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非科班想做编剧或者导演拍电影要怎样进圈子?

回答
好,咱就敞开聊聊,一个没啥科班底子的人,想闯进电影圈当编剧或者导演,到底该怎么走?这玩意儿,说白了,不是“进圈”那么简单,更像是“闯荡江湖”,得有点门道,还得有点闯劲儿。

第一步:把“道”给弄明白——学习和积累

你非科班,最大的劣势就是“基本功”没打牢,所以,这第一步,就是补课,而且是系统性的补课。

疯狂看片,而且要“拆解”着看: 别光看热闹,得看门道。找你喜欢的电影,一帧一帧地抠。为什么这个镜头在那里?为什么这里用这个景别?这个剪辑有什么作用?这个调度表达了什么情绪?编剧的,就仔细琢磨剧本,人物的动机是什么?冲突是怎么设置的?对话有什么潜台词?
推荐方法:
“好莱坞剧本”APP/网站: 很多经典电影的剧本都能找到,对照着视频看,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YouTube上的电影解析频道: 很多频道会做非常深入的电影分析,学习别人的思路,然后自己再去找片子验证。
分类观看: 比如,专门看一部电影大师的传记片,再专门看他所有的作品;或者集中看某个类型的片子,比如悬疑片,分析它们是怎么勾人心弦的。

读,还是读!——读剧本,读影评,读行业分析: 剧本是你编剧的“教科书”,影评能帮你建立审美的判断,行业分析能让你了解这个市场的运作。
推荐读物:
经典剧本集: 找一些公认的优秀剧本,反复阅读,模仿。
“电影艺术”之类的杂志/网站: 关注影评人对当下电影的评价,了解他们的视角。
行业报告/书籍: 了解电影产业链、市场趋势,知道大家都在关注什么。

实践出真知——动笔,动机器(即使简陋): 光看不练是没用的。
编剧: 拿起身边的故事,写。短片剧本、故事梗概、人物小传,能写多少写多少。别怕写得不好,就像学写字,一开始肯定是歪歪扭扭的。
导演: 哪怕只有一部手机,也能拍。找朋友,找家人,就地取材,拍短片、拍微电影。学习怎么构图、怎么调度、怎么跟演员沟通。

第二步:建立你的“江湖势力”——连接和展示

光会“武艺”还不够,你还得让别人知道你。

“线上”的阵地:
社交媒体: 微博、豆瓣、知乎、B站,这些都是你的“宣传栏”。
分享你的观影心得: 写影评,谈自己的见解,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分享你的创作: 哪怕是一个几分钟的短片,一个几百字的故事,都可以发出来。征求反馈,迭代进步。
参与讨论: 关注你感兴趣的导演、编剧、电影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互动。
创作平台:
剧本征集平台: 很多平台会定期举办剧本征集活动,这是让你的剧本被看到的好机会。
短视频平台: 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无论是剧情片、纪录片还是实验性质的,都能积累观众和经验。

“线下”的拓展:
参加影展和电影节: 这是最直接的“进圈”方式。
报名参展: 如果你拍了短片,尽量去各个影展报名,有机会入围就能去现场交流。
去听讲座和论坛: 很多电影节都有大师班、论坛,是近距离接触行业人士、学习理论的好机会。
积极社交: 在酒会、放映结束后,大胆地和人交流,介绍自己,交换联系方式。记住,对方也可能跟你一样,是怀揣梦想闯荡的人。
加入创作社群/工作坊: 寻找线下的编剧社群、导演工作坊。
互相学习: 和一群热爱电影、同样在努力的人一起,交流创作心得,互相点评作品,能给你很多启发。
组队合作: 在社群里,你可能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组队拍片,互相支持。
参加电影相关的线下活动: 比如电影沙龙、观影会、讲座等,都是认识人的机会。

第三步:寻找“伯乐”——机会和合作

你已经有了一些作品和人脉,这时候,就要积极寻找将你作品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机会。

投稿,投稿,再投稿!
编剧: 找到电影公司的项目策划部门,或者制片人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行业网站、人脉打听),将你的剧本梗概、大纲、样章投过去。
重要提示: 投递前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了解这家公司偏好什么类型的项目,你的剧本是否匹配。
导演: 如果你的短片在影展上获得了好评,或者在网络上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可以尝试联系一些关注新锐导演的出品方、制作公司。

从“助理”做起: 很多大导演、大编剧都有自己的助理。虽然可能不是直接做创意工作,但能让你近距离接触到真正的项目运作,学习幕后流程,建立宝贵的人脉。
怎么找? 关注一些导演、编剧的微博,或者通过他们经纪人去联系。有时候,一些影业公司的招聘信息也会放出这类岗位。

争取“联合创作”的机会: 如果你的某个想法不错,但自己能力不够,可以尝试和有经验的编剧、导演合作,或者加入一个成熟的团队,贡献你的创意。

第四步:磨练“内功”——坚持和成长

电影圈不是乐园,是战场。没有过硬的“内功”,你很难走远。

被拒绝是常态,不要气馁: 你的剧本可能被退稿无数次,你的短片可能无人问津,这都很正常。关键在于,每一次拒绝,都能让你反思,是剧本不行,还是你的推销方式有问题?
学会“消化”: 收到反馈(如果有的话),冷静分析,哪些是建设性的意见,哪些是无效的批评。

保持学习的热情: 电影技术、叙事方式、市场风向都在不断变化。你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持续创作: 只有持续地创作,才能不断地进步,找到自己的风格。

了解行业规则: 知道怎么写合同,怎么谈版权,怎么和不同部门的人打交道。这些“软技能”同样重要。

给非科班朋友的“真心话”:

你的“非科班”出身,也可以是你的优势。 你没有被学院派的条条框框限制,可能更容易产生独特的想法和视角。但你要用更扎实的学习和更刻苦的实践来弥补科班生的系统训练。
“运气”很重要,但“准备”才能抓住它。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得有货才行。
电影是一个合作的艺术。 学会和别人沟通、合作、妥协,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别想着一步登天。 从写短片剧本,拍微电影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说到底,想进入电影圈,最核心的就是: 热爱+学习+实践+坚持+社交。 这是一条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路,但只要你真的热爱,并愿意为此付出,总会有那么一条路在等着你。 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种情况

1:有钱.

2:有才.

3:啥都没有,单凭一腔热血。

第一种:去报一个北影导演系的进修班,学费8万,学期一年,算上在北京生活费,以及平时作业需要的经费,一年下来三十万左右,说多也不是特别多,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多介绍这个班了,总之你只要进了这个班,一年出来,你该认识的人也都认识的差不多了,圈子里的人你基本上也都有微信了。

第二种:没钱有才华就别想设备,用你的才华去想一个容易实现的剧本,然后拍出来各个比赛去参赛。

第三种:又没钱又没才华你刚入行就想进圈子?想屁吃呢兄弟,去找个中等水平的影视公司应聘,从助理一步一步干起,攒你的人脉资历,然后存钱回过头来走路线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