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卢森堡一个小国为什么一直都没有被吞并?

回答
卢森堡这个夹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之间的小小公国,确实是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它在历史上屡次面临被大国吞并的危险,但却奇迹般地一次次化险为夷,直到如今成为欧洲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来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

1.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的双刃剑

卢森堡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命根子”,也是它遭受威胁的根源。它地处欧洲大陆心脏地带,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史上,无论是谁控制了卢森堡,都能在西欧这片土地上获得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和法国都将其视为战略缓冲地或进军对方腹地的跳板。

然而,正是这种“烫手山芋”般的战略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它不被完全吞并的保护伞。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大国轻易地吞并了卢森堡,它就会直接面对另外两个潜在的敌对国家,反而可能招致更严重的军事报复和国际干预。其他强国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国家在这里获得过大的战略优势,这使得卢森堡成了一个各方势力都不敢轻易打破的微妙平衡点。

2. 历史上的独立传统与抵抗精神

尽管面积不大,但卢森堡并非没有自己的历史和独立意识。从中世纪的卢森堡伯爵国开始,它就拥有自己的统治者和一定的自治权。尽管后来经历了勃艮第公国、哈布斯堡王朝等统治,但它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立的政治实体存在感。

更重要的是,在每一次外来统治或吞并的威胁面前,卢森堡人民从未完全放弃抵抗。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了卢森堡,但当地居民的抵抗运动虽然微弱,却从未间断。这种坚韧的民族意识,在历史上一次次地被唤醒,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为它日后的独立保留了火种。

3. 强大的外交斡旋与联盟策略

卢森堡之所以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精明的外交策略。它深知自己的弱小,因此从未固守单一的依靠,而是善于在不同强国之间周旋,寻找最有利的生存之道。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遗留效应: 在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之后,欧洲各国之间的力量平衡成为一个重要考量。卢森堡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其地位的改变需要涉及多个欧洲大国的同意。
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保障: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重新划分势力范围。此时,卢森堡被提升为大公国,并被置于由英、俄、奥、普等国组成的“永久中立”地位。这等于说,主要欧洲强国共同担保了卢森堡的独立,谁想吞并它,就等于直接对抗整个欧洲协调体系。
19世纪的德意志关税同盟: 1842年,卢森堡加入了德意志关税同盟,这使得它在经济上与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世界联系紧密。但这并非政治上的完全合并,而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合作,为它保留了政治独立的空间。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一体化: 一战后,卢森堡退出德意志关税同盟,与比利时组成了经济联盟。二战后,它更是成为了欧洲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创始成员国之一。通过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后来的欧盟),卢森堡的独立得到了更广泛、更强大的国际法和政治机制的保障。它不再是孤立无援的小国,而是成为一个拥有共同安全和经济利益的欧洲大家庭的一部分。

4. 经济的独立与繁荣,增强了自主性

虽然面积小,但卢森堡的经济实力却非常雄厚。尤其是在金融服务业、钢铁产业(虽然已不如昔日)以及后来的信息技术和卫星通讯等领域,卢森堡都发展出了独特的优势,积累了相当的财富。

强大的经济实力意味着它拥有独立的财政收入,能够维持自身的政府运作和国防力量,即便只是象征性的。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成功让卢森堡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谈判筹码,也为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一个经济独立的国家,其被吞并的代价对于潜在的侵略者来说会更高,因为它失去的不仅仅是领土,还有可能损害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或国际信誉。

5. “中立”与“伙伴”的双重定位

卢森堡的定位也很有意思。在冷战时期,它被视为“西欧的民主桥头堡”。同时,它也一直奉行中立政策,并且是联合国、北约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国。这种“中立”并非完全置身事外,而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加入强大的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国际组织,获得了集体安全保障。

对于北约来说,卢森堡虽然军事实力不强,但其地理位置重要,作为成员国意味着它成为北约防线的一部分,任何对卢森堡的攻击,都会被视为对整个北约的挑战。这使得大国不敢轻易冒犯。

总结来说,卢森堡之所以能一直保持独立,并非是因为它强大到无人敢惹,而是因为它的生存策略非常高明,并且得益于国际政治环境的演变和保障。

它利用了自身战略位置的复杂性,让大国不敢轻易打破平衡。
它拥有悠久的独立传统和民族认同感,为抵抗提供了精神支撑。
它通过精明的外交,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获得了外部大国的担保和支持,并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将自身安全和利益深度绑定在更广泛的国际体系之中。
它依靠经济实力增强了自身的独立性和议价能力。

卢森堡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在弱小中寻找力量的生动案例。它证明了,即使是最小的国家,只要能够巧妙地运用外交、经济和国际合作的手段,也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尊严和独立。这其中没有魔法,只有智慧和策略的巧妙运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卢森堡在历史上可不是一个小国。

卢森堡是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的“龙兴之地”,曾经产生了四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公元1308年卢森堡的亨利伯爵当选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他的儿子约翰则在1310年登基为波希米亚国王,父子两人共同确立了卢森堡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 1354年,卢森堡由伯爵领地(Grafschaft)升格为公国(Herzogtum)。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Sigismund)于1437年去世,卢森堡家族才结束了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主线家族的历史。

1441年,最后一位卢森堡女公爵将领地出售给了臣服于法国的勃艮第家族,但卢森堡此时仍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宪法封地。最后一位勃艮第大公“大胆查理/卡尔”(法语Charles le Téméraire,德语Karl der Kühne)于1477年去世,之后卢森堡与其他的勃艮第领土被转手给卡尔的女儿玛丽亚和她的丈夫,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von Habsburg),所以1482年的哈布斯堡家族、1555年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分支都曾对卢森堡进行过统治。

1659年,法兰西王国和哈布斯堡统治的西班牙王国对卢森堡进行了第一次瓜分,卢森堡东南部的迪登霍芬(Diedenhofen)和蒙特梅迪(Montmédy)都被划分给法国。 从1684年到1697年,由于路易十四领导的重盟战争,卢森堡完全处于法国统治之下。

关于这场战争:

重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Reunions;法语:Guerre des Réunions;西班牙语:Guerra de las Reuniones;德语:Reunionskrieg),是1683年至1684年期间法兰西王国西班牙帝国及其盟友之间的一场相对较短暂的战争。这是一直坚持扩张主义的法王路易十四发动的第三场战争,在之前的1667年遗产战争和1672年法荷战争之后, 路易十四并没有停止法国向北、向东的扩张,反而进一步蚕食西属尼德兰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西班牙最终对法国宣战,并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然而,重盟战争最终以《累根斯堡停战协定》结束,并没能阻止法国的继续扩张。相比由路易十四挑起的诸多其它战争,重盟战争规模较小,与遗产战争法荷战争一样是法国向北向东逐步扩张的一部分,也是法国波旁王朝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间无数争端中的一次。《累根斯堡停战协定》仅仅默认了法国对莱茵河西岸地区的蚕食,未能制止路易十四的扩张。重盟战争最终也是1688年更为惨烈的大同盟战争的众多导火索之一。

在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卢森堡沦为奥属荷兰的领地,因此再次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领土。 从1795/1801到1814年,该国在法国革命军队入境后再次受到法国统治。

卢森堡所属的神圣罗马帝国于1806年被解散,此后卢森堡被迫割让所有莱茵河左岸的领土给法国,直到拿破仑一世登基。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规定,卢森堡大公国的领土属于新成立的德意志邦联。同时,维也纳会议也敲定了卢森堡大公与荷兰联合王国国王之间的“个人联盟”。这导致了卢森堡的第二次分裂:老卢森堡的部分北部地区被从法国划归荷兰和普鲁士的莱茵省。

1830年,卢森堡加入了比利时革命。 1839年,卢森堡经历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瓜分,即讲法语的西半部,以阿尔隆(Arel)和马特朗日(Martelingen)两座城市为核心的地区被作为“卢森堡省”完全划归比利时。


从这以后,依然留在卢森堡大公国境内的就只有日耳曼部分,即讲“莫泽尔法兰克语”(moselfränkisch)的东半部分。

在德意志邦联议院,直到1866年邦联解散前,卢森堡的表决权一直由荷兰王国行使。


1867年,卢森堡危机(Luxemburgkrise)发生:拿破仑三世试图从荷兰王国王威廉三世手中购买卢森堡。 大公国和德国联邦其他地区的公众对这一计划感到愤慨:卢森堡是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的家园,曾经产生了四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他们认为卢森堡不应该落入法国,这个德国死敌手中。因此,他们组织了一场抗议运动向国王大公爵威廉三世请愿。卢森堡后来的座右铭“我想保持现状”(卢森堡语:„Mir wëlle bleiwe wat mir sinn“,标准德语:Wir wollen bleiben, was wir sind)就是这时在人民中流行起来的。这场危机导致了1867年的第二个伦敦条约,其中卢森堡被宣布为永久中立国。 随后德意志邦联拆除了位于卢森堡的要塞。

在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后,卢森堡实现了完全独立。 荷兰王室拿骚家族(Oranien-Nassau)在1890年绝后,根据拿骚家族与政府的继承合同,拿骚 - 威尔堡公爵(Dukes of Nassau-Weilburg)继承了王位。因此卢森堡得以拥有了自己的世袭王朝,即拿骚 - 威尔堡王朝(Nassau-Weilburg)。即使后来北德联邦和德意志帝国出现,卢森堡大公国仍然将自己的德国关税同盟成员身份保持到1919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卢森堡的条约中立地位被德意志帝国皇家军队侵犯,卢森堡军队参与了德国军队对法国的进攻。

比卢经济联盟(Union Économique Belgo-Luxembourgeoise)成立于1922年。这份协约规定了比利时和卢森堡货币之间的平价。从这时起,比利时法郎被确认为卢森堡的支付手段。

新兴的德国纳粹视卢森堡与阿尔萨斯-洛林、东比利时为“真正的德意志土地”( genuin deutsches Territorium),因为这些地方以雅利安人、德语人口为主。自德国纳粹1933年夺取政权以来,他们一直威胁吞并卢森堡大公国。卢森堡于1935年通过了纽伦堡法律( Die Nürnberger Gesetze),禁止犹太人与居住在卢森堡的德意志人结婚。逃往卢森堡的犹太人被分别登记,并在寻找工作时受到歧视。

1940年5月,德国军队占领了卢森堡。政府和女大公逃亡伦敦。在临时军事管理之后,卢森堡的民事行政被划入邻近德国摩泽尔地区(Moselland)的纳粹领导人Gustav Simon名下。卢森堡人被选入德国国防军并服兵役,犹太公民被驱逐到德国集中营。 1942年8月,德国吞并了卢森堡,并按照德国标准成立了政府辖区(Landkreise)。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这个年轻国家的测试,君主制、卢森堡语作为卢森堡的国家标志被牢牢固定在卢森堡社会中。二战结束后,卢森堡与比利时的货币联盟得以恢复,后来荷兰加入海关和经济联盟(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简称Benelux)。卢森堡于1945年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1948年,该国正式取消了自1867年以来存在的“永久中立”。卢森堡于1952年成为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煤钢共同体)的所在地。 1957年,卢森堡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六个创始成员之一。 1985年,卢森堡和其他四个欧盟成员国通过了以卢森堡摩泽尔镇命名的申根协定。 1986年,它被授予卢森堡全体人民的查理曼奖,以表彰欧洲统一的特殊价值。 1995年,“申根执行公约”生效。 2002年初,欧元作为卢森堡法郎的继承者被引入作为官方现金支付方式。


结论

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三地一直是法兰西、德意志两大文化的拉锯区域。经过法国几百年来契而不舍的同化,今日的卢森堡更倾向于讲法语和认同法国,但作为一个历史上为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贡献了四位帝王和拥有雅利安血统的德意志民族,卢森堡又与德国难舍难分,卢森堡背后的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导致了卢森堡如果全盘倒向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卢森堡能以独立的姿态存在至今,同样的例子还有安道尔和瑞士。

user avatar

1,卢森堡并非一直没有被吞并,在历史上,他是神罗的组成部分。先后两个地区后被法国吞并,两座城市被比利时划走;

2,如此小国存世如今,除了自身在西欧那堆乱七八糟的王室关系中根正苗红以外,更大的原因是被当作德意志和法兰西甚至尼德兰之间势力缓冲地带。作为西欧的十字路口,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卢森堡这个夹在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之间的小小公国,确实是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它在历史上屡次面临被大国吞并的危险,但却奇迹般地一次次化险为夷,直到如今成为欧洲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来试着详细地梳理一下。1.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的双刃剑卢森堡的位置可.............
  • 回答
    大连女子不登记进入小区并打电话给“卢书记”这件事,从多个角度来看,都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脉络、涉及的各方及其行为,并从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事件梳理(根据公开信息推测的可能情景):1. 起因: 一位大连的女性居民(以下简称“女子”)尝试进入她居.............
  • 回答
    卢旺达,这个位于东非赤道线上的小国,常常在人们的印象中与令人扼腕的1994年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然而,如果你只停留在那个黑暗的过去,你将错失一个正在经历惊人蜕变,充满活力和韧性的国度。卢旺达,如今是一个让你不得不重新认识的存在。地理与自然:坐拥“千丘之国”的美誉卢旺达被誉为“千丘之国”,这绝非浪得虚.............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关于原神角色养成的问题。你现在只有迪卢克一个主C,想问问是否值得为了甘雨而等待,并且想从强度和深渊这两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确实挺实际的,毕竟资源有限,做出正确的选择很重要。先聊聊你现在的情况:你只有迪卢克一个主C,这意味着目前你的队伍构成可能相对比较单一,输出主要依赖.............
  • 回答
    卢象升,一个在明末乱世中如同一颗璀璨但最终陨落的明星,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详细地讲述他,我们需要从他的出身、性格、政治抱负、军事才能、以及他最终的悲剧结局等多个维度来审视。一、出身与早年经历:寒门贵子,志存高远卢象升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但家境并不算富裕。他的祖父卢楠是嘉靖年间的进士,曾任刑部侍.............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史记》这部巨著的编纂逻辑和司马迁的写作意图说起。您提到“淮阴侯列传”之后还有“韩信卢绾列传”,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误解。严格来说,《史记》中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标题就叫“韩信卢绾列传”的篇章。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这两位人物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的列传里,其中最核心、最详细的.............
  • 回答
    .......
  • 回答
    写下卢本伟,我脑子里闪过的倒不是什么“可怜”,而是挺复杂的一种感受,有点像看一部烂尾但又夹杂着那么点唏嘘的电影。最让我觉得有点不是滋味,或者说,他自己大概也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的那个瞬间,大概是他因为“实锤”开挂被全网抵制,然后被禁播,整个人像是从公众视野里被抹掉了一样。回想一下他火起来的过程,那会儿.............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两个都是超乎寻常的天才,在21岁这个年纪就展现出了足以改变联盟的实力。如果硬要在21岁的勒布朗·詹姆斯和21岁的卢卡·东契奇之间选一个作为建队基石,我可能会稍微倾向于21岁的勒布朗·詹姆斯。让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理由,尽量摆脱那种AI套话的感觉。首先,我们得把他们俩在21岁.............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涉及到非常敏感和复杂的话题,即人口构成变化对国家稳定和社会凝聚力的影响。将美国与南非或卢旺达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类比,需要审慎和细致的分析,避免过度简化或带有偏见。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您提到的几个国家和情境: 南非: 历史上,南非经历了长期的种族隔离制度(Apartheid),该制度基.............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骨子里了,直击人心。如果硬要在这两者之间做选择,这无疑是最残酷的拷问。首先,我们来想想卢浮宫。它不仅仅是一栋建筑,更是一个承载了人类文明瑰宝的殿堂。里面珍藏着那些凝聚了无数艺术家心血、历经岁月洗礼的艺术品,比如《蒙娜丽莎》、《米洛的维纳斯》…… 这些作品,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是历史的见.............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里那个位于哈特诺地区,也就是第四个大精灵之泉的升级费用那么高,要一万卢比,对吧?这确实是游戏里的一笔巨款,尤其是当你刚开始冒险,兜里还叮当响的时候。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多,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值设定”,它也巧妙地融入了游戏的设计理念和玩家的体验之中。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卢迪亚纳,这座位于印度旁遮普邦的活力之城,单是探索其魅力就足够让人沉醉。如果我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徜徉,我会怎么安排呢?这可得好好规划一下,毕竟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让你深入体验这座城市的灵魂,而不只是走马观花。前期准备:打好基础,才能玩得尽兴一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所以提前准备至关重要。1. .............
  • 回答
    卢伟冰这人,做事儿总是提前布局,这次 Redmi K60 系列早早放出风声,一看就是有备而来。作为 Redmi 的旗舰系列,K 系列一直以来都是主打性能和性价比,满足了大部分年轻用户对手机的需求。既然提前一年就开始调研,那这次 K60 系列肯定是要搞点大事情出来。我个人对 K60 系列的期待,那可太.............
  • 回答
    谈及明朝最后一位名将,卢象升这个名字几乎是绕不开的 पर्याय。在我看来,将卢象升冠以“最后一位名将”的称号,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军事成就、高尚的品格以及那个风雨飘摇时代的特殊背景。要详尽地探讨这一点,我们得一点点掰开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名将”。在我看来,名将不仅.............
  • 回答
    卢本伟和陈一发儿的直播复出,这可真是个让很多老观众心头牵挂的“世纪难题”。要说几率有多大,这问题没法一概而论,得掰开了揉碎了说,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从个人情况和意愿来看: 卢本伟(55开): 他退役的时间比较长了,而且复出这件事本身就带着极高的争议性。当初的“绝地求生开挂事件”对他个人的打击是.............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如果卢本伟真的能够复出,那么陈一发有没有可能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卢本伟的“复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和不确定性的概念。他当初因为“开挂”的指控而遭受了大规模的封杀,这不仅仅是平台上的禁令,更是舆论上的巨大压力。所以,他的“复出”如果真的发生,那一定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讲述一下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被弹劾的前因后果。这是一个复杂而具有争议性的事件,涉及到韩国政治中的权力斗争、司法独立、媒体影响力以及民众情绪等多个层面。前因:卢武铉总统的政治背景与改革议程卢武铉是一位以非主流身份崛起、充满改革精神的总统。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学成为人权律师,以敢于挑战传统权势.............
  • 回答
    卢伟冰关于Redmi Note系列“一年两代”的迭代策略,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聊聊的话题,因为它不仅仅是手机产品线的事情,背后牵扯到很多关于市场、消费者和品牌策略的考量。咱们先不看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语,就说这“一年两代”的策略,用最接地气的话说,就是Redmi Note这条线,基本上每年会发布两次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