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健身房的老板跑路,你该如何维权?

回答
健身房老板跑路,这绝对是让人心烦到极点的事情。刚交的年卡、私教课,可能都打了水漂,这钱可不是小数目。面对这种情况,别慌,咱们一步一步来,把咱们的权益给找回来。

第一步:立刻行动,收集证据

老板跑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可能早就有些苗头了。咱们要做的是抢在前面,把一切能证明咱们交钱、健身的证据都搜集齐了。

付款凭证: 这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银行转账记录、POS机刷卡小票、支付宝或微信的交易明细,只要是你给健身房交钱的任何形式的凭证,都得保存好。如果当时交现金,看看有没有健身房盖章的收据,或者其他能证明你付钱的纸质证据。
会员卡或合同: 健身房给你办的会员卡、签的合同(如果有的话),里面应该有你的个人信息、会员期限、消费项目等内容。这也是非常关键的证据。
私教课的购买凭证和记录: 如果你买了私教课,那些课程安排表、教练签字的单子、或者私下和教练的沟通记录(比如微信聊天记录),都能证明你购买了服务。
健身房的宣传材料: 比如之前的宣传单、海报、或者在朋友圈里发的会员优惠活动信息,这些都能证明健身房的经营承诺。
与健身房工作人员沟通的记录: 如果你在跑路前,跟工作人员有过关于会员权益、退款、或者课程安排的沟通,并且有聊天记录、录音等,也都留着。这能证明健身房在跑路前可能就已经存在经营问题或者故意隐瞒。
其他可能的证据: 比如你和其他会员交流时,是否有共同的遭遇和证据。

关键点: 别嫌麻烦,这些东西都是咱们维权的“弹药”,越多越好,越清晰越好。如果当时交钱没拿收据,现在就更得努力回忆和寻找其他旁证了。

第二步:联合其他受害者,形成合力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和你一样交了钱却没法继续健身的会员,肯定也很多。人多力量大,联合起来效率更高。

在健身房现场寻找: 跑路后,健身房现场可能还有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可能还有一些不知情的员工留在现场。这时候,试着和其他到现场的会员交流,交换联系方式。
利用社交媒体和群聊: 如果你在健身房的微信群、QQ群里,或者其他健身相关的社交群里,都可以发信息,看看有没有其他受害者。建立一个临时的维权群,大家可以互相通报情况,收集证据,商量对策。
报警时互相支持: 报警时,如果能有多个会员一同前往,会更有说服力。

为什么要联合?

1. 证据更充足: 集体的证据比个人单薄的证据更有分量。
2. 力量更强大: 面对跑路的老板,单打独斗很难,联合起来才能给相关部门施加压力。
3. 信息更灵通: 大家互相分享信息,可以更快地了解到事情的最新进展,避免被误导。

第三步:报警,启动法律程序

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维权途径。即使老板跑路了,咱们也要让警方介入调查。

去哪个派出所? 理论上应该去健身房注册地的派出所报案。但如果健身房已经人去楼空,你也可以在你居住地或者发现问题的派出所报案,说明情况。
报案时怎么说? 清晰地说明情况:健身房名称、老板信息(如果知道的话)、你交了多少钱、买了什么服务、何时到期、现在健身房已经关闭且找不到负责人等情况。拿出你收集的所有证据。
报什么罪名? 这涉及到诈骗。如果老板跑路是蓄意欺骗,企图非法占有会员的钱财,那就是涉嫌诈骗罪。当然,具体的定性由公安机关来判断。
寻求警方帮助追回损失: 向警方说明你的诉求是追回会员费、私教费等损失。警方在调查过程中,会依法采取措施,比如查找嫌疑人、冻结银行账户等。

关键点:

报案不是为了“抓人”,而是为了“追钱”。 重点是告知警方财产损失情况,请求警方协助追回。
要有耐心。 警方立案侦查需要时间,追回损失的过程也可能比较漫长。

第四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投诉

除了报警,我们还可以通过行政途径解决问题。

去哪里投诉? 健身房所在的区、县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局)是主要投诉部门。你也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
投诉时提供什么? 同样需要提供你之前收集的各种证据,包括会员合同、付款凭证、健身房营业执照复印件(可以在市场监管局网站上查询到)、以及你与健身房的沟通记录等。
诉求是什么? 要求市场监督管理局介入调解,责令健身房退还费用,或者依法处理。

关键点:

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职责是监管市场经营行为。 他们可以对违法违规的商家进行处罚,并督促商家履行义务。
如果健身房是以公司形式注册的,还可以去工商部门查询其注册信息,了解是否有法人代表、注册地址等。

第五步:如果警方或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效率不高,考虑民事诉讼

如果报警和投诉的效果不佳,或者金额较大,你可以考虑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告谁? 健身房经营者(个人)或者健身房注册的公司。如果知道老板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可以作为被告。
在哪里起诉? 通常是在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即健身房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需要准备什么?
起诉状: 详细阐述案件事实、你的诉求(要求退还多少钱)、依据的法律条文等。
证据材料: 之前收集的所有证据,都要整理好。
被告信息: 老板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地址,或者公司的准确名称、注册地址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报警时警方提供,或者通过查询工商信息获得。
诉讼费用: 需要预交一定的案件受理费。如果最终胜诉,这部分费用可以要求对方承担。

关键点:

民事诉讼是最后的法律武器。 相对来说比较耗时耗力,但如果证据确凿,胜诉的可能性很大。
可以咨询律师。 如果你不熟悉法律程序,可以找专业的律师咨询,让他们帮你起草起诉状和代理诉讼。

第六步:关注后续法律程序的进展

无论你选择了哪种维权方式,都要持续关注其进展。

报警后: 及时与经办案件的民警保持联系,了解案件侦办的进展。
投诉后: 关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
诉讼后: 按照法院的要求准备材料,参加庭审。

一些额外的实用建议:

保持冷静,理性维权。 情绪激动无助于解决问题,只有冷静地按照步骤来,才能最大化地挽回损失。
不要轻易放弃。 很多时候,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希望。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在维权过程中,不要随意泄露个人敏感信息给陌生人。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对维权会有帮助。

健身房老板跑路是个糟心事,但只要咱们方法得当,证据齐全,并且联合起来行动,咱们的合法权益就一定能够得到维护!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好刚刚经历了健身房跑路维权的全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因为我刚遇到跑路不知怎么办的时候就是查了知乎才坚定了起诉维权的决心。

我是2018年6月在我家楼下新开的健身房办了两年健身卡的,创始会员,价格便宜,两年1599。由于当时我还有别的健身房卡一年没到期,本来不想买,可是会籍说只要出示现在健身房的合同证明还有没到期的卡,就可以延长一年,在现在健身房到期后开卡。我受到低价卡的诱惑,再加上就在自己家楼下,位置对我来说实在太好。就买了两年卡,在合同上约定在2019年8月开卡。

结果,2019年4月,邻居们在群里说健身房的营业执照已经到期,健身房老板已经易主,健身房交给物业的房租只到6月。立刻感觉到这是跑路前兆,好多邻居就聚在健身房,当天还报警叫了警察。警察担心演变成群体事件马上来现场调停。结果却告诉我们,仅凭大家猜测,他们不能按诈骗什么的拘捕健身房老板。如果营业执照有问题,得去找工商,如果对合同约定有异议得去法院诉讼。邻居们有有时间有能力的,第二天就去了去工商局和各种市场监督机构,只得出了一个人家营业执照正常注销,其余的也管不了的结论。

我在大连,大连有自己的民意网,对公共事务有问题啥的都可以去网上投诉,肯定会有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回复。于是我们一群又去民意网一顿投诉。这些问题也是被分到相关的工商执法部门,答复也就是:理解您的心情,但从工商手续来讲,现在也就是缺个营业执照的问题,已经督促新老板补办执照了。

过了几天,新老板确实补办了执照,但是这个阶段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套路了。健身房管理已经和之前大不一样,动不动就没水没电,空调和运动器械消失啥的。新办个营业执照八成也就是想在房租到期前让这帮会员消停点儿的小对策。最可恨的是,他们居然在安抚老会员的同时还在大力销售499一年的年卡。得到我们消息的自然不会再买,但是总还是有倒霉的这种时候入坑了。后来看了好多健身房跑路的报道啥的才发现,这些其实是健身房跑路的大部分路数:营业执照到期,换老板,器械消失,管理跟不上,无底线低价疯狂卖卡卖私教,价格低到正经经营绝对会赔死。但是要跑路的不会赔,毕竟最后敛一笔就要开溜了。

六月末,物业和健身房签的房租到期,健身房就彻底关门了。

这个时候其实所有被骗钱的会员都是很烦躁的。终于看清了跑路健身房的路数,却发现,之所以这么多跑路的,就是因为他们违法成本太低,而我们维权成本却很高。健身卡每人也就一两千块,为了这一两千块,真的还要劳民伤财的去法院诉讼么!工商执法,警察又不管,真的是投告无门。

维权群里大家各抒己见,有咨询律师的,有直接放弃的,更多在发牢骚,观望。我当时和几个邻居咨询了下律师,大家一起请一个律师以为可以分摊成本。结果律师一听说我们一人也就几千块的损失,都直接劝我们放弃。因为律师费都可能比我们损失的钱贵。更何况想维权的二三百人,没个专职来统计信息,确认跟进各种流程,根本就是一盘散沙无法进行一步。后来有人说他不请律师,自己去法院告(估计有公检法工作经验。)感谢这个邻居,他给我们分享了诉状模版,要准备的证据(健身合同,缴费记录,刷卡回执,收据,工商网站上下载的健身房营业登记记录)。还告诉了我们法院地址,号召大家自己去立案。我们这种赔偿金额少的诉讼费是50元,于是很多邻居按着这份指南去法院立了案。

没去过法院的人真的连法院大门在哪都不知道。而且提起诉讼大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程序,和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举证。其实真正做了才发现,其实很简单。我也没有把所有材料准备的特别完美。但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法院,发现立案窗口有详细的诉状模版和各种傻瓜示意足够教会你怎么写诉状。还有工作人员教你怎么整理证据。说实在的,立案窗口的小姐姐没有健身房会籍那么亲切,但是绝对也能把你教的明明白白。什么东西少复印了也可以现到法院楼下的收发室加印,花点钱就是了。交50元诉讼费,然后就回家等消息就行了。

我们一个一个起诉了一百多人,每个人都是单独立案,法院就把我们一百多起案子合并处理。现在感觉这种立一百个案比请一个律师代理一百个人立一个案的方式更好,因为社会影响力更大。

从7月立案,到11月,我们分好几批,一共各开庭两次,主要就是法庭质证,第一次,健身房原老板提出让我们到我们社区另一个稍远的健身房锻炼,说他和那里老板说好可以接纳我们继续锻炼。一部分人被忽悠着居然同意,就被收回了合同什么的。后来因为新健身房接手了这部分不能给钱的会员,估计旧老板也根本没和他捋清关系,再加上我们邻居都被健身房跑路刺激到,后来也没继续经营多久,没正式开业就彻底倒闭。我们这些坚持诉讼的到最后已经都坚定了坚持到底的决心,除了还钱,没别的商量。

当时并不知道到底得花多少钱,多少时间,毕竟法官也告诉我们,哪怕法院判他有罪,他要就是没钱我们也拿不到赔偿。当时一再感慨:难道我们的法律就是保护这种开了健身房跑路的行为么!邻居们坚定的表示哪怕我们要交强制执行费也要继续告。哪怕拿不回自己的钱,最后能把这种人判成老赖,让他坐不了火车飞机,用不了信用卡,贷不了款,甚至自己名下不敢放财产,一辈子看亲戚朋友眼色过活也好。用我们的努力哪怕能给他生活添一丁点麻烦我们也认。

目标调整后大家都不再焦虑,11月第二次开庭,健身房老板请了律师,表示愿意调解,考虑到创始会员办的卡有很大折扣,而且好多人也锻炼一年了,他们提出的调解方案是给2018年10月前办卡的按办卡价钱4折赔偿。10月后的5折。当庭微信转账。

我们原告这一批一次三十多人,最大的审判厅也坐不下,大家小声私语现场也乱糟糟的,每次开庭都把法官和其它书记员忙活一头汗。调解时大家可以提出交涉,但基本不会有太大变化,有不同意调解的就可以直接回去,等待今下来的诉讼程序。我毕竟总金额只有1599,没开过卡,一天没去,2018年6月办卡,调解是按四折赔偿。但是我和被告指出我合同上清楚写着我要到2019年8月才能开卡的事实后,被告直接提出可以给我按五折赔偿。考虑到继续诉讼的时间成本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我同意了调解。当场收到微信转账824.5元(包含我诉讼费的一半)。然后撤诉。另外25元诉讼费由法院退到我银行卡。

当然这件事我到头来还是损失了800元。但是我打算接受这个损失了,人生毕竟无法避免要交各种智商税。

这之后,我不会购买任何一年以上的预付消费了,再便宜也不买。买一年的预付(深度健身上瘾,离了健身房过不了)也会清楚考虑跑路成本,对预付款的商家反复考察确认后才买。也算是个上过法庭的人了。最起码知道了去法院告状的大体程序。

提醒大家,签任何合同,如果有什么额外约定,都要白纸黑字的写在合同上。像我因为有合同约定,被告自己提出增加一折赔付,有类似的邻居由于没有合同约定,就只能接受4折调解。在法庭上,任何只能用嘴说的东西基本就是毫无意义。有人后期买私教课,当天POS机坏了,教练说你先把钱交给我吧,我回头给老板。哪怕有转账记录,被告一句:我没有收到这笔钱,这笔私教费就连调解都不适用了。还有人把健身合同弄丢了,也直接遭到被告否认。好多人义愤填膺,不理解怎么会有人这么没良心的张口胡说。但法庭就是这样,空口无凭得不到任何支持。所以凡是没到期限的合同一定要保留。感谢我们是移动支付大国,现在很少人现金支付了,收据丢了也能找到支付记录。即使这样,大笔的预付消费也一定保存收据。

跑路的老板据说以前在大连别的区干过一把类似事件。如果当时被骗的会员也像我们这样坚持诉讼,逼他还钱,说不定他就没有资本再来我们这里再骗这一票了。在我们这里,即使只是赔偿健身卡的四折五折,还包括他请律师的费用,动辄一年半载冗长的诉讼程序,最起码也能让他短期内折腾不出什么花了。

其实,我们的法律和社会并不是健全的能确保所有的公平。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完全放弃它。只有每个人都努力才能让它更健全。

与其牢骚满腹的抱怨社会不公平,真的不如自己行动起来去争取公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