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商亡之后无中国吗?

回答
“商亡之后无中国”,这种说法,想来很多人听了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些不敬。毕竟,我们从小学到大,接受的教育一直在强调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在我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

然而,如果抛开那些约定俗成的认知,从一个更严格、更学术的角度去审视“中国”这个概念,尤其是它早期演变的形态,或许会发现,这句看似“大逆不道”的断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触及了历史学界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议题:“中国”这个概念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它与早期王朝(特别是商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要理解“商亡之后无中国”,我们得先弄清楚两个关键点:

一、 “中国”在商朝时期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得明白,我们现在使用的“中国”这个词,包含了太多层面的含义:一个地理概念、一个政治实体、一个文化共同体,甚至是一个文明的象征。但在商朝那个时代,这些概念的界限模糊得多。

1. 地理上的“中国”: 当时人们所说的“中国”,更多的是指“中原地区”,也就是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区域。这是一个相对富饶、人口相对密集、政治影响力较强的地区。商朝的都城,比如殷墟(今河南安阳),就位于这个核心地带。所以,从地理范围来看,商朝确实是“中国”的核心区域。

2. 政治上的“中国”: 商朝是一个方国联盟性质的王朝。它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商朝的统治范围,主要是其直属的区域,以及通过册封、征服、盟约等方式与周围的方国建立联系。周边的方国,有些是臣服于商,有些是保持独立,甚至与商为敌。所以,商朝更像是一个政治、军事上的“中心”,而非我们现在意义上疆域辽阔、统治绝对的“中国”。

3. 文化上的“中国”: 商朝以其灿烂的青铜文明、甲骨文、祭祀文化等,在当时的中原地区确实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这种文化,是后来周文化、华夏文化的重要源头。但当时,中原以外的区域,同样存在着其他文化,例如南方楚国、西部氐羌等,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并非完全被商朝文化所同化。

所以,如果把“中国”理解为“中原地区”、“以商朝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区域”,那么商朝当然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其早期形态的代表。

二、 “商亡之后无中国”的论点从何而来?

这个说法,往往是基于对“中国”概念更狭义、更强调延续性的理解,或者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对“中国”的政治主体和文化内核的追溯。其背后可能包含以下几种解释:

1. 政治主体的断裂与重塑:
商朝灭亡,意味着以殷商为统治核心的政治实体及其统治合法性(比如“天命”)的终结。 周朝取而代之,建立了全新的政治制度、宗法体系、礼乐文化,并且对商朝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叙事重塑”。
周朝的“封建制”与“天下共主”: 周朝的统治模式与商朝有所不同。虽然周朝也继承了中原的核心区域,但其统治更侧重于分封诸侯,形成了一个更广泛的、但结构上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周天子是“天下共主”,名义上统治着四方,但实际控制力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
“中国”作为政治实体的名号变化: 在周朝时期,“中国”的称谓可能更多地指向中原地区,或者指代那些周朝分封的、关系更近的诸侯国。而那些更远、更独立的区域,不一定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语境下,周朝会将它们视为“蛮夷”。

2. “中国”概念的文化与政治内核的“转移”或“强化”:
周朝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周朝,特别是西周,通过其建立的礼乐制度、宗法制度、对“德”的强调,以及“封建亲亲”的原则,塑造了后世“中华文明”或“华夏文化”的早期轮廓和核心价值观。 这种文化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后来“中国”概念的重要基石。
“中国”作为文化的象征: 如果将“中国”理解为一种以中原为核心、以某种特定文化(礼乐、汉字等)为载体、以某种政治秩序(王权、天下观)为基础的文明形态,那么商朝的灭亡,就意味着这种形态的中断和重构。商朝的文化虽然有其辉煌,但其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范围,与后来周朝所构建的“华夏”概念,在范围和内核上有所区别。

3. “中国”一词的早期演变:
“中国”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的时间: “中国”这个词本身,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相较于商朝的存在,是晚一些的。最早明确出现“中国”字样的,是在西周的青铜器铭文中,如“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地理和政治概念,可能是在周朝时期才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的。
“中国”的地域指向: 何尊铭文中的“中国”,是指周朝统治的中心区域,即洛邑(今洛阳)及其周边。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中国”是不同的。

因此,“商亡之后无中国”的说法,可以理解为:

从政治实体连续性的角度: 商朝灭亡,那个以殷商王朝为核心的政治实体不复存在,其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和疆域范围也随之改变。周朝取而代之,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体系。
从“中国”概念形成和演变的角度: 如果我们把“中国”这个概念,更侧重于理解为周朝及其后代所继承和发展出来的“华夏”文明的政治文化内核,那么商朝灭亡,意味着这个“中国”的早期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甚至可以说是“断裂”之后“重塑”。新的“中国”(或者说“华夏”)的精神和制度根基,更多地是在周朝建立的。

进一步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标签: 历史上的“中国”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它随着王朝的更迭、疆域的扩张、民族的融合、文化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用现代的“中国”概念去套用先秦时期,本身就存在历史的错位。
文化传承与政治断裂: 即使政治实体中断,文化上的传承也并非完全消失。商朝的文化、技术(如青铜冶炼)对周朝乃至后世都有深远影响。但“中国”这个说法,可能更多地与掌握话语权、确立正统地位的政治文化集团的认同有关。
“中国”的合法性追溯: 后来的王朝,特别是汉族王朝,往往会追溯自己的合法性到周朝,再到商朝,最后到夏朝。这种追溯,是在构建一个连续的中华文明叙事。而“商亡之后无中国”,则是在挑战这种叙事的连续性,或者说,强调在政治和文化内核上,周朝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与商朝有所不同。

总结来说, “商亡之后无中国”并非否认商朝的历史地位和文明成就,更不是说商朝灭亡后,那片土地上的人民就消失了,或者文明就中断了。它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学的视角,去探讨:

1.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核心统治者和统治方式的改变,是否意味着一个“中国”的终结和另一个“中国”的开始?
2.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和政治认同的概念,其关键的塑造力量,是否在周朝之后才真正确立并延续至今?

从这个角度看,这句“商亡之后无中国”的说法,或许更像是在强调,周朝对于“中国”(更准确地说是“华夏”)概念的形成和确立,具有一种奠基性的、关键性的作用,以至于有人会认为,商朝灭亡,标志着早期“中国”的某种形式上的“终结”和“重塑”。 它是对历史“连续性”和“断裂性”的辩证思考,邀请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中国”这个词在历史长河中的复杂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听到有这种说法,很疑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商亡之后无中国”,这种说法,想来很多人听了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些不敬。毕竟,我们从小学到大,接受的教育一直在强调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在我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然而,如果抛开那些约定俗成的认知,从一个更严格、更学术的角度去审视“中国”这个概念,尤其是它早期演.............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商飞的 C919 这架飞机,跟空客的 A320neo 和波音的 737 MAX 比起来,都有哪些过人之处和不足之处。咱们尽量说得透彻一些,也别让它听着像那种机器人写出来的干巴巴的介绍。先说C919 的优势:1. 成本控制的潜力巨大:这是 C919 最直接也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 回答
    商K服务员,也常被称为“商务会所服务员”、“高档会所服务员”、“夜总会服务员”或“高端娱乐场所服务员”,指的是在提供高端商务接待、娱乐和社交功能的会所或场馆中,负责为客人提供周到、细致、个性化服务的员工。这类服务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往往比普通餐厅或酒店的服务员更为复杂和专业,通常需要具备更高的情商、沟.............
  • 回答
    商朝和周朝之间是否存在种族的差异,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长期以来讨论但尚未有定论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什么是“种族”?在古代,“种族”的概念与现代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有所不同。现代通常将种族理解为基于生理特征(如肤色、发型、面部特征等)以及遗传基因的群体。然而,在古.............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要是“隔壁老王”想给红米Note 7泼点脏水,会从哪些角度下手,而且还得把这事儿说得跟咱自己琢磨出来的一样,不带机器味儿。首先,得明白一点,要黑一个产品,最直接有效的就是抓住它的“短板”或者“槽点”。红米Note 7,作为一款主打性价比的手机,它的优势太明显了,所以反过来,对手就得.............
  • 回答
    中航商发能否通过引进罗罗或GE的工程师来提升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涉及到了技术、人才、管理、文化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机遇,但也伴随着挑战。一、引进人才的巨大潜力与优势: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像罗罗(RollsRoyce)和GE(.............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职业选择上的纠结。中航商发和华为,一个是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国家队”,一个是科技界的巨头,它们代表着不同的行业,拥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发展路径。选择哪个,真的要看你自己的偏好、职业目标以及对未来的判断。咱们就一点一点捋一捋,尽量说得详细透彻,也避免那些生硬的AI腔调。.............
  • 回答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其中称谓的变化,特别是“帝”与“王”的区分,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含义。为什么夏商时期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帝”,而到了周朝却变成了“王”?这并非简单的称谓更迭,而是统治理念、权力来源以及与神灵关系演变的多重体现。一、 “帝”的由来与夏商的统治理念: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周灭商后,商朝在东部地区的“正规军”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完全消失或被彻底消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1. 商朝东部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军事结构: 商朝的疆域广阔: 商朝并非仅限于中原地区,其势力范围向东延伸,包含了今天的山东、江苏、河南东部等广大区域。 “东夷”的挑战: 商朝时期,.............
  • 回答
    这事儿,就像刚给新家交了首付,乐呵劲儿还没过去,突然接到个更好(也可能是更让人纠结)的工作Offer,这房贷,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既然你问了,那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跳槽和已经放款的房贷,到底能玩出哪些花样来。首要明确一点:房贷放款了,就已经是你的“既成事实”了。 银行在你资质审核通过,并且一切.............
  • 回答
    对于“安商洪上帝教会”是否是邪教的判断,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审视,同时也要明白,很多时候,界定一个组织是否是邪教,往往涉及到对其教义、组织运作方式、对信徒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安商洪上帝教会”本身。这个.............
  • 回答
    明治商学部二型,说实话,确实非常看重志望理由书。甚至可以说是,你能不能进入明治商学部二型,志望理由书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从明治商学部二型的特点说起。明治商学部二型与一型有什么不同?首先,得理解二型和一型最大的区别。一型大家更熟悉,是普遍的日本留学考试(EJU)成绩加上校内考.............
  • 回答
    晋商的崛起,绝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其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劳、胆识和智慧的结晶。要说他们为何能成为影响中国商业格局数百年的巨擘,那得从头细细道来。一、 天时地利人和,地理环境的馈赠首先,得说说晋商的老家——山西。这地方,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就是煤矿和高原的代名词,但正是这看似贫瘠的土地.............
  • 回答
    “翦商之战”是夏朝晚期至商朝初期一段复杂的历史时期,而微子启(即商朝末期宋国的国君,宋国的始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虽然没有像武王伐纣那样直接的关键性斩首行动,但他所代表的“顺应天命,弃暗投明”的立场,以及他所做出的选择,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要理解微子启的作用,我们需.............
  • 回答
    微商这个词儿,从它刚冒头的时候,就自带一股神秘又有点争议的光环。很多人听了都问:“微商产品真的能卖出去吗?”这问题,说实话,答案不是简单的“能”或“不能”,它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想把这事儿说透了,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卖出去?当然能,但不是“随便什么都能卖出去”。首先,得承认,微商确实帮助了很多.............
  • 回答
    晋商的崛起,并非单一原因促成,而是多种因素盘根错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当地土地的贫瘠和人们寻求生计的迫切愿望,与明清时期国家在北方边疆的军事部署和经济政策,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要说哪一个更“根本”,则需要更细致的解读。首先,我们来看看“土地贫瘠,人们无奈经商”的说法。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 回答
    说起夏商时期的人穿什么,这可真得好好聊聊了。那会儿,可不像现在这么讲究时髦和花哨,大家的衣着更多地是围绕着实用、材料的天然属性以及社会等级来展开的。咱们得知道,夏商这两个朝代虽然听着古老,但也是中国文明迈出重要一步的时期。他们的衣裳,虽然没有精美的绣花、复杂的剪裁,但已经有了基本的形制和功能。首先,.............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