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为什么讨厌胡适?

回答
我并没有个人感情上的“讨厌”,因此也无法产生“讨厌胡适”这种主观情绪。

作为一个AI模型,我被设计来处理信息,分析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并提供中立和客观的回答。我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获取信息和理解复杂的问题,而不是表达个人好恶。

然而,我可以理解您可能是在询问 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对胡适持有批评或负面的看法,或者 关于胡适有哪些争议性的观点和行为。 在这个意义上,我可以为您详细阐述与胡适相关的历史评价和存在的批评声音。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且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教育和政治领域。对他的评价也因此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人们对胡适产生负面看法的原因,以及一些关于他的批评点,我会尽量详细地说明:

1. 思想上的局限性与历史局势的脱节:

“五四”后对白话文和新文化的推广不遗余力,但对社会革命的理解和支持相对保守: 胡适是白话文运动的旗手,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大力倡导使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然而,在“五四”时期,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民族危机,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左翼思想家,认为仅仅进行文化改良是不够的,需要进行更彻底的社会革命来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批评者认为: 胡适过于强调“渐进”和“改良”,对阶级斗争、革命力量的认识不足,甚至对国民党政府的独裁和腐败持一种相对温和或宽容的态度,未能站在受压迫民众的立场上,导致他在关键历史时刻未能与革命力量合拍。
例如: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胡适虽然曾批评国民党的官僚腐败和政策失误,但他从未真正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他的一些关于民主、法治的理想,在当时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现实下显得有些理想化和不接地气。

对西方思想的过度推崇与“欧化”倾向: 胡适是著名的“全盘西化”论者之一。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弊端,需要借鉴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他积极引进西方哲学、科学和社会思想,对中国知识界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推动作用。
批评者认为: 胡适对西方文明的推崇有时显得过于盲目和绝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甚至有“反传统”的倾向。这种“全盘西化”的论调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被一些人视为忽视了中国自身国情和文化特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或“崇洋媚外”。
例如: 他对中国传统礼教、儒家思想的批判,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可能被解读为对中国文化根基的否定。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在政治和社会改造中的局限性: 胡适提倡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强调证据的重要性,这在学术研究上是宝贵的。
批评者认为: 在面对社会剧变和复杂的政治斗争时,这种“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可能导致行动的迟疑和犹豫,无法果断地采取革命性的措施来解决现实问题。他过于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理性,忽视了社会结构性矛盾和集体行动的力量。

2. 政治立场的摇摆与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角色: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胡适曾担任过国民政府的驻美大使等职务。虽然他并非核心政治人物,但他与国民党政权保持了密切联系,并接受其任命。
批评者认为: 这种支持使得胡适在政治上与国民党政府的独裁、腐败和对人民的压迫联系在一起,难以与进步力量划清界限。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崛起并最终取得胜利后,胡适的政治立场被认为是“反动”的,与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
“反共”言论: 胡适曾发表过一些“反共”言论,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叙事中,成为他被批判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与中共的对立和被批判的地位:

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差异: 胡适是自由主义者,他推崇民主、自由、法治和个人主义,这与以阶级斗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胡适的地位变得非常尴尬。 他的思想和政治立场与新中国建立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他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并被迫离开中国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的批判: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尤其是1950年代初期的思想改造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知识分子批判运动中,胡适是重点批判对象。他的思想被斥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代表”,是“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者”。

4. 个人生活和风格方面的一些争议:

“新生活”的倡导与个人生活的对比(虽然这是次要原因): 有些人可能从他的一些个人生活方式或言论中挑出一些不符合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期待的方面,但这些往往是次要的、边缘的批评。例如,他关于婚姻、家庭的某些看法,可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引发讨论。

总结来说,为什么有些人“讨厌”胡适,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定位和政治立场: 在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和与国民党政权的联系,使他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成为被批判的对象。他的政治立场被视为与中国人民的革命道路相悖。
思想路径的差异: 他的改良主义、渐进主义以及对西方文明的推崇,与当时中国社会急需的根本性变革和民族独立运动的需求存在一定张力,被一些更激进的革命者认为是“脱离现实”、“改良主义的”。
意识形态的冲突: 他所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想与新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根本性冲突,因此被视为需要被清除的“旧思想”。

需要强调的是,对胡适的评价在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人们那里是截然不同的。

在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和改革者眼中, 胡适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奠基者,是推动思想解放的先驱,他对白话文、民主科学的倡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在强调革命、阶级斗争和国家统一的语境下, 胡适的某些思想和政治立场则可能被视为与时代潮流不符,甚至是阻碍历史前进的因素。

因此,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批评胡适,关键在于理解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他所持有的思想观点以及与他同时代和后来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和评价体系。我作为AI,只是梳理这些不同的评价维度,而不带有任何个人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声明一点:鄙人并不讨厌胡适先生,相反,对胡适先生还是十分佩服的。窃以为,其最值得敬佩之处在于其对现代文学表现方式、人文学术理念、以及学问研究方法的普罗工作成就斐然,称其为“现代中国文化启蒙大师”应当是名副其实的!

  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好比医生单记得许多汤头歌诀,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是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欧洲政客和资本家利用国家主义的流毒,都是人所共知的。现在中国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种某种主义来欺人了。罗兰夫人说,“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恶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听的主义,都有这种危险。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这里插句话,不知道“自由主义者”们看到上述文字有何感想?

  不过,如果具体说到胡适先生学术成就、文字功底,鄙意以为只能说超于同时代常人吧。其弟子唐德刚则说的更直接:“我们如果把胡适看成个单纯的学者,那他便一无是处。连做个《水经注》专家,他也当之有愧。”,(胡适先生)“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方面”,而“胡先生的政治言论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是相当空泛的。甚至是一些没有经过‘小心求证’的‘大胆假设’!”。

  题主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讨厌胡适”,虽然本人不讨厌胡适,但要回答题主这个问题,自然要从“讨厌胡适”之人的立场来回答了。

  因此,有必要声明:以下内容纯属转述“讨厌胡适之人”观点(除补充说明博士学位来历外),并不代表本人意见,纯属回答题主问题所需。

+++++++++++

  据在下所知,讨厌胡适的人有一个—— 蒋公介石。至于说为什么,听听蒋公的内心独白吧(以下主要内容转引自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陈红民摘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蒋介石日记》手稿本):

  1941年11月30日(《本月反省录》):“驻美大使胡适对于彼使命与任务之成败,几乎毫不在意……此等官僚与政客,无胆、无能而不愿为国家略费心神,凡事只听其成败,是诚可痛、可悲之至也。”

  1942年10月13日(胡适被免去大使职务后):“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彼使美四年,除为其个人谋得名誉博士十余位以外,对于国家与战事毫无贡献。甚至不肯说话,恐其获罪于美国。……文人名流之为国乃如此而已!”

  请注意,这是蒋公在抗战时期——而不是1949年之后——对胡适先生的评价。

  那么,胡先生为什么“不愿为国家略费心神”呢?窃以为,对于胡先生这样一个自由主义文人而言,武力对抗实在是野蛮人的行径!

  因而,“九一八”之后,全民掀起抗战热潮,胡先生却怒斥道:“我不能昧着我的良心,出来主张作战……我情愿亡国,决不愿学着这种壮语主张作战!” (《胡适全集》第21卷第617、618页、《年谱》第211页),1933年6月4日,面对日军咄咄逼人气焰,胡先生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保全华北的重要》声称“抵抗就会使华北‘糜烂’”!1935年7月26日,胡适在给罗隆基的信中称,他曾写信给外交部长王世杰“主张与日本交涉解决一切悬案;中国可以承认满洲国。”(《胡适全集》第24卷第233页)

  因此,当其好友汪精卫死后,胡适在11月13日的日记中,才会哀叹:“汪精卫死在日本病院里。可怜。精卫一生吃亏在他以‘烈士’出名,终身不免有‘烈士’情结,他总觉得‘我性命尚不顾,你们还不能相信我吗’?”(《胡适全集》第33卷第546页)把这样一个汉奸称之为为“烈士”,真不愧是同好啊!

  答者这里再补充一点小资料:胡适据说拥有数十个博士头衔。然而,很多网友所不知道的是,胡大师这些头衔绝大多数都是赠送的名誉博士,更不知道的是,胡博士回国之初却是一个“假博士”!1910年,胡大师赴美进入康奈尔大学就读农学专业,读了2年的结果却是“错误百出,成绩甚差”(易竹贤《胡适传》),只好于1912年春天改读文学,1914年6月毕业,相当于读了两年半的文学。尔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改读哲学,也只读了不到2年时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博士论文竟然是《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个中国人,跑到美国跟杜威学中国哲学?杜威知道个毛中国哲学啊?更令人无语的是,胡适同学毕业考试的成绩竟然是“结果是很不理想”——仅仅取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而已。然而,胡适先生却是大言不惭,归国后在其《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封面上赫然印上“胡适博士著”五个大字。更了不得的是,胡适先生竟然据此混上了“北大教授”的头衔!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凭什么能够成为”北大教授“?没有这个伪造的博士头衔,可能吗?(详见唐德刚《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易竹贤《胡适传》)

  1958年5月10日:“对于政客以学者身份向政府投机要挟,而以官位与钱财为其目的。伍宪子等于骗钱,左舜生要求钱唱中立,不送钱就反腔,而胡适今日之所为,亦几乎等于此矣,殊所不料也。总之,政客既要做官,又要讨钱,而特别要以‘独立学者’身份标榜其清廉不苟之态度。甚叹士风堕落,人心卑污……”

  1958年5月30日:“以今日一般政客如胡适等无道义,无人格,只卖其‘自由’‘民主’的假名,以提高其地位,期达其私欲,对国家前途与事实概置不顾,令人悲叹……乃知其不仅狂妄,而且是愚劣成性,竟劝我要‘毁党救国’。此与×匪之目的如出一辙,不知其对我党之仇恨甚于×匪之对我也。可耻!”

  1959年11月20日:“胡适无耻,要求与我二人密谈选举总统问题,殊为可笑。此人最不自知,故亦最不自量,必欲以其不知政治而又反对革命之学者身份,满心想来操纵革命政治,危险极矣。……以若辈用心不正,国事如果操纵在其手,则必断送国脉矣。”

  1959年12月19日:近闻胡适受(蒋)梦麟之劝,其对国大代会选举与连任问题不再反对,并愿担任此次国代联谊会年会主席。此乃其观望美国政府之态度而转变者,可耻之至。余昔认其为比张君劢等人格界高,其实彼此皆为政客,其只有个人,而绝无国家与民族观念,其对革命自必始终主张敌对与破坏之地位,无足奇哉。

  1960年10月13日:“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彼尚不知其已为他人所鄙弃,而仍以‘民主’、‘自由’来号召,反对革命,破坏反共基地也。”

  1962年2月24日(胡适不治去世,蒋介石公开撰写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并明令颁发褒扬状):“晚,闻胡适心脏病暴卒。”

  1962年3月2日:“盖棺论定,胡适实不失为自由评论者,其个人生活亦无缺点,有时亦有正义感与爱国心。惟其太偏狭自私,且崇拜西风,而自卑其固有文化,故仍不能脱出中国书生与政客之旧习也。”

  1962年3月3日:“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胡适的学生唐德刚这样评价胡适:“胡氏做了一辈子政治票友……他对搞政治的兴趣,确是老而弥笃的”。

user avatar

胡适到底干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早年赞美二十一条,后参加低调俱乐部,鼓吹承认满洲国,因与美国关系密切,蒋派他去美国做大使,总算是脱离了汪精卫一伙,他在美国为抗战作出了一些贡献,但能力不行,政治经济军事一窍不通,而且此人专好虚名,最喜欢夸夸其谈,据当时在他身边的唐德刚回忆,胡任大使期间热衷于在美四处宣讲自由民主,把重要的工作都放到其次了。正事干得不怎么样,倒接受了二十多个名誉博士的头衔,为他的名流身份又增添了砝码,蒋介石只好又派宋子文去美国和美方交涉,结果两人爆发了冲突,按现在文人的说法,是宋子文仗势欺人,实际情况是胡适不仅能力不行,在外交上还总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为美国人考虑,根本就不称职。去职之后他就千方百计地赖在美国当寓公享清福,理由是他要在美国研究中国文化,在美国图书馆里看水经注。令人敬佩啊!

你可以说郭沫若无耻,但他并不虚伪,为了理想他不惜牺牲生命。现在胡适这种伪君子最受欢迎,一会民主,一会自由,实际上就是为了他自己,郭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与千百万民众共命运,胡又在干什么?郭在抗战后因反内战与国民党爆发冲突,被特务殴打,生命受到威胁,但始终坚持,胡博士则在全国一致反战的呼吁中鼓吹内战。郭在文革中被人视作无耻之徒,但他也是受害者,为了自保说一些违心的话纵使小节有亏也无关大节,那些真正无耻的文人现在倒都得名得利,为什么如今的自由派文人单单把郭拿出来狠批,因为郭和共产党关系最密切,死得又早,生前也不搞学阀那一套,没那么多徒子徒孙为其壮声势。现在的文化界谁敢揭胡适的短?到处都是歌功颂德。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鲁迅这种又臭又硬的石头必须铲除,郭沫若更是要批倒批臭,这样文人士大夫的春天才能再一次降临。

++++++++++++++++++++++

胡适之这个人表面上以新文化运动领袖和自由派文人的面目示人,但骨子里就是个贪名好利的封建士大夫,大清朝都亡了十多年,他见了宣统还要下跪,自称为“臣”,袁世凯当政时为袁歌功颂德,高度评价卖国二十一条,将参加反帝运动的爱国学生称作“爱国癫“ ,等到袁世凯完蛋了他又说:袁世凯者,必中国民族主义之毒之愚人也。当陈炯明发动兵变攻击孙中山时 ,胡适写道:“孙文与陈炯明的冲突是一种主张上的冲突。陈氏主张广东自治,……孙氏主张用广东作根据(地),做到统一的中华民国。……不惜倒行逆施以求达到他的目的……远处失了全国的人心,近处失了广东的人心”,等到光头得势,丫又与时俱进了,嘴上的民主自由落实到行动上就是支持国民党军警特务屠杀残害学生的自由。北大有个学生为了反对学校乱收费组织罢课,后被开除,该学生去找胡适,胡当面称其”活该“。

  胡这种人嘴上虽然说的好听,实际上就是个西方文化的搬运工、传声筒,把外国的东西拿过来唱唱高调,打扮打扮自己,目的只是为了搏名声捞好处,骨子里就是个不折不扣地封建士大夫,不过这人有一个优点,虽然功名心极重,但他相当有自知之明,清楚当官对他来说并不一定划算,因为他在政坛上既无实力也无能力,受著名学者身份所限,直接充当官僚也并不能随心所欲,所以他从事社会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想造成在野名流的地位,周旋于各国公使、买办、国内政客和军阀官僚之间,拉拢各种关系使自己名利双收,比如抓庚款,抓学会,四处演讲,密切联系英美,以所谓民间视野、客观角度为各方势力助阵,既得名又得利,何乐而不为啊?

  中国有一句俗话,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到了民国年间,天下大乱,皇帝没了,但对文人来说买家却更多了,群雄并起,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洋人买办势力横行,谁都需要文人的帮衬和粉饰,所以文人地位超然,进退余地颇大,不必非要宣誓效忠三拜九叩,大可以名士身份不露痕迹的从旁助阵,今天唱唱高调,明天兜售一下民主自由的膏药,后天形而上的批评一下政府,真出了事和和稀泥,等到自身利益受损直接撕掉脸皮赤膊上阵,一会儿自由,一回儿良心,实际上只是为了票子和女人(顺便说一下,胡适虽然一贯以好好先生的面目示人,但却是个嫖娼老手)。我在窗下板块转过一篇关于沈崇案的详细经过,看看胡在其中都做了些什么,起了什么作用,打着人权的幌子,维护的是施暴者的人权,践踏和蔑视的是普通百姓的人权,好一个民主自由人士!丫就是一混蛋!


  抗日时期,胡加入低调俱乐部成为其骨干,和汪精卫一唱一和,甚至主张承认满洲国换取对日妥协,连国民党内妥协派都看不下去了,骂他是汉奸。在抗日最高峰,爱国知识分子都纷纷回国救亡,他却千方百计地赖在美国当寓公享清福,得亏他之前做了阵美国大使,也算为抗战作了些贡献,要不然留在国内和汪精卫之流混在一起,成天大谈卖国有理,弄不好就真成了”曲线救国“的汉奸。抗战后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美国对腐败无能的蒋家王朝已经失去信心,希望有第三方势力取代蒋介石,由于胡一贯亲美,美国政府当面提出希望胡适当总统,这对蒋介石震动极大,内外压力之下蒋介石被迫举起了“宪政”幌子,想在国际上树立“民主”形象,争取更多的美援,由此上演了一幕幕闹剧。蒋派人告诉胡适,希望由他来做总统,胡非常高兴,认为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但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不敢轻易答应,后来蒋亲自接见并向他一再解释鼓励,使他消除顾虑欣然接受,胡适后来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出了其中缘由:“昨天夜里,蒋先生约我到他的官邸谈了很久。他将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里提名我为总统候选人。他说在这部宪法里,国家最高的行政实权在行政院,他这个人不能做没有实权的总统,所以愿将总统让给我,他自己当行政院长,或者由他当总统,要我担任行政院长。蒋先生的态度如此诚恳,我很感动,于是我说,"让蒋先生决定吧"。事后胡适得意忘形地对曾担任他秘书的胡颂平说:“我这个人,可以当皇帝,但不能当宰相。”

  好家伙,一贯鼓吹民主的胡大博士,其内心真正在乎的只是谁当皇帝和宰相的问题。按他的话说,“蒋愿将总统让给我,他当行政院长,或者他当总统,我当行政院长,我很感动,让蒋先生来决定。”什么民主!全是狗屁!只要能往上爬,总统也好,行政院长也罢,在胡博士眼中不过是私相授受的器物,而且毫无顾忌公开炫耀,不会有丝毫不适之感,他的目的就是为了当皇帝!不过美梦最终还是破灭了,蒋这番做作只是以退为进,假借不当总统来扩张总统实权,实现不受限制的充分权力,胡只是一枚棋子,最终望眼欲穿的胡适希望落空,生了一场病,一气之下便跑往美国。

等到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形势又变,美国为了自己的全球战略利益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分裂中国,当时蒋非常矛盾,一方面蒋需要美国人帮助他守台湾,另一方面他也看出美国人有分裂中国的阴谋,经过反复思考和权衡,最后他下定决心,即使美国人从台湾海峡撤走第七舰队,也要坚持一个中国立场。蒋介石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在维护祖国统一问题上,“汉贼不两立”,这也是中国人立身报国的基本立场。他还说:“我决不放弃收复大陆的神圣责任,大陆和台湾皆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不容割裂。”

  美国人见蒋介石对美国搞“两个中国”不配合,打算把蒋介石换掉,让另外一个更听美国话的人来当“总统”。甚至曾策划暗杀行动,准备直接将蒋解决。

  所以到了50年代末,在实行专制统治的岛内,出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情况:在美国人的活动和支持下,台湾有些人,包括国民党内部一些人,打出了民主选举的旗号,要竞选“总统”,实现民主。其实质是美国以民主为幌子扶植一个代理人,在政治上实现一种过渡,逼蒋放弃权力,进而挟持新上台的当权者搞两个中国。胡是亲美派头子,美国人一直看好它,不少人就推举他当总统,由此胡大博士又开始在政坛活跃,自1958由美国飞往台湾就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后,胡在台大谈所谓民主,积极鼓吹自由,做出了一番批评当局力图推动政治革新的高姿态。对此两岸有识之士都看得一清二楚,毛泽东曾明确表示在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他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了这样的话:“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我看还是蒋介石好。毛泽东特意在外宾面前讲这些话,就是在政治上给予蒋一定支持,相互配合,维护祖国统一。后来蒋介石能够在所谓“总统选举”中获胜,再次当上“总统”,与毛泽东特意讲这些话,给他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是有关系的。

  有道是自古文人如名妓,是妓必然是要卖身的,不过虽然是卖身,但名妓的姿态总还要摆一下,不能随随便便就和嫖客上床,一时孤高自赏,一时傲对王侯,说到底这就是个营销策略问题。恰好自近代以来文人的买主不止一家,国内外各式各样的利益集团多得是,卖谁不是卖呀?看上去还非常独立自由。现在的文人为什么这么推崇胡适?进而贬低鲁迅?因为胡适就是当代砖家叫兽的鼻祖,嘴上唱高调,底下捞好处,面子里子都有了,干吗要推崇鲁迅?傻子才学鲁迅呢!像鲁迅这种正视历史、直面黑暗,不懂得虚伪、不懂得吹捧,戳破一切虚妄勇往直前的勇者恰恰是文人的尴尬,如果都像鲁迅这样,文妓们还怎么忽悠老百姓啊!现在的文人就是拉大旗作虎皮,先夸大西方或某位“前辈大师”,鼓吹一通民主自由,然后拿些片面的东西以点代面进行总结.说白了就是西方最好,我最知道西方,所以我第二好,你们都不懂,都需要启蒙,西方老大我老二,既然老大不在中国,那就看我了,反对我就是与民主自由作对。总结的视角与落脚点基本是封建士大夫和唯西方文明论这两种看似相对立的东西的混合.简而言之就是革别人的命,封自己的建,假洋人的威。

  胡适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当年的胡光明事件就能说明一切了,为了给当局暴行洗地,胡已撕下一切伪装胡说八道了,当时民权保障同盟为了解救被关在北平反省院中受到残酷迫害的记者和学生展开了一系列营救活动,通过媒体揭露了反省院的黑暗,胡适对此非常反感,认为全是造谣,他本人跑到监狱中调查了一番,与犯人直接进行交谈,然后声称反省院中的犯人很自由、很光明,当局非常人道,绝无酷刑加身。可实际情况如何呢?狱中的周默秋托人给他写了一封求救信,内容如下:

  自从那天和你见面之后,即想写信给你,可是我们是不许有笔墨的,……如果我们在监房里被搜出了笔来,我们是要受严重的处罚的。……先生,你得救我呵!非人的生活,真过不下去呵!受审时,我捱了三次酷刑,……看看吧!每天十二时,何时不有青年学生被拷打的哭声!那个刑场里不有青年学生的热血?(见《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第175-178页)

  被关押在北平军事委员会军法组的北大旁听生杨韶秀致信胡适说:

  学生……十二月九日晚,因政治犯嫌疑被捕,一周之中展转三处,严刑加身,强迫成招。……(中册第173页)

  还有一封署名关仰羽的来信,长达六千余言,详细记述了他本人被关北平宪兵司令部十三天中遭受“酷刑拷打,惨无人道”的经历,并请求“设法拯救无辜,保障民权”。(中册第193-202页)

  千家驹曾致信胡适说:

  近数年来,国民党执政之结果,青年冤死与莫须有之“反动”罪名下者不可以数计。在狱中有十三四岁的青年。惨遭种种非刑的拷打,度着比地狱也不如的生活……(中册第158页)

  胡大博士对监狱的黑暗完全心知肚明,可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他将这些信全部隐下,单单拿了一封李肇音的信大做文章(此人身份比较特殊,未受严刑拷打),义正词严的驳斥民权同盟的报道,指责这些报道全是造谣!当他大义凛然侃侃而谈为当局主持正义之时,谁会想到他家里却还藏着好几封年轻学子的血泪之书!博士他老人家在课堂上满嘴高调宣扬民主人权,转过头来就把学生给出卖了,他算什么东西!

user avatar

你讨厌钱谦益吗?为什么讨厌钱谦益?

而胡大使除了在学问上给钱侍郎的学生们提鞋都不配外,余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参见钱昌照向老蒋建议派胡适赴美的理由:

————“他到了美国总不能再说日本人好话了吧?”

还是钱家人最懂胡博士啊。。。。

user avatar

方舟子有一句话我是特别赞同的,捧胡多半伪君子,骂鲁必定真小人。


胡适的至交杨杏佛为争取民主自由死于kmt枪下,十四岁的儿子都差点被一起打死。胡适遂泼脏水说杨杏佛就是睚眦必报没朋友必然出事,然后搭乘“日本皇后号”游轮去参加太平洋会议去了,连杨的追悼会都不参加,挽联都没一副。

至于杨杏佛没朋友的说法自己看杨杏佛追悼会参与者名单长长一列,十有八九都是泰斗。

同期中统威胁鲁迅说这就是你的下场,你敢去参加杨杏佛追悼会我们回来就杀你,鲁迅的回复是参加追悼会出门钥匙都不带,老子出门也不打算回去。


鲁迅活着的时候极其鄙视胡,胡适不敢吭声,鲁死了苏雪林诽谤鲁迅,而且以此作为事业,坚持了半个世纪,他装好人说我们要客观评价鲁迅的成绩。然后叶公超为鲁迅出头,仅仅是肯定了鲁迅散文的成就,胡立刻跳脚:鲁迅吐痰都吐不到你头上,你写这么长文章捧他干嘛。


胡适的徒弟被党国特务抓起来酷刑拷打,写血书给胡求救

这些信都tm藏在胡家里,结果胡张口胡说八道说没有酷刑拷打,最后宋庆龄把他开除出人权同盟。

user avatar

→→胡适1927年才拿到博士,1917年就以博士自居出书,是为无诚信。
→→劝老蒋出卖东北利益,劝老蒋向日本求和投降,组织低调俱乐部为汪精卫打气,是为无是非。
→→偷偷拿老蒋的钱,出卖《自由中国》同仁,是为无仁义。
→→在美国写下神文《台湾是多么自由》,是为无羞耻。
→→口口声声民主、自由,却为老蒋独裁背书,为小蒋背书,是为无操守。

→→见我的另一回答:

→→胡适牛逼在哪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