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龙和李小龙谁对中国电影贡献更大一些?

回答


成龙和李小龙都是中国电影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但他们的贡献方向和影响范围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两人的贡献:



一、李小龙:国际化的武术电影先驱
1. 武术哲学与电影风格的创新
李小龙(19441973)将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电影语言结合,开创了"李小龙式"功夫电影。他的动作设计强调精准、节奏感和心理战,打破了传统功夫片中"暴力美学"的刻板印象。例如:
《精武门》(1972)融合了国术与电影叙事,展现了武术的哲学内涵。
《猛龙过江》(1972)以"龙"为隐喻,将武术动作与剧情深度结合,成为功夫电影的里程碑。
《死亡之屋》(1 DEALINGS)中,他通过快速连击和"不讲武德"的战斗风格,颠覆了西方对东方武术的认知。

2. 国际文化输出与身份认同
李小龙的电影在1970年代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武术的窗口。他的形象被美国媒体塑造为"东方哲学的化身",但其核心贡献在于:
打破文化偏见:通过电影向西方展示中国武术的理性与艺术性,而非暴力符号。
推动功夫片全球化:为后来的李小龙、成龙、成龙等华人导演(如张艺谋、徐克)的国际电影之路铺平道路。

3. 对后世电影的深远影响
动作片范式:李小龙的"龙"式动作(如"三段式"连击)成为后来动作片的标准动作设计。
武术电影的国际化:他的成功促使好莱坞开始重视华人导演(如成龙、周润发),并推动功夫片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类型。
文化符号:李小龙的"功夫"概念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



二、成龙:本土化与商业化电影的开拓者
1. 中国电影市场的本土化贡献
成龙(1954)作为中国本土导演、演员和制片人,其贡献主要体现在:
动作喜剧的融合:他将武打动作与喜剧元素结合,开创了"成龙式"电影,如《警察故事》(1981)、《飞毛腿》(1985)、《尖峰时刻》(1996)等,使中国功夫片更贴近大众审美。
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他参与制作的《功夫》(2008)是首部由华人导演主导的全球票房超十亿美元的电影,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发行体系。
票房与观众基础:成龙的电影在中国本土票房长期领先,如《功夫》(2008)票房达1.1亿美元(当时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功夫熊猫》(2008)则带动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2. 文化输出与身份建构
本土文化符号:成龙的电影将中国传统文化(如京剧、武术)与现代电影技术结合,如《功夫》中的"功夫熊猫"形象,既保留了东方特色,又符合西方观众审美。
华人导演的标杆:他为后来的华人导演(如周星驰、徐克、李安)提供了可借鉴的商业路径,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

3. 对后世电影的商业影响
动作喜剧模板:成龙的"滑稽动作"(如"龙套"式动作)成为动作片的标配,影响了《速度与激情》等好莱坞电影。
中国电影的全球市场:他参与制作的《功夫熊猫》(2008)是中国动画电影的突破性作品,为后续《大闹天宫》(2012)等动画电影奠定了基础。



三、比较分析
| 维度 | 李小龙 | 成龙 |
||||
| 国际影响 | 极强(西方文化输出) | 中等(本土化+国际化) |
| 电影类型创新 | 功夫片哲学与动作设计 | 动作喜剧+商业电影 |
| 本土市场贡献 | 有限(因时代背景) | 极强(票房与观众基础) |
| 文化符号意义 | 东方武术的国际象征 | 中国电影的商业标杆 |
| 对后世影响 | 动作片范式、武术文化 | 商业电影体系、动画产业 |



四、结论:贡献的侧重点不同
李小龙的贡献更偏向文化输出和电影艺术创新,是国际武术电影的先驱,但其作品在中国本土的影响力有限(因时代背景)。
成龙的贡献更偏向中国电影的商业化发展,通过动作喜剧和电影工业体系,推动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和本土市场繁荣。

综合来看,李小龙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符号意义更深远,而成龙则在中国电影本土化与商业化方面贡献更大。两人共同塑造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独特地位,但侧重点不同:李小龙是"文化使者",成龙是"商业开拓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成龍無疑。

李小龍是孤星。死後,無人繼承其位。

有一個簡單的數字:李小龍是1973年死的。

成龍進入美國,從1981年的「炮彈飛車」作小配角,

到14年後,1995的「紅蕃區」失利,

到真正成功,是1997年的「尖鋒時刻」。

倘若,李小龍真帶領著中國影人走向世界,為什麼隔了24年之久?

相反的,我們來看成龍,他才是真正的火車頭,不但開創了「喜劇武打」這個片型,後續模仿者無數。更帶動了幕後人員,從他的師兄洪金寶,到他的同行袁和平,到他的導演唐繼禮,到他的成家班,他的徒弟們,不但跨海打進了好萊塢,更經由好萊塢,走向國際市場。

香港九零年代的電影盛世,離不開成龍的拼博。

他個人不但在銀幕上發光,從電影,到影集,他的光芒,能救活電影公司,甚至唱起歌來,還能救救唱片公司,最重要的是,他能盤活許多香港的幕後工作者。

尤其是幕後這一塊,說起圈內人的觀感,大家對成龍印象極佳,有一個小故事,當年,派納維馨panavision攝影機當紅,只租不賣,亞洲電影圈想用都用不著,就是成龍弄了兩台,放在香港,一下子把亞洲所有國家的電影製作水平,抬到好萊塢齊平。

這樣的事,圈外人哪個知道?

成龍,就像一列漫長的火車,轟隆隆駛入影史,駛入國際市場,打入了好萊塢。

中國的武打明星,終於可以和阿諾史瓦辛格,席維斯史特龍,平起平坐。

相反的,李小龍不與人為善,孤芳自賞,莫名其妙地死在女人的房中。帶有陰深恐怖的氣氛。

他的死亡,甚至在數十年後,間接造成親生兒子李國豪,一樣莫名其妙地慘死在片廠。

(李國豪在拍烏鴉時,被道具槍,打死在拍戲現場。)

成龍呢?他則是領著一群哥們,吵吵鬧鬧,嘻嘻笑笑,走向全世界。

當然,正面能量,要遠大於負面能量。


----------------------------------------------------

有人跑這問題的評論串來罵人了,多說兩句。

一個最簡單的舉證。

李小龍,和瑪麗蓮夢露一樣,是個 icon ,會被廣泛地印成海報,作成 t 恤。

但,別真以為老外看過他的電影。

不說別的,罵我的人,試想一下,你這輩子看過幾部瑪麗蓮夢露的作品?

我再狠一點,別問老外了,問一下咱們這些中國人,不准我說李小龍壞話的,

請問各位?看過幾部李小龍的電影?

唐山大兄?猛龍過江?龍爭虎鬥?還有未完的生死門?

甚至,是老版的影集,青蜂俠?看過李小龍在童星時代演的黑白粵語片沒有?

什麼?你不知道李小龍是童星出身?

你知道他在演精武門之前,已經演了20年的粵語黑白片嗎?

別把自己裝的跟死忠粉絲一樣。(寒磣死人了。)

容我再嘲弄一下,icon 的價值,是 icon 的價值。

最簡單的,另一個例子,李小龍和切.瓦格拉,有啥不同?兩人的形象,都是被人穿在身上。

誰知道切.瓦格拉究竟幹了哪些事?你可知道,此君生前,以恐怖著稱,殺人不貶眼嗎?

成龍,沒人把他的大鼻子醜臉,畫成 t 恤穿在身上(有,也很少)。但,人們會看他的電影。

會接受他那種逗笑吵鬧式的武打,會抄襲他的趣點,會用他的工作人員。

他給「中國電影」帶來的貢獻,當然遠大於李小龍。

(這跟你討不討厭成龍,看不看得上他的人品,一點關係沒有。)

若要嚴肅說電影史的價值。成龍的「喜劇武打」在影史上的開創性,不見得比李小龍低。

李小龍,開創了什麼功夫電影類型?沒有。他只是讓老外接受了中國功夫電影罷了。

可要依我之見,真正影響外國人對功夫看法的,是大衛.卡拉定拍的著名影集「功夫」。

李小龍有,但,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大。

(最簡單的理由,李小龍主演的影集「青蜂俠」,在外國,根本不是主流。 )

其實,問題很簡單,答案也很簡單,不需要我多作解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