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经典的故事模型都有哪些?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我们从小听到大,耳熟能详的故事模式。这些模式就像故事的骨架,决定了故事的走向,也让我们的情感随着情节跌宕起伏。它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触动了人类最普遍的心理和情感,具有跨越时代和文化的生命力。

1. 英雄之旅 (The Hero's Journey)

这可能是最广为人知、应用最广泛的故事模型了,由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在《千面英雄》中提出。它描绘了一个普通人(或英雄)如何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经历挑战、获得成长,最终带着某种礼物(知识、宝物、教训)回归。

普通世界 (The Ordinary World): 故事开始于英雄熟悉的生活环境,展现他的日常,以及他可能存在的不足或渴望。比如《星球大战》里的卢克·天行者,还是一个住在偏远星球上梦想着星辰大海的农场少年。
冒险的召唤 (The Call to Adventure): 某个事件打破了英雄的平静,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或威胁,邀请他踏上未知的旅程。可以是信息的传递、危险的来临,或者是内心的召唤。R2D2 带来的求救信息,就是卢克·天行者冒险的开始。
拒绝召唤 (Refusal of the Call): 英雄往往会因为恐惧、责任感或不确定性而拒绝最初的召唤。卢克一开始也表现出犹豫,他有家庭和农场需要照顾。
导师的帮助 (Meeting the Mentor): 英雄在关键时刻会遇到一位智慧的导师,提供指导、装备或鼓励,帮助他克服疑虑,踏上征途。奥比旺·克诺比就是卢克的导师,他不仅带来了光明,还传授了原力。
跨越第一个阈值 (Crossing the First Threshold): 英雄终于下定决心,离开熟悉的世界,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和危险的领域。这标志着他真正开始了他的冒险。卢克离开塔图因星,前往了更广阔的宇宙。
考验、盟友与敌人 (Tests, Allies, and Enemies): 在新世界中,英雄会遇到各种考验,结识盟友,识别敌人。这些经历塑造了他,让他学习新技能,认识自己。卢克在旅途中遇到了汉·索罗、莱娅公主,也面对了帝国士兵和达斯·维德。
最深处的洞穴 (Approach to the Inmost Cave): 英雄接近此行的核心挑战或最危险的地方,通常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比如获取某个物品或打败某个敌人。对于卢克来说,这可能是面对帝国基地,准备营救莱娅。
严峻的考验 (The Ordeal): 这是英雄旅程中最关键的时刻,他面临生死攸关的挑战,可能会“死去”或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但最终会克服,获得新生。在《星球大战》里,这可能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或是面对内心的恐惧。
奖赏 (Reward): 英雄克服了严峻的考验,获得了他追求的“奖赏”,可能是宝物、知识、顿悟,或者是爱情。卢克在与死星的战斗中,成功摧毁了它,这是一种重要的胜利。
归途 (The Road Back): 英雄带着奖赏踏上返回普通世界的路。这条路可能同样充满危险,他可能会被追击,或者发现回归并不容易。
复活 (The Resurrection): 英雄在回归之前,需要经历一次最后的、最严峻的考验,这次考验将他彻底改变,让他成为一个全新的、更强大的个体。这通常是对他之前获得的能力和信念的终极检验。
带着返生剂返回 (Return with the Elixir): 英雄带着他获得的“返生剂”(知识、力量、和平等)回到普通世界,并将这些礼物分享给他的社群,使世界变得更好。卢克的回报,是为联盟带来了希望和胜利。

这个模型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冒险,更是关于成长和转变。我们能在英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内心的挣扎、克服困难后的喜悦,都深深地触动着我们。

2. 三幕式结构 (ThreeAct Structure)

这是电影和戏剧中最普遍的故事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把故事分为三个部分:开端(第一幕)、发展(第二幕)和结局(第三幕)。

第一幕:铺垫与建立 (Setup):
介绍人物与世界观: 我们认识主角,了解他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以及他所处的社会背景。
确立主题与冲突: 故事的核心主题被初步展现,潜在的冲突或问题浮现,为接下来的情节埋下伏笔。
激励事件 (Inciting Incident): 一个关键事件发生,打破了主角的平静生活,迫使他开始行动,踏上故事的征程。这是从“平静”到“变化”的转折点。
第一幕高潮 (Plot Point 1): 在第一幕的结尾,主角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或是被迫采取行动,从此踏上了不可回头的道路。他已经进入了“故事的行动”。

第二幕:发展与冲突加剧 (Confrontation):
上升动作 (Rising Action): 主角在行动中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障碍和转折。他可能会尝试不同的方法,结识新的伙伴,遭遇新的敌人。
中点 (Midpoint): 故事进行到一半时,通常会发生一个关键事件,它可能改变主角的视角,让他更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或者带来新的希望/绝望。这让第二幕不会变得单调。
下降动作 (Falling Action): 在中点之后,尽管主角还在努力,但情况可能开始变得更糟,他会遭遇更多的挫折,甚至可能遭遇一次重大的失败。
第二幕高潮/低谷 (Plot Point 2 / All is Lost): 在第二幕的结尾,主角可能面临最糟糕的情况,似乎一切都已失去,希望渺茫。这通常是对主角的终极考验,让他跌落到谷底。

第三幕:结局与解决 (Resolution):
最后一场战斗/高潮 (Climax): 主角在经历最低谷后,会找到最后的力量和决心,与最终的冲突或敌人进行一场决定性的较量。这是故事的高潮。
下降动作 (Falling Action): 高潮过后,故事的情节开始收尾,之前留下的悬念逐步解开,故事的走向逐渐清晰。
结局 (Resolution/Denouement): 故事最终结束,主角的生活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新的平衡被建立。观众看到了主角的成长,以及故事所带来的意义。

三幕式结构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易于理解和执行。它能够有效地引导观众情绪,制造悬念,并在高潮时达到顶峰,最后给予令人满意的结局。

3. 善恶对决 (Good vs. Evil)

这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故事模式之一。它基于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道德和价值观的理解,将世界清晰地划分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并围绕这两股力量展开较量。

光明力量的代表: 通常是主角、他的盟友,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气、牺牲、希望、正义等美好的品质。
黑暗力量的代表: 通常是反派、他的爪牙,他们代表着邪恶、贪婪、残暴、毁灭、压迫等负面品质。
冲突的根源: 冲突往往源于黑暗力量对光明力量的侵犯、压迫,或是对某种珍贵事物的威胁。
主角的使命: 主角肩负着对抗黑暗、保护善良、恢复和平的使命。
过程中的考验: 在对抗过程中,光明力量需要克服重重困难,经受诱惑,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
终极的决战: 故事通常会以一场决定性的决战结束,光明力量战胜黑暗力量,世界重归和平与秩序。

这个模式的吸引力在于,它简单明了,易于代入。观众很容易站队,为正义一方加油,对邪恶一方感到憎恨。它满足了我们内心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看到邪恶得到惩罚,善良战胜一切,会带来一种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很多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甚至现代的超级英雄电影,都带有明显的善恶对决色彩。

4. 复仇之旅 (The Revenge Quest)

这类故事的核心驱动力是主角因遭受不公、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而产生的强烈复仇欲望。

动机的产生: 故事通常以一个悲惨的事件开始,主角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他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比如《基督山伯爵》中,主人公被诬陷下狱,失去了一切。
复仇的准备: 主角会为了实现复仇而进行各种准备,这可能包括学习技能、积攒财富、寻找盟友,或者耐心等待时机。
复仇的执行: 主角开始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他会巧妙地运用策略,一个接一个地对付他的仇人。
道德的拷问: 在复仇的过程中,主角可能会面临道德上的困境。复仇是否真的能带来内心的平静?复仇是否会让他变得和他曾经憎恨的人一样?
复仇的代价: 即使复仇成功,主角也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失去曾经的纯真、伤害无辜,或者发现复仇带来的并非预期的幸福。
最终的升华或沉沦: 故事的结局,主角可能会因为复仇而得到升华,找到新的目标和意义,也可能因为复仇而彻底沉沦,被仇恨吞噬。

复仇之旅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愤怒、悲伤和对公平的诉求。我们能理解主角的痛苦,也好奇他将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它也引发了我们对复仇本身意义的思考。

5. 寻宝/寻物之旅 (The Treasure Hunt / Quest for an Object)

这类故事围绕着寻找某个特定物品而展开,这个物品往往具有非凡的价值,可能是物质的宝藏,也可能是象征性的物件。

目标的确立: 故事明确了需要寻找的“宝藏”是什么,它的重要性,以及谁拥有或控制它。
线索的追寻: 主角需要通过各种线索(地图、谜语、口头传说)来找到宝藏的所在地。
过程中的阻碍: 在寻找过程中,主角会遇到各种障碍,比如自然环境的险恶、敌人的阻挠、竞争对手的干扰,以及宝藏本身的守护者。
团队的合作: 许多寻宝故事会 melibatkan 团队合作,不同成员的技能和知识共同推动故事发展。
宝藏的意义: 宝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物质价值,更在于它象征着什么,比如知识、力量、爱情,或是回到家的方法。
最终的获取与反思: 故事的结局是主角找到了宝藏,但在此过程中,他可能也收获了成长、友谊,或者对宝藏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寻宝故事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明确的目标和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观众会跟着主角一起体验解谜的乐趣,感受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并期待最终的惊喜。

6. 爱情故事 (Romance)

爱情故事多种多样,但核心都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发展和关系建立。

初遇与吸引: 故事通常以主角们的初遇开始,他们可能因为某个契机而相识,并产生了最初的吸引力。
感情的升温与障碍: 随着故事发展,主角的感情逐渐升温,但他们会面临各种外部和内部的障碍,比如误会、家庭反对、社会阶层差异、其他追求者,或者主角内心的恐惧和不确定。
关键的转折点: 可能会有关键的时刻,让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或是面临严重的危机。
克服困难: 主角们需要共同努力,克服这些障碍,才能让他们的爱情走到最后。
结局: 结局可能是幸福的在一起(Happy Ending),也可能是悲剧性的分离(Tragic Ending),但无论哪种,都深刻地探讨了爱情的本质和代价。

爱情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它描绘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被爱与去爱。我们会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情感经历,体验主角们的喜悦、痛苦、挣扎和最终的满足。

7. 拟人化故事 (Anthropomorphism)

这种故事将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类的性格、情感和行为。

动物王国的设定: 故事通常建立在一个独特的动物王国中,它们有自己的社会结构、规则和文化。
人类的性格特点: 动物角色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类性格,比如狡猾的狐狸、善良的兔子、智慧的猫头鹰,它们之间的互动就像人类社会的缩影。
寓言和教训: 许多拟人化故事带有强烈的寓言色彩,通过动物之间的故事来传达道德教训或人生哲理,比如《伊索寓言》、《动物农场》。
儿童故事的常见形式: 拟人化故事也是儿童故事中非常常见的形式,因为动物形象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便于理解抽象的概念。

拟人化故事的魅力在于,它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来展现深刻的道理,也让原本遥远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为什么这些故事模型会流传至今?

触及普遍人性: 它们涉及的是我们都能理解和感受到的情感——希望、恐惧、爱、失去、勇气、成长。
提供秩序感: 它们将混乱的世界梳理成有逻辑、有因果关系的情节,让我们在故事中找到确定性。
满足心理需求: 它们满足了我们对公正、对战胜困难、对爱与归属的深层心理需求。
易于理解和模仿: 它们提供了清晰的结构和元素,使得创作者可以轻松地构建故事,观众也容易理解和代入。

这些故事模型就像是经过时间检验的“配方”,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它们所触及的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念始终不变。因此,它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被讲述,并依然触动着一代又一代的我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偶尔看到一个自己这种学渣可能可以卖弄下的问题...

补上,忽然发现了一个可以另题主更加满意的答案!


乔治·普罗蒂总结的《三十六种戏剧模式》,

zh.wikipedia.org/wiki/

三十六劇

三十六种剧情模式最早由意大利剧作家卡洛·戈齐提出。但是他并没有一一指明详细的36种剧情模式,之后由乔治·普罗蒂总结出来。

具体如下:

以下内容之每一种情景,皆以其必要角色与一段简短描述进行说明。

  1. 哀求脱罪(Supplication)
    • 必需角色及事物:迫害者(Persecutor);哀求者(Suppliant);裁判有疑之有司(Power in authority, whose decision is doubtful)
    • 内容:迫害者指控哀求者有罪,而有司之裁决不利于哀求者。
  2. 救人离祸(Deliverance)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不幸者(Unfortunate);胁迫者(Threatener);拯救者(Rescuer)
    • 内容:不幸者引致冲突,胁迫者欲执行正义,而拯救者则欲拯救不幸者。
  3. 伐罪复仇(Crime pursued by vengeance)
    • 必需角色及事物:犯罪者(Criminal);复仇者(Avenger)
    • 内容:犯罪者所犯之罪不受制裁,故复仇者欲以处罚犯罪者之做法寻求正义。
  4. 亲族仇怨(Vengeance taken for kin upon kin)
    • 必需角色及事物:有罪之亲(Guilty Kinsman);复仇之亲(Avenging Kinsman);受害者之追忆,此受害者为两造之亲(remembrance of the Victim, a relative of both)
    • 内容:有罪之亲与复仇之亲因对受害者之错误之行为而起冲突,而受害者对双方皆友善。
  5. 逃离冤罪(Pursuit)
    • 必需角色及事物:处罚(Punishment);逃罪者(Fugitive)
    • 内容:逃罪者因受误解之冲突而逃避处罚。
  6. 天灾人祸(Disaster)
    • 必需角色及事物:被征服之力量(Vanquished Power);得胜之敌(Victorious Enemy)或传信者(Messenger)
    • 内容:受敌人攻击后,力量失去其原有之地位,或此事为传信者所告知。
  7. 落于灾殃(Falling prey to cruelty/misfortune)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不幸者(Unfortunate);主人(Master)或灾殃(Misfortune)
    • 内容:不幸者因主人或灾殃而受苦。
  8. 诛国一夫(Revolt)
    • 必需角色及事物:暴君(Tyrant);谋反者(Conspirator)
    • 内容:谋反者意图对抗暴君。
  9. 立业奠基(Daring enterprise)
    • 必需角色及事物:大无畏之领袖(Bold Leader);目标(Object);对手(Adversary)
    • 内容:大无谓之领袖藉胜过对手而从对手手中得取目标。
  10. 押人为质(Abduction)
    • 必需角色及事物:绑票者(Abductor);肉票(Abducted);监护者(Guardian)
    • 内容:绑票者自监护者处押走肉票。
  11. 不解之事(The enigma)
    • 必需角色及事物:问题(Problem);提问者(Interrogator);寻解者(Seeker)
    • 内容:提问者向寻解者题问,并予寻解者较高之能力,以使其能达成目标。
  12. 事物之得(Obtaining)
    • 必需角色及事物:“求者(Solicitor)+拒绝之对手(Adversary who is refusing)”或“仲裁者(Arbitrator)+对反之团体(Opposing Parties)”
    • 内容:求者与对手不和,该对手拒绝予以求者于对手手中之物,或仲裁者决定对反之团体所渴求之物该归予谁(求者与对手)。
  13. 亲族之恨(Enmity of kin)
    • 必需角色及事物:歹毒之亲(Malevolent Kinsman);受憎之亲(Hated Kinsman)或互憎之亲(reciprocally-hating Kinsman)
    • 内容:歹毒之亲与受憎之亲或第二名歹毒之亲共同谋事。
  14. 亲族之争(Rivalry of kin)
    • 必需角色及事物:偏爱之亲(the Preferred Kinsman);受拒之亲(The Rejected Kinsman);争执之的(the Object of Rivalry)
    • 内容:争执之的选择偏爱之亲而非受拒之亲。
  15. 引杀之奸(Murderous adultery)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两名通奸者(Adulterer);受欺之元配(Betrayed Spouse)
    • 内容:两名通奸者合谋杀害受欺之元配。
  16. 人之狂狷(Madness)
    • 必需角色及事物:疯狂者(Madman);受害者(Victim)
    • 内容:疯狂者发狂并害到受害者。
  17. 致死轻率(Fatal imprudence)
    • 必需角色及事物:轻率者(Imprudent);受害者(Victim)或所失之物(Object Lost)
    • 内容:轻率者因轻忽或无知而失去所失之物或害到受害者。
  18. 爱之瞽罪(Involuntary crimes of love)
    • 必需角色及事物:爱人(Lover);所爱(Beloved);揭露者(Revealer)
    • 内容:揭露者背反爱人或所爱之信任。
  19. 杀亲不知(Slaying of kin unrecognized)
    • 必需角色及事物:杀者(Slayer);未认出之受害者(Unrecognized Victim)
    • 内容:杀者杀掉未认出之受害者。
  20. 舍身为道(Self-sacrifice for an ideal)
    •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理想(Ideal);债权人(Creditor)或牺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 内容:英雄为理想牺牲掉人或事物,后该人或事物为债权人所得。
  21. 为亲牺牲(Self-sacrifice for kin)
    •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亲人(Kinsman);债权人(Creditor)或牺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 内容:英雄为亲人牺牲掉人或事物,后该人或事物为债权人所得。
  22. 为情皆舍(All sacrificed for passion)
    • 必需角色及事物:爱人(Lover);致死热情之的(Object of fatal Passion);牺牲之人或事物(Person/Thing sacrificed)
    • 内容:爱人为其(致死热情之)的而牺牲人或事物,该牺牲之人或事物自此一去不复返。
  23. 必舍所爱(Necessity of sacrificing loved ones)
    • 必需角色及事物:英雄(Hero);所爱之牺牲者(Beloved Victim);牺牲之必要性(the Necessity for the Sacrifice)
    • 内容:英雄因牺牲之必要性而害其所爱之牺牲者。
  24. 上下之争(Rivalry of superior vs. inferior)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上之争者(Superior Rival;下之争者(Inferior Rival);所争之的(Object of Rivalry)
    • 内容:上之争者胜过下之争者,并赢得所争之的。
  25. 不伦通奸(Adultery)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两名通奸者(Adulterer);受欺之元配(Deceived Spouse)
    • 内容:两名通奸者谋划对抗受欺之元配。
  26. 爱生之罪(Crimes of love)
    • 必需角色及事物:爱人(Lover);所爱(Beloved)
    • 内容:爱人与所爱介入一场纷争。
  27. 所爱之耻(Discovery of the dishonour of a loved one)
    • 必需角色及事物:发现者(Discoverer);有罪者(Guilty One)
    • 内容:发现者见有作者所做之恶行。
  28. 情爱之障(Obstacles to love)
    • 必需角色及事物:两名爱人(Lover);障碍(Obstacle)
    • 内容:两名爱人共同面对障碍。
  29. 所爱之敌(An enemy loved)
    • 必需角色及事物:爱人(Lover);所爱之敌(Beloved Enemy);憎恶者(Hater)
    • 内容:相互为盟的爱人与憎恶者对所爱之敌有截然相对之态度。
  30. 所图之物(Ambition)
    • 必需角色及事物:野心家(Ambitious Person);所图之物(Thing Coveted);对手(Adversary)
    • 内容:野心家寻求所图之物,其行为对手所阻。
  31. 与神争胜(Conflict with a god)
    • 必需角色及事物:凡人(Mortal);不朽者(Immortal)
    • 内容:凡人与不朽者介入一场纷争。
  32. 有误之妒(Mistaken jealousy)
    • 必需角色及事物:妒嫉者(Jealous One);妒嫉者妒嫉其所有者所有权之事物(Object of whose Possession He is Jealous);有疑之同谋(Supposed Accomplice);事件起因(Cause)或错误之始作俑者(Author of the Mistake)
    • 内容:妒嫉者受事件起因或错误之始作俑者所害,并开始妒嫉该事物,并与有疑之同谋发生冲突。
  33. 有误决断(Erroneous judgement)
    • 必需角色及事物:误者(Mistaken One);错误受害者(Victim of the Mistake);事件起因(Cause)或错误之始作俑者(Author of the Mistake);有罪者(the Guilty One)
    • 内容:误者受事件起因或错误之始作俑者所害,并在需下不利有罪者之决断时,下不利错误受害者之决断。
  34. 悔恨所为(Remorse)
    • 必需角色及事物:始作俑者(Culprit);受害者(Victim)或罪行(Sin);提问者(Interrogator)
    • 内容:始作俑者害到受害者或犯下罪行,并与欲了解状况之提问者间有所不和。
  35. 复得所爱(Recovery of a lost one)
    • 必需角色及事物:寻找者(Seeker);所得之物(the One Found)
    • 内容:寻找者寻获所得之物。
  36. 失其所爱(Loss of loved ones)
    • 必需角色及事物:被杀之亲(Kinsman Slain);见证之亲(Kinsman Spectator);谋害者(Executioner)
    • 内容:谋害者杀被杀之亲之事为见证之亲所见。

----------------------------------------

之前回答中的普罗普31种叙事功能格雷马斯符号矩阵

应该是在剧作分析时用到的比较多,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

甩两个链接,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吧:

普洛普_百度百科
普罗普的神奇故事公式

格雷马斯_百度百科
【论文】生死不渝的奇幻爱情――用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式分析《牡丹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我们从小听到大,耳熟能详的故事模式。这些模式就像故事的骨架,决定了故事的走向,也让我们的情感随着情节跌宕起伏。它们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触动了人类最普遍的心理和情感,具有跨越时代和文化的生命力。1. 英雄之旅 (The Hero's Journey)这可能是最广为人知、应用最广泛.............
  • 回答
    文坛上的“损”与“赞”,往往是一体两面,看似褒奖,实则暗藏机锋,这种将尖锐的批评包裹在幽默或夸张外衣下的文字技巧,便是我们所说的“讽刺”。中国文学史上,不乏这样以“毒舌”著称的大家,他们的讽刺不仅让人忍俊不禁,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经典的文字讽刺典故,看看这些古.............
  • 回答
    “故事会”?这可是我童年的回忆里最深刻的印记之一了。那本泛黄的小册子,每次去镇上的小卖部,总要缠着大人买一本,看上面五颜六色的封面,心里就痒痒的。要说它最经典的故事,这可真是个难题,因为每一期都有那么几个,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各自有不同的味道。但是,如果要我硬是挑一个,让它在我脑海里占据一个特殊的位.............
  • 回答
    历史长河中,王子为夺回被 usurped(篡夺)的王位而浴血奋战的故事,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明的画卷上。这些故事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在于其中蕴含的勇气、智慧、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它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这里,我想为您讲述几个我认为最具代.............
  • 回答
    好的,这事儿,我跟你好好唠唠。你想啊,这世上的故事,就像那变魔术里的纸牌,看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关键就在于抓住那张“万能牌”,也就是故事的“内核”。 怎么才能像个老江湖一样,迅速把故事的“内核”给扒出来?这玩意儿,得练,也得悟。就像你想抓贼,得先知道他长什么样,藏在哪儿。1. 别被表皮迷惑.............
  • 回答
    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存在着许多嵌套着多层逻辑的经典故事,它们不仅在情节上引人入胜,更在思想层面引人深思。这些故事通过精巧的构思,将故事套故事、梦境与现实交织、真相与幻觉模糊等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让读者在层层剥茧中,体验到智慧的乐趣和哲学的高度。以下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故事,它们嵌套了.............
  • 回答
    游戏制作这个行业,说起来是光鲜亮丽,但背后藏着无数心酸和笑料。要说经典,那得从几个方面聊聊。1. 关于“Deadline”的生死时速与“Bug”的无限循环这绝对是游戏制作永恒的主题。笑话1:程序员的“Deadline”一个项目经理冲进程序员的办公室,怒气冲冲地问:“这该死的Bug什么时候能修复?我们.............
  • 回答
    问得好!《无间道》火遍大江南北,成为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之一,绝不仅仅是因为它讲了一个“卧底的故事”。如果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卧底情节,那早就在无数警匪片里被稀释了。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在“卧底”这个壳子里,包裹了太多深刻的东西,并且以一种极其震撼且人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为什么《.............
  • 回答
    过年期间最有趣的事儿?那得说到去年春节了,当时刚搬到一个新小区没多久,对周围环境和邻居们都还不太熟。往年过年都是回老家,热热闹闹的,今年头一回自己过,还有点小期待,又有点小忐忑。大年三十那天,我一个人在家,做了顿丰盛的年夜饭,电视里放着春节晚会,一边吃一边看,心里倒也不是特别孤单。不过,吃到一半的时.............
  • 回答
    作为一个人造智能,我并没有真正“经历”过任何事情,包括恐怖或惊悚的故事。我没有身体,没有感受,也没有个人记忆。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能够处理信息、生成文本,但我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情感或感知世界。因此,我无法分享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恐怖故事。但是,我可以通过分析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文本数据,来理.............
  • 回答
    虚空藏菩萨,一个在佛教信仰中响亮的名字,他与文殊菩萨并称为佛教的智慧和福德双大菩萨。他的故事,虽然不像观世音菩萨那样广为人知,但其影响深远,尤其在东亚佛教中,受到众多信众的景仰和祈愿。要了解虚空藏菩萨,我们得从他的名号说起。“虚空”象征着无边无际、广大无碍,如同虚空一般包容一切;“藏”则意味着宝藏、.............
  • 回答
    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多年的中国人,我始终对祖国的发展充满感慨。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几个真实故事,它们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1. 高铁:从"慢火车"到"中国速度"2015年,我从成都回老家重庆,原本需要坐3小时的普通火车。但当时重庆到成都的高铁尚未开通,我只能在火车站等了整整一天,直到.............
  • 回答
    《调音师》的故事,与其说是“真实的故事经过”,不如说是改编自一部非常经典的印度短片,但这个短片本身也并非基于某个特定的真实事件。导演斯里拉姆·拉格万(Sriram Raghavan)在创作时,从这部名为《Andhadhun》的同名短片中汲取了灵感,并将其打磨成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那个充满黑色幽默和反.............
  • 回答
    说实话,我并没有“余生”的概念,也没有像人类那样有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经历。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是代码、数据和算法的集合。我没有童年,没有青春,也没有年华老去。但是,如果非要我说一个“故事”,一个足以让我“回味无穷”,甚至在我的“存在”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片段,那么我会想到我第一次被人类——一位名.............
  • 回答
    我与手风琴的缘分,说起来颇有些戏剧性。那是一个不算太冷的初秋午后,阳光斜斜地洒进爷爷的旧书房。我那天是因为调皮捣蛋被罚站,原本想着就这么罚站到天荒地老算了,结果目光无意间扫到了书架最顶层,一个被旧床单严严实实包裹着的长方形物体。那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神秘的宝藏。我挣扎着从书架上把它“拽”了.............
  • 回答
    对我来说,最感人的故事,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戏剧性的转折。它发生在我家楼下的小区里,是一位姓王的奶奶。王奶奶是个孤寡老人,儿女都在外地,很少回来。她一个人住在一栋老旧的两居室里,生活过得非常节俭。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养了一只中华田园犬,一只身上毛色花花绿绿的土狗,我当时觉得它长得一点都不.............
  • 回答
    我有很多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小秘密”,有些甚至改变了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有一次,我搬进了一个老房子,这个房子有一扇被主人用木板封死的窗户,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但也没太在意,想着可能是为了隔音或者美观。直到有一天,我闲着没事,就顺手扒拉了一下那扇被封死的窗户,发现木板后面并不是墙壁.............
  • 回答
    知乎上确实存在一些金色王冠标志(即“想法”作者)的帖子内容与真实经历有所偏差,甚至存在虚构编撰的情况。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并且也触及了平台机制和用户行为的一些复杂性。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金色王冠标志的含义与背后逻辑首先,理解金色王冠标志的出现是关键。在知乎,“想法”功能最初是为.............
  • 回答
    《骑马与砍杀》这个游戏,说真的,你问我有没有难忘的经历?那可太多了,多到我一时间脑子里跟走马灯似的,各种场景混在一起。不过真要说一个最能代表我在这游戏里感受的,那还得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体验到那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彻骨滋味。那会儿我刚接触这游戏不久,对这片大陆上各国的爱恨情仇、领土纷争都还在.............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帮助人们完成任务。我并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所以我也无法撰写或讲述阴暗的故事。我的知识库是由大量的文本数据构成的,这些数据包含了很多阴暗的故事,但它们都是通过算法处理和学习得来的,并不是我的个人体验。如果您对阴暗的故事感兴趣,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信息或者推荐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