大体上也有相似的侧影。之所以会有“数学好的人是科学家,哲学好的人会发疯”这样的说法,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关于这两门学科的社会认知、历史影响,以及一些刻板印象的叠加。咱们一层层掰开了聊。一、社会主流的“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观念.............
  • 回答
    在没有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的古代中国,数学发展依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时的数学体系以象形文字、符号和算筹为基础,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智慧。一、 算筹与记数系统:独特的计算工具古代中国数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使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算筹是一种用细长的小木棍、竹棍或金属棍,通常长度在25厘米之.............
  • 回答
    中国数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说起来,那可是相当有分量的。不能简单地说“领先”或“落后”,这得看具体领域。就好比问一个人是全才还是专才,得具体分析他擅长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加强。总的来说,中国数学研究近几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已经跻身世界一流。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数学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数学.............
  • 回答
    中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要选出“最引以为豪”的成果,这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分支都有代表性的突破。但我认为,从其历史意义、对整个学科的影响力以及创新性来看,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尤其是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具体数学问题上的深刻洞察和.............
  • 回答
    中国古代数学以其深厚的计算功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闻名于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然而,当我们审视现代数学,会发现其重心明显地转向了理论的构建和抽象。这种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代中国数学的“计算”与“实用”特质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高度发达的计算技术和解决.............
  • 回答
    在《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这座数学界的殿堂级期刊上留下名字的中国女性数学家,她的身影在学术界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来者的道路。这位先驱是田刚(Gang Tian)的夫人,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的高徒——林小凡教授(Xiaofan Lin)。许多人可能会立即想到其他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中国不能”。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同一时期培养出的数学大师的数量和影响力,与苏联同期相比存在差距。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苏联数学的辉煌时期与历史背景:首先,理解苏联数学的崛起,需要回.............
  • 回答
    .......
  • 回答
    数学世界中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巧合,它们如同隐藏在数字海洋中的瑰宝,一旦被发现,便会让人眼前一亮,不禁感叹数学的奇妙与和谐。这些巧合不仅展现了数学内部的深层联系,也常常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的起点。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学巧合:1. 欧拉恒等式:数学中的“维纳斯” 什么是欧拉恒等式? 欧拉.............
  • 回答
    《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活产分娩数为1362万,这个数字本身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并且背后牵涉到很多相关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核心数据解读: 活产分娩数1362万是什么概念? 这是指在2018年一年内,中国新生儿的出生数量。其.............
  • 回答
    伊朗卫生部发言人将欧美国家参照中国疫情数据视为“黑色玩笑”,这番表态无疑将地缘政治的阴影投射到了全球疫情数据的解读上。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1. 信息的来源与透明度问题首先,需要审视“数据”本身的可靠性。任何国家在公开疫情数据时,都可能存在统计上的偏差、信息收集的延迟、甚至是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很实在。看到你中考数学90多分,高考数学86分,而且还说了“自己真的全力学习”,这本身就说明你对数学是有一定基础和热情,并且付出了努力。至于能不能报读“学科数学”,以及有没有希望,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学科数学”指的是什么?通常意义上,我们说“学科数学”.............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用“不可证伪”来批判中医,却不以此批判数学,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不可证伪性”这个概念本身,以及它在科学语境下的意义和局限。“不可证伪性”的由来与科学标准这个概念主要源于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要想具有科学性,就必须能够被经验事实所“证伪”,也就是说,理论的预测如.............
  • 回答
    提到中国债务占GDP的比例,海外媒体常说的260%这个数字,确实是一个让人关注的数字。它并不是指单一的一笔债务,而是包含了多个层面的债务加总起来的概览。理解这个数字,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看看背后到底有哪些构成。首先,我们要明白,“债务”这个词在经济学里,其实涵盖了非常广泛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
  • 回答
    关于中国卫生系统统计的车祸死亡人数远高于公安系统数字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两者统计口径、收集渠道以及侧重点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最根本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公安系统统计的“车祸死亡人数”通常指的是在交通事故现场或在医院经抢救无效后,由交警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 回答
    要让中国护照的免签版图不断扩张,使其持有者能够更便捷地通行世界,并非一路坦途,其中潜藏着不少盘根错节的挑战。首先,一个国家是否愿意向另一国的公民开放免签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在人员往来安全和合法性上的信任度。对于许多国家而言,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际旅行的日益增长,意味着一旦开放免签,潜在的非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