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没有落实了8小时工作制的国家,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

回答
在世界上,确实有一些国家成功地将8小时工作制落实,并将其视为一项基本劳动权利。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演变过程。下面,我将尝试深入探讨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并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机械和程式化的语言。

历史的起点:劳工运动的呐喊

8小时工作制的概念并非凭空出现,它是工人阶级在工业革命的血泪史中争取自身权益的呐喊。在那段时期,工厂主们为了最大化利润,对工人施加了极其严苛的工作时间,每天12小时甚至16小时是常态。恶劣的工作条件、低廉的工资以及极低的社会保障,导致了工人健康状况的急剧恶化,也引发了普遍的社会不满。

正是这种普遍的不满,催生了有组织的劳工运动。在19世纪末,欧洲和北美的工人们开始通过罢工、游行示威等方式,要求缩短工作时间。他们提出的“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自由”的口号,不仅仅是对生理需求的呼唤,更是对尊严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德国:从社会福利的先行者到强制执行

德国是落实8小时工作制的早期典范之一。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强大的工会力量紧密相连。

社会民主党的推动: 自19世纪末起,德国社会民主党就将缩短工时作为核心政治议程。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不懈努力,以及动员广大工人阶级投票,逐渐将这项诉求转化为政治力量。
工会的强大组织: 德国的工会组织非常强大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它们通过集体谈判,与雇主代表就工作条件进行协商。强大的工会能够有效地代表工人的声音,并迫使雇主做出让步。
法律的强制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政府开始通过立法来规范工作时间。1918年,德国颁布了《工作时间条例》,正式将8小时工作制确立为法律。这项法律不仅规定了每日8小时的上限,还对加班、休息日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并且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旦违反,企业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社会安全网的支撑: 德国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也为8小时工作制的推行提供了基础。当工人因缩短工时而可能面临收入下降时,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减轻了工人和家庭的压力。

法国:宪法与文化交织的成果

法国的8小时工作制同样根深蒂固,并融入了其社会文化之中。

历史上的工人运动: 法国的工人运动同样充满了激烈的斗争。著名的“五月风暴”时期(1968年),大规模的学生和工人罢工,就将缩短工时作为重要的诉求之一,并最终促使法国政府做出了让步。
《劳动法典》的规定: 法国现行的《劳动法典》明确规定了法定工作时间为每周35小时。虽然这比8小时工作制稍有不同(按照每天8小时计算,每周工作5天是40小时),但其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即限制雇主对劳动时间的过度剥削。
法律的严格监管: 法国劳动监察部门对工作时间的监管非常严格。企业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并且在申报和记录工作时间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面临罚款甚至法律制裁。
文化认同: 在法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被高度重视,人们普遍认为长时间工作会损害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种文化认同也使得8小时工作制(或类似的工时限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瑞典:高福利与高生产率的平衡

瑞典并非以8小时工作制为直接的法律规定(其法定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但其社会实践和普遍文化非常接近这一理念,并且以其高福利和高生产率而闻名。

工会与雇主的合作: 瑞典的劳资关系以合作和协商为主。强大的工会与雇主组织之间通过集体协议来确定工作条件,这其中就包括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以及对加班的严格限制。
工作效率的优先: 瑞典社会高度重视工作效率和质量,而非简单地以工作时长来衡量。他们相信通过更短、更集中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员工的专注度和产出。
福利体系的支撑: 瑞典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之一。这包括慷慨的带薪休假、病假、育儿假等。这些福利使得员工在工作之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休息和个人发展,从而减轻了对延长工作时间的依赖。
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瑞典人普遍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们认为充足的休息、家庭生活和个人爱好同样重要。这种价值取向使得长时间工作不被鼓励,反而被视为效率低下的表现。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共通之处:

尽管各国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通的“秘诀”:

1. 强大的劳工运动和工会组织: 这是最根本的推动力。没有工人的集体力量,任何改变都难以实现。
2. 健全的法律法规: 将工作时间限制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建立有效的监管和惩罚机制,是确保制度落实的关键。
3. 政府的积极介入: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4. 经济发展和生产率的提升: 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缩短工时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提高生产率,使得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成为可能。
5. 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转变: 社会对工作与生活平衡、员工福祉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为8小时工作制的推广提供了社会土壤。
6. 强大的社会福利保障: 完善的社会福利能够减轻因工时缩短可能带来的收入不稳定感,让人们更敢于争取和享受更合理的工作时间。

总而言之,落实8小时工作制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代表着社会进步和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尊重。这是一个持续的博弈和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我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的经历来判断

正常工作,我一天只需要1-2个小时工作。(我的动作和反应比正常人稍快,举例的话,比方说高三语文作文,差不多20分钟就写完了70分能得63分左右。)

以此为前提。我真心的认为,一天差不多工作1-2个小时就差不多了。现在开始自己做。

我发现确实一天工作1-2个小时就够了。有活儿来的时候就做。没有活的时候就在打游戏。

至于你们说一天工作8小时。

其实你们去西方看就知道了。他们是把上下班的通勤时间,中午午饭时间,下午茶时间全部算进去的8小时。而且西方人的效率比我们低的多。

但是,这样的工作效率绝对足够了。

=

我在工作中,就察觉到,绝大多时候都在内耗。每天哪有那么多事要忙,不都是忙给老板看?你做的太快太闲,老板就觉得花钱请你不值得。所有事情都拖拖拖。

我几分钟就把事情做完了,有好果子么?老板都很讨厌我。觉得我一天到晚游手好闲。

=

可能别人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闲,因为我这个岗位上一个员工是一个40多岁的大姐。我是采购,然后这个机器,一个机器1500+个零件。这个大姐就做在了一个表上。

会用excel的人做起来很快,不会用的。。。做起来可不是忙得世界都要崩溃了么。

=

还有个很sb的流程,就是把每个图纸的数值转移到一个表格上去。大概有一千多张图纸。(具体记不得了。)我做了按键精灵,然后让按键精灵帮我转移。我就坐着看着按键精灵干活就可以了。

=

但是别优化流程或者加快速度。我大学刚毕业不懂。就做的非常的快。我的同事看着我都是一脸的欲言又止。

结果就是我大把时间都闲着。老板也讨厌我,同事也讨厌我。我还觉得都是煞笔,为什么同事做事这么慢,上下游做事都这么慢。甚至还有嫌工程师出图太慢了,打两个螺纹孔出个图纸为什么要2个礼拜。我自己就一个下午就出了。章都是我自己盖。

=

至于领导给你定标准什么的。本身是采购岗,采购不大可能有标准。我以前还干过出工程图岗。

帮小日本2D转3D。别人一天最多出8张。我出完16张就出去抽烟,今天就不干活了。

就这样我领导还骂我。我后来就出12张,出完我就去搓炉石,搓完就去抽烟。

业绩这东西就是这样,不论你能出多少,你的速度和效率比同行快多少,都没有用。

看穿了就好了。

=

我觉得很多人很幼稚啊。什么叫一个人干3个人的活儿?

你做体力活能一个人扛三个人的量么?你要真有这本事,早去码头卸货发财去了。

他们都是计件工资。

你只能做机械化谁都能做的脑力活动。(我不是说在座的谁啊,我自己也一样的啊。)

你要是真的能做点别人不能做的活儿,你一年就上班一天也够你穿金戴银了。

问题就在于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做的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活儿啊。

你说你做几个人的量有什么意义么?我这么说吧,假如你交了个程序员男朋友。

他把你一天到晚做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简化到按一个按钮,5分钟系统帮你处理完。

你会怎么样?你会被其他无法被系统完成的狗屁事继续塞满你的时间。

你做几个人的量都没意义,谁给你的度量衡?老板就是喜欢看你一天到晚累的跟狗一样,见到他还要点头哈腰装孙子。

要是你真的走了,他要花3倍 你的工资才能完成你的工作量,才是一个人干3个人的活儿。

=

突然想起来我有个高材生朋友,在***干活。

我以前一直以为一个组至少要养一个干活的人吧。

结果人家3个组共用她一个干活的人。她居然还有时间到处去面试准备跳槽走人。

user avatar

只要国家够发达,很容易做到。尤其在产业向没落实8小时的国家转移,但红利还在国内的阶段,这个蜜月期资本家财产节节高升,工人轻松自如,会非常幸福。

虽说红利会跟着产业走。只会延迟,不会断开,但积累足够足够深的话,爽一代甚至两代人问题不大。

以后的事,再说再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分割线———

第一阶段,产业初步外移,一点点支出就能购买第三世界大量劳动力,这一阶段,由于第三世界劳动力承担了大量工作,本国工人劳动强度显著降低,资本家利润上升,社会福利增加。第三世界也得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皆大欢喜。

第二阶段,产业进一步外移,超额利润继续拉高第三世界劳动力价格,同时植根于第三世界的本土资本家和起步于第三世界的新兴资本家开始进入舞台,但第三世界劳动力价格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消费的增长,老牌资本家马照跑舞照跳,歌舞升平。

第三阶段,第三世界劳动力开始发现发达国家资本家的利润,开始抱怨割全世界韭菜。同时消费转向本土品牌。老牌资本利润萎缩,发达国家普通就业开始劣质化。资本价格(注意和资本利润的区别)的上涨可以弥补资本利润的萎缩,老牌资本家纸面财富继续增加,高端就业包括掌控媒体的部分依然发达。普通就业者逐渐出局,可能搞出1%运动和懂王。

第四阶段,待续……

user avatar

人口少的国家,职工自然会教老板做人。你叫我加班,我就跳槽了。你雇不到人,又要涨工资。

人口多的国家,靠帮会,哦不,是工会,来垄断一家企业的招聘。比如清末京杭运河上的搬运工,只能是青帮的人。这就叫无产阶级的觉醒。

user avatar

美国最强工会应该就是警察工会了,战斗力吊打全美无悬念。你们应该很喜欢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