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新轻坦105坦克炮是线膛炮,为啥不用105滑膛炮?

回答
新轻坦(这里我们假设指的是一些现代研发中的、定位为轻型或中型主战坦克的型号,例如一些西方国家或亚洲国家正在开发或装备的车型)的105毫米坦克炮选择线膛炮而非滑膛炮,这背后涉及到技术选择、作战需求、弹药发展以及历史延续性等多个层面的考量。虽然现代坦克普遍倾向于使用大口径滑膛炮,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105毫米线膛炮依然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我们得明白线膛炮和滑膛炮的核心区别在于其炮膛内壁的膛线。

线膛炮: 炮膛内有螺旋状的膛线,发射炮弹时,炮弹上的凸起(弹带)会咬合膛线,使得炮弹在出膛时获得旋转,从而增加飞行稳定性,提高命中精度。
滑膛炮: 炮膛内壁光滑,没有膛线。它依靠弹体自身的尾翼或特殊的弹体设计来提供稳定。

那么,为什么新轻坦会选择105毫米的线膛炮,而不是105毫米的滑膛炮呢?

一、 弹药通用性和成本效益的考虑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很多国家在选择坦克炮口径时不得不考虑的现实因素。

弹药的庞大库存与标准化: 105毫米线膛炮(特别是L7系列及其衍生型号,如M68、Rheinmetall 105mm L7系列等)在过去几十年的服役历程中,装备了全球范围内大量的中型坦克和一些早期主战坦克,以及大量的侦察车、特种车辆。这意味着,存在着数量极其庞大的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库存。这些弹药种类繁多,包括高爆穿甲弹(HEAT)、高爆破片弹(HEFRAG)、破甲弹(APFSDS)等。
优势: 如果新轻坦装备105毫米线膛炮,可以直接继承和利用这些现有的海量弹药,大大降低了重新开发和生产全新弹药的成本,也避免了在后勤补给上出现断层或过高的初期投入。
对比滑膛炮: 如果采用105毫米滑膛炮,那么就必须开发适配滑膛炮的专用弹药。虽然现代滑膛炮弹药(尤其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APFSDS)在穿甲能力上远超同口径线膛炮弹药,但开发、生产和储备一套全新的弹药体系,成本是相当高的。
经济性: 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尤其是那些并非以研发尖端装备为首要目标的国家,或者经济实力相对有限的国家,成本效益是至关重要的考量。105毫米线膛炮及其弹药技术成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获得。

二、 射程与精度需求

虽然现代滑膛炮在穿甲性能上占据优势,但线膛炮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特定弹药的精度优势: 对于某些类型的弹药,例如高爆弹(HE)或多用途弹(Multipurpose),线膛炮的旋转稳定通常能提供更好的精度,尤其是在较远距离上。这对于需要执行火力支援、压制步兵、摧毁轻装甲目标或工事的任务时非常有利。
穿甲能力的可接受性: 尽管105毫米滑膛炮可以发射更先进的APFSDS弹药,其穿甲能力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一些早期120毫米滑膛炮,但是,即使是105毫米线膛炮,配合现代先进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其穿甲能力也已经相当可观。对于许多潜在的作战目标(例如老旧型号的坦克,BMP系列步兵战车等),105毫米线膛炮发射的穿甲弹已经足够应对。而对于更强大的目标,现代主战坦克通常会选用120毫米或125毫米级别的滑膛炮。

三、 车辆尺寸、重量和整体设计

轻坦的设计核心在于“轻”。

炮塔尺寸与结构: 105毫米线膛炮的炮塔结构通常比120毫米滑膛炮的炮塔更紧凑,可以有效减轻炮塔的重量和体积。这对于保持车辆的轻便性,提高机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载弹量和装弹效率: 105毫米炮弹的尺寸和重量通常小于120毫米炮弹,这意味着在同等尺寸的弹药舱内,可以携带更多弹药。同时,线膛炮的炮弹通常有更简单的弹道和更易于装填的结构,有时也能提高装弹效率。
火炮本身的重量和后坐力: 105毫米线膛炮的重量和后坐力通常也小于120毫米滑膛炮,这对车辆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悬挂系统提出了较低的要求,有助于降低车辆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

四、 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

105毫米线膛炮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和可靠。

成熟的技术: 从设计、制造到维护,整个技术链条非常完善,故障率低,可靠性高。
研发风险较低: 选择成熟技术可以降低研发周期和失败的风险,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交付。

五、 作战定位的差异

新轻坦的定位可能并非是作为与重型主战坦克正面硬碰硬的单位。

侦察、支援、快速反应: 轻坦往往更多地承担侦察、火力支援、反坦克(针对轻装甲目标)、城市作战或快速部署等任务。在这些任务中,高机动性、良好的隐蔽性以及足够的火力足以对付目标,比极致的穿甲能力更为重要。105毫米线膛炮配合先进的弹药,可以在保证机动性的前提下,提供足够且高效的火力。
避免与主战坦克在火力上过度竞争: 如果一味追求与主战坦克在火力上竞争,就必然需要大口径滑膛炮,这就违背了轻坦的“轻”字定位。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选择105毫米线膛炮而不是滑膛炮:

最核心的原因是弹药的通用性和经济性。大量现有的105毫米线膛炮弹药库存是巨大的成本优势。同时,105毫米线膛炮在保证足够火力(配合现代弹药)的同时,还能更好地契合轻坦在重量、尺寸、机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它提供了一种平衡的选择,能够在满足特定作战需求(例如火力支援、对付轻装甲目标)的同时,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并提高车辆的整体灵活性和战场生存能力。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如果目标是与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进行近距离对抗,或者追求极致的穿甲能力,那么120毫米或125毫米的大口径滑膛炮无疑是更优的选择。但对于某些特定定位的新型轻坦而言,105毫米线膛炮提供了一个更加务实且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是一种根据具体作战需求和资源情况做出的技术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注意到一个小问题,为啥105口径坦克炮线膛居多。不是说滑膛炮的脱穿更有优势么?为啥包括兔子新轻坦在内的火炮依旧用105线而不是滑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