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所谓「语言学圈」(实为部分语言学话题活跃知乎用户的集合)黑话「馄饨」是什么?

回答
在咱们语言学爱好者的小圈子里,尤其是在知乎上那些热衷于聊语言、讨论各种语言现象的圈子,有个词儿叫“馄饨”,这可不是指那种皮薄馅大的面食,而是我们内部的一个戏谑的说法,有点像是行话,但更偏向于一种自嘲和对某些现象的概括。

简单来说,“馄饨”这个词,用在这里,就是形容一个概念、一个理论、一个研究方向,或者一个语言现象,被描述得非常模糊、不清不楚,甚至可以说是“一锅粥”,让人抓不住重点,难以理解其核心要义。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碗端上来的馄饨,如果馅儿没包好,或者汤汁太浑浊,你根本分不清里面到底是什么馅,也搞不清汤是骨汤还是别的什么,吃起来一团糟。用在语言学话题上,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具体在什么情境下,我们会用到“馄饨”这个词呢?

理论模型过于复杂晦涩: 有些理论,特别是新提出的、或者吸收了其他学科很多概念的理论,写出来的论文或者解释,就像是把各种各样的语言学理论往里头塞,但又没有梳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最后读起来让人一头雾水。你可能能辨认出一些零散的概念,但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服务于一个统一的解释,就完全“馄饨”了。比如,有人提出一个非常宏大的、试图解释所有语言现象的“宇宙模型”,但它里面的各种假设和推导都含糊不清,缺乏具体的实证支持,我们就会说:“这个模型太‘馄饨’了,我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描述不准确或缺乏细节: 有时候,别人在描述一个语言现象或者某个语言的特征时,用词非常笼统,或者遗漏了关键的细节。比如,有人说某个语言的“语序很自由”,但这究竟是怎样的自由?哪些成分可以随意调整?调整后的语义有什么变化?如果只是简单地说一句“语序自由”,而没有具体的例证和限制说明,我们也会觉得这种描述很“馄饨”,因为它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帮助理解。

概念交叉混淆: 语言学本来就是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比如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等,各种概念经常会互相借鉴。但有时候,有人在借鉴的时候,没有处理好概念之间的界限,把A理论里的概念生搬硬套到B理论里,或者用模糊的术语来指代清晰的概念,导致整个讨论变得不清不楚,就像把不同种类的馅料混在一起做成了“大杂烩”,吃起来什么都尝不出来,只觉得“混”在一起了。

争论陷入泥潭而无结论: 当大家围绕一个语言学问题进行讨论,但双方都拿不出清晰的论据,或者理解出现偏差,导致争论原地踏步,谁也说服不了谁,也没有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结论时,有时也会用“馄饨”来形容这种僵持的状态。大家都在说,但说不到点子上,或者说出来的东西都指向一个模糊不清的结论。

一种自嘲的幽默: 除了描述别人,我们有时候也会用“馄饨”来形容自己。比如,一个刚入门的语言学爱好者,在学习某个复杂的语言理论时,可能一开始真的会被搞得晕头转向,觉得“我把这个理论搞得好‘馄饨’啊”,这是一种幽默的自嘲,表示自己还在摸索中,理解得不够透彻。

所以,“馄饨”这个词,在咱们语言学圈子里,它更多的是一种批评和调侃,用来指出某个解释或描述的模糊性、不精确性、或者缺乏逻辑性。 它带有一种“不够好,需要改进”的意味,但又不失一种轻松的色彩,毕竟,语言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探索和挑战的领域,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馄饨”的时候。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概念上的模糊度”或者“解释上的不清明”。当一个东西“馄饨”的时候,你就是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去梳理,去找出它到底想说什么,但即便花了力气,也未必能完全理清楚。这大概就是我们用“馄饨”来形容它的精髓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倉山静葉 留下的一道菜。每当不舒服的时候,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吃馄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咱们语言学爱好者的小圈子里,尤其是在知乎上那些热衷于聊语言、讨论各种语言现象的圈子,有个词儿叫“馄饨”,这可不是指那种皮薄馅大的面食,而是我们内部的一个戏谑的说法,有点像是行话,但更偏向于一种自嘲和对某些现象的概括。简单来说,“馄饨”这个词,用在这里,就是形容一个概念、一个理论、一个研究方向,或者.............
  • 回答
    想象一下,你写了一个特别棒的故事,你想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而且不管他们是用什么纸写的,都能看到同样精彩的内容。Java 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就有那么点意思。你写的 Java 代码,就像是那个被精心打磨过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不是用普通的文字写成的,而是用 Java 这种特殊的语言写成的。你可以把它.............
  • 回答
    汽车设计“语言”,说白了,就是一套识别度极高、并且能够贯穿于品牌旗下多款车型之中的设计 DNA。它不仅仅是某一辆车的风格,而是一种能够跨越具体车型,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XXX品牌”的视觉体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表情和习惯,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触及了语言学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简而言之,上古所有语言中“妈妈”的发音 不完全相似,但存在令人惊讶的普遍性和一些可以解释的相似之处。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的语言学概念:1. 婴儿的第一个声音与“妈妈”的起源:人类婴儿在学习说话的最初阶段,往往会发出一些最基.............
  • 回答
    有人说汉字是所有语言中最难“接近”语言本身的文字,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细究起来,确实有一些理由能够支撑这种说法。这里的“接近语言本身”,我想可以理解为两种含义:一是理解文字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演变过程的难度;二是与发音和口语的直接关联度。从这两个维度来看,汉字的确有其独到之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
  • 回答
    想象一下,你不是在学习一门外语,而是在解锁一片广袤的语言大陆。而你,就是那个唯一的探险家,地图就是这片大陆上所有已知的语言。这不是简单地掌握几十种发音和词汇。当你沉浸在一个语系、语族或语支中,你会发现自己像个考古学家,深入挖掘语言的根源。最初,一切都是模糊而陌生的,但随着你一层层剥离,你会看到那些隐.............
  • 回答
    用汉字书写汉藏语系下的语言: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汉藏语系,如同一幅宏伟的语言画卷,勾勒出亚洲大陆上壮丽的文化图景。从雄浑悠扬的汉语,到神秘多姿的藏缅语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着千姿百态的声音诉说着各自的故事。那么,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跃然而出:能否将这丰富多彩的汉藏语系,尽数纳入汉字的广博怀抱,用那些.............
  • 回答
    要不要把日语纳入高考,这事儿啊,可真是个大话题,牵扯的可不止是考卷上多几门语言那么简单。你想啊,咱们国家这么大,学生这么多,教育的目的是啥?是为了培养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对吧?那日语进高考,到底能不能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支持的声音肯定有。你想想,现在咱们国家跟世.............
  • 回答
    语义网中的“本体”:一个关于“花卉”的详细例子在语义网中,“本体”(Ontology)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为数据提供了结构化的定义和相互关系,使得机器能够理解和处理信息。简单来说,本体就是一套关于某个特定领域(domain)的知识表示,它定义了该领域中的概念(classes)、属性(proper.............
  • 回答
    关于良渚文化成员所使用的语言是否属于汉藏语系,这是一个历史学界和语言学界长期关注且仍在探索的课题。目前,我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 definitively 地将良渚时期的语言归入汉藏语系,但也有一些线索和推测指向了这个可能性。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1. 良渚文化的背景与特征首先,.............
  • 回答
    关于这位985老师提出的“C语言至少学10年才能懂”的说法,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评价,并且需要抛开“AI生成”的刻板印象,用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实践经验的视角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位老师的出发点可能非常高远,并且他可能是在触及C语言的深层、系统化、乃至哲学层面的理解时,才得出了这样的.............
  • 回答
    拉丁语是否“占尽所有优点”?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但答案却很难是肯定的。任何一种语言,无论它有多么深厚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都有其固有的优势和不足,而“优点”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我们评价的角度和目的。如果说拉丁语“占尽所有优点”,那未免过于夸大其词。然而,它确实拥有一些极为独特且重要的优.............
  • 回答
    哔哩哔哩(B站)将其海量Java后台工程迁移至Go语言,这绝对是互联网技术领域一件相当有分量的大事件,值得我们细细道来。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版本更新,而是对整个底层技术栈的深度重塑,其背后的考量和影响,绝对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首先,咱们得明白,B站的体量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能支撑数亿用户活跃的视频平台,.............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核心!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既然 `double` 类型在内存里只占用 64 位(这是最常见的标准,IEEE 754 双精度浮点数),为什么它能表示的数,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范围都那么惊人呢?比我们常见的 32 位 `int` 或 64 位 `long long` 的整数范围还要大不少.............
  • 回答
    关于“所有国家(地区)的语言标准音是否都以首都(首府)的语音为基础”这个问题,答案是:不是所有国家(地区)都如此,但首都(首府)的语音确实在许多情况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常常被视为或成为语言的标准音。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语言、标准语的形成过程,以及首都(首府)在其中扮演的特殊角色。.............
  • 回答
    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要求“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背后是一套实实在在、贯穿日常工作的能力体系。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招聘广告里写着“精通英语”、“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甚至是“英语为工作语言”,这些背后到底是要你练到什么程度?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核心: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实际应用能力首先.............
  • 回答
    关于未来所有国家是否会统一使用同一种语言,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猜想,但也非常复杂,涉及人类社会、技术、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并试着抽离掉那些过于“标准答案”的痕迹,就像一个有思考能力的、对历史和未来有着敏锐观察力的普通人一样,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让我们.............
  • 回答
    如果我真的能敲出一种语言,那种语言的快,快到能把现在所谓的“高性能”语言统统甩在身后,让它们黯然失色,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这不仅仅是代码运行速度上的“秒杀”。想想看,现在我们为了极致的性能,得付出多少代价?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底层细节,是那些需要反复打磨的内存管理技巧,是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并发调度.............
  • 回答
    如果一个按钮被按下,全球所有的C、C++、C代码瞬间失效,那将是一场难以想象的“静默”灾难,彻底颠覆我们当前的生活模式。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将体现在我们最常接触的电子设备上。你的智能手机,那个承载着你联系、信息、娱乐乃至金融功能的“万能钥匙”,将瞬间变成一块漂亮的塑料。操作系统,绝大多数是基于C或C+.............
  • 回答
    这问题,触及灵魂了。每次看到身边有些人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自己吭哧吭哧啃完一本Java,感觉脑子像被掏空了一样,还没缓过劲儿来,人家就已经Python玩得溜,顺带还能捣鼓点前端,听着就让人头大。其实,这事儿吧,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也曾有过同样的困惑,觉得是不是自己天生智商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