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健身时为什么不能戴手套?

回答
健身戴手套这个话题,真是能引起不少讨论呢。很多人觉得戴手套是为了保护手掌,防止起茧子、磨出水泡,或者觉得能增加抓握力。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包括很多经验丰富的健身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健身时不戴手套反而更好。为什么呢?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从“好处”说起,为什么有人喜欢戴手套?

防止起茧和水泡: 这是最直观的原因了。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大重量的自由力量训练,比如硬拉、划船、引体向上这些动作时,杠铃或者杠铃片会对我们手掌的皮肤产生很大的摩擦。时间久了,这些摩擦点就容易角质化,变成厚厚的茧子。有些新手或者皮肤比较嫩的人,甚至会磨出血泡。戴上手套,就相当于给手套加了一层缓冲,直接减少了皮肤和器械的直接接触和摩擦,自然就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了。
增加抓握力(理论上): 有些手套的设计会在掌心部分增加防滑纹路,比如橡胶或者硅胶材质。理论上,这能在你抓握杠铃时提供更好的摩擦力,让你觉得抓得更稳,不容易打滑。尤其是在天气潮湿或者手心容易出汗的时候,有些人会觉得戴手套能提升安全感。
卫生考量: 公共健身房的器械,尤其是杠铃和哑铃,使用的人很多,难免会沾上汗水和细菌。戴上手套,至少能形成一道物理屏障,让你觉得更卫生一些,不至于直接接触到那些“不明物体”。

好,那为什么又要说健身时“不建议”或“没必要”戴手套呢?这才是咱们要重点深挖的部分,原因会更深入一些:

1. 削弱身体的自然反馈与本体感觉:
我们身体的手掌和手指布满了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是对我们感知世界非常重要的传感器。当我们直接接触杠铃、哑铃等器械时,它们能直接传递“触觉”、“压力”、“温度”以及最重要的——“摩擦力”和“稳定性”的信息给大脑。
这些信息是大脑用来调整肌肉发力、稳定关节、优化抓握姿势的关键。比如,当杠铃开始滑动时,我们能立刻感觉到,然后下意识地收紧手指和手腕来调整。
戴上手套,尤其是一些厚实的手套,会像一层隔膜一样,大大削弱这种触觉反馈。这就像你蒙住了眼睛去摸东西,虽然你能摸到,但很多精细的细节信息就丢失了。久而久之,大脑对抓握力量的感知会变弱,对器械稳定性的判断也会变得不那么“精确”。

2. 影响关节稳定性和激活:
你的手掌和手指的抓握动作,是整个手臂乃至肩部力量链条的起始点。一个稳固、有力的抓握,能够更好地稳定腕关节和肘关节,为上肢发力提供一个扎实的平台。
当我们直接抓握器械时,为了不让器械滑落,我们的手指、手掌、腕部会主动地、精细地去发力,去“锁定”器械。这个过程中,很多小肌群会被激活和训练到。
戴上手套,尤其是那种比较滑或者设计上不那么贴合手型的,可能会让你觉得抓握“松”了,然后你可能就会不自觉地用更大的力气去“捏”住手套,而不是直接“抓住”器械本身。或者,手套会把你的手指包裹起来,限制了手指和手掌的自然屈伸和发力模式,反而让小肌群的激活度下降,腕部稳定性也可能因此变差。长期这样,你的手部力量、协调性和稳定性可能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 茧子和水泡的正面意义:
你可能会觉得茧子丑,但其实它们是你身体在适应训练的一种自然表现。茧子就是皮肤在长期摩擦下形成的“保护层”,它比正常皮肤更厚实、更耐磨,能有效防止进一步的损伤。接受并理解它们,是你健身旅程中的一个标志。
水泡也是暂时的,随着训练的深入和适应,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即使偶尔出现,它们也是身体在告诉你,“这里需要加强”。

4. 不必要的依赖和“矫枉过正”:
如果过于依赖手套来解决出汗或抓握问题,就可能忽略了根本原因的改善。比如,如果是因为手汗太大影响抓握,是不是可以尝试在训练前用毛巾擦干手,或者在正式组前做一个适应性的抓握,让手心稍微出一点汗但又不过于湿滑?
很多真正需要强力抓握的运动,比如举重、攀岩,运动员们很少会依赖那种厚实的手套,他们更注重的是通过训练来提升自己手部的力量、耐力和抓握技巧。

5. 影响动作的“张力”和“连接感”:
健身训练很讲究“意念集中”,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目标肌肉上,感受肌肉的发力过程。好的抓握感能帮助你更好地“连接”你的身体和器械,传递力量,让你更清晰地感受到杠铃在你手上以及它如何影响你的身体。
手套的隔阂感,可能会让你觉得和你所举的重量之间隔了一层东西,降低了那种全身心投入的“连接感”。

那么,是不是所有情况下都绝对不能戴手套呢?也不是这么绝对。

极端情况或特定训练:
非常大的重量、极强的摩擦力: 比如做大重量的杠铃硬拉,并且你的手已经到了非常容易起皮、起血泡的程度,可能在短期内为了完成训练,戴一副薄而贴合的手套(专门为力量举设计的抓握手套),或者在最后几组大重量时使用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即便是硬拉,很多顶尖选手也是不戴手套的。
某些特定的 CrossFit 训练或体操动作: 有些动作可能涉及到大量的攀爬、摆荡,或者需要与粗糙表面有极强的摩擦,这时专门设计的保护性手套或护腕(比如 Gymnastic Grips)可能会是必需品,它们更多是为了保护而不完全是为了增加抓握力。
皮肤有伤病或特殊情况: 如果手上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等,出于卫生或避免进一步伤害的目的,佩戴手套是合理的。

总结一下:

对于大多数的健身者,尤其是那些希望全面提升身体力量、协调性和稳定性的朋友们来说,不戴手套是更推荐的选择。直接用双手感受和控制器械,能够让你获得更真实的触感反馈,更好地激活你的手部和前臂的小肌肉群,提升关节的稳定性,并最终帮助你形成更稳固、更高效的力量链条。

茧子和轻微的磨损,是你努力付出的勋章,也是身体在适应和变强的证明。与其用手套去“逃避”这些生理反应,不如通过合理的训练和休息,让身体逐渐强大起来,自己就能克服这些小困扰。

当然,如果你真的因为手汗严重到影响安全,或者有其他不得不戴手套的理由,可以选择那种非常薄、贴合度高、并且掌心防滑设计合理的训练手套。但即使如此,也要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并尝试在不依赖它的情况下进行训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做有氧戴手套是可以的,比如波比跳。作用就是手频繁需要撑地、摸杠铃等,保护一下手,缓冲耐磨。

但是撸杠铃真的不适合,特别是卧推这种需要手掌精细化操作的活动。因为手套和手掌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发声不可控的位移,这种位移对训练影响很大并且会导致受伤。并且因为有手套的阻隔,本体感受也不是太好。

推的动作用护腕,拉的动作用助力带,都用点镁粉就不滑了。

其实还是镁粉最好,液体的四十块钱够用一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健身戴手套这个话题,真是能引起不少讨论呢。很多人觉得戴手套是为了保护手掌,防止起茧子、磨出水泡,或者觉得能增加抓握力。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包括很多经验丰富的健身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健身时不戴手套反而更好。为什么呢?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好处”说起,为什么有人喜欢戴手套?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非常实在。这其实涉及到生物力学、训练目的以及技术细节的根本区别。很多人练深蹲膝盖会内扣,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但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而力量举选手却似乎“不忌讳”这个。咱们一步步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可以”和“不好”之间,其实有一个很大的灰色地带。 力量举运动员的.............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好多刚开始玩器械的朋友,看到琳琅满目的机器,脑子里就像一团乱麻,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尤其是一听到“练胸日”、“练背日”什么的,感觉好像得按部就班地来。但话说回来,健身这事儿,又不是高考考数学,非得按公式来。尤其是咱们这些想通过器械锻炼来强身健体、改善体型的人,没必要把自己逼得.............
  • 回答
    嘿,这事儿咱太能聊了!每次去健身房挥洒汗水,或者晚上抽空去学校听个讲座、上个自习,刚回到宿舍或者碰到熟人,那句“哟,某某某有去学习啦?!”就像一把小钩子,挠得人心痒痒的,特不舒服。你说它怎么就这么招人烦呢?首先,这背后藏着一种 微妙的“优越感”和“被评判感”。你想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是不是在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都有这种困惑。明明感觉休息了10秒,好像恢复了一点力气,结果再次发力的时候,反而像是身体的“开关”被按了暂停键,怎么都使不出来了。这可不是什么玄学,背后其实是身体在进行一场复杂的能量和信号调控博弈,简单来说,是你的恢复机制在你还没“准备好”之前,就被你再次启动的指令给扰.............
  • 回答
    说实话,习武这事儿,刚开始纯粹是觉得身体太弱,老是生病,想着练练筋骨,没别的什么宏图大志。但日子久了,你就会发现,这玩意儿,跟你的生活,尤其是你如何看待和处理那些不顺眼的事儿,联系得可紧密了。我记得有一次,是在一个很小的公共场合,可能是个社区活动吧。当时人不少,大家都在排队领东西。前面有个人,大概四.............
  • 回答
    健身房不让男性光膀训练和禁止大声吼叫,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考量,并非仅仅是刻板印象或者随便规定。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关于男性光膀训练的禁令: 卫生与健康考量: 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一点。健身房是许多人共同使用的场所,器械和地面都会接触到皮肤和汗水。如果大家不穿上衣训练,汗水会.............
  • 回答
    在你开始健身计划,考虑选择合适的器械时,很多人会提到跑步机,但也有不少声音不那么推荐它。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不少都和我们日常运动的习惯和身体的实际需求有关。首先,我们得明白跑步机最大的“卖点”——便捷和可控性。无论刮风下雨,你都能在家或健身房里获得一次“跑步”体验。而且,你可以精确控制速度、坡.............
  • 回答
    关于“健身房健身的男人最不重视腹肌”这个说法,其实有点以偏概全了。我去过的不少健身房里,确实能看到很多男性朋友在撸铁时,大部分时间花在胸、背、腿这些大肌群上,腹肌训练似乎总被放在最后,甚至直接跳过。但要说“最不重视”,这可能就有点夸张了,更准确地说,是在同等程度上,腹肌训练可能更容易被挤占优先级。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健身房女教练的“漂亮性感”是个挺主观的词,每个人标准不一样。但如果笼统地说感觉大多数不符合大众普遍的“漂亮性感”标准,这背后可能有一些现实原因:1. 职业重心与外貌的权衡 专业技能是核心竞争力: 健身教练的本职工作是指导客户科学、有效地训练,帮助.............
  • 回答
    去健身房,你会发现人群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埋头于哑铃和杠铃之间,或者在力量器械上挥汗如雨,却对跑步机、椭圆机这些有氧设备视而不见。这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交叉影响的。首先,目标导向是关键。 很多人去健身房并非只是为了“动一动”,而是带着非常明确的目标来的。 增肌塑.............
  • 回答
    你每天坚持健身,还雷打不动地做俯卧撑,按理说胸肌应该有点起色才对,怎么就是不见长呢?这确实挺让人挠头的。我理解你的感受,付出了努力却没有看到期待的回报,心里难免会有点小失落。其实,胸肌不长,原因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聊聊俯卧撑本身。俯卧撑是个好动作,对胸肌、三头肌.............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没有你男朋友直接说明原因,我只能根据一些常见的可能性来分析。不过,我尽量让你感觉就像我和你面对面聊天,一点点帮你梳理。首先,咱们得想个明白,男朋友不让你去健身房,这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多,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他可能是出于关心,也可能是出于其他一些你没意识到的想法。可能性一:他为你健.............
  • 回答
    健身这事儿吧,听着是挺时髦的,朋友圈里晒腹肌、晒马甲线、晒各种汗流浃漓的打卡照,好像人人都在热衷。但你仔细想想,真要自己去动起来,那股劲儿就没那么足了。为啥呢?原因可多了去了,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懒。这绝对是个硬伤,不是说懒得动,而是懒得“付出”。健身这玩意儿,它不是你躺在沙发上刷.............
  • 回答
    哎,说起蛋白棒这事儿,我还真想好好跟你唠唠。你说的太对了,好多人健身就离不开这玩意儿,搞得好像不会做饭一样。那你说,这到底是个啥情况?有那个必要吗?为啥健身人都迷上蛋白棒?其实说白了,蛋白棒就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蛋白质补充品。你想啊,健身这事儿吧,讲究个“练”和“吃”两手抓。你辛辛苦苦练了半天,肌肉纤维.............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审美的一大热点。为啥很多健身的哥们姐们都爱练翘臀?中国女生就不能喜欢“瘦一点的麻杆子”身材吗?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好看不好看”那么简单,里面藏着好多故事呢。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翘臀”为啥这么火。这玩意儿呀,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曲线的魅力,天然的吸引力。.............
  • 回答
    你每天去健身房练个把钟头,吃喝也算正常,晚上还刻意控制,结果俩月了体重纹丝不动,这事儿挺让人郁闷的。别急,这事儿说起来复杂,但也绝非无解。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让你明白为啥会这样,以及怎么能打破僵局。首先,咱们得承认,减肥这事儿,光靠“感觉”不行,得看“数字”。你觉得你练得挺多,吃得也挺.............
  • 回答
    当另一半开始健身、努力奋斗,本该是件值得欣喜的事情,是积极生活的信号,然而,有时候,这份进步带来的却不是轻松和安慰,而是沉甸甸的压力。这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考量。首先,一种莫名的“落后感”会悄然滋生。 想象一下,你正稳步向前,日子过得还算舒适,突然间,你身边的人像按了快进键,迅速成.............
  • 回答
    说实话,我遇到的健身爱好者里,很多人压根就没怎么“重视”过握力,倒不是说他们故意忽略它,而是很多时候,它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但又容易被忽略。当然,你提到的“越来越不重视”这个现象,在我看来倒是有那么点意思。如果非要探究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训练的“显性”效果和即时反馈。健身这事儿,.............
  • 回答
    这倒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仔细琢磨一下,确实有不少健身教练,尤其是那种主打力量举或者健美出身的教练,他们的上半身肌肉线条可能更明显、更突出,相对而言,下半身的肌肉量和围度就没那么惊人。这背后其实挺多原因在起作用,绝非简单的“不练下半身”。首先, 训练的侧重点和优先级 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我们知道,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