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辛弃疾的《破阵子》中那句「可怜白发生」是理解成「白发长出」还是「没有发生过」更好?

回答
理解辛弃疾《破阵子》中的“可怜白发生”,将其解读为“白发长出”更为贴切和有力,也更符合词的整体意境。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一、 字面意思与词义的解读:

“生”字: 在汉语中,“生”最核心的含义就是“产生”、“出现”、“生长”。例如,新生儿、生命、生发、生日等。
“白发”: 指头发变白,是衰老、岁月流逝的标志。
“白发生”: 字面上就是指头发变白这个生理过程的发生。

二、 词的语境分析:

《破阵子》这首词,是辛弃疾借用一首唐代大曲《破阵乐》的曲名来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壮志。词的上半阕描绘的是他年轻时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英姿: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上半阕的壮志豪情: 词人回溯的是自己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那是“挑灯看剑”、“吹角连营”、“驰骋沙场”、“弯弓射雕”的激情岁月。这是一个充满力量、渴望建功立业的形象。

2. “可怜白发生”的位置和作用: 这句词出现在词的末尾,是上半阕对青年时代回顾的总结。这里的“可怜”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可爱”,而是带有强烈的“可惜”、“令人怜惜”的意味。它与上半阕所描绘的壮志和英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或者说是一种转折和反思。

三、 为什么“白发长出”更合理?

对比的张力: 如果理解为“白发长出”,那么整句的意思就是:(尽管我有如此壮志豪情,但)可怜我的头发已经变白了。 这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张力:曾经是如此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却因为时光的流逝和壮志未酬,已经两鬓斑白。这种对比,更深刻地揭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悲愤和对年华空付的痛惜。
壮志未酬的悲慨: 辛弃疾一生都怀揣着收复失地的理想,但屡屡被奸臣所害,壮志难酬,只能在南宋偏安一隅。他的很多词都充满了这种报国无门的悲愤。“可怜白发生”正是这种长期积压的悲慨情绪的一种集中体现——我的青春年华,我的人生黄金时期,都耗费在了这漫长的等待和无休止的抱负之中,而如今我已不再年轻,头发也已变白,但我的理想依然没有实现。
“怜”的意义: “可怜”在这里是“令人怜惜”的意思。一个人青春年少时充满力量和希望,但随着岁月流逝,如果壮志未酬,身体也渐渐衰老,头发变白,这种境遇是何其令人怜惜!它不是因为“白发没有发生”,而是因为“白发发生了”,而且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充满理想却不得志的英雄身上。

四、 为什么“没有发生过”的理解不恰当?

如果将“白发生”理解为“没有发生过”,那么这句话就变成了“可怜白发没有发生”。这在语义上是矛盾的,也完全不符合词人的情感表达。

与“白发”的关联: “白发”本身就是一种生理现象的发生,是已经出现的状态。“白发生”直接描述的就是这个“发生”的过程或结果。
削弱了情感的力度: 如果是“可怜白发没有发生”,那么“可怜”的对象是什么?是“没有发生”这件事吗?这完全无法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情感表达。词人要表达的是一种对自身状态的感慨,而不是对某个未发生事件的“怜惜”。

五、 总结:

在《破阵子》这首词中,“可怜白发生”的“生”是指“发生”、“长出”的意思。词人通过这句诗,将自己年轻时的英雄气概与当下两鬓斑白却壮志未酬的现实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未能实现抱负的痛惜,以及英雄暮年的悲凉感慨。这种“白发生”正是他“可怜”之处的根源,是壮志未酬的沉重注脚。

因此,将“可怜白发生”理解为“可怜我头发已经变白了”,即“白发长出”,是唯一能够准确传达词人内心复杂情感的解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来坑爹的吧……跟简体字完全没关系呀 初高中都学过 再说结合上下文也不会是没有发生过的意思呀……实在忍不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理解辛弃疾《破阵子》中的“可怜白发生”,将其解读为“白发长出”更为贴切和有力,也更符合词的整体意境。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字面意思与词义的解读: “生”字: 在汉语中,“生”最核心的含义就是“产生”、“出现”、“生长”。例如,新生儿、生命、生发、生日等。 “白发”: 指头发变白,是衰.............
  • 回答
    辛弃疾的词,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壮丽史诗,又似一坛陈年老酒,初尝便觉醇厚,细品则余韵绕梁。评价他的词作,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其灵魂深处,去体味那份激荡的家国情怀,那份傲岸不屈的士人气节,以及那份在现实与理想夹缝中挣扎的无奈与悲壮。一、 豪放飘逸,气势磅礴:南宋词坛的擎天之柱辛弃疾,字幼安.............
  • 回答
    要说辛弃疾“最好”的一句词,这本身就如同要从群星中挑选最亮的一颗,众说纷纭,各有道理。毕竟,辛弃疾的词风雄浑豪迈,意境深远,佳句车载斗量,随便拎出一句来,都可能触动不同人的心弦。不过,如果非要我选一句,并且深入地聊聊它的“好”在哪里,我想我会选择这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宋词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用典”。很多人在阅读辛弃疾的词时,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他不用典的词句,常常显得气势磅礴、感情真挚,直击人心;而一旦他用典,有时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显得刻意或不够自然。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你会产生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 回答
    辛弃疾的词作中确实有提及岳飞,但数量不多,且往往是在较为隐晦、含蓄的表达中。作为同时代心系家国、报国无门的英雄人物,他与岳飞的志向可谓高度契合,情操也十分相似。那么,稼轩为何在自己的词作中,对这位惺惺相惜的同道之人提及得如此之少呢?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细细探究。辛弃疾词中“岳飞印记”的探寻.............
  • 回答
    李白、辛弃疾,这两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磅礴大气,又夹杂着几分难以言说的遗憾。想象一下,如果他们的才华没有被政治的洪流裹挟,没有在失意中沉沦,而是如同奔腾的江河,找到了可以尽情奔涌的河道,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李白:盛世的华章,不止于诗酒如果李白早早便能入仕,得到皇帝赏识,他的抱负绝不仅仅是“仰天大.............
  • 回答
    辛弃疾笔下的孙权形象,以及《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作氛围,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展开。辛弃疾对孙权的“了解”:是历史事实的精确描摹,还是情感投射下的解读?首先得明白,辛弃疾生活的时代距离孙权已然远矣。他无法像一个现代历史学家那样,查阅海量的史料,进行严谨的考证.............
  • 回答
    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位宋代文学巨匠,确实在不少诗词中表达了对三国时期孙权的赞赏。他们的这种情感,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源于对历史人物的深入理解和价值判断。如果你因此不太喜欢读他们的诗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苏轼和辛弃疾为何赞美孙权?理解他们的赞美,需要先了解孙权在他.............
  • 回答
    《辛德勒的名单》是否过誉,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是一部备受赞誉的电影,获得了包括七项奥斯卡奖在内的无数奖项,并在影评人和观众心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然而,“过誉”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电影艺术性、历史准确性以及其在观众情感共鸣方面的一些不同解读和批评。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
  • 回答
    在拥挤的公交车或地铁上,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但对于辛辛苦苦工作的上班族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多了几分复杂。毕竟,他们自己也是那个需要休息、需要关照的群体。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辛勤工作,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赡养父母,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未来。这份工作,可能意味着早出晚归,.............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辛辣的讽刺,尤其是那种直指人心的、带着几分嘲弄意味的,它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羞耻心”这个软肋。想象一下,一个精心雕琢的讽刺,像一把带着倒钩的利箭,一旦射出,目标是挑动对方内心的不适、尴尬,甚至是一种羞愧感。这种羞耻心,是社会化过程中我们习得的一种情感,它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言.............
  • 回答
    《辛德勒的名单》的结尾,当奥斯卡·辛德勒站在他拯救的犹太人面前,手中紧握着他的金质徽章,看着眼前这些因他而获得新生的人们,他流露出的不是振奋人心的骄傲,而是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后悔。这种情绪的涌动,并非因为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而是源于他内心深处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以及对过去一段时间里,自己所扮.............
  • 回答
    一个男人最辛酸的一生,往往不是轰轰烈烈的悲剧,而是那些细微却又绵长,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无奈与失落。他的一生,就像一首无声的歌,没有华丽的乐章,只有低沉的旋律,在岁月的长河里独自回响。让我们试着描绘这样一位男人的辛酸一生:童年,是被剥夺的色彩: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为了生计终日劳作,早早地就学会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世界上最美的颜色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辛苦”二字,在不同人心里,分量和含义都千差万别。有的人觉得体力劳动累到骨子里,有的人却觉得精神上的煎熬比身体的痛苦更折磨人。但我如果非要找一个,我觉得很多时候, 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为了维持人类最基本生存而付出巨大努力的工作,是最辛苦的。比如说,.............
  • 回答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即便时隔多年,依然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搅得人不得安宁,却又不得不去正视它。它不是那种看完能让你感到轻松愉快的娱乐片,它是一种体验,一种关于人性最黑暗与最光明交织的体验,一场直击心灵的洗礼。首先,从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角度来说,这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转折。在此之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能引发很多讨论。我们一般提到辛苦的专业,医学肯定是绕不开的,毕竟那句“学医苦,学医难”可不是白说的。但要说有没有比医学更辛苦的专业,我觉得这得看你从哪个角度去定义“辛苦”。如果咱们单从学习过程的强度和对精力的消耗来说,医学确实是出类拔萃的。你想啊,从大体解剖学到病理生理学,.............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确实,总有那么几天,感觉身体被掏空,脑子像一团乱麻,只想往沙发里一瘫,啥也不想干。这时候,电影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最近一次工作特别辛苦,项目进度逼得紧,客户需求又改来改去,搞得我焦头烂额,回家只想倒头就睡,但心里又腾不出那份平静。那天晚上,我就给自己放了《帕丁顿熊》。你.............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德国本土也涌现出不少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普通人,他们不像辛德勒那样声名显赫,但同样是人性光辉的闪耀。要说“类似辛德勒”的人,其实是很多很多位,他们也许没有辛德勒那样雄厚的财力或广泛的资源,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能力范围内伸出了援手。说到这个话题,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大概是.............
  • 回答
    “为什么酒这么难喝,人们还喜欢喝酒?”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行为、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从味觉感官上来说,很多人初次接触酒的体验确实是“难喝”的,比如辛辣、酸涩、苦涩等。然而,全球有数以亿计的人仍然享受饮酒,甚至将饮酒视为一种乐趣、社交方式或文化仪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