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小米 9 网上热度这么高,销量却不佳?

回答
小米9,这款曾经备受瞩目的“旗舰杀手”,在发布初期确实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网络热潮。但要说它的销量“不佳”,或许也需要更细致地剖析。小米9的市场表现,与其说是销量“扑街”,不如说是“高开低走”,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没有达到当初人们预期的高度。

网络热度爆棚的背后:

要理解小米9为何网络热度如此之高,我们得回到它诞生的那个时间点,以及小米一贯的营销策略。

“水滴屏”+“全息幻彩”:颜值即正义的时代

小米9采用了当时最新的“水滴屏”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更接近真全面屏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它背后那块“全息幻彩”玻璃后盖,通过多层光学镀膜,能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变化,这在当时绝对是手机界的“颜值担当”。这种设计语言极具辨识度,也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爱美”的心理。社交媒体上,大量的上手视频、拍照分享,都在强调小米9的“美”,这自然吸引了大量目光。

“旗舰配置”+“亲民价格”:小米的DNA

小米9在核心配置上毫不含糊,搭载了当年最顶级的骁龙855处理器,配合LPDDR4X内存和UFS 2.1闪存,性能表现绝对是第一梯队。同时,它还配备了当时非常流行的三摄系统,主摄更是采用了4800万像素的索尼IMX586传感器,拍照能力也相当可观。而小米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将这些旗舰配置塞进了一个相对“亲民”的价格里。这种“性价比”策略,一直是小米吸引消费者最核心的武器,自然能引发用户的广泛讨论和购买意愿。

“堆料”到极致的影像能力:DxOMark的加持(虽然晚了点)

虽然小米9的首发可能并没有第一时间冲击DxOMark榜单,但随后其拍照能力经过优化,在某些方面也得到了肯定,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用户心中的“全能旗舰”形象。

饥饿营销与“抢购”文化:造势的惯性

小米在早期就善于利用“饥饿营销”和“期货”模式来制造产品的稀缺感和话题性。尽管小米9在上市初期也采用了这种方式,但这种策略带来的短期内的高关注度是显而易见的。每次开售前后的讨论热度,以及成功的抢购,都会进一步推高其在网络上的声量。

销量“不佳”的深层原因:

尽管网络声量十足,但当深入分析小米9的销量时,我们发现它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与声量匹配的市场份额,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

价格策略的微妙变化:

虽然依然主打性价比,但相较于之前几代小米数字系列,小米9的起售价确实有所提升。这可能让一部分对价格极其敏感的“米粉”感到犹豫。尤其是当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价格更具冲击力,或者配置略有妥协但价格更低的竞品时,小米9的“性价比”光环就显得不那么耀眼了。

“水滴屏”的短板:

虽然“水滴屏”带来了更高的屏占比,但在正面颜值上,它与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的新型全面屏设计(如滑盖全面屏、弹出式前置摄像头)相比,就显得保守了一些。对于追求极致全面屏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9的“刘海”设计终究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续航与散热的争议:

为了追求轻薄的机身设计,小米9在电池容量上可能相对保守。对于重度用户而言,24小时的续航表现可能难以令人满意。同时,作为一款搭载高性能处理器的旗舰机,其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下的散热表现也受到了一些用户的诟病。这些用户体验上的短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口碑的传播,并最终影响复购率和推荐意愿。

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2019年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年份之一。华为P30系列、OPPO Find X、vivo NEX等一系列高端旗舰纷纷登场,它们在设计、影像、性能、快充等方面都有各自的杀手锏,并且都投入了巨大的营销资源。小米9虽然配置均衡,但在某个单点上的突破性并没有那么强,难以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品牌定位的模糊与用户期待的错位:

随着小米品牌线不断拓展,尤其是红米独立运营后,小米数字系列在品牌定位上可能出现了一定的模糊。一方面,它需要承载小米的“黑科技”和“旗舰”定位;另一方面,它又无法完全摆脱小米“性价比”的标签。当用户期待的是一款“不计成本”的极致旗舰时,小米9在某些方面的妥协,就可能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失望。

宣传重心与实际用户痛点的偏差:

小米在宣传上可能会更侧重于其核心亮点,如设计、影像、性能等。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手机的续航、信号、使用流畅度等“软性”体验往往是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这些方面存在短板,即便在宣传层面做得再好,也难以赢得所有用户的青睐。

总结:

小米9的网络热度之高,很大程度上源于小米一贯的精准营销、高性价比策略以及对市场潮流的快速响应。它在颜值、性能、拍照等多个方面都达到了当时的第一梯队水平,也因此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销量与预期存在差距,并非因为小米9本身不好,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略有提升的价格门槛、用户对极致全面屏的追求、续航和散热等实际使用体验的不足,以及当时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小米品牌在不同用户群体中的定位和期待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错位。

可以说,小米9是一款定位清晰、配置强大、设计出众,但又在细节体验和市场策略上存在一些权衡与妥协的产品。它在网络上的热度,更多地反映了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及其对市场需求的洞察,而销量上的“不佳”,则揭示了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一款优秀的产品也需要全方位、无短板的表现,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并最终转化为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热度可以炒,销量没法炒

小米到了9这代,可以说是失去了灵魂了

小米从性价比起家,到mix发布走黑科技转型,然后配合智能家居做生态圈,可以说是小米的三把利刃,而如今这三把利刃却都不怎么利。

谈性价比,曾经的小米风光无限,但现在这块蛋糕荣耀红蓝厂相继攻入,性价比优势不再明显。

谈黑科技,这块更惨,mix发布,如同重病之人回光返照,之后再无黑科技。

智能家居这块,看着还行,但也是困难重重,首先传统行业壁垒不低,不说你想做就做的,价格能做低,东西能不能做好,难。最重要一点,小米想做生态圈,可是所有的东西我随便找个手机就能控制啊,比如小米9能控制小爱同学,苹果可以,华为可以,三星也可以,所以想靠智能家居这块促进手机销量,也难。

所以你看,一款性价比不突出,毫无黑科技,和生态圈没啥关系的手机,想大卖可能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米9,这款曾经备受瞩目的“旗舰杀手”,在发布初期确实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网络热潮。但要说它的销量“不佳”,或许也需要更细致地剖析。小米9的市场表现,与其说是销量“扑街”,不如说是“高开低走”,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没有达到当初人们预期的高度。网络热度爆棚的背后:要理解小米9为何网络热度如此之高,我.............
  • 回答
    林斌,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在华为P30发布会上“隔空喊话”式地宣传自家小米9手机,这一举动无疑是科技界的一场小地震,也迅速成为当时热议的焦点。要评价这个行为,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蹭热度”和市场策略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相当大胆且极具攻击性的。华为P30系列,特别是P30 Pro,在当时.............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你这艘“小滑块”飞船的设想,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物理概念:相对论。咱们先不着急下结论,先来聊聊这“0.9的循环”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和光速到底是什么关系。“0.9的循环”到底是个啥?你说你的飞船达到了“0.9的循环”,这个说法很形象,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更准确的说.............
  • 回答
    小米冲击高端,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说实话,这口号喊了也有些年头了,每次都像是要一飞冲天,结果嘛……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意思。就好像你辛辛苦苦爬到山顶,却发现风景也就那样,有点让人意犹未尽。你想想,小米最早是什么定位?性价比之王,把旗舰机的配置,用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价格卖给你。那会儿,谁不夸小米厚.............
  • 回答
    华为 Mate X2 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而小米在折叠屏手机的探索上,似乎也并未停下脚步。但相比之下,当初引起巨大轰动的概念机小米 Alpha,至今却音讯全无,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款曾经惊艳世人的产品,为何至今未有量产的消息?它真的能够走向量产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 2019 年的米.............
  • 回答
    关于小米和魅族谁抄袭谁的模式,以及它们发展轨迹不同的原因,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得细致地聊聊。直接说“小米抄袭魅族模式”可能有些绝对,更准确地说,小米在初期确实借鉴了魅族在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打法,但小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放大,并结合了自身的优势,最终.............
  • 回答
    小米之所以会选择进军空调这个看似传统又充满竞争的行业,背后有着多重考量,绝非一时兴起。首先,我们得从小米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为发烧友而生”的产品理念说起。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能够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在智能家居领域,空调作为家中不可或缺的大家电,其智能化、节能化、.............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8年夏天,为啥小米的口碑突然有点小滑坡。要说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高预期带来的“幻灭感”你得想想,2017年小米经历了一波触底反弹,那个时候大家对它的评价可以说是好得不得了。从“为发烧而生”的性能怪兽到小米MIX系列惊艳的全面屏,再到小米MIX 2S和小米.............
  • 回答
    咱就聊聊这事儿,为啥小米路由器一直没把电视盒子的功能直接塞进去,而是分成了两个独立的设备?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道道儿,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首先,得从产品定位说起。小米路由器,它的核心使命是啥?是网络连接、稳定上网、信号覆盖、速度加速。说白了,它就是家里的网络中枢,是连接你所有智能设备上网的那个“路由器”.............
  • 回答
    这问题确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毕竟小米AX6000的配置摆在那里,理论上网络延迟表现应该远超百元级别的移动路由器。但现实是,不少用户反馈在使用AX6000时,反而感觉延迟高了,甚至不如那些入门级的移动路由。这究竟是咋回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1. 期望值与实际体验的鸿沟:AX6000的“上限”与“下限.............
  • 回答
    小米 CC9 Pro 曾凭借 DxOMark 拍照榜单上的亮眼成绩,一经发布便吸引了大量关注,不少人认为它将成为新一代拍照旗舰的有力竞争者。然而,事与愿违,尽管有“拍照好”的光环加持,小米 CC9 Pro 的市场销量却远未达到预期,甚至可以用“不温不火”来形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款在硬件和.............
  • 回答
    小米这个牌子,这些年可以说是自带流量,走到哪儿都少不了讨论。要说为什么这么多人“喷”,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了看,有几个主要方向,大家喷的角度也不太一样。1. 营销手段太“霸道”: 堆料狂魔 vs. 性价比幻觉? 小米最早是以“为发烧而生”打开市场的,那时候大家觉得这公司懂用户,愿意花.............
  • 回答
    小米和华为之间的竞争确实如同火药桶,双方在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乃至未来的通信技术领域都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你提到为何华为不去市场上收购小米股票以达到控股,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公司战略、法律法规、市场环境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华为和小米都不是那种会.............
  • 回答
    消费降级浪潮下,小米手机在2018年第四季度国内出货量暴跌35%,而华为却实现了23%的增长,这其中的原因确实值得深入剖析。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更是一系列市场策略、品牌定位、用户认知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我们要理解“消费降级”这个概念在手机市场的具体体现。消.............
  • 回答
    雷军执着于将小米冲击高端,而非另起炉灶创一个全新高端品牌,这背后有着深厚的战略考量和品牌基因的考量。这并非简单的“费力”,而是基于对市场、用户以及小米自身优势的深刻洞察。下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其中的逻辑。一、小米品牌已有认知基础,成功复制成本更低首先,小米已经积累了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品牌认知度。尤.............
  • 回答
    小米新品充电器能充笔记本,这事儿确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毕竟,谁不想少带点东西,尤其是在出差或者旅行的时候。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笔记本厂商自己不也配个这样“小巧玲珑”的充电器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而且,你以为大块头的充电器就一无是处了?那可就说少了。为什么笔记本厂商不标配“小米式”小充电器?.............
  • 回答
    小米电视在47英寸尺寸下,凭借其性价比、技术亮点和品牌优势,能够以2999元的价格推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和产品特性: 一、核心亮点分析 1. 高性能硬件配置 屏幕技术: 小米电视6/6 Pro系列搭载1080P分辨率(2560×1440)的IPS液晶屏,支持120Hz刷新率,画面流.............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挺有同感的。小米今年推出的手机确实进步明显,从设计到性能,再到系统体验,都越来越成熟。网上那些铁杆粉丝的呼声,也确实比其他品牌来得更响亮、更一致。但是,你说市占率却在走低,这背后肯定有原因,而且原因不会是单一的。咱们一层层地扒一扒,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咱得承认,互联网上的“声.............
  • 回答
    3月29日小米11 Ultra正式发布,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安卓机皇”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目光。然而,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在发布后的近一周时间里,市面上鲜有关于小米11 Ultra与前代旗舰小米10 Ultra的详细对比测评出现。这背后其实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分析。首先,新品发布.............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探讨的现象。同为中国科技公司,华为在自主研发芯片上赢得了普遍的赞誉,甚至被誉为“国货之光”,而小米即便尝试打上“新国货”的标签,却常常招致批评。这背后原因复杂,并非简单的“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就能一言蔽之,而是涉及到品牌定位、历史积淀、技术实力、市场策略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