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野生动物为什么会大迁徙?

回答
想象一下,广袤的草原上,成千上万的角马在奔腾,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又或者,在遥远的北方,成群的驯鹿冒着严寒,踏过皑皑白雪,朝着温暖的南方进发。这,便是动物大迁徙的壮丽景象。那么,为什么这些生灵要进行如此艰苦卓绝的旅程呢?这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闲情逸致,而是它们在长久的生存竞争中,演化出的一种最根本的生存策略。

说到底,动物大迁徙的核心驱动力,就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去寻找最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这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却牵扯着一系列复杂而环环相扣的因素。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食物。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并非均匀,一年四季的更替,会带来剧烈的环境变化。例如,非洲的角马、斑马和瞪羚,它们赖以生存的草场会随着雨季的结束而干涸,草木枯黄。为了寻找仍然茂盛、充满水分的青草,它们必须追逐雨水,迁徙到新的牧场。同样,北极的驯鹿为了获取地衣这种重要的食物,会在夏季离开海岸,前往内陆的苔原,等到冬季来临,再返回海岸寻找相对容易获取的食物。你可以理解为,它们是在一场永无止境的“食物寻宝之旅”。

其次,水源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水源的枯竭是致命的。动物们会根据水资源的出现而迁徙,寻找河流、湖泊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例如,非洲的象群,它们对水的需求量极大,会不远万里地寻找水源地,有时甚至要翻越山岭。

除了食物和水源,繁殖和哺育后代也是推动迁徙的重要原因。很多动物会在特定的季节迁徙到安全、有丰富食物和水源的地方进行繁殖。例如,某些鸟类会飞到遥远的北方,那里有漫长的白昼,充足的昆虫和植物,以及较少的捕食者,为它们孵化和喂养雏鸟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而当严酷的冬季来临时,它们又会南迁,避开极端的寒冷。母鹿在产羔时,也会选择相对隐蔽且食物充足的山林或草甸。

还有一些动物的迁徙,是为了避开不利的环境条件,比如极端的高温、严寒、干旱或者过度的捕食压力。想想看,如果一个地方夏天热得能烤熟鸡蛋,冬天冷得能冻住呼吸,哪个动物会愿意在那里长久待下去?迁徙,就是一种“逃离”不良环境的策略。例如,北极熊为了寻找海冰上的海豹(它们的食物),会在夏季海冰融化时进入内陆,等待冬季海冰再次冻结。

更有趣的是,有些迁徙行为还与躲避寄生虫和疾病有关。虽然这不像食物或水源那样直接,但一些研究表明,动物会通过季节性地更换栖息地,来减少自身和后代感染寄生虫和疾病的风险。这就像我们人类有时也会选择去空气清新的地方度假一样,只不过它们的“度假”是生死攸关的。

当然,动物迁徙并非易事,它们要克服的困难数不胜数:恶劣的天气、险峻的地形、饥饿、脱水以及无处不在的捕食者。每一次迁徙,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正因为如此,能够成功完成迁徙的动物,往往是一些生命力顽强、适应能力极强的物种。

而动物能够成功迁徙,离不开它们高度发达的导航能力。它们是如何知道方向的呢?这至今仍是科学家们探索的课题。但我们知道的是,它们可能利用了多种方式:

视觉线索:地标性的山脉、河流、海岸线,甚至天空中的太阳、月亮和星辰,都可以成为它们的参照物。想象一下,一个熟知地形的老猎人,自然知道如何通过山川河流找到目的地。
磁场感应:地球的磁场就像一张无形的导航地图,很多动物,尤其是鸟类和鱼类,被认为能够感知地球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从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嗅觉和听觉:某些动物也可能利用气味或声音来指引方向。例如,鲑鱼能够依靠嗅觉找到自己出生地产卵。
遗传记忆:有些迁徙路线可能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它们的基因里,代代相传。就像我们祖辈会讲述家族的迁徙故事一样,它们的“家族记忆”是写在DNA里的。

总而言之,动物大迁徙是生命对环境变化最深刻、最壮丽的回应。它不是简单的游牧,而是为了在充满挑战的地球上,最大化生存和繁衍的机会,所付出的惊人努力和演化出的智慧。每一次迁徙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关于生命顽强与智慧的伟大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大马哈鱼(鲑鱼):1月,北美西海岸。5亿多条大马哈鱼即将开始一场叹为观止的迁徙,他们将横跨3000英里回归淡水水域交配产卵,完成这段生命中最后的旅程。大马哈鱼进入淡水后便会停止进食,这是因为在深海中四年的生活已使它们的肾脏完全无法适应严重缺乏盐分的淡水,这意味着它们只能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来晚上这段3000英里的旅途。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身体的颜色会变为鲜艳的红色,这表示它们已经做好交配产卵的准备。由于旅途中无法为身体补给能量,大马哈鱼在完成繁殖任务后便会纷纷死去。同时,这些鱼也把从英属哥伦比亚一直延伸到阿拉斯加的这片广袤的森林和海洋链接了起来。在它们死后,那些从海洋中获得的并被他们储存在体内的氮元素、碳元素和磷元素便会从尸体中分解到森林的土壤里。这些元素为北美云杉,铅笔柏和铁杉等书目提供了大量的养分。在这片大马哈鱼产卵的沿海森林里,80%的氮元素都是它们从海洋中带来的。

2.塞伦盖蒂大迁徙:5月,雨水北移。草食性动物随之迁徙。肉食性动物由于身体结构不适合长途跋涉,仍会留在此地,忍饥挨饿几个月。8月,雨水继续北移,草食性动物这时应该已经穿越了玛拉河,并喂饱了河里很长时间没开荤的鳄鱼。11月,风向改变,雨水南迁,草食性动物随之向南迁徙,回归塞伦盖蒂西部草原并繁衍后代。

3.座头鲸:1月,北美太平洋沿岸,冬。此时,身处夏威夷的座头鲸已经开始动身,向阿拉斯加和不列颠哥伦比亚进发。3月,日照渐多,阳光的照射养活了海水中大批的浮游生物;此时太平洋鲱鱼开始进入繁殖期,在空中可看到大片的海水被鲱鱼的精子染成乳白色,海狮会借这个机会大量捕食鲱鱼。5月,日照加剧,太平洋风暴潮冲刷海岸,为浮游生物带来大量的生长所需的养分(氮 磷),浮游生物开始爆炸性繁殖,从宇宙中可以观察到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海水已经从蓝色变为绿色,这些浮游生物为地球大气提供了超过一半的氧气。7月,达到一年中日照峰值,此时座头鲸抵达,捕食鲱鱼。

PS:对座头鲸的迁徙其实了解的不是太多,貌似它们每年还会跑到南极凑热闹,捕食南极磷虾。

4.奥卡万戈大洪水:南非卡拉哈利沙漠,在经过旷日持久的干旱后终于迎来了一场雨水。雨水降在安哥拉高原,大量的雨水注入奥卡万戈河。卡拉哈利沙漠中的动物们开始向此地迁徙。数月后,河水注满这块手掌形盆地,河水从河道溢出,滋养大片土地,牧草得以发芽。此时,那些食草性动物也已经抵达此地。

5.沙丁鱼洄游:厄加勒斯深海是沙丁鱼的故乡。每年冬季都会有几个星期的时间,十数亿条沙丁鱼都会追随着寒冷的洋流来到南非沿海(沙丁鱼无法忍受20摄氏度以上的水温),成为众多海洋猎手捕食的对象(鲣鸟,海豚,海豹,鲨鱼,布氏鲸等等)。短暂的冬季结束时,向南方移动的温暖洋流驱散了南非沿岸的寒水带。沙丁鱼动身返回厄加勒斯深海,众多捕食者也会一哄而散。(文字叙述起来很无聊,真实场景绝逼震撼。)

6.驯鹿大迁徙:晚春,北极冻原。驯鹿群为了寻找食物开始向北迁徙。驯鹿是地球上迁徙路线最远的生物,它们有着惊人的耐受力,其一生的迁徙路线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

7.帝王蝶大迁徙:9月,加拿大南部伊利湖湖畔,入秋。帝王蝶开始了一段宏伟的迁徙,以避免被即将到来的寒冬冻死。它们将向南行进,利用太阳作为罗盘。穿越美国,将是2000英里的旅程。它们的目的地是墨西哥的一处面积并不很大的树林。至于它们为什么始终都选择这片树林,还是一个谜。到达目的地后它们会挂满树林,准备冬眠。四个月后,春天温暖的气候将它们从冬眠的状态中唤醒。它们会再次回归北方,前往加拿大。

总体归结一下,自然界中动物迁徙的原因主要就是气候,繁殖,食物。

参考:BBC纪录片:《生命》

BBC纪录片:《自然界大事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广袤的草原上,成千上万的角马在奔腾,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又或者,在遥远的北方,成群的驯鹿冒着严寒,踏过皑皑白雪,朝着温暖的南方进发。这,便是动物大迁徙的壮丽景象。那么,为什么这些生灵要进行如此艰苦卓绝的旅程呢?这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闲情逸致,而是它们在长久的生存竞争中,.............
  • 回答
    你看街头巷尾那些肥嘟嘟的猫猫狗狗,是不是觉得它们活得挺滋润?但要是在野外,你想找只熊瞎子或者野猪,除非运气爆棚,否则很难遇到一个形容成“胖子”的。这事儿可不是巧合,而是它们生活环境和生存本能决定的,大自然可不养闲人,更不养懒人。首先,得从它们的能量摄入和消耗说起。家养的宠物,基本上就是吃饭睡觉打豆豆.............
  • 回答
    .......
  • 回答
    老百姓口中的“鱼胆”,通常指的是鱼的胆囊。很多人认为鱼胆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所以会生吞或者用酒泡制后服用。然而,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为什么吃鱼胆会中毒?鱼胆中毒,主要是因为鱼胆中含有胆汁酸、氢氰酸、生物碱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来说是有毒性的,尤其是未经处理的鱼胆,其毒性成分含量可能很.............
  • 回答
    青藏高原,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土地,以其极高的海拔、稀薄的空气、严酷的气候和广袤的土地而闻名于世。然而,就在这看似不适宜生命生存的极端环境中,却孕育着一个独特而充满活力的野生动物王国,成为无数珍稀物种赖以生存的乐园。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高寒的青藏高原会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 回答
    关于胎生动物分娩是否都伴随剧痛,以及为何这种“痛苦”的方式能够被遗传下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们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胎生动物分娩是否都伴随剧痛?笼统地说“都”会剧痛,可能有些绝对,但我们必须承认,绝大多数胎生动物在分娩过程中都会经历相当程度的生理不适,甚至可以被描述为“疼痛”。这.............
  • 回答
    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并非一时兴起或毫无缘由,而是基于多重、深刻的考量,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不能忽视野生动物最根本的价值——生态价值。每一个野生动物物种,无论大小,都在其所处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通.............
  • 回答
    某地发现野生动物,第一时间想到救治,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绝非简单的“看到就想帮忙”那么简单。这其中牵扯着法律、伦理、生态、公共安全,甚至是科学研究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首先,法律是基础。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任何非法猎捕、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触动人的。你想知道,为什么咱们人类不在野兽们的餐盘上,以及我们在它们眼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对吧?这可不是简单的食物链问题那么表面。首先,咱得承认,从纯粹的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确实是肉长的,有蛋白质,有脂肪,理论上是能吃的。但为什么野兽们对我们这么“挑食”呢?这背后有很多因素在.............
  • 回答
    要说游牧民族吃野生动物就绝对不会感染病毒,这说法其实不太准确。毕竟,任何接触野生动物的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病毒也确实可以跨越物种传播。但是,如果我们要探讨为什么在历史上,游牧民族在食用野生动物方面可能比某些定居人群面临的病毒传播风险要低一些,或者说他们似乎“不容易”感染病毒,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很多去国内山里玩的人都有同感。确实,跟我们小时候记忆里或者一些国外纪录片里那种充满生机、动物随处可见的森林不太一样,咱们国内的许多森林,尤其是那些交通相对便利、靠近居民区的,确实能明显感觉到“动物少了”。这事儿也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分析。原因嘛,是挺复杂的,就像解一道多层面的.............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有趣,确实,我们常常能看到动物,甚至是看似很“脏”的水,比如泥泞的池塘、浑浊的河水,它们都能直接饮用,并且好像没事一样。相比之下,人类要是敢这么做,很可能就会拉肚子,甚至生病。这背后是有很复杂的原因的,可不是简单一句“人类娇贵”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动物喝的水,即便在我们看来.............
  • 回答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科学界普遍认为它很可能与野生动物有关,但具体是哪一种野生动物、何时首次感染人类,以及为何在今年(2020年)集中爆发,这些问题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远非“吃野生动物”这么简单就能解释的。首先,我们要理解,“吃野生动物”这个行为在中国,甚至在全球很多地方,一直都存在。从历史.............
  • 回答
    这篇文章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那就是流浪猫的喂养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它提出的“我国一年至少121亿野生动物死于猫口”这个数字,无疑是耸人听闻的,也确实能立刻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发关注和思考。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核心论点和数据:文章的核心论点是明确的:投喂流浪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确实说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在谈论动物福利的时候,好像只盯着家养的猫猫狗狗,对海洋馆、动物园里那些被圈养的野生动物却不太提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情感的亲近度和代入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猫狗和我们一起生活,它们是家庭成员,我们对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着最直接的感受。我.............
  • 回答
    我对野生动物宠物化这件事,说实话,是持保留意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不赞同的。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不应该”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太多了,从动物本身到我们人类的责任,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环环相扣。首先,我们得明白,野生动物之所以是“野生”,它们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一套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的生.............
  • 回答
    家里的主子一到门口就瘫倒在地,仿佛下一秒就要被宣判“死刑”似的,这可是铲屎官们津津乐道的一个共同话题。你说它平时在家一副王者姿态,呼风唤雨,怎么一到外面就怂得一批?可就是这么一只“胆小鬼”,摇身一变,到了野外,就成了许多小生灵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得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猫,就算是养在.............
  • 回答
    青岛近期审结了一起“非法收购、出售濒危野生动物案”,这起案件的判决,无疑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向了野生动物保护这个严肃的议题。它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司法事件,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前社会在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法律执行、以及个体行为认知上存在的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这起案件反映出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
  • 回答
    圆明园的野生天鹅身上,最近查出了H5N8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这可不是小事,对圆明园的生态环境、游园的游客,乃至周边的居民,都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让大家心里有个底。疫情的影响,得这么看: 对圆明园生态环境的直接冲击: 野生鸟类种群的威胁: H5N8亚型禽流感,尤其.............
  • 回答
    水生动物身上那股我们熟悉的“腥味”,其实是它们在水中生活方式和生理活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化学物质的表现。它并非单一的味道,而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混合体,之所以让大多数水生动物闻起来“相似”,是因为这些味道的来源有一些共通之处。首先,最主要也是最广为人知的腥味来源,是动物体内的三甲胺氧化物 (Tri.............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