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小米 9 网上热度这么高,销量却不佳?

回答
小米9,这款曾经备受瞩目的“旗舰杀手”,在发布初期确实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网络热潮。但要说它的销量“不佳”,或许也需要更细致地剖析。小米9的市场表现,与其说是销量“扑街”,不如说是“高开低走”,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没有达到当初人们预期的高度。

网络热度爆棚的背后:

要理解小米9为何网络热度如此之高,我们得回到它诞生的那个时间点,以及小米一贯的营销策略。

“水滴屏”+“全息幻彩”:颜值即正义的时代

小米9采用了当时最新的“水滴屏”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更接近真全面屏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它背后那块“全息幻彩”玻璃后盖,通过多层光学镀膜,能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变化,这在当时绝对是手机界的“颜值担当”。这种设计语言极具辨识度,也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爱美”的心理。社交媒体上,大量的上手视频、拍照分享,都在强调小米9的“美”,这自然吸引了大量目光。

“旗舰配置”+“亲民价格”:小米的DNA

小米9在核心配置上毫不含糊,搭载了当年最顶级的骁龙855处理器,配合LPDDR4X内存和UFS 2.1闪存,性能表现绝对是第一梯队。同时,它还配备了当时非常流行的三摄系统,主摄更是采用了4800万像素的索尼IMX586传感器,拍照能力也相当可观。而小米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将这些旗舰配置塞进了一个相对“亲民”的价格里。这种“性价比”策略,一直是小米吸引消费者最核心的武器,自然能引发用户的广泛讨论和购买意愿。

“堆料”到极致的影像能力:DxOMark的加持(虽然晚了点)

虽然小米9的首发可能并没有第一时间冲击DxOMark榜单,但随后其拍照能力经过优化,在某些方面也得到了肯定,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用户心中的“全能旗舰”形象。

饥饿营销与“抢购”文化:造势的惯性

小米在早期就善于利用“饥饿营销”和“期货”模式来制造产品的稀缺感和话题性。尽管小米9在上市初期也采用了这种方式,但这种策略带来的短期内的高关注度是显而易见的。每次开售前后的讨论热度,以及成功的抢购,都会进一步推高其在网络上的声量。

销量“不佳”的深层原因:

尽管网络声量十足,但当深入分析小米9的销量时,我们发现它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与声量匹配的市场份额,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

价格策略的微妙变化:

虽然依然主打性价比,但相较于之前几代小米数字系列,小米9的起售价确实有所提升。这可能让一部分对价格极其敏感的“米粉”感到犹豫。尤其是当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价格更具冲击力,或者配置略有妥协但价格更低的竞品时,小米9的“性价比”光环就显得不那么耀眼了。

“水滴屏”的短板:

虽然“水滴屏”带来了更高的屏占比,但在正面颜值上,它与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的新型全面屏设计(如滑盖全面屏、弹出式前置摄像头)相比,就显得保守了一些。对于追求极致全面屏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9的“刘海”设计终究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续航与散热的争议:

为了追求轻薄的机身设计,小米9在电池容量上可能相对保守。对于重度用户而言,24小时的续航表现可能难以令人满意。同时,作为一款搭载高性能处理器的旗舰机,其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下的散热表现也受到了一些用户的诟病。这些用户体验上的短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口碑的传播,并最终影响复购率和推荐意愿。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2019年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年份之一。华为P30系列、OPPO Find X、vivo NEX等一系列高端旗舰纷纷登场,它们在设计、影像、性能、快充等方面都有各自的杀手锏,并且都投入了巨大的营销资源。小米9虽然配置均衡,但在某个单点上的突破性并没有那么强,难以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品牌定位的模糊与用户期待的错位:

随着小米品牌线不断拓展,尤其是红米独立运营后,小米数字系列在品牌定位上可能出现了一定的模糊。一方面,它需要承载小米的“黑科技”和“旗舰”定位;另一方面,它又无法完全摆脱小米“性价比”的标签。当用户期待的是一款“不计成本”的极致旗舰时,小米9在某些方面的妥协,就可能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失望。

宣传重心与实际用户痛点的偏差:

小米在宣传上可能会更侧重于其核心亮点,如设计、影像、性能等。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手机的续航、信号、使用流畅度等“软性”体验往往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这些方面存在短板,即便在宣传层面做得再好,也难以赢得所有用户的青睐。

总结:

小米9的网络热度之高,很大程度上源于小米一贯的精准营销、高性价比策略以及对市场潮流的快速响应。它在颜值、性能、拍照等多个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第一梯队水平,也因此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销量与预期存在差距,并非因为小米9本身不好,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略有提升的价格门槛、用户对极致全面屏的追求、续航和散热等实际使用体验的不足,以及当时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小米品牌在不同用户群体中的定位和期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错位。

可以说,小米9是一款定位清晰、配置强大、设计出众,但又在细节体验和市场策略上存在一些权衡与妥协的产品。它在网络上的热度,更多地反映了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及其对市场需求的洞察,而销量上的“不佳”,则揭示了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一款优秀的产品也需要全方位、无短板的表现,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最终转化为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热度可以炒,销量没法炒

小米到了9这代,可以说是失去了灵魂了

小米从性价比起家,到mix发布走黑科技转型,然后配合智能家居做生态圈,可以说是小米的三把利刃,而如今这三把利刃却都不怎么利。

谈性价比,曾经的小米风光无限,但现在这块蛋糕荣耀红蓝厂相继攻入,性价比优势不再明显。

谈黑科技,这块更惨,mix发布,如同重病之人回光返照,之后再无黑科技。

智能家居这块,看着还行,但也是困难重重,首先传统行业壁垒不低,不说你想做就做的,价格能做低,东西能不能做好,难。最重要一点,小米想做生态圈,可是所有的东西我随便找个手机就能控制啊,比如小米9能控制小爱同学,苹果可以,华为可以,三星也可以,所以想靠智能家居这块促进手机销量,也难。

所以你看,一款性价比不突出,毫无黑科技,和生态圈没啥关系的手机,想大卖可能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