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借着物理和化学的绝对权威,混淆概念树立起来的欧洲文学标准,然后拿这套标准全世界推广。
从这一季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攻击普京的俄罗斯《新报》总编辑穆拉托夫,就知道诺贝尔背后的政治意图了。而那个同时获奖的菲律宾女记者雷萨,她总是批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禁毒,批评总统禁毒获诺贝尔奖,诺贝尔委员会的是什么,就是西方的利益。
诺贝尔文学奖是公式密码的,那就西方哲学观+本国文化+讽刺本国政权,每一届看着摸不到头脑的诺贝尔文学奖,其实规律就这么简单。
什么是西方哲学观,西方哲学演绎到今天,就是个体反抗群体的愚昧,保持个体的独立与清醒。
西方哲学的根源柏拉图开始,因为神权社会的存在,个体知识分子为了不被神控制的社会同化,必须保持叛逆,保持与社会群体的距离,就这种精神让西方人在文艺启蒙(他们自己贴金说文艺复兴)后,开始了一个个科学家独自探索科学的精神。
西方哲学家这种对于群体的叛逆与远离,一直贯穿到现在,甚至一个中国人要出国留学,必须要向大学证明自己的独立精神与自我,就是他们想让中国人也学习西方这种对于社会与人群的疏离。
可是中国人没有经历神权社会,神权社会在中国就没有生存土壤,中国读书人的境界是,越是优秀就要成为国家管理层的一部分,回到乡里要担负教化乡里的责任,两千年一直如此,在中国大隐于市是普遍得到认可的。
诺贝尔文学奖就西方哲学观的延伸,全世界所有非欧洲文学奖获得者,就是西方哲学观在全世界宣传过程。
从川端康成、大江建三郎到莫言,再到这次的古尔纳,主角都是一个孤独的清醒者形象,他清醒的看着这个国家、民族、政权、社会的盲动、混乱、黑暗、愚昧,书中主角不是最聪明的,但永远都是人间最清醒的。
看表象,书里写的是最原汁原味的作者本土故事,但是核必须是上述条件,然后还可以加上对于本国政权的反抗,可是心里也可以直接反抗。
诺贝尔就是坚决的西方文化全世界布道者,贾平凹之流的这辈子都别想,因为他没写清醒独立的个体与群体的距离,他没戏。
但凡小说里主人公与社会群体完美融合了,那么这辈子就别想了。
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文化加政治的工具,不过文化在前,政治在后加权稍弱。
西方文化的核就是那点东西,用诺贝尔文学奖来推广,下一次还会有更让人意外的作家,但是按照这个标准,大概就能推理出获奖原因了。
村上春树有点擦边,但是往往主角最后回归群体与社会,所以文学奖评审们没有大事件发生,是不会把奖给他的。
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者和被提名者的保密期为50年,也就是说如果“村上春树2021年诺奖又陪跑”这句话成立,它最早可以被证明的日期为2070年。
当然,如果你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之一,你当然可以现在宣布“我今年向基金会提名了村上春树”,并且“他又陪跑了”。
如果你不是,那我想说,刷“村上春树陪跑”了的人大概是个文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