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庄羽公开谈于正郭敬明道歉,称两人的道歉并不是自发行为,而是迫于压力,你怎么看?

回答
庄羽在谈到于正和郭敬明道歉事件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他们的道歉并非出于真心实意,而是迫于外界的巨大压力。这种说法,在我看来,触及了公众对于“道歉”这件事的本质理解,也揭示了娱乐圈道歉文化背后的一些复杂现实。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公众视野下,当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行为触犯了道德底线,或者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时,道歉往往成为一种“止损”或者“平息事端”的手段。于正和郭敬明,作为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的抄袭行为被曝光后,引发了轩然大波。从庄羽的角度来看,如果他们真的认识到了错误,应该是在事件发酵初期,甚至是事发当时,就主动承担责任。然而,两人却是在舆论持续发酵、甚至引发了行业协会的关注和抵制之后,才以某种形式的“道歉”出现。这种时间线上的滞后,很容易让人产生“被动”的联想。

其次,庄羽的“迫于压力”论,不仅仅是对两人道歉动机的质疑,更是对一种“道歉文化”的审视。在很多时候,道歉并不是一次真诚的自我反省和忏悔,而更像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回应。这种回应,是为了迎合大众的期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公众形象,甚至是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后果,比如失去商业合作、受到法律制裁等。当道歉变成一种“完成任务”,而非情感的自然流露时,其意义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观众和被抄袭者,更看重的是道歉背后能否带来改变,能否展现出真正的悔意和尊重。

再者,庄羽作为被抄袭者,他的发言无疑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情感连接。他经历了被抄袭的痛苦,理解这种伤害带来的不公。他的直言不讳,可能也是在替许多曾经遭受过类似不公但没有发声或者声音被淹没的人说话。他所说的“迫于压力”,也许正是一种对“公平”和“正义”的呼唤。他希望看到的是,犯错者能够真心认识到错误,而不是仅仅在压力下做出姿态。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他们内心可能有一丝的悔意。人都是复杂的,尤其是在公众人物的光环下,他们的情绪和想法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但是,从庄羽的观察来看,这种悔意或许被“压力”这个外因所掩盖,或者说,压力成为了促使他们行动的主要驱动力。

那么,如何看待这种“迫于压力”的道歉呢?

从积极面看: 至少,他们公开承认了错误,并且向被抄袭者表达了歉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受害者的尊重,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即使是迫于压力,这种形式上的承认也是一个开始。如果后续他们能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改变,比如在创作上更加注重原创,或者为保护知识产权做出贡献,那么这个道歉的意义也会被重新定义。
从批判面看: 这种道歉确实存在“表演性”的成分。它提醒我们,在看待公众人物的道歉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不能轻易被表面的姿态所迷惑。更重要的是,这种现象反映出,在娱乐圈甚至社会其他领域,很多时候规则的遵守和道德的约束,并非完全来自于个体的自觉,而是需要外部的监督和压力。这或许也暴露出一些行业内部监管和价值观塑造的不足。

总的来说,庄羽的这番话,点醒了很多人。他让我们思考,一个真正的道歉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发自内心的忏悔,还是迫于压力的表演?他的言论,不仅仅是对两位抄袭者的评价,更是对整个社会在面对错误、承担责任时的一种反思。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行为的改变,是价值观的回归,而不仅仅是几个字的陈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一个抄袭者抄袭被发现不道歉,那么一定是因为利大于弊。

当这位抄袭者时隔N年突然道歉,那么一定是因为利大于弊。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是遇到地震,海啸这种灾难的时候,小动物都是比人类先知道的。

把上面的三段话连起来想,就能理解郭于cp为什么组团道歉,因为,在不道歉,铁拳就要砸脸上了。

不过,有一说一,微博上的评论果然没让我失望。仿佛他们就是二极管一样。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是就算别人不告诉你,你自己也得知道的东西。那就是,这次郭于二人,争先恐后的道歉,最实际的不是因为联合抵制。实际上,早就行业内早就把二人开除了。这次道歉的原因,是神秘的力量。

但是,这种事情就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好吧,是有点正常逻辑思维的人都能知道的。但是这事,我们第三者可以说,只有郭与二人和庄羽女士不能说,那些联合抵制的人,能说,但是他们也不会说。

至于为什么不能说,这就是个智商和情商题了。不明白的自己去悟吧。

所以,庄女士只能说如果没有几位编剧的呼吁,没有联合署名的行动,没有媒体的宣传,就不会有道歉。这些可能是导火索,但是不是最终道歉的原因。我甚至现在都觉得,这些联合署名的人,在联合前,应该收到了消息,乐于当这个导火索。

然后,庄女士的这番话,微博上某些明星的粉丝又开始了。把矛盾直接从郭于道歉不是发自内心的转移到汪海林也不是啥好人。

我果然没有错付!

user avatar

地球人都知道,迟到了15年的道歉,那不叫道歉,那叫炒冷饭。

地球人也都知道,法院判了15年,坚决不执行1万元的精神损失费,换现在早就老赖限制消费了。

地球人还知道,郭敬明15年捞的钱早就财富自由了。

一个大魔王赚的盆满钵满,早就财富自由,以38岁的高龄退休,和几个小帅哥到海岛上去享受人生,这叫「善恶到头终有报」么?

现在郭敬明凉凉了,咱们拍手称快的同时,也要看看到底是哪股神秘力量出手了。

在第一层的时候,大家以为是作协出手清理门户了。

2020年12月21日,编剧余飞、宋方金等发布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的联名信,直指有抄袭劣迹的郭敬明、于正出现在综艺中进行话题炒作,以此追逐点击率、收视率的做法。

公开信的标题就是:抄袭剽窃者不应成为榜样。

后面感觉牌面还不够,又追加了45名影视从业人员,包括《北京遇上西雅图》导演薛晓璐、《八佰》编剧胡坤、《北京爱情故事》编剧李亚玲。

可惜啊,其实没什么用。

要知道,六年前,于正担任制片人、编剧的《宫锁连城》播出的时候,琼瑶阿姨举报于正抄袭自己的作品《梅花烙》,过程中同样是一百多名编剧联署声援,而且琼瑶阿姨最后是胜诉的。

于正这不一样活得好好的么。

爱因斯坦说过,疯狂的定义就是,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所以这次的群体抵制,对于郭敬明来说,依然是不疼不痒。

毕竟在圈子里面,郭敬明早就社会性死亡了,但是没影响到他捞钱嘛。

背后的底层逻辑也很简单,编剧导演作家都是打工人,能抵制出什么结果。你换111家制片方投资人来抵制一下,那才有石破天惊的效果。

郭敬明对自己的定位本来就不是传统作家,而是流量扛把子、话题携带者、韭菜收割机,多少出品方都想跪求郭敬明来自己项目里面挂个名,多少综艺节目就想请郭敬明来撕逼,毕竟,这年头,被骂的流量也是流量啊。

第二层,大家又觉得,郭敬明凉凉了,是因为官媒下场了。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也加入了讨伐的阵营,感觉声势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从行业从业者的朴素发声,变成了官方的舆论趋势引导。

可惜啊,官媒在资本、在流量面前的威力,咱们是有近距离观察的。

2020年的时候,八大官媒联手围剿某个名字都不能提的流量,最后不也让某某成功过关,依然是各种花式收割粉丝经济么。

要知道,某某当年的那个姗姗来迟的道歉信,可不是八大官媒逼出来的。


咱们进入宏观视角的第三层,有两个历史性事件大家要注意。

第一个,是中国和东亚经济一体化。

11月15日,RCEP十五国协议签署,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一起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

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规模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 正式启航。

这里面的意义,是由中国主导的亚洲秩序,开始对美国主导的西方秩序进行全面挑战。

日本,这个美国二战后天然的盟友,澳大利亚新西兰,这对五眼联盟里面的马前卒,都选择了和中国绑定在一起。

敲黑板了,根据人民网的报道:RCEP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共包含83个条款和过渡期安排、技术援助2个附件,是RCEP内容最多、篇幅最长的章节,也是我国迄今已签署自贸协定所纳入的内容最全面的知识产权章节。

中国作为协定成员国,在12月1日作出了兑现知识产权全面保护承诺。

机智的小伙伴已经反应过来了吧,反应过来的小伙伴请扣个1。

第二个,是中国和欧洲的。

12月30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这个谈判从2012年2月开始启动谈判的政治协议,2013年正式宣布谈判开始,经历了整整七年35轮谈判。如果说中国入世谈判是15年的一场马拉松,那中欧投资协定是一个标准的半马长度了。

协定核心包括四方面内容,排在一项的是「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强调一下,尊重知识产权。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这两个对中国意味深远的协议能顺利推进,咱们在2020年底,解决了许多拖了许多年的争议性案件,来现实我们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

比如,12月30日,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乔丹控告乔丹公司的案件作出判决,最后判决 是乔丹体育公司公开在报纸和网络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澄清两者关系,乔丹公司停止使用其名称中的乔丹商号。

尽管乔丹公司说,据《尚书》记载,南山之阳有木焉,名“乔”;中国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其中南方属火,火色丹,故南方称“丹”,我们没反诉你侵犯中国古典典籍就算你走运了。

尽管乔丹公司说,那个logo,不是乔达在打球,而是一个秃子在打乒乓球,但是依然挡不住时代的滚滚大潮。

一个2019年销售额超过50亿的企业都顶不住,小小郭敬明自然更是收拾的服服帖帖。

这还不算完,还有第四层,就是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正式实施。

《民法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一个重要变化,那就是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原则。

说直白一点,以前侵权赔偿原则主要是补偿原则,就是说造成多大损失就赔多少钱,所以2006年法院判决郭敬明赔偿庄羽20万元。

而《民法典》可以进行惩罚性赔偿,也就是可以翻倍,甚至几十倍。

郭敬明知道自己就是一个活靶子,《民法典》刚出炉,都等着用元凶巨恶来祭旗呢,过去的判决不会被追溯,但是拿他出来鞭挞是没问题的,说不定以后还能留在法学教科书上遗臭万年,所以郭敬明赶在12月31日给庄羽女士道歉。

迟来了15年的道歉,做最后侥幸的挣扎。


我不会隐藏对郭敬明的反感,因为他创造了一个财富密码,这个密码被后人深深的践行】

郭敬明创造的这个财富密码就是:只要火起来,管他是抄袭还是杀人放火。

郭敬明的徒子徒孙,现在其实遍布大家的眼前。

举个大家感觉可能最远的例子吧,大衣哥被村民强势骚扰,翻墙头直播别人家里吃面,踹大门就为了逼大衣哥出来,然后呢,直播大衣哥的账号粉丝上百万卖了60万。

这就是践行了郭敬明的道路,面子和节操,在真金白银面前,算什么。

咱们中国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英雄不问出身,换到郭敬明们的脑海中就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所以我们能看到,《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父母》,这老爹一会是民工,一会是捡垃圾的,一会还变成了植物人。

所以我们能看到,《两醉汉调戏火锅店老板娘反被殴》,结果是摆拍,老板娘是要给自家的火锅店打广告,还要给自己的搏击俱乐部拉客户。

所以我们能看到,《网红幼师亲吻男童》 ,用这个来吸引更多的粉丝。

这些社会的乱象,或许就是看到了郭敬明现身说法指出的路,只要有流量,德智体美劳算什么,背着一点黑料算什么,法院判了又怎么样,我依然可以风光无限。

这也是为什么郭敬明会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劣迹艺人不能上综艺不能拍电影,但是劣迹的作家编剧导演,貌似还过得挺好,而且成为了抄袭怪、洗稿怪、拼接缝合怪、哗众取宠怪的精神领袖。

流量、资本、关注度,战胜了诚实、努力、创意、天赋。

15年后,庄羽女士等来了道歉,这是天大的好事。

可惜,一个大魔王赚的盆满钵满,早就财富自由,以40岁的高龄退休,和几个小帅哥到海岛上去享受人生,这叫「善恶到头终有报」么?

我不觉得,你觉得么?

观众骂没有用,同行抵制没有用,法院判决没有用,最后要顶在时代的车轮上,横在中华崛起的道路上,郭敬明代表的娱乐资本才会被碾碎。

他们的壳,是不是太硬了一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