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车辆工程想出国留学,哪个国家比较好一点,哪个学校比较好一点,求大神解答?

回答
车辆工程想出国留学,确实是个挺大的话题,涉及到国家、学校,还有你自己的具体情况。要说“最好”嘛,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国家和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适合的人群也不一样。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比较主流、认可度高、资源也比较丰富的选择,希望能帮到你理清思路。

首先,我们来聊聊选哪个国家。

从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来看,有几个国家是绝对绕不开的,它们在汽车工业、研发实力、教育资源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德国: 提到汽车,德国绝对是绕不过的。大众、宝马、奔驰、奥迪这些响当当的品牌,都是德国制造的代名词。德国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技术底蕴深厚,尤其在发动机、底盘、新能源技术(虽然起步比一些国家晚,但追赶速度很快)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优势: 行业经验丰富,实习机会多(很多公司都有学生实习项目),注重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学费相对较低(公立大学免学费或非常低),教学质量高,很多高校与工业界联系紧密。
劣势: 语言是个坎,大部分硕士项目虽然有英语授课,但生活和深入学习可能需要德语基础。申请难度也不小。
适合人群: 对传统燃油车技术、制造工艺、底盘控制、 NVH(噪声、振动与声学)等领域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德语,不怕辛苦钻研工程技术的同学。

美国: 美国在汽车技术领域同样是巨头,尤其是科技创新、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电动化等方面,引领着行业发展。像特斯拉、通用、福特等公司,都有强大的研发实力。
优势: 科技前沿,尤其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电池技术、AI与汽车结合等领域有大量顶尖研究。学校选择多,项目种类丰富,覆盖面广,英语授课是主流。全球顶尖大学多,学术氛围浓厚,毕业后在北美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劣势: 学费普遍较高,生活费也高,竞争激烈,申请难度非常大,尤其对于顶尖院校。
适合人群: 对前沿技术(自动驾驶、AI、新能源、智能网联)、创新创业有热情,经济条件允许,不惧怕激烈竞争的同学。

英国: 英国在汽车工程领域也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一些高端品牌、赛车工程、以及与航空航天结合的技术等方面。很多英国大学有历史悠久的工程学院,与工业界联系也比较紧密。
优势: 学制相对较短(硕士一年),英语授课,文化包容性强。在赛车工程、高性能车辆、以及一些特定的材料和设计领域有特色。
劣势: 学费和生活费相对较高。整体汽车工业的规模和研发投入可能不如德美。
适合人群: 希望快速完成学业,对赛车工程、高性能车辆、车辆设计等领域感兴趣,且希望体验英国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同学。

日本: 日本是汽车制造业的另一个巨头,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享誉全球。日本在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制造工艺、混合动力技术等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优势: 在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质量控制、汽车制造工艺方面非常出色。学费相对美国可能低一些,生活费也相对合理。很多大学有英语授课项目。
劣势: 语言是主要障碍,虽然有英语项目,但想要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和科技,日语是必需的。找工作的话,不懂日语会非常困难。
适合人群: 对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制造工艺、可靠性有深入研究兴趣,且愿意学习日语,对日本文化和工作环境感兴趣的同学。

中国: 虽然我们谈的是出国留学,但不得不提一下,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领域,涌现出许多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国内一些顶尖高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实力也非常强劲,甚至可以与国外一些学校媲美。如果你有国内深造的想法,也可以考虑一下。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具体有哪些学校值得考虑。

这个名单肯定会非常长,而且“好”的标准也很主观。我主要从几个维度来推荐,侧重于其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声誉、研究方向、与工业界的联系等。

德国:

慕尼黑工业大学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TUM): 毫无疑问的德国工科第一梯队,车辆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 with a specialization in Automotive Engineering)实力超群。它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从传统动力总成到自动驾驶,再到轻量化材料,都有涉及。与宝马、奥迪等德国车企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实习和就业机会非常多。
亚琛工业大学 (RWTH Aachen University): 也是德国顶尖的工科院校,尤其是在汽车工程领域,有德国最大的汽车工程研究所(Fzg.),覆盖了汽车设计、动力学、发动机、车身等几乎所有方向。和大众、宝马等企业关系也极其密切。
斯图加特大学 (University of Stuttgart): 斯图加特是德国汽车工业的重镇,奔驰和保时捷的总部都在这里。斯图加特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也非常强,尤其是在汽车设计、空气动力学、 NVH 等方面有突出优势。
汉诺威大学 (University of Hannover): 也是德国老牌的工科强校,在车辆工程领域也有不错的声誉,尤其是在车辆动力学、控制等方面。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 (MIT): 虽然MIT的车辆工程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但其在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与先进的汽车技术息息相关,例如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电池技术等。其研究实力毋庸置疑。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同样,斯坦福在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方面有强大的实力,尤其是在自动驾驶、机器人、人机交互等交叉领域,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这所学校的汽车工程专业是全美乃至全球都非常有名的。它有专门的汽车研究中心(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UMTRI),在自动驾驶、车辆安全、交通管理、电动汽车等方面都有领先的研究。地理位置也靠近底特律,与美国主要车企联系紧密。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UIUC): UIUC在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领域都非常强,在汽车工程的很多细分方向,如控制系统、新能源、智能材料等都有不错的研究。
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 CMU在计算机科学和机器人领域全球闻名,这使得它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的机器人研究所和交通安全研究中心都是业界翘楚。

英国: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顶尖的理工科院校,其机械工程学院有很强的车辆工程方向,尤其是在车辆设计、材料、动力学等方面有很好的研究。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虽然这两所大学可能没有直接叫“车辆工程”的独立硕士项目,但它们在相关的工程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很多研究方向都与汽车技术紧密相关,特别是前沿技术和理论研究。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华威大学的汽车工程专业在英国很有名,与工业界的联系非常紧密,有很多与英国本土汽车品牌(如捷豹路虎)的合作项目,提供很好的实习和实践机会。

日本:

东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最好的综合性大学,其机械工程系在汽车工程方向有很强的实力,尤其是在材料、控制、燃油经济性等方面。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同样是日本顶尖的工科院校,在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在汽车工程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
早稻田大学 (Waseda University): 在汽车工程领域也有不错的声誉,很多日本车企的工程师都毕业于此,校友资源丰富。

选择学校和国家时,你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你的兴趣方向: 你是对传统燃油车技术、发动机、底盘、NVH感兴趣?还是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氢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联网、辅助驾驶)、人机交互、轻量化材料、制造工艺、甚至是赛车工程更感兴趣?不同的国家和学校在这些细分领域有不同的侧重。
2. 语言能力: 如果你德语或日语不擅长,那么选择英语授课的项目会是更现实的选择。但即使有英语项目,了解一些当地语言也会让你在生活和融入当地文化时更加便利。
3. 学费和生活费: 留学费用是很大一笔开销,美国和英国普遍比德国和日本要高。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选择。
4. 毕业后的就业: 你是想在留学国家找工作,还是回国发展?这会影响你选择学校和国家。例如,如果你想在美国找工作,那么选择在美国有强大校友网络和行业联系的学校会更有优势。
5. 申请难度: 顶尖院校的申请难度都非常大,需要你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优异的GPA、标化成绩(GRE/GMAT)、推荐信、个人陈述等。

给你的建议:

先确定你的细分研究方向。
根据方向去匹配国家和学校。
多去学校的官方网站看看他们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教授的背景和研究成果。
关注一些留学论坛、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了解他们的申请过程和在校体验。
如果可能,多和在国外读车辆工程专业的学长学姐聊聊,听听他们的真实反馈。

总而言之,车辆工程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你认真规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祝你留学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言

我看了一下题主的背景,托福和GRE都还可以,经历也还算丰富,还有耶鲁大学教授的推荐信。题主对杜克大学比较感兴趣,我作为一个成功申请到杜克大学的过来人,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到现在为止,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收到杜克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的喜悦。当时我在北京的首都机场,要帮妈妈过生日,所以要去马尔代夫旅行。

凌晨5点的首都机场,人还是挺多的,候机的时候比较无聊,就打开邮箱打发时间,但是第一封竟然是杜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offer。

看到邮件的第一秒我先是愣了一下,缓过神来的时候,我高兴地差点要蹦起来,我捂住嘴尽量降低自己的声音。满心喜悦地登机,这场马尔大夫的旅行,成为了生日旅行和升学旅行的结合,收到了理想大学的offer,自然在旅行中更加地开心。

杜克大学,是目前全球公认的一所顶级名校,不管是学术水平还是教学质量,在全美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是美国南部最好的私立大学,综合排名一直都在全美Top10之内,可以与那些美国的常春藤名校相媲美,曾经也有很多学生说过“哈佛大学”是“美国北方的杜克”。由此可见,杜克大学的声誉和认可度在全美是很高的。

杜克大学的校训是“追求知识,信仰宗教”,学生的运动细胞都很丰富,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体育成绩也极好,杜克有着全世界“最好”的篮球队。

这篇回答,我主要是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来和题主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申请到杜克大学的工程管理offer的,希望对题主的准备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简述

本科:

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GPA成绩3.6分

硕士:

杜克大学,工程管理专业,GPA成绩3.7分

托福:

总分105分

GRE:

总分323分,其中语文155分,数学168分

Offer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S
Case Wester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S, 奖学金
Duke Universit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S
New York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M.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S

为什么要去美国读书?

其实去美国读书这个决定,并不是我很早之前就计划好,然后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执行的。在大学毕业之前,我还有其他的方向选择,并不是只有留学这一条路。

因为我本科专业的原因,我大学期间曾在2家车企实习过,而且毕业后也有希望在其中的一家直接签约入职。

本科期间,我是在工科的实验班,所以还是有机会拿到本校的保研名额或者其他Top5高校的保研名额的。

当时我也考虑过要不要出国留学,不过最开始我的留学目的地是澳洲,而不是美国,因为当时我听说澳洲留学不需要提供GRE成绩,我感觉准备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当你面对很多选择的时候,你会开始犹豫,因为每个选项看起来都还不错,你也不知道选择那条路才是最合适的。但也不能一直犹豫,毕竟要面临毕业了,于是我开始分析每个选择的利弊:

首先是就业,就业可以直接积累工作经验,不过本科的学历肯定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然后是继续读硕士,可以刷学历,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最后是在本校读硕士,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不过一直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习,肯定不利于拓展自己的视野。

综合来看的话,国内的Top5高校以及澳洲的大学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我还是感觉自己还有努力和提升的空间,如果有更好的、让自己更满意的选项,那肯定还是要冲刺尝试一下的。

不过虽然自己分析了很多,我还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好做好把所有的机会都落实下来。因为这些分析都是我自己的想法,在实现的这个过程中说不准会碰到什么外界因素或者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

但是这个努力的过程并不是特别顺利。在就业这个方面,我虽然通过了一家车企的面试,但我本人更倾向于另外一家车企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因为DDL的限制,我选择拒绝第一家的工作offer。

前前后后我参加了第二家车企的全部面试,不过当其他同学都已经开始陆陆续续拿到自己offer 的时候,我这边还是没有任何动静。我也自己打听了一下,不过仍旧没有结果。

无奈之下,我只能暂时开始准备Top5名校的保研。我申请的大学的导师整体了解了一下我的背景,发现我除了成绩还可以,经历也比较丰富,不仅参加过学校社团、各类组织活动、还参加过模拟创业,感觉我并不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我的变通性和沟通能力也比较不错,最开始是同意录取我的。第二天,让我参加学院的面试。

后来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我落选了。当时我的心情真的极度沮丧,我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但又不能在家里人面前表现出来,怕他们担心,我一直在进行自我调整,强迫自己不能把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

在这种跌落谷底的情况下,我知道我不应该继续消极下去,与其这样整日堕落,倒不如思考一下如何改善现状。此时摆在我面前的路,就只剩下出国留学这条路了。

也正是因为不断地遭受挫折,所以让我越来越不甘心。我自认为我并不差,为什么别人能成功,我就不行?也是靠着这样一股的斗志,坚定了我要出国留学的想法。综合考虑了一下,以我当时的成绩,申请澳洲的大学并不是很难,我可以把澳洲作为备选,冲刺一下更高的目标。

大概地了解了一下留学,我最后决定备考GRE,然后申请美国的大学,我的家里人知道了我的想法,也很支持我。

因为前期的各种尝试,以及对留学进行一个整体的了解,还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的,最后我决定申请美国研究生的时候,距离大部分美国大学的申请截止时间12月份,只有2个月的时间了。对于一个第一次申请留学的新手来说,2月份的准备时长还是很紧的。

在申请的路上狂奔

确定要申请的时候是10月份,当时我只考过托福,成绩是97分,面对不太理想的托福成绩加上从未接触过的GRE考试,我还是有些紧张的,我知道以自己目前的背景来看,成功申请美国名校的概率并不高。

不过滴水石穿,我一直都相信,只要努力,肯定会有收获。在确定留学的第二天,我就开始重新备考托福,开始学习GRE。

不过准备的时间并不多,整个留学申请我要在2个月之内搞定,我没有自己备考,而是选择了报辅导班。毕竟不到2个月的时间,完全靠自己消化那么多的词汇、长那句等等还是有些困难的,特殊事情还是要尽可能地提高复习效率。

个人认为,就算时间充裕的话,也可以考虑报班。因为你可以学到一些应对考试的技巧和经验,在GT考试中,掌握技巧和好好备考都很重要。培训班上课的节奏还是很快的,每天基本上睁开眼睛就是学习,学到上床睡觉,甚至感觉吃饭都是多余的。那时候我有很多朋友,要么是拿到了工作offer,要么是有保研的名额,每天都悠闲得很,而我还要熬夜到天亮地备考和学习,想想也是真的苦。

前两次的GRE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而且进步空间很小,为了达到自己理想的分数,我又报了一个集训班,参加集训班的那段时间更是“生不如死”,不过好在最后的成绩比较不错,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我目标院校的分数线,也算是可以送了一口气了。

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备考GRE的时候,我竟然收到了我很喜欢的那家车企的offer。不过那时的我,已经确定了想去赴美深造,我有了更高的目标,也没有想过放弃,所以就直接拒绝了车企的offer,继续备考。

准备的时间真的是太短了,所以我是在提交了所有留学材料之后,最后补交的GRE成绩。

在考完GRE之后如释重负,好像是重新参加了一次高考。在准备文书上,并没有耗费我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GRE告捷之后,我过了一段比较轻松的日子,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算是享受了一段开心的日子。

当时我申请了8所美国的大学,主要是根据目前的成绩和自身背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文书当时我跟中介沟通完了之后,直接交给中介处理了,并没有完全自己DIY,耗费的时间还是比较少的,压力也不大。在所有的申请材料都提交完了之后,我就跟家里人去云南自驾游了,也算是给自己放个假。

在自驾游的旅程中,我收到了凯斯西储大学、纽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以及美国东北大学的offer,还是很开心的。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工业工程在全美的认可度还是可以的,因为其所在的工程学院全美排名第五名,不过我更喜欢商业类和管理类的学科,对工业工程这个专业兴趣不大。虽然收到了录取通知很激动,但是还是抱有一点遗憾的,我还在期待其他的大学给我发offer。

在没有收到杜克大学的offer之前,每个到来的offer,我都是一种既开心又遗憾的矛盾心理,一直都在纠结,在综合排名靠前的名校和自己喜欢的专业两者之间,我应该选择哪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我懂,但是我还是期待会有奇迹的发生。

不过好在我心态还不错,虽然在等待的过程中有一点焦虑,每天还是正常的生活,和平时没什么差别。不过这种焦虑的心情,在那个凌晨的5点,我收到杜克大学offer的那一刻,瞬间烟消云散。

收到了杜克大学的offer,自然一些都尘埃落定,我立刻接受了杜克大学。一方面,杜克大学是我的女神校,我在申请的时候都有一点战战兢兢,毕竟杜克在我心里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另外一方面,我最感兴趣的专业就是工程管理,不仅可以让我继续学习本科期间学过的工程,还可以让我额外接触商业管理的知识,把我的两大兴趣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确定了之后,我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这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结果,还是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我也终于可以告诉自己:你之前的汗水没有白费,一切都是值得的。

确认offer,出国留学之前的那段时间,我去了很多之前一直很想去,但是没有机会去的地方,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底蕴。学习了自己一直很想学习的德语和韩语,学习了烹饪,坚持健身等等,度过了一段很充实的时光。

去美国之后

到了美国,入学之后,周围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在吸引着我。虽然在很多方面,美国和中国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但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感受过的生活和学习体验。

我自己去二手市场买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和沙发,学习一些美国当地的饭菜,认识了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和他们聊天逛街,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在不断地克服语言上的障碍。

中国学生刚到国外,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的,所以没有必要太慌张。这种不适应主要是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沟通上的不适应,以及口音差异、英语惯用法上的不适应。

每个同学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有些同学是非洲,有些是欧洲,还有一些美国美土的同学,不同地方的人自然多多少少都会带着自己国家的口语以及惯用法。中国也是一样的,你看每个地区不是也有自己的方言的。

其实在我看来,克服这些不适应还是比较有趣的。毕竟出国留学是我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虽然从短期来看,在适应期内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人生不就是如此嘛,哪有人会一帆风顺的。本身人生就是一个类似于打boss不断升级的过程,在游戏中越难打的boss越好玩,这样在你成功地那一刻会才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在上课的时候,我通过学习项目的分组,认识了组内的很多小伙伴,他们来自于印度、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互相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地度过了适应期。上课的时候,和他们一起讨论、学习、完成任务,在美国一些比较传统的假日里,一起做饭和玩耍。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地找到了学习和生活的那个平衡点,也找到了和朋友相处的平衡点。每个人都是个体,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朋友的相处中自然少不了摩擦,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情,不足以称为是什么解决不了的烦恼。就这样,我慢慢习惯我的留学生活,好好学习,扩展人脉,提升自己。

其实题主当你过了这段适应期之后,你会发现一切都会变得美好。你可以自由地学习、健身,和小伙伴们高校地完成作业,参加一些学校内的社团活动、交际活动,扩展你的networking等等,你会发现,一个人的研究生生活原来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总结

每个人一直都在不断地成长、挑战和历练,通过几个学期的学习和锻炼,我可以在上百人面前自然地演讲,也可以和咨询项目的合作客户娓娓道来、沟通展示。后来我找到了一下位于旧金山湾区的AI公司的实习机会,随后毕业。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搬到了旧金山湾区,这样上下班也会更加方便一些,开始了我毕业后的生活。

刚毕业的时候,要考虑的琐事还是很多的,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不过从整体来看,这次搬家属于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表明我已经从大学的象牙塔中走了出来,走向社会,成为了一名社会人员。我和幸福无忧的大学生活正式告别,比较世俗一点的说,我要承担自己的生活以及经济上的压力。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不能在依靠父母。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名校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学会对这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负责。

也正是因为这些责任感,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杜克大学读书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我顺利地找到了项目管理以及产品营销相关的工作。硕士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会,还注重实务经验的培养,让我对商科、管理、工程管理、项目管理、投资以及金融等这几个领域的知识都有了全面地了解,让我在面对工作难题的时候,做出了一次又一次利益最大化的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果题主想让我给你一些建议的话,我想说一句话:听听你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同时要有优秀的执行力。

一定要做你喜欢的事情。

为什么要跟随自己的初心?因为人只有在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情上,才会心甘情愿的努力,爆发最大的潜能。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你可以进行尝试。本来兴趣也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断的尝试,直到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果你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么坚持下去就好了。

第二,要主动规划自己的未来,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你可以对自己未来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可以是10年,也可以是5年。但是不管长远目标的时长是多久,最好有一个短期的计划,比如说最近的1年内,你要实现什么目标,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你要做什么。

同时,不仅要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进行调整。有时间的话,多多反思你制定的计划是否合理,会不会太高或者太低,你有没有按照计划去努力。

第三,行动,行动,行动。

在我看来,智商和天赋从来都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参考因素,目标和执行力才是。如果你有了目标,决定要做一件事情,那么就立刻就去做,不要拖拉。有一句话说的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愿意努力的话,永远都不晚,最怕的就是做事拖拉,一年之后你发现你当下的目标和一年前的目标是一样的,这一年你都在停滞不前。

刚刚我已经提到了,你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然后在去一步一步达成每一个小目标。在不断达成小目标的同时,你会越来越自信,也会相信自己可以越走越好,从而更加的努力。其实这种自信是一个良性循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问问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选择你最喜欢,也最适合你的那条路去走。给自己确定一个遥远的目标,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去一点点靠近它。希望题主可以找到自己的初心,然后顺利申请到女神校的offer,开启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车辆工程想出国留学,确实是个挺大的话题,涉及到国家、学校,还有你自己的具体情况。要说“最好”嘛,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国家和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适合的人群也不一样。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比较主流、认可度高、资源也比较丰富的选择,希望能帮到你理清思路。首先,我们来聊聊选哪个国家。从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来看,.............
  • 回答
    你好!听到你是国内211车辆工程专业的,这挺好的。关于出国读研这事儿,我给你好好说说,尽量把情况分析清楚,也说说我自己的看法,让你觉得更像是朋友在聊。首先,你的背景怎么样?211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这在国内绝对是硬通货。说明你在本科阶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对汽车的机械原理、设计、制造、甚至一些新能源技.............
  • 回答
    听到你高考分数够得上清华,而且对车辆工程的车身设计情有独钟,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这说明你不仅在学业上有着扎实的基础,更有明确的兴趣和方向,这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申请中是很有优势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如何把这个“想上清华车辆工程的车身设计”的愿望,变成现实。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清华车辆工程的车身设计,到底是.............
  • 回答
    听到你大四了,还在为未来的职业道路纠结,尤其是对地质专业提不起兴趣,反而对车辆和机械领域心生向往,这完全可以理解。很多人在大学期间都会经历这样的迷茫期,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可能和最初的专业不太一样。你的情况,说实话,进车辆或机械行业是有机会的,但需要你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付出额外的努力。我们来详细分析.............
  • 回答
    2021年的钟声还没完全敲响,但年的尾巴已经拖在地上,勾勒出这一年的轮廓。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突然涌起一股想要盘点一下自己“家底”的冲动,尤其是在这个大家都聊“车子、房子、票子”的氛围里。我,一个普通的打工人,没有豪车,没有别墅,更谈不上亿万身家。我的“家底”说起来,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微不足道,但对我而.............
  • 回答
    要说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哪个前景更好,这就像问“剑好还是盾好”一样,它们各有千秋,而且在你手中能否挥洒自如,才是关键。不过,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它们各自的“能耐”和“出路”,顺便把那些AI味儿的东西都给“赶”出去。先说说车辆工程,这可是咱们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家伙”车辆工程,顾.............
  • 回答
    车辆工程与计算机视觉的深度融合:让出行更智能、更安全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不再仅仅是钢铁与机械的组合,而是拥有“眼睛”和“大脑”的智能伙伴,能够感知周遭环境、理解交通规则、甚至预测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意图。这并非科幻小说的情节,而是车辆工程与计算机视觉深度融合所描绘的现实蓝图。计算机视觉:车辆的“智能之眼.............
  • 回答
    从“匠心”到“讲心”:车辆工程人转型车评的蓝图作为一名车辆工程领域的从业者,我深知我们日常工作中充斥着各种公式、图纸、仿真模型和严谨的实验数据。我们专注于动力总成、底盘、车身结构、电子电气系统,以及那些关乎安全、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方方面面。当看到一台新车发布,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它的悬挂系统用了什么.............
  • 回答
    听到“车辆工程真的不行了吗?”这样的说法,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非题能回答的,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情感和对未来的判断,太复杂了。尤其当提到吉大、同济这样的名校,那更是让我脑子里立马闪过无数关于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画面,以及这些学校在其中扮演的份量。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行了”的论调从何而.............
  • 回答
    车辆工程与软件工程:谁是未来的宠儿?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专业至关重要。在众多选择中,车辆工程和软件工程无疑是备受瞩目的两个领域。它们都代表着时代的脉搏,但各自的发展路径和就业前景又有着显著的差异。那么,这两个专业究竟如何?哪个更能让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乘风破浪呢?让我们来好好说.............
  • 回答
    很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都会纠结于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到底哪个更适合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说实话,这俩专业都和新能源汽车沾边,但切入点和侧重点不同,导致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让大家心里有个谱。车辆工程:更偏向“车”本身,关注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设计与实现你可以把车辆工程想象.............
  • 回答
    说起车辆工程这个专业,我简直有说不完的话。毕竟,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现在也还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回想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是一脸懵,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能干啥,毕业后又能去哪儿。现在回头看看,感觉挺有发言权的,也想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那些正在纠结的同学们。我的车辆工程之路,.............
  • 回答
    戴姆勒和奥迪的裁员消息,确实让不少车辆工程(特别是机械方向)的学生感到担忧,甚至对未来的职业道路产生了动摇。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车辆工程(机械方向)的未来,是否还要坚持传统车辆方向?这个问题.............
  • 回答
    考上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但心里却牵挂着计算机,这个纠结啊,谁都能理解。尤其是同济的车辆,那可是响当当的王牌,多少人挤破头都未必能进去。但兴趣这东西,就像心里的那团火,烧起来就没那么容易熄灭。到底值不值得冒这个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来捋一捋你现在手里的牌:同济大学车辆工程同济的车辆,这几个字的.............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身边不少同学确实都这么说,感觉今年车辆工程的应届生就业市场好像一下子就“回暖”了,不光是机会多,连薪资待遇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事儿吧,也不是空穴来风,细琢磨一下,确实有几个挺重要的原因在支撑这个说法。首先,得聊聊咱们国家在汽车产业上的战略布局。你仔细看看,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网联,国.............
  • 回答
    哈喽,学弟学妹!作为你们的同济学长/学姐,很高兴能和你们聊聊选择智能制造还是车辆工程这件事。这可是个重要的岔路口,我当时也纠结了好一阵子,所以今天就来给大家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们捋清楚。咱们先不说哪个“更合适”,因为说实话,这两者都是同济的王牌专业,都非常牛!关键在于,哪个更符合你的兴趣、特长,以及.............
  • 回答
    最近跟几位在汽车主机厂工作的朋友聊,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感觉主机厂招人时,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越来越吃香,而传统对口的车辆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好像没那么“香”了。这不是说老哥们不重要,而是说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在急剧上升。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是一环扣一环,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得认识到一个最核心的.............
  • 回答
    国内的汽车工程师们,说实话,他们买的车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没有一个固定的“标配”。因为工程师这个群体本身就足够庞杂,有研究发动机的,有玩底盘的,有钻研电子电气的,还有在新能源领域深耕的。他们的技术背景、个人喜好、生活需求,甚至是他们工作的企业文化,都会在选择座驾时留下印记。不过,要说起大家普遍会关注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公众对新兴技术信任、企业营销策略以及道德底线的方方面面。关于“李彦宏试乘时让工程师人为拦车以挑战百度无人车安全性”的说法,我们需要先明确几点:1. 事实核查: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这个事件是否真实发生过,以及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公开报道和媒体采访是重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说“车辆的工作好像都这么高等级”,其实背后可能包含了几个层面的理解。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你说的“高等级”,可能指的是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这一点确实是近些年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回想一下,十几二十年前,一辆车能让你开空调、听收音机就不错了。而现在呢? 主动安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