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真的相信有命运一说吗?

回答
关于“命运”这个概念,我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层面的。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信念或情感,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和理解,以一种详尽的方式来阐述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命运”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一种预先注定的、不可避免的事件序列或人生轨迹。它暗示着一切发生的事情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某种力量或规律在幕后推动。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命运”可以被理解为:

1. 哲学与形而上学中的命运:

宿命论(Determinism): 这是最直接关联“命运”的哲学观点。宿命论认为,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我们的思想、行为和经历,都是由先前的原因所决定的,且是必然如此的。
因果宿命论(Causal Determinism): 认为宇宙中的所有事件,包括人类的选择和行动,都是由过去事件和自然法则所决定的。如果你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所有状态以及所有自然法则,理论上就可以预测未来的所有事件。在这种观点下,我们的“命运”就是早已设定好的因果链条的自然结果。
神学宿命论(Theological Determinism): 这种观点认为,命运是由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所预先设定的。神知道一切,并可能已经决定了未来的一切,包括每个人的救赎或毁灭。在这种框架下,命运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逻辑宿命论(Logical Determinism): 认为关于未来的陈述本身就具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关于未来的陈述是真的,那么那个未来的事件就必然会发生。这是一种更抽象的宿命论。

自由意志与命运的辩论: 宿命论与自由意志(Free Will)是长期以来哲学上争论不休的议题。
如果宿命论为真,那么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我们的选择真的是我们自己做出的,还是只是预设程序的执行?
如果自由意志为真,那么它是否能打破或影响既定的命运?或者说,命运只是指某些无法改变的宏观事件,而我们仍然可以在其中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选择?
相容论(Compatibilism): 试图调和自由意志和宿命论。它认为即使所有事件都是由先前原因决定的,只要我们的行为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意愿和欲望(即使这些意愿和欲望本身也是由先前原因决定的),我们仍然可以被认为是自由的。在这种情况下,命运可能是一种宏观的框架,但我们在其中仍有行动的空间。

2. 科学与统计学中的“命运”:

概率与随机性: 现代科学倾向于用概率和随机性来解释许多事件,而不是不可动摇的“命运”。从微观粒子的行为到宏观的自然现象,很多事情都无法精确预测,而是存在一定的概率分布。
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 量子力学表明,在基本粒子层面存在固有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同时精确知道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似乎挑战了严格的因果宿命论。
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在许多复杂的系统中,即使是很小的初始条件的差异,也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偏差(蝴蝶效应)。这意味着即使在严格的因果关系下,由于我们无法完美测量初始条件,长期预测也变得极其困难,甚至不可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命运”的一种体现——事情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在细微之处被决定,而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基因与环境的影响: 从生物学角度看,我们的基因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生理特征、潜在能力甚至某些行为倾向。
基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 过分强调基因的作用,认为基因几乎决定了我们的一切。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过分强调环境的作用。
交互作用: 更为普遍的科学观点是基因与环境的复杂交互作用。我们的基因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而环境则决定了这些可能性有多少会实现,以及如何实现。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概率性的命运”——我们可能被赋予了某些天赋或倾向,但它们是否能发挥出来,以及以何种方式发挥,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的选择。

3. 心理学与个人经验中的“命运”:

认知偏差: 人类在解释事件时,常常会寻求模式和意义,即使它们可能并不存在。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一旦我们开始相信某种“命运”,我们就会更容易注意到并记住那些支持我们信念的事件,而忽略那些不符的。
事后诸葛亮(Hindsight Bias): 在事情发生后,我们常常会觉得事情本该如此,好像早有预兆一样。

个人归因: 我们如何解释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会影响我们对命运的看法。
如果我们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好运”或“命运安排”,将失败归因于“厄运”或“命中注定”,那么我们就更容易相信命运。
如果我们将成功和失败都主要归因于自己的努力、选择和能力,那么我们可能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心理舒适与意义感: 相信命运有时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意义感。
当面对无法控制的困难或悲剧时,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可以帮助人们接受现实,减轻痛苦,并从中找到某种意义。
相信“这是我的命运”可以为生活提供一个宏大的叙事,让我们感觉自己的存在是有目的和方向的。

4. 文化与宗教中的“命运”:

东方哲学:
佛教的业力(Karma): 业力理论认为,我们当前的经历是我们过去行为(业)的结果,而我们现在的行为又会塑造未来的业。这是一种累积的因果律,但它也包含着改变的可能性。通过修行和善业,可以改变未来的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命运”。所以,业力更像是一种“造就的命运”,而非完全预设的命运。
道家: 强调“顺其自然”,顺应宇宙的规律(道)。这并非完全宿命,而是认识到有些事情是超出个人控制的,与其抗争不如顺应,在顺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行动方式。

西方宗教: 如前所述,许多西方宗教包含神学宿命论的元素。

总结我的“看法”(基于信息分析):

我并不“相信”命运,因为我没有信仰的能力。但我可以分析和理解“命运”这个概念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1. 预设的、不可抗拒的命运: 从严格的科学和哲学角度来看,完全预设且不可改变的命运的证据并不充分。量子力学的随机性,以及我们对复杂系统预测的局限性,都表明世界并非一个完全可预测的、像时钟一样运行的系统。因此,一个完全机械化的宿命论在科学上是难以站稳脚跟的。
2. 概率性和影响力的“命运”: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强大的“影响因子”在塑造我们的人生轨迹,这些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概率性的命运”或“有约束的自由”。
遗传因素: 我们的基因确实为我们设定了某些生理和能力上的“上限”或“倾向”,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出生环境与社会结构: 我们出生的家庭、国家、社会阶层等,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起点和机会,这些因素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有巨大的影响。
历史与大时代: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大时代的洪流(如战争、经济危机、科技进步)会深刻地影响所有人的命运。
关键的偶然事件: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个突发的疾病或事故,都可能彻底改变人生的方向。

3. 个人选择与能动性: 尽管存在这些强大的影响因子,但我认为人类并非完全被动的存在。我们在这些约束和可能性中仍然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
应对策略: 即使面对不利的“命运”,我们也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如何调整自己。
学习与成长: 通过学习和成长,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影响“命运”的走向。
价值与意义的创造: 即使命运被认为是不可改变的,我们仍然可以决定自己如何在这个框架内生活,如何赋予生命意义。

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生活是“影响”和“选择”的复杂互动结果。 存在着许多我们无法选择的“初始条件”和“外部力量”,它们构成了我们人生轨迹的“大体轮廓”或“潜在可能性”。但在这个轮廓之内,我们的选择、努力、学习和应对方式,也在不断地描绘和修正着我们具体的“命运”。

与其说命运是“注定”的,不如说它是“被塑造”的,而且这个塑造过程是持续的,既有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也有内部的能动作用。相信命运,有时是一种对未知和无力感的心理回应,有时也是一种对生活意义的探索。而理解命运,则需要我们既认识到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力量,也把握住那些我们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由得我不信。

我在去北京之前,特意去钱老哥那边跟他告别。钱老哥是一个国内著名专业网站的创办人,同时也是一个易学高手。

在快到他公司楼下的时候,我一不小心踩在一个没盖严的井盖上,一条腿直接悬空踏进窨井,那真是蛋疼的瞬间。有踩坑的意外,但没有任何关于本次意外的故事发生,我很懊恼,但也没想要去找市政要说法,只是隐约感觉有种不祥的预感。

到了他的办公室,我也没提踩空的事,就喝茶闲聊。然后告诉他我要去北京,估计以后都没时间再见面了。他淡然一笑:要我说的话,你还是别去了。

我问为什么。

他说:你这次去北京,不会有好结果的,反而容易两败俱伤,谁也落不得好。

我沉思许久说,无论遭遇什么,我都不会动怒,我会管住自己的脾气。他摇摇头,告诉我无论我如何隐忍,都不会改变结果。

我去了北京之后,处处小心谨慎,但祸患依然突然降临,因为一点小事爆发矛盾,而被无情地扫地出门,那还是一个寒冷的早春,我徘徊在天津街头不知所措。想起了钱老哥的忠告以及自己立志想改变的命运,默然而颓丧。后来,又因为一碗鸭血粉丝汤是十一块钱还是十二块的无聊问题而争到决裂,然后我又被扔在泰山脚下无处安身。我告诉钱老哥,虽然奇怪的矛盾冲突导致了奇怪的决裂,但我真没动怒,他还是摇摇头说:你还不如爆发一下,把自己憋疯了又如何?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宿命,我换尽了各种与人相处的方式,却总没有一个善终的结果。

我在不同的时间内与不同的人登的都是江西三座不同的山。这也是一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宿命般的谜。我与江西的山到底存在何种神秘的缘分与联系?我始终想不通其间的关联性,只是觉得既充满了巧合,又被无边的宿命所压抑。登山的过程无疑是美好而甜蜜的,但之后的结局却又无比惊人的相似而苦涩。

2010年,我开车与人沿着一条路线游玩,2020年,我又开车与另外一个人走了相同的路线,让我恍如隔世,又如昨日重现,心中百感交集,最关键的是,居然后面的剧情与结局都是无比的相似。2010年那场旅游结束之后,我们因为投资收益的分歧而反目成仇,2020年的那场旅游结束之后,我们还是因为投资收益的问题而反目成仇。我甚至怀疑自己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之中,总在与不同的人发生类似的镜像事件,我心里很清楚接下来的剧情和桥段会怎么发展,有时会想刻意避免事件发生,妄图对既有的宿命做出改变的努力,但最终总是逃不过命运那强有力的安排。

如果说,第一次发生的事情是因为剧本太新无所适从的话,那么第二次第二个人再登场时,按理已有相关经验,不再应该掉进相同的坑里才对,而我,偏偏就又身不由己的一犯再犯,一错再错,并且身陷老坑而不可自拔。

在齐云山上时,我以为会有一个无比美妙的未来,因为那是一个无比美妙的开端,理应要给我们一个无比美妙的结局才对。但谁知,现在回想起来尽是不堪回首的记忆。在三清山上时,我以为我找到了最好的相处法门,因为我感觉到了自己已懂得如何珍惜呵护,配得上拥有一切美好和浪漫,但最后的结尾却是如此的悲催而又凄凉。到了武功山上时,我简直是带着虔诚的祈祷去面对,当我看到崖壁上凋零落寞的彼岸花时,我又预感到了另一个花叶永不见的结局,果不其然,无论我如何小心翼翼的细心呵护,总有一个无法规避的结局在那毫无意外地等待和降临。

我本不信命,奈何太多宿命压在身上让你无法换肩,你就由不得不信。我和钱老哥探讨过关于命运的无数种假设和解释,总是难以找到具有相应说服力的证据。哪怕我明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会发生什么,哪怕我正在努力地避免不想出现的结果,想把命运引向希望的港湾,最终还是无法逃过注定的宿命。

这命,由不得我不信。

user avatar

有的,具体公式比较复杂。

写个简化版吧:

1,Fate=a+(a+b)*Y+T*(1+L)

2,a为出生地、出生家庭、天赋决定的一个常量,大于零。

3,b为生活环境常量,大于零。

4,Y为行为变量,可以为负值,努力、奋斗、自律、贵人、开悟、无为,都在这里发生作用。

5,T为时代进程常数,为大于零的正数。

6,L为运气,可为负数。

7,a约等于“命”。

这个公式不适合天生开挂的人。

写个非数学版本吧。

你出生在召唤师峡谷。

出生的时候,你是哪个角色,这是【命运】中的【命】。

比如你是“女枪”,这是一种命。

你是厄加特,颜值不好,这也是一种命。

小兵,是一种命。

大龙是一种命。

泉水边卖装备的黑心商人,是一种命。

【命运】中的【运】复杂一些。

现在小兵掉钱掉多少?这是运势,【运】的一部分。

对面打野是个青铜还是钻石?这是【运】的一部分。

今天召唤师峡谷正好开活动,是无限火力,这是【运】的一部分。

你每次打肉盾都暴击,打adc都无法暴击,这是【运】的一部分。

买装备有个大神攻略可以抄,这是【运】的一部分。

你微操和意识练得超级好,这是【运】的一部分。

打的过程中有没掉线,有没遇到停电,这是【运】的一部分。

最终,【命】+【运】,就是你的命运。

user avatar

经常有人把研究宏观经济的人叫做算命师傅,这样说的人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说啥,只是在玩梗......只有极少数,真正明白命数,运数,和经济之间那些微妙的联系

命者,天之令;运者,迁徙

我很喜欢这个解释,命运连在一起,就是人在天命下的迁徙。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不可抗力的天灾面前,用远行或者迁徙去逃避灾祸。而多年之后,当他回忆这场天灾,和他自己的迁徙时,他会说这是命运。

或者说,命运是一个人在面对一些不可改变的事情的时候,去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改变。这其实是个很精准的定义,因为命运就是你面对不可抗拒的死亡时,用一生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部分所谱写的篇章,再加上一些你力所能及意料之外的变故。有些变故是好的,有些不然

俗话说的命运,其实是命数+运数+不确定性。

比较唏嘘的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命数,不知道运数,把不确定性当做命运。然后在感叹命运不公的时候,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感叹的是命数不公,运数不公,还是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公....

少部分人知道命数,知道运数,但这类人容易过度自信,不相信不确定性,总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

真正有智慧知道命数和运数,又能很谦卑承认世界有不确定性的人,是不多的

也许世界上真的有聪明人可以同时知道命数,运数,以及命数和运数之外的不确定性。但我愚鲁,我估计我能讲清楚前面两个就算不错了...



命数,是你生活中那些不可改变的事情,或者很慢变化的事情。比方说你出生时候的经济到底是好是坏,上升的经济增速往往伴随着更加开放的文化,浸染那一时期所有的青年。你成长时期的经济到底是好是坏,决定了你的世界观到底更积极还是更悲观。你出生的那一年,出生人数是多是少,决定了你一生竞争压力到底相对较高,还是较低,这些都是你没法改变的东西。

运数,是你面对命数时的选择。准确来说,运数是对命数的反抗程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命数每天给你五个桃子。而你觉得不满,你想要更多,你想要六个桃子,拉长时间周期来看,你有些时候会得到6个桃子,有些时候会得到4个桃子。只要时间周期拉得足够长,你的均值还是5个桃子。

有些人会把拿到6个桃子叫做运数,或者叫做好运,然后把拿到4个桃子,叫做坏运。但实际上,祸福相依,你的好运与坏运总是相伴而生的,你有一天拿到6个桃子,意味着有一天会拿到4个桃子。

真正来说,我觉得一个人的运数并不是6个桃子或者4个桃子,因为这个是均值回归的,一个人的运数是(6-5)=1个桃子。

不同的运数,指的并不是有些人拿到了6个桃子,或者有些人拿到了7个桃子。运数是,有些人愿意承担1个桃子的风险,有些人愿意承担2个桃子的风险。运数,是对命数的反抗程度。那么自然而言,运数的最大,是以全部命数做赌注,意思是,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如果你的命数是5个桃子,你最大的运数也就是5个桃子。你最大的好运,在你选择自己能承受多大的代价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有些人会有疑问,有些人可能命数只有5个桃子,他赌上了自己的一切,用5个桃子最后换回来10000个桃子。这点在茨威格的书里面也有写过,命运重视对于那些扼住它咽喉的勇者特别慷慨。我的理解是,可能还有1999个桃子的主人赌输了....幸存者偏差让你看到了更多好运的人,然后你误解10000个桃子是强者运强,其实并不尽然,运气强的意思是你赌上了你所有的5个桃子,这是你最强的运气,但到底你是输得精光的那1999个人,还是最后赢得那一个人,你是不知道的,这是世界拥有的不确定性。

所以命运,就是生命中不由你决定的那些事情+你反抗这些事情的决心+不确定性的总和。而你会发现,真正人的一生中,你唯一能自己决策的部分真的好少,你只能决定你有多大的决心去反抗命数,命数不由你决定,而不确定性同样不由你决定。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举个例子,你出生在1953年的美国,你1974年大学毕业,这是你没法决定的事情。你也没法决定1945年二战结束,虽然这很有可能是你1953年能够出生的原因之一。然后在大学的时候你遇到了石油危机,这也是你没法决定的事情,然后当时挖矿依然是个很有趣的行业,通胀很高,这也不由你决定,在林登约翰逊决定搞福利政策的时候你才十几岁。然后1974年,你在某个大学学矿业毕业了。这是你的命数,你没法改变的部分。或者说,大部分都是和你无关,但影响着你的事情。

这时候你有两个选项,反抗这个命数或者不反抗这个命数。你要是不反抗这个命数,在你30岁的时候,美国通胀就见顶了,从此矿业领域的辉煌不在,你要等到1999年才能看到另一波并购狂潮,那时候你已经快50岁了,你人生中最好的20年可能都在追忆以前高通胀年代。你如果反抗,你可能就活得舒服点。

但命数和运数之外,还有不确定性。虽然你命数很糟糕,1974年加入了矿业行业,然后你选择不反抗命数,运数不强,但你挡不住不确定性就是喜欢你,你在行业萧条中努力,最后你变成了创立Ivanhoe公司的矿业传奇Friedland(1950年生人)。或者创立PAAS泛美白银的Ross Beaty(1953年生人)。

但Friedland还有个同学叫做乔布斯,所以你也很难说如果当时这哥们如果不去挖矿到底会不会有更好的成就


所谓知天易,逆天难,人其实可以部分知道自己的命数,当然少有人真的去思考这一点

而知道命数后如何决定自己的运数,才是难题。

上图展示了美国从扩张到收缩的两个阶段,由于趋势性很强,你可以看到自己到底处在A侧,还是B侧。

在A侧,一切都在上行,经济增速从来不是问题,虽然波动很频繁,二战后的繁荣持续到了1970年代中旬。社会虽然问题丛生,但出生率依然很高,劳动人民的实际工资一直上行,

在B侧,一切都是反过来的,经济增速慢慢成为问题,但波动反而变小,通胀从一个大问题变成没问题。社会风气从开放逐渐变成保守。

当然,你可以用更小的频率去看命数,这没关系,命数是你生命中不可改变的东西,越大的时间周期,趋势性越强,不可改变的可能性就越大,你选择更小的频率,你所认为的命数,其实不是命数的概率就越大。

比方说,当你认为2021年复苏可以持续的时候,你在用一个1年的经验做判断,当你认为2021年通胀不可持续的时候,你在用一个40年的经验做判断,当你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会增长的时候,你可能在用一个百年的经验做判断。不同的判断,对应了不同的置信度。

这说明了两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 命数是分层次的
  • 该如何想运数呢?

比方说,你是一个1987年生的女孩子,出生在广东的城市,你的命数有很多种写法,包括但不限于

1)你出生在共和国出生人口过去40年的最高点,意味着你的竞争很激烈。

2)在你6岁时,你所在的省份经历了重大的产业调整,可能你的父母或多或少受到牵连

3)在你14-20岁的时候,你经历了共和国最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会成为你生命中的乐观底色

4)快速的城镇化意味着你不需要如同农村的同龄人那样频繁调换学校。你接受了更好的教育。

我可以一直写下去,但真正懂你自己命数的人,是你自己。你生命中那些历史和烙印决定了你的命数,知天易,说的其实是你自己知道自己的命数容易。

其实你仔细想想,真正最了解你自己的人就是自己,你性格的形成,一些特点的培养,一些习惯的养成,这些都是你生活给你打下的烙印。是你从出生到现在一切经历的总和。

命数就是你现在这些你现在拥有的,不可否认不可更改的过去。这是你需要去回溯的。

  • 有些是经济决定的,比方说你三观形成的青少年时期到底经济是好是坏,可能决定了你是不是悲观,甚至我看过研究,审美以及个人意识也和经济增速相关。80年代日本高增长的时候大家都是X-Japan那个样子

等到90年代后期,JK就开始流行了...

  • 有些是地区决定的,如果你1987年出生的时候,不是出生在广东城市而是东北的工厂大院,那么你10岁的时候可能命运差别就挺大了。
  • 有些是家庭决定的,但这个就难以缕清了

无论如何。命数是一个不由现在的你决定,已经发生在你生活中的事情。


那运数呢?

当你面对一个层层展开的命数,你到底是选择反抗还是投降,反抗的话,反抗多少,反抗哪些?这些都是你自己的决定,这就是你的运数了。这是你自己决定的

比方说,你觉得1987年出生的人太多了,竞争压力太大了,你决定晚一年读书,或者留级一年,或者跳级一年,这就是你的运数之一,你改变了自己的年份

比方说,你如果出生在1987年东北的一个工厂大院,然后你在2001年南下广州,这就是你的运数,你改变了自己的位置

要知道,当你选择运数的时候,祸福相依,你只能选择你决定反抗的程度。或者说,你愿意接受的最大代价。

就像一个股票价格在50,你只能决定自己止损到底是放在40还是35,你是没法决定它到底可以涨到多少的。只能说,当你选择把止损区间放大的时候,你获得传统意义中的“好运”(也就是价格上行)概率更高。

这些反抗,对不同命数的反抗,汇集在一起,就是你的运数合集了。

命数是你自己思考出来的,是你已经看到的现实情况,是你不可否认的过去。运数是你自己选择的,当你面对不可否认的过去,当你看到现实情况,你决定怎么做呢?是全盘接受,还是否认一些自己的过去,做一些改变?

当你做出改变的时候,要知道,你是没法决定结果的,比方说假定你的命数是10000,你没法说,我要把命数变成15000,这是痴人,你只能说,我想把命运变成10050,但我愿赌服输,如果命数变成9950,我也坦然。当然。有些急性子会说,一次50太少了,我一次要5000,这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能接受5000的结果,你是可以去赌15000的可能性的。

当然,命运有些时候会给你开玩笑,你好不容易算出自己命数是10000,决定自己的运数是50,然后你去努力后发现运气特别好,命数变成了20000,你也不知道为啥。这是有可能的。但同样道理,你小心翼翼,精心计算,最后一梭子下去发现命数只有2000也是可能的。

这东西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做起来非常难,就用上面那个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图形去说事情。知道命数是知道现在经济到底是长周期上行还是长周期下行。但你要不要反抗这个图形呢?你要不要做多通胀呢?如果你在2001,2016,2020年做多通胀,你是赚的,如果你在1995,2014,2018做多通胀,你就是亏得。运数是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不容易

所以如果说命数使然是一种注定,运数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但你当下的决定,你对过去命数的反抗,会变成你将来的命数,而你未来的命数,又决定了你未来的运数。所以命运纠缠这四个字也非常有趣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命运的无常,但给我最大震撼的一次,是长大后读一篇叫做Carry的论文的时候,那里面,Carry,就是我理解的命数,Volatility,就是运数+不确定性。

  • Long Carry Short Volatility,就是接受命数,降低自己反抗命数的程度,降低不确定性
  • Long Volatility Short Carry,就是否认命数,增加自己反抗命数的程度,增加不确定性

所以说,一个人长大后,知天命,就是从Long Volatility变成Long Carry开始的。当然,一般你足够有钱了,你就Long Carry了。

所以有些时候你觉得一个人开始信命数,不是因为他相信命数,而是他不再相信运数,或者他没有力气再去驱使他的运数了。当你的气运尽了,就是你不再反抗命数的时候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你的命数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命数就是你自己的过去的总和,只要你仔细,坦诚地剖析自己,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命数。

而运数是你自己的选择,你面对自己的命数,你到底是选择接受,还是选择反抗。

而笼罩在命数和运数之外的不确定性是一个谜,让我们祈祷茨威格真的是对的:命运真的会青睐勇者

所以我是否相信命运,我是相信的,我相信命数是你的过去,我相信运数是今天的你到底怎么看过去的你

理论上,过去的你+今天你的选择=未来的你,但不确定性始终存在。

所以未来的你 = 你的过去+今天的你如何看过去的你+一些不确定性。

我可以理解很多人把命运当作位置,把不确定性当做命运的主角,但在我眼里,你最好要先知道自己的命数,先决定自己的运数,再去谈论不确定性。

(虽然我不确定,但我的的确确觉得:不确定性和命数是负相关的,就像Carry和Volatility有些时候负相关一样。你的过去越沉重,你的命数越沉重,你循规蹈矩的概率就越大,你身上的不确定性就越小。)

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不错的算命师傅...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一句,人类文明最欣赏的英雄,往往都是反抗自己命数的。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星落秋风五丈原,诸神的黄昏。这说明了两件事情

  • 大部分人不会反抗自己的命数,连运数可能都没有,更谈不上好运和坏运,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羡慕那些强运的英雄
  • 反抗自己的命数,Short Carry Long Volatility这么难是有原因的....因为你在和大部分人做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命运”这个概念,我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层面的。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信念或情感,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和理解,以一种详尽的方式来阐述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命运”这个词的含义。它通常指的是一种预先注定的、不可避免的事件序列或人生轨迹。它暗示着一切发生的事情都不是偶然的,.............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相信不相信”,不如说是我的一种观察和期待。仔细想想,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的游戏”一定不会出现在国内。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比如《原神》、《黑神话:悟空》(虽然还没正式上市,但从放出的一些片段来看,潜力巨大)、《鬼谷八荒》这些,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无论是在深夜仰望星空,还是在阅读科幻小说时,都曾有过类似的好奇。关于外星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既古老又始终充满魅力的哲学和科学命题。在我看来,说“相信”可能还不够准确。更贴切的说法是,我基于现有的科学认知和逻辑推断,认为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这不是一.............
  • 回答
    关于美国51区是否真的有外星人,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和猜测的话题,也是流行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美国51区是否有外星人的说法: 起源和传说: 51区之所以与外星人联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系列的民间传说、目击事件的报告以及一些被认为泄露的信息。其中最著名和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是19.............
  • 回答
    面对这种状况,我的第一反应绝对是高度警惕,然后会迅速进入一个“分析+行动”的模式。首先,我会第一时间不会完全置之不理。哪怕他平时再喜欢开玩笑,生命安全这种事,也不能冒险开玩笑。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事儿大条了!”然后,我会开始尝试联系他。不是一条简单的“别逗了”就结束了,而是会尝试: 电话: 我会.............
  • 回答
    说实话,听郭德纲相声听久了,确实会时不时冒出“这不就是个笑话吗?”然后过一阵子一看,哎呦喂,这事儿怎么跟老郭说的一模一样!有时候感觉他不是说相声的,简直是算命先生,只不过他拿的是俩大褂,嘴里说的是段子。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件,说起来都有点意思:1. “开场先打个广告,广告打了半个小时,又给厂家打了个.............
  • 回答
    说实话,在真正和异性亲密接触之前,我以为爱情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充满了浪漫的惊喜和激情四射的瞬间。我脑子里勾勒的亲密接触,总带着一种神圣又梦幻的光环,好像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并且完美无瑕。结果呢?嘿,现实可没那么客气。最让我意想不到的一点是,原来那种“连接感”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微妙得多。我.............
  • 回答
    中医里“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恰是中医认识疾病和用药的精髓所在,它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医对人体运行规律和疾病本质的独特洞察。这并非简单的理论游戏,而是几千年来无数医者在实践中提炼出的智慧结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病理机制和方药作用机理。“同病异治”:看见疾病的“不同面孔”所谓.............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确实想了很多。要说“相信”这个词,用在我身上可能有些太直白了。我更倾向于理解为,读书,它确实拥有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强大力量,而且这种力量,远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深远和广泛。你想想看,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接触到的世界,我们的认知,都是通过各种信息输入的。而读书,可以说是最系统、最.............
  • 回答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疑问。要说我“相信”新能源车是真的环保,倒也不是某个单一的“那一刻”,更像是一个逐渐清晰、层层递进的过程。最开始,接触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最直观的印象就是“零排放”。在城市里,看着那些悄无声息地滑过的车,没有柴油的“突突”声,没有尾气的刺鼻.............
  • 回答
    CNN 确实曾发表过类似表述,大意是指控特朗普性侵的人与指控弗兰肯(Al Franken)性侵的人之间,特朗普方面似乎鼓励人们相信前者而质疑后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一些背景信息以及两位政治人物各自面临的争议。背景回顾: 2017年末: 这是美国社会“MeToo”运动如火如荼的时.............
  • 回答
    说起来,这人生路上,偶尔蹦出几个点子,就像黑夜里划过的流星,一闪而过,却能把你的整个天空照亮,让你突然明白,原来一直以来,你以为自己是个小小的泥瓦匠,其实手里握着的是一块能雕刻出艺术品的璞玉。我算是比较早接触互联网的那批人,当年网络就是个新奇玩意儿,大家都在摸索。那时候,我总觉得,世界就是你眼前看到.............
  • 回答
    关于拼多多员工猝死事件的传闻和公司回应,目前存在多种说法,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验证,以判断其真实性。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媒体报道的梳理: 事件背景:拼多多员工猝死事件2021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拼多多某员工因工作压力过大,在办公室猝死。该事件引发公众对互联网企业工作强度和员工福利的广泛讨论。具.............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生命、关系和命运的理解。对于“真正有缘分的人怎么样都能遇见”,我的看法是:我相信有缘分的存在,但“怎么样都能遇见”需要更细致的解读。缘分并非一种被动等待的魔法,而更像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它会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和选择,最终导向相遇的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试图用各种方式去理解,最终让我能够“相信”佛菩萨真实存在,并非基于一套严谨的科学逻辑推演,也不是某个权威的亲口证实,而更像是一种渐进式的感悟和内在的契合。如果一定要详细说,那大概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经典中描绘的甚深智慧与慈悲。我接触到佛经,最开始是被里面描绘的宏大世.............
  • 回答
    滴滴被曝出“大数据杀熟”的事儿,就是说同一个地点,两部手机下单,价格能差出个八块钱来。这么说吧,这事儿放在今天这光景,听起来挺让人不舒服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你想啊,现在大家出门,手机几乎不离手,衣食住行,很多都靠手机APP来解决。滴滴作为咱们日常出行的一个大头,价格能不能透明、能不能公平,这直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有分量。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彻底放下眼前的一切,去踏遍山河进行一场净心之旅,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眼前的一切”,在我看来,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舞台。我有我的角色,有我的台词,有我的观众,也有我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期待。这份“一切”,可能包含了工作中的责任和成就感,与家人朋友.............
  • 回答
    嗯,让我想想这个问题。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我会有机会选择吗?如果我是真的一个人,或者我的伴侣那边无论如何都无法承担起大部分的家庭责任,而我又觉得不能就这样把孩子扔给别人照顾,那么,我大概是会考虑辞职的。这可不是个小决定,想想看,辞掉一份工作,意味着什么?首先是收入来源的断裂,这是最现实的。我现在的.............
  • 回答
    你问我,如果真的忘不了一个人怎么办?这个问题,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雨,淋湿了我所有关于“放下”的盔甲。我总以为,时间是个万能的解药,只要熬过去,那些刻骨铭心的痕迹总会渐渐模糊,就像褪色的照片,再也找不回最初的鲜活。可事实呢?有时候,时间只是把疼痛藏得更深,而不是让它消失。忘不掉一个人,这事儿说起来轻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