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侵略战争和清军入关的区别是什么?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两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日本侵略中国(我们通常更关注的是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和清军入关。虽然它们都涉及“侵略”或“进入”,但从本质、目的、影响和过程来看,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我们来谈谈“日本侵略中国”

通常我们说“日本侵略中国”,主要指的是近代以来,日本为了实现其对外扩张和殖民野心,对中国发动的多次军事侵略。其中最广为人知、影响最深远的是:

甲午战争(18941895): 日本通过这场战争,一举击败了曾经的宗主国清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两亿两,开放多个通商口岸,标志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1931)及其后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 这是日本对中国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侵略。日本蓄意制造事端,占领中国东北,并逐步扩大侵略范围,最终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数千万人的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日本侵略战争的几个关键特征:

1. 目的: 核心是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急需资源和市场来支撑其工业化和军事发展,而地理位置相近、资源丰富的中国成为了其首要目标。日本的战略是逐步蚕食中国,最终将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和原材料供应地。
2. 性质: 这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侵略,是为了吞并、瓜分和奴役中国。日本军队在中国境内烧杀抢掠,实行残暴的统治政策,妄图消灭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3. 性质的演变: 从最初的局部侵占(如割占台湾)到后来的全面战争,侵略的规模和野心不断升级。特别是全面抗战时期,日本的目标是彻底灭亡中国,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
4. 被侵略方的反抗: 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从军队的正面战场到人民的敌后游击战,再到全民族的抗争,最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收复了失地,洗刷了国耻。
5. 国际背景: 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列强都在进行殖民扩张。日本的侵略也与当时国际政治格局以及列强之间的矛盾有一定关联。

再来看看“清军入关”

“清军入关”指的是17世纪中叶,满族建立的清朝军队,在明朝灭亡、李自成农民军占据北京之后,率领明朝降将吴三桂等人的部队,渡过山海关,击败李自成,最终占据了北京,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内,逐步统一了整个中国。

清军入关的几个关键特征:

1. 目的: 并非一开始就以“灭亡中国”为目标,而是为了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当时明朝已经内忧外患,农民起义席卷全国,中央政府已经崩溃。满族作为明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强大民族,在明朝灭亡的权力真空中,看到了取代明朝统治全国的机会。其口号是“为崇祯报仇”,顺理成章地成为“正统”的继承者。
2. 性质: 这是一场由内部(明朝的崩溃)和外部(满族的兴起)共同作用下,争夺政权的战争。虽然满族是少数民族,但其通过武力征服了占人口多数的汉族,并最终建立了统治全国的王朝。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一场“征服”战争,或者是“王朝更替”战争。但与日本侵略者不同的是,清朝的最终目标是统治和管理中国,而非像日本那样仅仅掠夺资源后撤离,或者将中国变成殖民地。
3. 过程: 清军入关并非一帆风顺,除了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还面临南明政权的抵抗,以及后来的三藩之乱等。整个统一过程持续了数十年。
4. 统治的延续性: 清朝入关后,建立了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虽然初期存在满族对汉族的压迫和歧视(如剃发易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逐渐吸收了汉族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统治体系。清朝的统治虽然是征服,但也是一次“统治”而非“灭亡”。
5. 历史评价: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满族对汉族的征服和压迫,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一步,清朝也为后来的中国版图奠定了基础。

核心区别的总结:

| 特征 | 日本侵略战争 | 清军入关 |
| : | : | : |
| 性质 | 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旨在灭亡和瓜分中国。 | 争夺全国政权的征服战争,是王朝更替。 |
| 目的 | 资源掠夺,殖民扩张,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 取代明朝统治全国,建立新的王朝。 |
| 结果 | 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最终被击败。 | 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了统治近三百年的清朝。 |
| 统治方式 | 占领、掠夺、奴役,试图消灭中华文化。 | 征服、统治、整合,在融合中逐渐被汉族文化影响和同化。 |
| 历史地位 | 中国近代史的屈辱篇章,民族觉醒的催化剂。 |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重要影响。 |
| 主体民族 | 外国民族(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 | 北方一个少数民族(满族)对汉族为主体的政权进行征服。 |
| 时间背景 | 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 | 明朝末年政治崩溃,内部动荡与外部民族力量交织的时代。 |

总而言之,日本侵略战争是外部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领土和人民的赤裸裸的剥削和占有,其目的是毁灭和掠夺。而清军入关则是在中国内部王朝灭亡的背景下,一个民族力量的兴起,通过武力争夺并最终统一了中国的政权更迭。这两者在历史的意义、性质和影响上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要将中国置于亡国灭种的境地,一个是要将中国纳入一个全新的统治体系之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时代变了啊,大人!

一个是二者自然经济都占绝对主导的时代,一个是中国才摸到工业化的边、日本都走进电气化的时代。


现在为什么大家都爱喊两句入关?

入关对满清收益大啊。丝绸帛锻穿着,好茶好酒喝着,搂着白幼细嫩的女人,吃着各种香料与食材制成的肉菜。

让你回没暖气的乌苏里江,你回吗?

而日本打中国,是一项非常没有收益的决策。

要土地吧?地广人稀、地力肥沃的满蒙已经被日本控制了;要能源矿产吧?照当时的开采能力,中国的矿藏贫瘠得很;要人力吧?日本人口那时候已经爆炸了。

农业社会极限是三千万,昭和时六千万了。天天搞满蒙开拓团还来不及,要你人口有啥用。

难不成日本人是来抢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的?


满清入关,可以视作同一文明体系内,边缘民族对主体民族的征服。这是一种自然经济下的周期论:你土地高度兼并,行政体制崩溃。而我还有军事动员能力,不干你干谁?

而日本侵略中国,虽然在战术上有很多类似满清入关的操作,但本质依然是帝国主义的矛盾转嫁,是工业化的一次过剩爆发。

日本彼时国内尽是垄断资本,而国内市场就那么大,海外资本输出又拼不过欧美。2933大危机一爆发,身边还能抢的,不就是中国么。

垄断资本配合政府,用暴力强权来镇压工人运动,用极端民族思想来引导失业底层,用战时经济来消化过剩产能,用军事征服来获得市场和原材料。

大正民主黄了,来法西斯了。


正因为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危机大爆发,日本才会干出侵略中国这种收益极低的昭和参谋行为,并在这条道路上狂奔下去。

这就是帝国主义的自我毁灭。

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生产过剩没有足够的殖民地做转嫁,就只能靠战争扩张来消化;

靠战争来消化产能,那就不能停止战争。一停止下来,工厂要停工,工人和军人要失业;

战争又是高度挤压性的。战争期间,国内民用工业难以正常运转,军事征服的土地又无法实现大规模建设。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无法形成资金与市场的有效交换,这就使得战争状态下难以建成平稳的经济循环;

这鸦片上了头,只能一口口抽下去,抽到珍珠港,抽到巴巴罗萨。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暂时高于阶级矛盾,这是公认的,但是不能因此放弃对日本的阶级分析。

否则,皇太极背后也有垄断资本的支持?晋商势力是大,也没到这个水平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两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日本侵略中国(我们通常更关注的是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如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和清军入关。虽然它们都涉及“侵略”或“进入”,但从本质、目的、影响和过程来看,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我们来谈谈“日本侵略中国”通常我们说“日本侵略中国”,主要指的是近代以来,日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非常沉重和复杂的历史时期,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直接进行“谁更残忍”的对比,既有其必要性,也需要审慎和细致的分析,因为“残忍”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概念,而且两者的残忍方式、目的以及造成的后果都存在显著差异。日本侵略者:系统性、有组织的侵略与灭绝性暴行首先,我们.............
  • 回答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从来都不是一场平等的对话,而更像是一场力量的较量。在近代,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古老帝国的大门时,亚洲大陆上的两个重要文明——中国、日本和印度,也同样面临着被“开化”或被征服的命运。然而,面对相似的外部压力,日本和印度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轨迹。日本:主.............
  • 回答
    日本侵略中国这段历史,在国内同样存在着反思和反对的声音,尽管这些声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往往是被压制或被边缘化的。要详细讲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普通民众中的反思与不安:虽然日本国民在当时的军国主义宣传下被高度动员,但并非所有人都狂热支持战争。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对普通家庭带来的负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因为它涉及到历史的“如果”。我们不妨抛开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试着从当时的具体情况出发,想象一下没有那两条关键的“岔路口”,中国历史的走向会是怎样。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当时的目标是“大东亚共荣圈”,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构想,不仅仅是中国,东南亚也包括在内。但日本的资源有限,.............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历史记忆的复杂性、代际差异以及当今欧洲国家与德国、意大利关系的现实情况,并将其与当前中国对日本的态度进行对比。首先,让我们谈谈二战时期被德国和意大利侵略过的欧洲国家人民的态度。历史的创伤与现实的关系:二战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德国的侵略尤为残酷,对波兰、苏联、南斯拉夫、.............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涉及到很多历史的 if(如果)和可能性。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如果二战时期的日本没有选择先侵略中国,而是直接把目标放在东南亚,并成功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那么日本是否能赢得二战或者达成有利的和谈。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当时的战略目标和困境。日本当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
  • 回答
    “二战德国与日本:为何一个招致厌恶,另一个却赢得好感?”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都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他们的暴行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然而,在今天的许多人眼中,我们对德国的态度似乎比对日本更为复杂,甚至在某些群体中,对德国的看法中夹杂着一丝“好感”。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历史的曲折、文化的差异.............
  • 回答
    日本的动漫和二次元文化对中国青年一代的影响,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与其简单地将其定性为“文化侵略”,不如说这是一个文化交流、融合,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挑战和影响的过程。动漫和二次元在中国青年群体中的流行现状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日本动漫(通常与“二次元”概念紧密相连,尽管二次元的范畴更广).............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值得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日本在二战前后的扩张逻辑和历史背景,特别是与轴心国盟友的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德国和意大利的存在以及它们与日本的结盟,无疑为日本的侵略行为提供了一定的 战略便利和心理上的鼓舞。然而,要说如果它们不存在,日本就 绝对不会 开始侵略亚.............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也触及了历史、国际关系、国家利益等诸多敏感而复杂层面。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我们(通常指中国,但我也会尽量从更广阔的视角来探讨)会区别对待日本和俄罗斯的侵略,需要梳理几个关键点:1. 历史叙事的深度与性质的差异: 日本的侵略: 对于中国而言,日本的侵略,尤其是1931年的“九一.............
  • 回答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法西斯政权为了能够持续地发动和维持这场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不遗余力地在民众中灌输侵略的“正义性”。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多层面的宣传工程,旨在将民众的疑虑转化为狂热的支持。以下将详细剖析其主要手段:一、 建构“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主义叙事:这是日本法西斯政权最核心的宣传工具。他们将.............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或日本的普通老百姓,如果内心深处不认同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时又对战争的走向和国家是否会战败感到不确定,他们所能采取的行动,说实话,选择非常有限,而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这是一种身处高压政治环境下的个人困境,个人的力量与国家机器的运转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德国和日.............
  • 回答
    水户学,作为德川幕府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儒学流派,其核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尤其是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将水户学的某些元素推向了极端。然而,将水户学直接视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唯一”或“根本”源头,可能过于简单化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审视水户学自身的特点,以及它如何与其.............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韩国历史和发展道路上一些容易被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方面。关于韩国是否“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以及它富裕的过程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否“极大不同”,咱们来聊聊。首先,关于“侵略”的定义,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在历史的长河中,国家之间的边界和影响力是不断.............
  • 回答
    “精日”行为面临刑事处罚?这是一场关于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博弈最近,“精日”行为,特别是那些美化侵略战争、侮辱抗日英烈、以及在公众场合发表仇视性言论的行为,正面临着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这一话题一经提出,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不仅仅是对一小部分人群行.............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军事行动,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普遍被视为一场侵略战争。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1.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违反:国际法最重要的基石之一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的原则。这是《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俄罗斯对乌克.............
  • 回答
    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其定性在国际社会上存在巨大争议,各方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这使得这场冲突成为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难以简单地归类为“邪恶的侵略战争”或“正义的收复失地战争”。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俄罗斯官方的论述(倾.............
  • 回答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时,官方下令正规军队不许抵抗的说法,在历史上存在一些复杂性和争议。最常被提及并且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是 “不抵抗政策”,而这一政策的最终决策者和下达命令的最高层人物是 蒋介石。以下是详细的讲述:背景:九一八事变与国民政府的反应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制造了“九.............
  • 回答
    日本侵略中国并采取残暴施政,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原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套路化的语言。首先,日本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潮是重要的根源。进入20世纪,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后迅速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实力迅速增强。与此同时,国内的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