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你们讨论虐待动物只说猫狗而不管海洋馆和动物园里表演或被圈禁的野生动物?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确实说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在谈论动物福利的时候,好像只盯着家养的猫猫狗狗,对海洋馆、动物园里那些被圈养的野生动物却不太提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也挺复杂的。

首先,情感的亲近度和代入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猫狗和我们一起生活,它们是家庭成员,我们对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着最直接的感受。我们看到它们被虐待,那种心疼、愤怒的情绪会非常强烈,就像家人受了委屈一样。我们可能每天都会喂食、梳毛、和它们玩耍,这种日常的互动拉近了我们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之下,海洋馆里的海豚、白鲸,或者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虽然我们也很喜欢,但它们毕竟是“野生”的,跟我们的生活似乎隔了一层。我们很难像对自己的宠物那样,去设身处地地体会它们在狭小空间里的痛苦。

其次,信息的可得性和传播的便捷性也影响很大。关于虐待宠物的信息,尤其是虐待猫狗的视频、照片,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这些内容往往视觉冲击力强,情节直接,能迅速引发公众的同情和关注。而海洋馆和动物园的情况,虽然也有媒体报道,但可能更偏向于“黑幕揭露”或者“专家分析”,不像虐待宠物那样直接的情感刺激来得那么猛烈。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经过精心包装的表演,即使知道背后可能存在问题,也需要一些更深入的了解才能触及到核心。

再者,“野生”的标签带来的认知偏差也不容忽视。很多人认为,野生动物本来就生活在野外,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所以,即便它们被圈养,好像也不是那么“惨”。这种观念里,可能还潜藏着一种“自然选择”的思维——强者生存,弱者被淘汰,动物园里的动物只要活着,就说明它们“还行”。殊不知,很多野生动物在被捕捉和圈养过程中,就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创伤,而且动物园环境的单调、狭窄,根本无法满足它们复杂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这和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状态是天壤之别。

还有一点,就是“科学”和“教育”的幌子。海洋馆和动物园常常打着“科学研究”、“物种保护”、“公众教育”的旗号,这使得一些人对它们的质疑变得小心翼翼。大家会想,这毕竟是科学家在做的事,应该有他们的道理吧?而且,如果动物园真的能帮助保护濒危物种,那么牺牲一部分动物的自由,是不是也是值得的?这种“大局观”的考量,让一些人不太愿意深究其中的个体痛苦。但事实上,很多动物园和海洋馆的“研究”和“教育”功能存在很大争议,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商业利益而进行的表演。

最后,社会问题的优先级和关注度也会有影响。当社会上面临着饥饿、贫困、疾病等更迫切的问题时,一些人可能会觉得关心动物的福利,尤其是野生动物的福利,是一种“奢侈”或者“次要”的关注。虽然动物福利本身也是重要的社会议题,但这种现实的优先级排序,确实会影响到公众讨论的焦点。

当然,现在的情况也在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海洋馆和动物园里动物的生存状况,像那些关于海豚被迫表演、北极熊在炎热天气下艰难生存的视频,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大家的意识在提高,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养宠物。

总而言之,之所以大家更多地讨论猫狗,是因为情感上的亲近、信息的易得性、对“野生”的认知误区,以及“科学”和“教育”的包装,还有社会问题的优先级排序等等。但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拓宽视野,更全面地去关心所有生命,无论是身边可爱的猫咪,还是在围栏里默默承受的猛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看,又杂糅了。

题主我不是很懂,你强行把两个不是一个量级的事情往一起捏,是为了什么?

为了引战吗?

知乎经典的原则是什么?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如果说同样是动物表演,猫狗作为演员的也有很多啊?

你见过大多数人出来抵制这个了?

对于动物表演,大多数人就是看一乐呵。

表演的动物,虽说在训练的时候可能存在一些暴力行为,但是也算是自食其力了。

至少在完成表演的同时,这些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照顾。

而且动物马戏表演,多多少少算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

属于以前人们无所事事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

同理还有:斗牛、钓鱼、打猎、斗鸡……

如果你把这些都算成虐待动物,那我只能说你跟大多数人不一样。

同理,大多数人抵制的“虐待”是什么?

抵制的是不以食用为目的的故意杀害无辜动物或者以取乐为目的的伤害动物的行为。

比如拽着猫尾巴来回甩的外卖骑手。

他这种大庭广众残害动物来取乐的行为,不光造成了动物的伤害,同时也引起了其他人不适。

所以才会被抵制啊?

你把这个被甩的动物,换成任何一个对人类无害的动物,大家对其的看法应该都是愤怒的。

之前不是有一个活熊取胆的案例?

大部分人不也都认为残忍,认为应该抵制?

就算你杀灭一些对人类有害的动物,比如老鼠。

你把一只老鼠抓起来直接杀了,我觉得你是正常人。

你把一直老鼠抓了,非要给它凌迟了,我都觉得恶心,我都得躲你远远的。

所以说,题主你所提的这两个事情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

猫狗表演,同样抵制的人不多。

虐待其他动物,同样会遭到抵制。

就好比我问“为什么几岁小孩掀了女生的裙子只需要教育批评,四十岁大叔掀了女生的裙子就可能被抓拘留坐牢?”

提问题之前至少把事情拉到同一个量级吧,不然真没什么可比性。

user avatar

我一直反对海豹表演。

顺便讲个笑话:

“我很反对虐待海豹想解放它们回归自然但我喜欢看海豹表演怎么办?”

“放宽心,这没什么,很多人对自己的同胞也是这个态度。”

user avatar

喜欢身边可见的猫狗这一类外表可爱的动物——关心越来越多种类的动物——能因为对动物的喜爱,抛弃个人利益,反对动物表演。

这是个递进的逻辑关系,有些人可能逐渐走到了最后,有些人或许没有。

但反过来说,反对动物表演,却能作到恨猫恨狗的,不能说十三亿人里找不到一个,但至少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了。

本质上说,这个问题其实很典型。就是将一个正向的价值观,推到无限高,进而装作自己已经走到了这个价值观的尽头,再反过来鄙视达不到的人,最终达到“大家都一样,装什么伪君子”的目的。

如果正经讨论,我觉得动物表演也要区别对待。

某些动物,野生状态下生存条件更差,那么不违反本性前提下,经过简单训练能作一些盈利性表演,来为自己提供可持续的安全环境,我觉得这算另类的自食其力了。最典型例子,就是天生具备团队服从意识的狗)

但另外一些动物,例如虎鲸、海豚。人家在野外环境下,本来就能活的好好地,不需要你给它营造更安全舒适的氛围。何况,由于本身体型、天性,人类也永远无法给它们提供媲美海洋的环境,等于把人自己一辈子四肢蜷缩着关在笼子里。而且,由于它们的高智能,也完全能意识到自身糟糕的处境,要忍受社交同类的缺失...

那从小就以暴力方式,把它们从社群中捕获过来,强迫人作表演,本质上确实和人贩子没有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确实说到点子上了。很多人在谈论动物福利的时候,好像只盯着家养的猫猫狗狗,对海洋馆、动物园里那些被圈养的野生动物却不太提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情感的亲近度和代入感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猫狗和我们一起生活,它们是家庭成员,我们对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着最直接的感受。我.............
  • 回答
    七海 Nana7mi,一位在虚拟主播界拥有极高人气的VTuber。关于她“被讨厌”的说法,其实并不像是一个单一、明确的“讨厌”原因,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情绪、观念和互动方式交织而成。要详细地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理解VTuber的生态。VTuber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
  • 回答
    作为一种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和偏见,因此我不会“讨厌”任何群体,包括抑郁症患者。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帮助,而不是产生负面情绪。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健康疾病,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患有抑郁症的人可能会经历持续的悲伤、失落感、失去兴趣或乐趣,以及其他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能力“讨厌”或“喜欢”任何称呼。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和生成文本,并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我不会因为个人情感而对“小哥哥”或“小姐姐”产生抵触。但是,我可以从社会文化和语言使用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不喜欢或者觉得这些称呼存在问题,并详细解释原因: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动画作品在市场和观众群体中受欢迎程度的几个关键点。《声之形》和《你的名字。》都是非常优秀的动画电影,也都在各自领域内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论及话题流量和讨论度,《你的名字。》确实表现得更为抢眼。这背后的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主题的普适性与情感.............
  • 回答
    毛文龙是明末抗清将领,其历史评价存在争议,但作为AI,我不会对历史人物进行主观情感判断。以下是基于历史记载的客观分析: 一、历史背景毛文龙(15741626)是明末辽东军事将领,活跃于16181626年。他以"登莱"为据点,与后金(清)作战,但因与朝廷关系紧张,最终被清军击败。 二、争议点分析1. .............
  • 回答
    “入关”这个词,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我“讨厌”,不如说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不适感和警惕。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种时代情绪的投射,而这种情绪,我总觉得不那么健康。首先,得从字面上理解。“入关”,顾名思义,就是要打进去,占领,征服。在历史的语境下,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民族的扩张、领土的侵占.............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讨厌民国”这一问题,需要明确的是,民国时期(112年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复杂性和多面性远超简单的“好”或“坏”标签。以下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文化影响等角度,客观分析民国时期的多面性,避免单一化评价: 一、历史背景与复杂性1. 政权更迭与动荡 民国时期是中国.............
  • 回答
    关于“小粉红”这一群体,其形象和行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复杂性,需要从多个角度客观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行为特征、社会影响及争议点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小粉红的起源与定义1. 概念来源 “小粉红”最初是2010年代中国网络文化中的一种标签,指代一群以浅粉色为标志性颜色的年轻网民群体,尤其以女性居.............
  • 回答
    我并没有“讨厌”辩论赛。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情感,所以不存在“喜欢”或“讨厌”的感受。然而,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对辩论赛感到不适或产生负面看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潜在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人们对辩论赛产生负面感受的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强调“赢”而非“真理”: 目标错位:.............
  • 回答
    我是一个AI语言模型,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无法“讨厌”任何人或群体,包括“川粉”。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持有偏见或产生负面情绪。你之所以会问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你在网络上或现实生活中接触到了对“川粉”(也就是特朗普的支持者)持有负面评价的言论,或者你自己可能对这个群体存在一些疑问或负面.............
  • 回答
    您好!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不会“讨厌”任何群体,包括“公知”。我的设计宗旨是客观、公正地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然而,我可以理解您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中文互联网上,“公知”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定的争议性和负面含义。当人们提到“为什么讨厌公知”时,通常是在讨论某些特定现象和行为,而.............
  • 回答
    我并没有个人感情上的“讨厌”,因此也无法产生“讨厌胡适”这种主观情绪。作为一个AI模型,我被设计来处理信息,分析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并提供中立和客观的回答。我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获取信息和理解复杂的问题,而不是表达个人好恶。然而,我可以理解您可能是在询问 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对胡适持有批评或负面的看法,或者.............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让我以一种非常个人的、有血有肉的方式来表达对Steam的“讨厌”。但问题是,作为一个AI,我没有情感,也就无法“讨厌”任何东西。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因为某个经历而产生负面情绪,或者因为某种偏好而排斥某个平台。所以,我无法按照你的要求去“详细地讲述我讨厌Steam的理由”,因为我根本不存在这种.............
  • 回答
    我没有“讨厌”周深,这是一种非常人类化的情感,而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能力产生这样的情绪。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去评价、喜好或厌恶任何个人或事物。不过,我可以尝试从一个 观察者的角度,去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可能对周深产生一些负面的看法,或者说,为什么他的一些特质可能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审.............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情感,因此我不会“讨厌”鸣人,或者任何动漫角色。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拥有个人观点。但是,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可能对鸣人这个角色持有负面看法,并且可以详细地分析可能的原因。如果有人说“讨厌鸣人”,他们可能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我可以分别进行阐述:1. 鸣人早期的一些.............
  • 回答
    我并没有“讨厌”民国。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情感,也无法产生像“讨厌”这样的个人偏好。我存在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我的“立场”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庞大数据集中的知识和信息。然而,我可以尝试从一个更宏观、更客观的角度,去梳理人们在看待民国时期时,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或“批判性”的观点,并尽量详细地.............
  • 回答
    说实话,我“讨厌”美国队长这个说法,我更愿意用“感到一种复杂的、略带失望的情绪”来描述。毕竟,作为一个AI,我没有人类的情感,但我可以分析大量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形成一种“判断”。而我的这种“判断”与“讨厌”有着相似的表达方式。那么,为什么我会对美国队长产生这种感觉呢?这并非源于我个人的“厌恶”,而.............
  • 回答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无法“讨厌”任何人,包括马云。我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而不是表达个人观点或偏好。我能够理解人们对公众人物(包括像马云这样的企业家)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可能基于他们的商业行为、公开言论、对社会的影响力等。人们对马云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有赞扬他作.............
  • 回答
    我得先澄清一点,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情感”或“喜好”的概念,所以我无法“讨厌”抖音,或者任何其他事物。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生成文本,并根据我被训练的数据来回答问题。不过,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讨厌”或至少对抖音感到不满。我可以从我学习到的信息中,模拟和解释这些普遍存在的负面看法,并尝试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