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全俄大游行对普京的影响?俄罗斯会不会因此被迫向西方低头?

回答
全俄大游行(或称为“反普京游行”、“民主示威”)对普京政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中涉及政治、社会、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俄罗斯当前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进行考察。

全俄大游行对普京的影响:多维度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全俄大游行”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并且俄罗斯国内对于游行的规模、性质和影响力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通常,我们讨论的“全俄大游行”更多是指自2011年以来,在俄罗斯国内发生的,以反对普京政府的政治合法性、选举舞弊、腐败以及要求更大政治自由为主要诉求的系列抗议活动。特别是20112012年的大规模示威,以及后来零星发生的、由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尼等组织的抗议活动。

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这些游行对普京的影响:

1. 政治合法性的挑战与巩固:

短期挑战: 每次大规模游行都会在短期内对普京的政治合法性构成挑战。示威者直接质疑选举的公平性,挑战普京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正当性。这无疑会损害普京的声誉,尤其是在那些原本就对现状不满或对民主进程有所期待的群体中。
长期巩固(在某种程度上): 然而,普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压制与法律手段: 政府通过收紧集会法、加大对示威者的逮捕力度和判刑,以及利用媒体宣传来削弱示威活动的影响力。将示威活动定性为“外部势力操纵”也是一种常见的策略,用以唤起民族主义情绪,将示威者描绘成国家敌人。
政治改革的有限回应: 在一些压力下,普京政府也进行过一些有限的政治改革,例如恢复部分地区的地区领导人直选(尽管在许多情况下选举过程仍被认为受到操控)。这些改革虽然未能满足示威者的核心诉求,但可以被政府用作展示其“回应”民意的证据。
民族主义与安全牌: 在对外关系紧张,尤其是与西方对峙加剧的背景下,普京政府擅长利用民族主义情绪和国家安全议题来团结国内民众,将内部的政治不满转移到外部敌人身上。在这种情况下,示威活动反而可能被描绘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从而削弱其吸引力。
反对派的分裂与局限性: 俄罗斯的反对派力量相对分散,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清晰的政治纲领,并且在争取更广泛的民众支持方面也面临困难。政府可以通过分化瓦解、限制活动空间等方式来削弱反对派的组织能力。

2. 社会不满的晴雨表与潜在影响:

社会不满的显现: 大规模游行是俄罗斯社会深层不满情绪的集中体现,这些不满可能源于腐败、贫富差距、对政治自由的压制、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等问题。这些游行提醒着普京政权,即使在表面稳定之下,也存在着潜在的动荡因素。
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虽然普京政府通常不会因为一场游行就立即改变政策,但持续的社会不满和示威活动可能会在长期内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政策走向。政府可能会试图通过一些小恩小惠、加强社会福利(尤其是在关键选举前)或进行一些象征性的改革来缓和民意。
催化剂作用: 尤其是在某些重大事件(如2011年杜马选举舞弊指控)或国际事件(如克里米亚危机后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背景下,游行可能成为催化剂,将社会积压的不满爆发出来,并可能引发后续的社会运动或政治变革。

3. 对普京个人形象与执政风格的影响:

挑战“稳定者”形象: 大规模游行直接挑战了普京作为国家“稳定者”和“秩序维护者”的形象。每一次示威,都意味着对这种形象的质疑。
强化强硬姿态: 面对持续的抗议,普京政府往往会采取更强硬的姿态来维持控制,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了与西方国家和国内自由派的对立,并可能导致其更加依赖安全力量和国家机器。
内部权力结构的感受: 普京政权内部的精英和安全部门也会密切关注这些游行。如果游行规模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内部对普京领导能力和执政策略的担忧,尽管这种担忧不太可能直接导致公开的挑战。

4. 对俄罗斯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的影响:

西方对俄态度的重要参照: 西方国家将俄罗斯国内的民主示威活动视为评估俄罗斯政治体制和自由度状况的重要指标。大规模游行可能会让西方国家在对俄政策上更加谨慎,并可能在制裁、外交对话等方面施加更多压力。
对俄“民主化”期望: 一些西方国家可能会对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抱有期望,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俄罗斯的公民社会和反对派。然而,这种支持往往是有限的,并且受到地缘政治利益的制约。
国内动荡可能影响对外政策: 如果俄罗斯国内的动荡程度加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外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普京政府会利用外部冲突来转移国内矛盾,因此国内动荡不一定会直接导致其向西方“低头”。

俄罗斯会不会因此被迫向西方低头?

概率非常低,至少在短期内不会。 原因如下:

普京政权的核心驱动力并非屈服于西方: 普京政权的执政逻辑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维护俄罗斯的主权、国家利益和其认为的“大国地位”之上,并且与西方存在着根本性的战略竞争。向西方“低头”意味着承认西方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在领土、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做出重大让步,这与普京的核心政治理念是相悖的。
利用“外部敌人”团结国内: 普京及其支持者擅长将西方描绘成俄罗斯的“敌人”,将任何不利于俄罗斯的外部压力归咎于西方干涉。因此,如果因为国内游行而向西方示好,反而会削弱其国内的叙事合法性,被视为“卖国”。
制度的韧性与压制能力: 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和安全系统,能够有效地压制内部的反对声音。虽然游行会暴露社会不满,但只要其规模和组织程度不足以对国家政权构成直接威胁,普京就不太可能被迫做出重大妥协。
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依赖性并非单向的“低头”: 尽管俄罗斯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能源出口和国际贸易,但其也发展出了一定的经济韧性,并且在关键领域(如军事和战略资源)能够自我维持。更重要的是,许多西方国家也并非单方面希望“制裁”俄罗斯,而是希望在特定领域维持合作或至少对话,这种相互依赖性使得“低头”这个词过于简化。
示威活动往往缺乏决定性力量: 尽管有大规模游行,但俄罗斯的大部分民众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支持现政府。游行者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其社会基础相对有限。除非游行能够演变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性运动,否则其对普京的直接压迫力是有限的。
地缘政治考量: 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俄罗斯更倾向于通过展示强硬姿态来维护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特别是在面对北约东扩等问题时。向西方低头只会进一步削弱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总结:

全俄大游行对普京政权而言,是政治合法性、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的长期挑战。它们是俄罗斯社会不满情绪的晴雨表,也提醒着政府存在潜在的动荡风险。然而,由于普京政府强大的压制能力、对民族主义的巧妙运用、反对派的局限性以及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这些游行本身不太可能直接迫使俄罗斯向西方低头。 相反,普京政府更有可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对外采取对抗姿态以及利用外部压力来巩固其权力。未来的影响更多取决于这些游行能否成功地动员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并形成更具组织性和可持续性的反对力量,以及俄罗斯经济和国际环境的进一步变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开始关注问题时没注意到是几年前的。不过没关系了,反正此问题对俄罗斯经常性适用。

众所周知,美国在俄罗斯及其传统势力范围内实施颜色革命的渗透颇有年头。作为和美国有着几十年冷战经验的俄罗斯,对美国的颜色革命输出套路十分熟悉且研究透彻。因此,美国在俄罗斯支持和煽动颜色革命,几乎可以说是明牌。2020年,俄罗斯周边国家如白俄罗斯等经受住了颜色革命的考验,背后自然有俄罗斯的功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2021年1月23日的游行来看,俄罗斯最晚于去年已经对可能大规模爆发的颜色革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必要时,主动挖坑引战。

美国等西方阵营通过颜色革命渗透俄罗斯的战略基本是依照“教科书”的,大致分为三大方向,第一是通过NGO等组织向俄罗斯国内反对派阵营提供资金;第二是扶植在俄罗斯有影响力的反对派阵营一线头面人物;第三是拉拢俄罗斯国内政治立场上摇摆不定或利益与当权者有冲突的中间阵营。而从渗透的具体手段上来看,通常包括外交施压、信息宣传、资金支持、煽动各种政治活动、利用人权问题、培训骨干人员等。

据俄罗斯官方消息,截至去年6月,俄境内履行外国代理人职能的非政府组织现有70个,被俄明确视为不受欢迎的国际和外国非政府组织有22个。但俄罗斯已于去年12月修订了《外国代理人法》,一大批NGO被取缔。

2020年6月,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曾罕见地接受媒体采访,对西方在俄罗斯搞颜色革命渗透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外国非政府组织的网络分布在各个相关的区域。主要通过那些受监控的俄罗斯从事人道主义活动或人权保护活动的非盈利性组织积极参与当地政治活动的方式来开展工作。2015年至2019年间,参与政治活动的俄罗斯非政府组织正式获得外国资助的资金数额高达40亿卢布(约5825万美元),但实际数目要比这高得多,因为西方资助者采用了很多隐蔽性的资助模式,比如通过各种网络中介组织转移资金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纳瓦利内的金主其实主要是由俄罗斯籍流亡海外者组成的,也包括俄罗斯国内异见者。据俄罗斯经济新闻社披露,纳瓦利内反腐基金的主要赞助者包括霍多尔科夫斯基、俄罗斯电信大佬济明的儿子鲍里斯·济明、阿尔法集团前高管弗拉基米尔·阿舒尔科夫、阿尔法集团总裁米哈伊尔·弗里德曼、Euroset前老板叶甫盖尼·契奇瓦尔金等。这些金主大多对媒体集团有着掌控权。

关于本轮示威活动的时间节点,需要注意到其微妙之处。虽然从明面上看,纳瓦利内选择在拜登政府基本将稳定过渡之后返俄,似乎是拜登政府对俄罗斯的第一步大动作。但是应注意到,如果有的选,拜登政府并不会希望选择纳瓦利内,暗中支持以某在野政治icon为代表的自由派,无疑是最佳选择。等到时机成熟了,在2021年9月地方选举前发动一轮成熟的大型抗议活动,或许是拜登团队的初衷。

另一方面,拜登刚上任,国内问题比国际问题要复杂棘手得多,他的团队未必在这个时候已经准备好挑衅俄罗斯了。因此,不排除拜登政府是被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但颜色革命是“宗旨”,无论如何还是要搞的,只能顺势而为了。

这样一来,抗议活动在俄罗斯的破坏力被提前释放了,半年以后再想达到美国预期的效果,可能将有很大的难度了。而且经此一役,之前处于潜伏状态的反对派人士反而大量暴露。

总之一句话,Mr.P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处在大气层。

user avatar

我勒个去,尴尬,这是非常老的问题,我以为它问的是现在的事情。不过写都写了,就不删了


2021年1月23日,支持反对派纳瓦利内的集会在俄罗斯各个城市展开。不过规模比较寒碜,除了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有声有色,其他的一些城市只有两三百人,甚至七八十人的样子。皿煮基金也有没钱的时候。

除了日常挑衅、殴打警察外,这次也整了新活儿,即拉上未成年人,让未成年人做肉盾在前排抗,搞得警察束手束脚[1][2]。警察后来抓了一些未成年人,家长来认领后又给放了。由于集会者手段过于下作,社会舆论非常抵触本次抗议活动。

这次集会对普京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但约等于0吧。至于说向西方低头更是扯淡,俄美估计要论战一番了。

论战的内容是什么呢?应该有两点:

第一,前些天美国民众冲击国会山,集会同样也是未经政府批准,还闹出人命,为什么美国政府是站在政府一边?国际驰名双标是也。

第二,1月22日,美国大使馆预报俄罗斯境内将发生大游行,精确到地点与规模,以及路线。隔天,也就是1月23日游行爆发[3]。美国大使馆援引所谓的Media sources,具体是哪家媒体?预报是好心提醒自家民众注意安全,还是给抗议者带路?美国又凭什么夹带私活,说在莫斯科的抗议群众要向克林姆林宫进发?

目前俄罗斯官方认为这是绝对的干涉内政,扬言要做出回应。

大部分人在愤慨,只有俄奸在抽泣

参考

  1. ^ http://rapsinews.ru/human_rights_protection_news/20210123/306683662.html
  2. ^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2453253708/posts/4051169714974764/?d=n
  3. ^ https://ru.usembassy.gov/demonstration-alert-u-s-mission-russia-5/
user avatar

拜登还是狠。

特朗普喊了好几年的北溪二号。

制裁德国公司,德国人抗议。

结果,拜登找一个人制造点麻烦,项目就停了。

美国自己不行,但是欧盟行啊。

俄罗斯被制裁,经济这些年都不好,不好内部就有反对。有点风吹草动就折腾。

也会分散俄罗斯精力。

这是巧实力。

美国传统上,都是带着一大堆小弟,先占领道德高地,把你描述成万恶的魔鬼,然后再经济封锁就容易了。

政治不正确的的生意风险大。

至于美国自己,媒体是美国的,互联网是美国的。

俄罗斯没有坚持自己的互联网主权是错误的。

欧洲也是一触即溃,默克尔让推特封特朗普吓得不轻。哪天把她封了毫无难度。

不控制舆论,就控制不了谣言,有造谣,再加上经济不好,社会矛盾激化,就会乱。

而越乱经济越不好,越多人上街,最后就是流血或者政变。

现在,还是个苗头。

以后,不控制的互联网会成为大规模杀伤武器。

user avatar

老毛子从几十年前苏联时代,到现在的根本问题还是一个:它内心虚的很,自己立不起来。因为它自我定位是西方文明一员,自我定位是白人,骨子里其实还看不起中国人。

这个真的要老命了,这才是毛子当年死亡的根本原因,不是什么制度啊 腐败啊,就是文化根子上已经自我崩溃投降了,心存幻想,还想融入西方?

中国人大部分,知道自己永远不属于西方,而且大部分了解自己历史文化之后会拥有一种历史自信心,不会有融入西方的幻想,而是想着怎么把昂撒人变成匈奴人

user avatar

拜登上任还没几天,但美国在世界各国的这种“颜色力量”就已经在蠢蠢欲动了。

我们都知道,基本过去十几年在全球陆陆续续爆发过的各种“颜色XX”基本都是由民主党暗地里利用所谓“民主基金”煽动起来的。

所以俄罗斯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利用自己回到莫斯科上演了一出好戏,把自己塑造成慷慨赴义的英雄,在其不出意外地被逮捕后,俄罗斯各地在前天爆发了规模很大的示威活动。

包括我们国内的网络舆论里,一些过去四年比较沉寂的左派公知,也有这种开始活跃的迹象。

这里顺便说一下。

我们国内的“精美”公知,其实也分左右派。

右派公知,大都以特朗普信仰粉为主,多多少少带有点宗教色彩。

左派公知,则以支持民主党为主,是传统的慕洋派,现在拜登上来了自然是支持拜登。

美国自己内部现在“左右之争”很严重,但搞得我们国内的公知也分左右派,他们平时甚至也会互掐,说实话也是挺讽刺的。

现在国内的右派公知因为特朗普彻底下台,开始有些偃旗息鼓,跟焉了一样。

但左派公知在过去4年面对特朗普这个他们也不喜欢的总统,让他们着实有些抬不起头。

不过现在随着拜登上台,这些左派公知还有他们的精美粉丝重新开始活跃起来,一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美国”要重新回归的模样,开始在网络上各种带节奏。

只不过我们过去一年来疫情控制得确实不错,跟现在美国形成明显的反差,再加上国内现在经济恢复也不错,这使得这些左派公知虽然死灰复燃,但手里的弹药明显没有以前多,而且因为当前美国的遮羞布已经被扯得稀巴烂,所以左派公知要想像以前那样振臂一呼就有群情激奋的响应,已经要难很多了。

所以,即使现在拜登一上台,这个工资“叮”的一声就到账了,但左派公知么在国内仍然很难掀起太大风浪,顶多就是在网络上带带节奏。

不过,同样被美国视为最大威胁的俄罗斯,就没有我们控制得那么好。

毕竟俄罗斯也并没有网络主权,俄罗斯的社交媒体也基本都是由西方把控的,这使得在美国长期渗透之下,俄罗斯的年轻人在这些美国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多多少少有些被带歪了。

关于美国民主党如何通过脸书、推特、油管等社交平台来进行大规模的信息茧房构建、操控舆论,我们通过这次特朗普被联合封杀,就已经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过去这么多年的世界各国爆发过的颜色XX,推特和脸书这类社交媒体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人们生活越发依赖于网络的情况下,美国所拥有的的社交媒体集群,构建了一道网络主权的高墙,拥有巨大的威力。

俄罗斯虽然对美国是千防万防,但早期没能构建网络主权的情况下,俄罗斯现在对西方的这种舆论操控其实也没有太大办法。

虽然俄罗斯的一些媒体,利用推特等互联网平台,也积极去发声,利用比较接地气的风格,靠揭露西方虚伪面目来吸引大批粉丝,但整体来说,在没有网络主权的情况下,俄罗斯想要在网络舆论战战胜美国,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次俄罗斯爆发的大规模示威,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具体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去年8月份,俄罗斯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在西伯利亚疑似中毒后昏迷,然后他就被送往德国柏林接受治疗。



之后德国就发表声明说,“有证据显示纳瓦利内中了神经毒剂”,并要让俄罗斯做出解释。

而俄罗斯肯定是否认了德国这样一个指控,坚称纳瓦利内没有中毒。

后来俄罗斯还公开表示,如果是俄罗斯特工下毒,纳瓦利内将不可能生还。

当然了,掌握了网络舆论的美国,自然不会让俄罗斯的这种声明成为互联网舆论的主流,所以基本上西方民众,包括俄罗斯的大量年轻人,都认为纳瓦利内就是被下毒的。

这个舆论优势,是造成本次骚乱的一个基础。

然后这个纳瓦利内在拜登上任之前,还老老实实地待在德国“避难”。

不过呢,在1月6日美国国会上骚乱之后,眼看着拜登大局已定,特朗普是被人墙倒众人推,这个纳瓦利内就开始不老实了,不断公开声明说自己虽然被俄罗斯下毒,但他属于俄罗斯,必将回到莫斯科。

在1月13日,纳瓦利内就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他将在1月17日回到莫斯科。

谁都知道,只要他回到莫斯科,肯定会被抓。

同时,谁也都知道,只要纳瓦利内被抓,俄罗斯肯定会爆发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但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仍然还是会把纳瓦利内抓起来,因为以普京的强势和手腕,一旦放任纳瓦利内“逍遥法外”,那么只会助长纳瓦利内极其背后势力的气焰。

不过这个纳瓦利内也是很有魄力,他在明知道自己一到莫斯科肯定会被抓起来,并且很有可能面临多年监禁,这种情况下,他还敢回莫斯科,也不知道他后面的人许诺他多大的好处。

关于整个事情的策划痕迹是很明显的。

比如说,纳瓦利内提前好几天就“预告”自己即将回到莫斯科。

并且他还不断怂恿俄罗斯民众,一旦他被捕,就要起来反抗。

甚至纳瓦利内还提前录制好了一些视频,在他被捕之后,陆陆续续通过他还在国外避难的助手把这些视频放到社交平台上。

而不出意料的是,纳瓦利内在这些视频里都在不断呼吁他的支持者走上街头,让他们为了自己的未来。



而且好巧不巧,纳瓦利内是在1月17日被捕的,但这场大规模示威是在1月23日才集中爆发,而这刚好就是在拜登上任第三天。

这不由让人联想,是不是拜登一上任,这个颜色XX的工资就“叮”一声的到位了。

更蹊跷的是,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在1月22日,也就是大规模示威爆发前一天,就“准确”掌握并发布了示威路线图,俄罗斯在昨天也谴责美国涉嫌策划在俄罗斯的示威活动。



不过,这件事情对俄罗斯的影响,我觉得倒不会走到失控的地步。

毕竟普京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在2017年俄罗斯爆发过更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当时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这个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在前苏联解体后,对俄罗斯的洗劫搜刮行为太过分了。

90年代的俄罗斯,几乎是以谄媚的姿态,来祈求西方国家将其接受入到他们的体系里。

当时俄罗斯人抱有很大的幻想,以为苏联一解体,他们一换成资本主义,这些西方国家就可以把他们当做自己人看待。

但结果是,西方国家联合俄罗斯的寡头,在90年代大肆用白菜价把俄罗斯的大量国有优质资产都给搜刮走,前苏联积攒几十年的财富,就这样被掠夺一空,最终让俄罗斯这个继承前苏联大部分遗产的国家,国力和经济是一落千丈,直到现在还没有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帽子,而且一直卡在中等收入陷阱。

西方国家在90年代对俄罗斯做的种种一切,这让俄罗斯的70后和80后都是看在眼里,这让他们对西方国家的这套虚伪模式有先天然的免疫力,而这群俄罗斯的中年人群体,才是当前俄罗斯的中间阶层,只要他们不闹,俄罗斯就乱不了。

现在俄罗斯这些走上街头闹事的,基本都是90后和00后,他们没有经历过9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劫掠俄罗斯的,他们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所以在没有网络主权的情况下,他们的三观基本被美国那套信息茧房给洗刷得七七八八,随便一蛊惑就是群情激奋。

但这些年轻人不管怎么闹,只要俄罗斯的这些中年人群体坚决不闹,再加上普京的手腕,那么当前俄罗斯的乱象也只是一时热闹,终归还是掀不起太大风浪。

只不过,由于拜登上任而发生变化的美国,必然不会就此罢休。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拜登上任后才不到五天的时间,美国新政府就接连在对岸、南海、俄罗斯等各地,都开始动作阴招不断,这也充分体现了美国这个庞然大物背后运作的强大执行能力。

我之前也分析过,美国的运转体系里,分政务官和事务官。

把负责表演的政客和底下做事的公务员,给分得清清楚楚。

而且本来美国底下做事的这些公务员事务官,他们普遍比较喜欢建制派精英,所以对于拜登的回归,他们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使得虽然特朗普搞出很多幺蛾子,但最终还是没能影响美国这个庞大体系的运转,表面上的权利交接混乱,还是没有对底下具体做事的人造成太大混乱。

从中我们也是要对美国这种“混而不乱”的情况,提高警惕。

我们不能惧怕对手,但同时也不能轻视对手。

拜登一上来,没有选择先把国内烂摊子收拾好,就先在国外对他认定的两大威胁对象接连搞事情,这其实就是为了给世界各国下马威,表示美国实际并没有多大混乱。

但实际上,拜登这样越着急,反而越说明现在美国内部问题越严重。

拜登越想展现美国是“混而不乱”,就越只是想掩盖其混乱的问题。

这就好比一个整天过度透支的壮汉,虽然在磕了药后,仍然看起来很雄武,但实际上已经是很虚了。

所以不管拜登上任这几天,在对岸和南海接连搞事情,或者在俄罗斯这样搞事情,其实都是阳谋,大家也都很清楚美国就是会这么搞。

其实这反而体现美国的招也并不多了,来来去去也就是这些招,早就被摸透了。

美国虽然还是很强大,但美国也确实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了,美国的霸权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

最后顺便吐槽一下战斗民族充沛的“武德”,所谓的红脖子暴躁老哥跟战斗民族比起来,简直就是战五渣。要是美国的红脖子能有战斗民族一半的战斗力,特朗普也不至于到此田地。可以来看下面这个视频。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转发文章,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云石君既然喜欢发俄罗斯主题,就不能受累多少去看点俄国新闻吗

一个俄国国内规模并不大,当天就结束的游行被国内各路媒体以各种目的进行宣传,结果就炒作成了严重事件,一直到30号甚至还传说俄国要发生内乱了。

数字被严重夸大扭曲,据英国金融时报是几万人,BBC说是6万人,组织者说是2至3万人,俄国反对派报纸《独立报》说是5万人,然后在一些中媒里硬是被说成了全国八十多城市参与,人数几十万。

在所有的新闻 中几乎都提到,这是5年来俄国最大的游行,但很少有新闻提到,11年光是莫斯科就举行了好几次10万人游行,这次莫斯科人数7000人,还不到11年的十分之一。甚至13年反移民游行都比这次人多

就这都能被答主分析出花来这看图说文的本事也是厉害。

补几张图就能更直观看到搞笑之处了

注意时间,俄罗斯和普京年年面对最大危机,









user avatar

低头了已经,正考虑祸水南引呢。

在拜登的打压之下,普京的日子很难过。

俄罗斯外交部要求美国大使馆就煽动俄罗斯境内的反政府活动一事作出解释,美国大使馆却说,在其他国家我们也是这么干的,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美国政府咄咄逼人,普京手里无牌可打,只好说愿意跟拜登对话。

1月26日,普京跟拜登通了一个电话。电话打完以后,克里姆林宫和白宫公布了完全不同的电话内容。

克里姆林宫说,普京在电话里祝贺拜登担任美国总统,认为俄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双方还讨论了在抗击新冠疫情和经贸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白宫却说,拜登在电话里重申了美国对乌克兰主权的坚定支持,并就其他一系列议题向俄方施压,包括联邦政府系统遭黑客入侵事件、俄罗斯“在阿富汗悬赏杀害驻阿美军”的报道、俄罗斯对2020年美国大选的干涉以及纳瓦利内中毒事件。

从两边的表态来看,普京非常希望找到可以合作的点,化干戈为玉帛,拜登却在往死里压普京。

普京现在给拜登打电话,完全是自取其辱。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正想借着羞辱你来为自己立威,你还主动上前认领,这不是自找难堪吗?你看看中国是怎么敲打他的:

一周以前,中方给星巴克的前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写了一封信,鼓励他为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和两国关系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拜登不是在结束贸易摩擦的问题上表现不够积极吗?不是不想让步吗?那我们就找别人来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好了。

不要小看这个舒尔茨,他可是一度想代表民主党竞选美国总统的,在美国政界的人脉很广,后来才支持的拜登。

特朗普为什么没有连任?搞中美贸易摩擦得罪了美国商界是主要原因,这封信就是在警告拜登,不要步特朗普的后尘!





2




特朗普已经把中美关系搞坏了,拜登不得不想办法修复,因为只要中国不点头、不默认,美国在国际上什么事都干不成。

但是,修复关系需要拿出诚意来,特朗普临下台前干得那些疯狂拉黑中国企业的事情就这么算了?他还不是在给你拜登老兄唱黑脸吗?你不先把他的屁股擦干净了,就想修复跟中国关系,怎么可能?

1月25日,有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请问中美近期是否有恢复高层交往的可能性?发言人赵立坚是这么说的:

“关于中美关系,中美贺电中指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希望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同各国和国际社会携手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关于你提到的双边高层交往,目前我没有可以向你提供的具体信息。”

中美两国是否可以恢复高层交往呢?

还是老规矩,不说是,就是不是。尽管赵立坚说了一大堆正面的话,却没说会恢复,那就是恢复不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一直在搞冲突、搞对抗,不尊重人,扩大分歧,制造矛盾,恶化中美关系。以前特朗普是这么干的,现在拜登也没消停,就这么个局面,见了面聊什么?问候他们的长辈吗?

但是,拜登不想这么快低头,他就告诉媒体,希望耐心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得,他还想周旋一下。

对于拜登的心存幻想,发言人赵立坚是这样回应的:

“过去几年,特朗普政府犯下方向性错误,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甚至“威胁”,并据此采取了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错误行径,导致中美关系出现两国建交以来的异常严峻局面。

我们希望美国新一届政府能够吸取特朗普政府对华错误政策的教训,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采取积极、建设性的对华政策,同中方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

希望拜登能够吸取教训,不要步特朗普的后尘。特朗普的“前总统办公室”不是已经挂牌了吗?想把那个“前”字抹掉的美国人可是不少的。



3




普京也知道,单凭几句好话就让拜登不找麻烦是不可能的,还得放点大招才行。

1月26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会见伊朗外长时说,当今最紧迫的话题之一,就是挽救伊朗核协议。

拉夫罗夫强调,俄罗斯和伊朗都真诚地希望协议各方重新全面履行其义务。

拉夫罗夫是老江湖了,知道俄罗斯没有能力正面顶住美国的压力,就想借助伊朗核问题来化解。

由于美国的制裁,伊朗的日子很难过,为了摆脱困境,两周以前伊朗搞了个大动作。按照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说法,伊朗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一条装配线,制造核弹头的核心关键材料。

1月16日,伊朗军方在举行军事演习的时候,突然发射了多枚新型反舰弹道导弹,其中一枚导弹飞越1800公里以后准确命中靶船。由于靶船距离美军航母只有20英里,引起了美军的高度紧张,“尼米兹”号航母随即开足马力全速撤退,以防被导弹“误击”。

伊朗的强硬正逢美国出手激化台海局势,中国乐见伊朗给美国找麻烦,美军的航母只能乖乖后撤。但是,中国对蓬佩奥等28名反华政客实施制裁以后,拜登在演讲时主动对华示好,形势就发生了一点小变化。

机会出现以后,美国马上就出手了。

1月21日,在伊拉克首都的一个繁忙的市场发生了两起自杀式的爆炸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2人死亡,100多人被炸伤。第二天,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此事件负责。

“伊斯兰国”是谁家养的狗,地球人都知道。他们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制造恐怖袭击事件,是在替他们的主子警告伊朗,不要玩得太大,不然拖死你!

几年以前,为了消灭“伊斯兰国”,苏莱曼尼和他所指挥的“圣城旅”出了大力。“伊斯兰国”被消灭以后,苏莱曼尼在伊拉克扶植起了强大的亲伊朗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为了保住对伊拉克的控制权,特朗普下令暗杀掉了苏莱曼尼,消解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力。

在美国的制裁下,现在的伊朗经济极为困难,如果“伊斯兰国”再跳出来搞军事扩张,伊朗就要难受了,是打还是不打呢?不打不行,想打没钱。

1月24日,印度尼西亚海岸警卫队以涉嫌非法转运燃料为由,扣押了两艘来自伊朗和巴拿马的船只。

接着,伊朗副总统贾汉吉里说,美国对伊朗油气业的制裁没有达到目的。

如果美国的制裁真没达到目的,伊朗就不用这么着急地要求美国解除制裁、重返核协议了。伊朗这样的表态,只会给自己找来更多的麻烦。




4




拜登先生确实有些本事,他居然能在伊朗扣押韩国货轮20天以后,把伊朗的油船给扣了。


当然,为了避免横生枝节,拜登又默许新西兰跟中国签署了自贸协议的升级版。

中国商务部也很有意思,签完升级协议以后马上就提出一个要求,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愿与新西兰就此保持沟通。

美国退出TPP以后,TPP变成了CPTPP。现在中国跟新西兰说,兰兰呀,你可不可以做我的介绍人,带着我加入咱们那个组织?

可以想象的是,拜登一定会气得发疯,我还没有重返CPTPP,你就想进去,蹬着鼻子上脸,你还没完了是不是?

由于伊朗和俄罗斯都被美国搞得很被动,两家决定抱团取暖,伊朗外长扎里夫就跑到俄罗斯,跟拉夫罗夫一起表态,我们真诚地希望协议各方重新全面履行其义务。

为了提醒中国,扎里夫还特意到环球网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伊朗希望维护伊核协议,但不要再向德黑兰提新要求》。

要不说伊朗和俄罗斯也真是的,你们两家也太不扛事了吧?拜登上台还不到一个星期,真正的大棒还没砸下来,你们就想找地方躲了,回头拜登发起狠来,你们是不是打算给他跪下?

你们好歹也是很多人眼里的强硬反美国家,怎么也得扛两个月不是?再坚持几天吧,真到了抗不住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帮忙的,放心好了。


本文转载自 金鸿95

原文链接:

本文转载自 金鸿95
原文链接:

user avatar

其实我觉得最值得关注部分是纳瓦尼,没有被毒死,好不容易弄到德国治好了,又义无反顾的要回俄国,明明知道自己回去九死一生,还回去送死。勇气可嘉,好像就是像我们古代传说中的死士。我只能说,俄国还是有非常勇敢的人。不服不行,连死都不怕,这是什么样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