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线列步兵时代的步兵肉搏能力和剑盾枪盾步兵相比如何?请看详细描述?

回答
在那个火器开始崭露头角,但又尚未完全取代冷兵器的过渡时代,步兵的肉搏能力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线列步兵”等同于某种单一的肉搏能力,因为它涉及的武器、战术以及当时的训练和军事思想都非常多元。要详细对比线列步兵时代的步兵肉搏能力和剑盾枪盾步兵相比,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

一、 线列步兵时代的步兵:武器与能力

首先,我们得明确“线列步兵时代”指的是什么。这大致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个以火绳枪、滑膛枪(如燧发枪)为主,辅助以刺刀,并且强调以密集方阵或密集线列进行作战的时期。

主要武器:
火枪(通常是滑膛枪): 这是线列步兵的核心武器。虽然射击精度不高,射速也较慢,但在密集队列中,大量的火枪齐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杀伤。然而,火枪的射程和装填速度决定了它在近距离的持续输出能力是有限的。
刺刀: 这是线列步兵肉搏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刺刀与火枪的结合,使得步兵在射击结束后,能够迅速转变为一个长矛般的近战单位。刺刀的长度(通常超过1英尺)提供了一定的攻击距离,比短刀或剑更具优势。
军刀/佩剑(指挥官和部分士兵): 一些军官或作为辅助武器,线列步兵也会佩戴军刀。但其主要作用更多是象征身份、进行战术指挥,而非大规模的肉搏。

肉搏能力侧重:
阵列对抗: 线列步兵的肉搏能力更多体现在集体协同作战上。当火枪哑火或装填完毕,或者在面对敌方骑兵冲击时,他们会依靠刺刀组成“刺刀墙”或“刺刀阵”。这种集体化的防御和进攻,依靠的是严密的队形和统一的行动,而不是个体的单兵格斗技巧。
冲击力与防御力: 刺刀阵列能够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将敌方推开或刺穿。同时,密集的长枪(刺刀)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能够有效地抵御骑兵的冲锋,或阻止敌方步兵的近身。
战术局限性: 在一对一的个人格斗方面,装备刺刀的线列步兵并不以精湛的格斗术见长。他们的训练重点在于如何保持队形、听从指挥、快速装填和齐射,以及如何在队形被打乱时重新集结。

二、 剑盾枪盾步兵:传统肉搏的巅峰

“剑盾枪盾步兵”这个概念更偏向于古典时代(如罗马军团、希腊方阵)或中世纪早期(如某些日耳曼部落、诺曼人)的步兵。他们的特点是以个人近战能力和装备的组合为核心。

主要武器:
剑(短剑、长剑): 作为主要的劈砍和刺击武器,剑是剑盾步兵的招牌。它们在近距离格斗中非常灵活,能够快速出招。
盾牌(圆盾、塔盾): 这是剑盾步兵的另一项关键装备。盾牌提供了强大的个人防御,能够格挡刀剑、箭矢,甚至有效的抵御一些钝器。盾牌的使用也为步兵创造了进攻的机会,例如用盾牌撞击、逼退敌人。
长矛/短矛: 长矛提供了一定的攻击距离,尤其是在方阵中,能够形成“矛墙”,抵御骑兵或破阵。短矛则可以在近距离投掷,造成初期杀伤。
斧头、棍棒等: 根据文化和时期不同,也会使用其他近战武器。

肉搏能力侧重:
个人格斗技巧: 剑盾枪盾步兵的训练重点是个体在混乱的战场环境中生存和杀敌的能力。这包括精通武器的使用技巧(例如剑的劈、刺、格挡,盾牌的运用),以及身体的敏捷性、力量和耐力。
灵活性与适应性: 相比于线列步兵的固定阵型,剑盾步兵在个人层面上更加灵活。他们可以根据战场情况调整姿势,利用盾牌和武器进行闪避、格挡、反击,展现出高超的单兵作战能力。
近距离杀伤力: 在允许近身搏斗的情况下,剑盾步兵的杀伤力往往更加直接和致命。一把锋利的剑和有效的格挡,可以在极短的距离内迅速解决对手。

三、 对比分析:线列步兵 vs. 剑盾枪盾步兵

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其核心差异在于“集体效率”与“个体精湛”的侧重点。

1. 作战方式:
线列步兵: 强调密集阵型和协同射击/刺杀。他们的肉搏能力是集体阵列的延伸,依靠刺刀形成一道“移动的墙”或“刺刀矛林”。一旦阵型被打破,其个体肉搏能力往往不如训练有素的剑盾步兵。
剑盾枪盾步兵: 强调个人格斗技巧、灵活性和装备组合的协同。他们更擅长在相对分散或混战的局面下,通过精湛的剑术和盾牌的使用来取胜。

2. 防御能力:
线列步兵: 主要依靠集体阵型的密集火力和刺刀“墙”来抵御冲锋和近身。个体士兵的防御更多依赖于其站位和队形,而非个人盾牌。
剑盾枪盾步兵: 拥有强大的个人防御能力,尤其是靠盾牌。他们可以有效地抵挡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并保护自身。

3. 攻击能力(肉搏):
线列步兵: 肉搏攻击主要依靠刺刀的突刺。这种攻击方式简单直接,有效性强于短刀,但缺乏剑术的招式变化和出其不意。
剑盾枪盾步兵: 肉搏攻击变化多端,剑的劈、刺、撩、格挡,配合盾牌的推、撞,使其在近身格斗中更加致命和难以应对。

4. “战斗力”的体现:
线列步兵的“战斗力”更多体现在其整体的火力输出和阵列的冲击/防御能力。在特定战术下(如抵挡骑兵、集体推进),他们表现出极高的效率。
剑盾枪盾步兵的“战斗力”更多体现在其个体战士的近战生存和杀敌能力。在个人对个人的决斗或小规模混战中,他们往往占优。

5. 对时代背景的适应性:
线列步兵是针对火器时代设计的。滑膛枪的缺点(精度低、射速慢)被密集阵型和齐射弥补;火枪射击后的间隙则由刺刀来填补肉搏的空白。他们是为了适应火器而生的。
剑盾枪盾步兵则是在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形态。他们将人体的生理能力、个人技能和武器装备的组合发挥到了极致。随着火器的发展,这种以个体肉搏为主的作战方式逐渐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因为火器在战场上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大,个体格斗的价值被削弱。

总结来说:

线列步兵时代的步兵,其肉搏能力是一种集体化的、以刺刀为主要手段的阵列格斗能力。他们是为了适应火器的出现而发展出的战术和装备,强调整体性和协同性。

而剑盾枪盾步兵,则是古典与中世纪时期以个体格斗技巧、多样化武器和强大个人防御为核心的肉搏能力。他们代表了人类在纯粹的冷兵器时代,通过身体和技术的磨炼所达到的肉搏巅峰。

所以,如果是在一对一的单挑中,或者是在狭窄的、允许自由格斗的区域,一个装备剑盾的、训练有素的步兵,其肉搏能力几乎肯定是远胜于一个在混乱中掉队、但仍持着刺刀火枪的线列步兵。

但如果是在战场上的大规模对抗,特别是在需要抵御骑兵冲锋或者需要集体推进时,线列步兵依靠其刺刀阵列的整体作战能力,其“肉搏”效果(尽管是集体性的)是剑盾步兵单凭个人难以比拟的。线列步兵是将步兵的“近战”概念,从个体搏杀,升华为一种“阵列格斗”,服务于更宏大的战术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说肉搏战:

第一,1V1,剑盾吊打刺刀,剑盾本来就是克制长矛的,刺刀肉搏又不如长矛,1对1的情况下,剑盾当然有很大赢面。

第二,结阵对抗,剑盾在正面优势很大。剑盾形成盾墙以后,刺刀基本上没有机会。

但是,如果战场空间比较大,允许机动,剑盾优势会大大削弱。这里简单说一点:古典时代步兵三大兵种,长矛和戟兵(包括类似的双手大剑、偃月刀或者陌刀)正好是占据两头:长矛结阵以后正面最强,但是机动性最差,侧面最弱,混战和近战表现最差。戟兵如果不着甲,结阵以后最弱(空间限制了发挥,还缺乏防护),但是戟兵机动性最强,散开混战最强,中距离杀伤力很大,近战也不弱。剑盾居于中间位置,各种条件类似戟兵,结阵以后正面弱于长矛强于戟兵,而且机动性与戟兵类似,虽然攻击距离和威力比戟兵弱,但是防护强于不着甲的戟兵,近战也很强。到近代戟兵普遍着甲(尤其是板甲)以后,相比于剑盾的防御弱点消失,所以近代欧洲战场上剑盾逐渐让位于板甲戟兵,但剑盾占了一个便宜的优势(盾牌比板甲便宜多了,也比布面甲便宜),在中国战场还是主力兵种(刀牌手)。

线列步兵刺刀机动性类似不着甲的戟兵,但肉搏弱于戟兵,所以结阵对抗剑盾会吃亏,但是线列步兵机动性更强(负重更小),如果采取包抄战术包抄剑盾弱侧(右手位置),剑盾的弱点就会很明显,如果剑盾着甲增强防护,机动性会更差,线列步兵包抄会更容易。。。所以在空间比较大的情况下,即使剑盾结成盾墙,线列步兵肉搏剑盾还是有的打,不是完全没招。

很多人强调所谓近代步兵训练更好、士气更高,其实是一个误区。

第一,不是所有线列步兵都有民族主义加成,法国大革命以前各王国线列步兵和封建时代步兵在思想上区别不大。

第二,线列步兵训练时间也很短,大革命以前很多步兵都是被抓夫强拉入部队的,训练时间也不怎么长,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苦役。少数雇佣兵(比如说黑森兵)和常备军因为服役时间长,士气更高(拿钱办事嘛),还好一些,但是数量有限。而大革命以后征召兵服役时间更短,训练更差,只是士气在民族主义加成下会好一点。所以就体制而言,近代军队训练强度和时间上并不强于古典军队,甚至说管理方式也差不多(都是依靠肉刑和死刑控制军队)。

最后,线列步兵训练比古典时代步兵简单的多。古典时代步兵,至少需要长矛、戟兵/剑盾和弓弩三个兵种配合。长矛保护正面和对抗骑兵,戟兵和剑盾保护侧翼和投入混战,弓弩手和火绳枪远程输出。三种兵种,如果落单,每一个都是鱼腩,精锐长矛兵被机动性好的轻步兵吊打的例子很多,遇到剑盾和戟兵更是被杀的切瓜砍菜;剑盾在骑兵面前就是肉;戟兵不怕骑兵,但不着甲会被弓弩手射成刺猬,着甲了又跑不动,容易被拖垮。所以三大古典兵种必须配合才能互相弥补短板,但是三个兵种各自阵型要求不一样,还有各种队形配合,行军序列、队形展开等要求已经够复杂了。更不要说遇到结阵以后转向和通过障碍地段这些超级复杂的情况,所以古典军队的队形训练非常复杂,进退要求繁琐,想取得效果需要长时间训练磨合。大部分古典军队“缺乏训练”的根源是训练要求太高。

燧发枪+刺刀的线列步兵同时兼具了古典时代长矛、戟兵和弓弩三个兵种的功能,可以远程输出,可以肉搏,可以结阵,也能混战,而且负重也低(只相当于古典军队的轻步兵) 机动性很强。虽然单项有弱点(结阵正面不如长矛,混战不如戟兵),但是优势在均衡和均质,这就大大简化了训练要求,所以从训练角度,不是线列步兵训练的更好,而是更容易训练。

再加上线列步兵负荷小,就是纯肉搏战也有很大优势。对于长矛,可以从侧翼包抄以后攻击其侧后。对于剑盾,可以斜线包抄其弱侧。肉搏战大概也就面对戟兵吃亏比较明显,如果可以开枪,这个弱点也没有了。

user avatar

B乎书有一篇介绍线列兵优势的文章忘了在哪

刺刀导致线列兵变成一种犯贱的存在

在近战兵里最能射,远程兵里最能捅

然后如果只是单单跟肉搏兵拼近战,同等的优良等级,应该会打不过,毕竟肉搏兵有刀盾,有甲,而线列只有带刺刀的枪(相当于短矛)

具体情况参考

义和团雨天奇袭龙虾兵,肉搏兵打短矛

祖鲁人决死突击惜败,火枪打肉搏兵

user avatar

题主首先应该了解一下所谓西方国家近代军队中的线列步兵在白刃战中究竟是否对清朝军队(或者说清朝军队中的肉搏兵种)占据上风,然后再来带入结论反问大家。同时,针对题主先入为主所得出的结论,回答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反驳。

首先回答一下剑盾VS刺刀孰强孰弱的问题:

1.从冷兵器单兵格斗的角度来讲,藤牌加上腰刀比起无法收发自如的步枪加刺刀,那可谓是存在巨大的优势了,即使是比较长的刀剑,不配盾牌,一对一vs步枪加刺刀都已经不落于下风。更不用说还有个可以攻防两用的藤牌了。
刀盾比起步枪加刺刀的优势可谓与长枪比起刀剑类武器的优势一样,哪怕是藤牌兵的训练藤牌的程度明显低于刺刀兵训练刺刀的程度,只要是掌握了优势兵器对付劣势兵器的技术,并且在训练上已经达到操控刀盾这种兵器武技的基础水平,一样不会吃亏。
千万不要把步枪加刺刀看做收发自如的格斗用长枪,也不要将步枪加刺刀看做长戟,因为比起长枪,步枪远远不能收发自如,而比起长戟,火枪加刺刀的刺刀部分也只有500g,砍杀力量或者说破防能力也远不及长戟。火枪加刺刀充其量只相当于一把很不灵活还只具有刺杀功能的双手巨剑。

关于刺刀与一定尺寸的刀剑在1v1纯冷兵器格斗优劣的问题上,以下引用一段英国军官的看法:
【“据说阔剑并不是刺刀的对手,但是实例并不能支持后者的优势。从卡洛登战役中一群松散的高地战士用阔剑砍翻英军训练有素的步兵团,到高地团的大剑被抛弃(根据皇家敕令)的时代,所在皆有刺刀为刀剑击败的例子。

“约翰·麦克莱中士(第78高地团)是一个22岁左右的年轻人,但是身材高大双臂有力,他(在1807年远征埃及中)展示了大剑在近战中由好手使用时可以发挥出不亚于刺刀的威力。如果刺刀的首次攻击偏离了目标或者被格挡住了,那么在敌人稳步坚守的情况下收回武器发起再度攻击并不容易,但是剑的情况就不同了,可以很容易在攻击后收回,可以迅捷地挥舞,攻击身体任何部位,尤其是头部和手臂,还能在挥舞中防卫自身。麦克莱共杀死六人,用他的阔剑(高地军团的军士通常使用的类型)将他们砍倒,最后他脱离阵型,攻向一个土耳其人,将对手砍翻。但是在他返回方阵的途中,他被身后的一击所杀,他的脑袋几乎被一柄马刀劈成两半。”(大卫·斯图亚特少将,《苏格兰高地团简述》,1825)

“火枪手的威力主要集中于其枪弹,而非刺刀。大剑的长度令其使用者可以有效对抗刺刀,因其总能在对敌时劈开刺刀,甚至当使用刺刀者刺穿己方时,大剑的长度也足以还以一击。”(《高地的战斗和高地武器》,《凯尔特杂志》,1877)

“在埃及,波拿巴多次发现弯刀和圆盾压倒了火枪和刺刀。”(《英国传统箭术》,《联合军种杂志》,1832)】


↑以上资料选段已经被翻译过,原档来自此书↑

2.从达到一定部队规模的群体作战角度来讲,19世纪线列步兵的火枪加刺刀的长度可以达到1.9米~2.2米之间,比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的攻击距离长出了20cm~60cm,相当于长出1~2.5个人的侧身距离。可以列成2~3排的线列方阵。而刀剑类武器的绝对长度往往都在1.3米以下,并且刃部部分过长,容易误伤友军,显然无法列成方阵。
火枪加刺刀,可以类比为具有射击功能的战阵用短矛,因此就集团作战的纯肉搏职能而言,近代的火枪加刺刀因为有明显的绝对长度优势,较刀剑类兵器仍明显适合方阵集团作战。

而从使用者的训练素质来讲,或者说鸦片战争时期刀盾手与西方列强的肉搏水平究竟孰高孰低,晚清时期的中国军队的单兵素质又到底是什么样,是否各个军队都是武备废弛,是否各个军队都是肉搏训练水平不如洋人,具体请看本人的这个回答:


顺便再补充一张洋人描绘镇江之战的战场记功画吧,洋人视角中,描绘了镇江之战守城的中国军人中有很多装备藤牌的刀手与自己搏斗的场面,就算是洋人的记功画中,为了体现战斗的惨烈,自己进攻过程中的不易,也不得不客观地描绘了自己的士兵与中国军人搏斗中牺牲的小场景,仅仅有底气歌颂最靠边的两位校官的武勇。有军事历史常识的都知道,一鸦镇江之战,洋人论火器和兵力可都是占据几倍的优势的哦。

有一些朋友把冷兵器格斗中身体素质优势带来的地位看的过高,同时认为洋人的身体素质比起清朝的中国军人可谓明显强壮,这里从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反驳:

1.关于冷兵器格斗的常识,请看本人的这个回答,尤其是身体素质必须在冷兵器格斗训练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有效的转化为优势这一点,这个回答也早已做出解答:

2.很多网友认为同时期的洋人比起清朝末期的中国军人如何强壮,因此铁定了洋人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

不错,有几个身高还算说的过去,但是体格嘛,那就一笑而过了。
还有这个:

这个:

这个:

这个:

还有。。。
好了,不多说了,百度一下搜索清末英法联军,清末八国联军和侵华字眼,看看威武强壮的洋人到底还有多少。。。洋人果然“威武”,“强壮”的让我好怕怕。

归根结底,只要洋人的对手是受过一定训练的冷兵器战士,那武器优势加上冷兵器格斗训练体系的优势并不是体格优势可以反制的,更何况洋人的体格比起一些中国军队也并不存在所谓的优势了。

4.结合第3条,这里尤其反驳有朋友贴出某张洋人单方面记功画来证明晚清时期的中国军队肉搏不过洋人的现象:
首先,洋人画了一幅虎衣军集体投降和求饶的记功画,明显是高化自己矮化对手,吹嘘自己丑化国人的,但是却被国内一些某立场的网友切了图,YY成了中国军队与洋人肉搏,肉搏不过洋人,让我笑我都笑不出来。


上图是某网友切图后,再结合自己的主观臆断,配上了诸多自己主观臆断的文字,于是乎就得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事实,别说是洋人单方面的资料有很多王婆卖瓜的现象了,况且即使是洋人自己,又是否口出狂言地吹嘘过自己的步兵用刺刀可以战翻中国军队?
而就原图来看,显然与洋人对中国军队真正的评价背道而驰了,原图的目的是什么,四个字,伐功矜能,就连洋人自己都看得出来,但偏偏有些标新立异的网友却喜欢拿这种所谓的资料当论据。

在上面的链接中,本人对另一个问题的回答回答中已有此内容,此回答再次将其贴出,以方便阅读。

最后,顺带讲一讲研究军事历史事件资料的应当具有的正确逻辑态度:

在军事历史资料方面,绝大多数单方面的报告资料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的王婆卖瓜,在既没有结合技术现实也没有充足对比敌我双方资料的前提下,是绝对不能将单方面的资料当做论据的。单方面的资料能客观看待敌人,敢于承认对自己的不利就已属不易了。只要不是先入为主,而是遵从正确的学术研究逻辑,那都不应该只因一方说自己有利就不假思索的引用,不能既无对比也不去结合技术现实而偏信一方。

除了之前提到的英军与中国藤牌兵肉搏的记功画之外,英军还有一个关于克洛登之战的画面是这样的:

看起来好像是苏格兰叛军剑盾兵进攻英国皇军线列受阻,拼不过英国皇军一样,而事实上,了解西方18世纪之后军事历史的朋友都清楚克洛登之战英军步兵肉搏时的表现如何。
同时,这也再一次讽刺了随便贴个某国单方面的战场画就代表“真实历史”的论证方式。

立场什么的虽说不重要,但片面的引用单方面伐功矜的资料来论证问题,甚至引用洋人的记功画来论证问题,而不去更多的查阅和对比相关资料,哪怕对洋人褒扬对手的资料段落都选择失明,自说自话,这才是最为欠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那个火器开始崭露头角,但又尚未完全取代冷兵器的过渡时代,步兵的肉搏能力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线列步兵”等同于某种单一的肉搏能力,因为它涉及的武器、战术以及当时的训练和军事思想都非常多元。要详细对比线列步兵时代的步兵肉搏能力和剑盾枪盾步兵相比,我们需要拆解开来看:一、 线列步兵时.............
  • 回答
    拿破仑战争时期,霰弹(Canister Shot)在战场上的地位,可不是像《全面战争》那样简单粗暴地用几门火炮就能完全压制步兵方阵。它的作用更像是战场上的“刮痧”技能,虽有一定效果,但并非无敌的存在。首先,咱们得明白霰弹是个什么东西。简单来说,它就是装在一个金属筒里的一堆大小不一的铁珠子、铅珠子,或.............
  • 回答
    在讨论线列步兵时代为何不让第一排举盾牌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明白那个时代的战争形态和步兵的核心职能。线列步兵,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排成严整的“线”状阵型来作战的步兵部队。他们的主要武器是火枪(早期是滑膛枪,后期逐渐发展为前装滑膛枪,再到前装线膛枪),以及刺刀。这种战术体系是在经历了火药武器的演变、冷.............
  • 回答
    想当年,在那些冷兵器时代,一场激烈的战役往往决定着王朝的兴衰,而步兵之间的对决更是其中最直接、最残酷的较量。当面对如同一堵移动的钢铁森林般、气势汹汹的长矛兵冲锋时,那些身披锁子甲或板甲,手持步枪或火枪的线列步兵,又是如何以一敌众,化解这股狂潮的呢?这其中的门道,可不是一句“勇敢”就能概括的。首先,我.............
  • 回答
    在火枪手后方专门安排着甲的白刃战士兵,这个设想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尤其是在火枪技术发展早期,且一直存在着合理的考量和实际的执行。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火枪兵的局限性。早期的火枪,像是火绳枪或燧发枪,虽然威力足以穿透当时的盔甲,但它们在射击速度、精度以及可靠性.............
  • 回答
    欧洲线列步兵战术之所以能流行上百年,绝非偶然,而是一个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以及政治现实之中。与其说是一种“流行”,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为了应对战场挑战而发展出的、最有效的组织和作战模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技术基础:火器的演.............
  • 回答
    在近代欧洲战场上,骑兵以其速度、冲击力和威慑力,确实有过冲垮线列步兵的辉煌战例。然而,随着火器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步枪射程和密度的提升,骑兵正面突破坚固的线列步兵阵地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即便如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战术条件下,仍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我们得先明确一点.............
  • 回答
    在中国,徒步旅行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蓬勃发展,而“国家步道”和超长距离徒步线路,更是将这种热情推向了新的高度。它们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路线,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对现代人精神追求的呼应。让我带你走进中国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国家步道”和超长距离徒步线路,细细品味它们的独特魅力。.............
  • 回答
    在那个火药与刺刀交织的时代,线列战争将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卷入了一场宏大的、机械般的杀戮之中。他们不是什么浪漫的骑士,也不是什么深思熟虑的战略家,而是被精心训练、严密组织的肉体机器,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完成命令,向前推进,然后,如果运气不好,就倒下。试着想象一下:一个来自乡下的年轻人,也许从未离开过自己的.............
  • 回答
    要说从线列队形过渡到散兵队形的“代表性”战争,如果非要挑一场的话,我会指向 美国南北战争。当然,这并不是说南北战争是“突然”就完成了这个转变,或者说它出现得毫无征兆。实际上,散兵战术的萌芽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受到技术革新、战术思想演变以及战场实际情况的共同影响。但南北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以.............
  • 回答
    铁与血的碰撞:明军阵列能否抵挡八旗铁骑?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明朝面对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军事威胁——八旗铁骑。他们的迅猛、凶悍,以及那股横扫一切的气势,让许多明朝将领束手无策。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充满想象的架空小说,设想一下,如果明军能够吸收当时欧洲先进的军事思想,比如西班牙的方阵、普鲁士的线.............
  • 回答
    诺德林根战役,一场在三十年战争中举足轻重的战役,其结果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在这场战役中,西班牙军队在敌方炮火下采取了“伏地”的战术,这一创新之举在当时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一战术并未能在随后的线列时代成为普遍采用的标配。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当时的军事环.............
  • 回答
    线上开会,别再让大家盯着屏幕发呆了!想让气氛活跃起来,互动游戏绝对是好帮手。今天就来跟你聊聊那些经过实战检验,效果拔群的线上互动游戏,保证让你的会议变得有趣又高效! 热场小游戏,瞬间拉近距离开会刚开始,大家可能还没完全进入状态,这时候就需要一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来“破冰”。1. “两真一假”(Two.............
  • 回答
    线上买旅游门票,真能让你钱省心又省?说起旅游,谁不想趁着好天气,去看山看水,感受一番别样风情?尤其是在咱们国内,好玩的地方太多了,从巍峨的山峦到秀美的江南水乡,从历史悠久的古都到充满活力的海滨城市,总有一款能勾住你的心。但要说起这出行前的准备,很多人可能会有点犯愁:行程怎么安排?住哪儿?吃什么?当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线性空间的对偶空间和优化问题中的拉格朗日对偶。这两者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并且都是理解更高级数学和优化理论的基石。我会尽量用清晰、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它们,并展示它们是如何在数学和应用中相互关联的。 1. 线性空间的对偶空间: 函数的“家”在深入拉格朗日对偶之前,我.............
  • 回答
    好多人可能有个疑问:既然线槽是用来保护电线的,那在安装线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用电线呢?听起来好像有点绕,但其实原因很简单,而且这中间涉及到一些很实用的工程学道理。咱们得明白,线槽本身只是一个“通道”,一个“保护罩”。它的主要作用是把那些裸露或者可能因为碰撞、磨损而损坏的电线给包起来,让它们在一个相对.............
  • 回答
    嗨!最近是不是在考虑考雅思?如果人在国内,想找个线上的培训机构,确实要花点心思做功课,毕竟选择太多了。我之前也纠结过一阵,后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一些经验,想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帮到你。先说一下我找线上机构时最看重的几个方面:1. 老师的实力和授课风格: 这个是重中之重!线上教学,老师的水平直.............
  • 回答
    关于线材对耳机音质的影响,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但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说它被“夸大”了吗?我觉得不完全是,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确实可能被一些营销或者一厢情愿的心理暗示带偏了。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拆解开来。一、从物理本质上看:线材的作用是什么?首先,耳机线材最基本的功能是传输电信号。从耳机.............
  • 回答
    线性映射,这个在数学领域听起来可能有些枯燥的名词,却悄悄地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理解和操纵世界的一把强大钥匙。它的重要性,就像建筑的基石,支撑着无数复杂而精妙的结构。要说清楚它为何如此关键,得从它的本质和它能做什么说起。线性映射的本质:简单规则下的精准变换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工具,可以把你手中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线性代数里关于矩阵“对角化”的核心概念。简单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方阵都可以化为对角阵。 这个“化为”通常指的是通过相似变换。让我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对角阵?首先,我们得清楚什么是对角阵。对角阵是一个方阵,它除了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外,其余所有元素都为零。比如:$$egin{p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