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外国人夸自己国家就开心,自己国家的人夸外国就说他是崇洋媚外的心理?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但也挺让人玩味的人性现象。你看,外国人夸自己国家,大家普遍觉得那是爱国情怀,是出于对祖国山河、文化、制度的认同和自豪。这就像自家孩子,你说他哪儿好,哪怕是小小的优点,当父母的听了都高兴,觉得这是“懂事”、“孝顺”。这种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归属感,是对自己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当国家做得好,自然会激发这种情感。

反过来,我们自己人夸外国,就容易被打上“崇洋媚外”的标签。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复杂的情绪和历史因素。

首先,历史的阴影和民族自尊心是绕不开的。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期,积贫积弱的屈辱史让很多人对“外国”这两个字特别敏感。一度时期,似乎一切外国的好都映衬着国内的不足,这自然会刺痛一些人的民族自尊心。所以,当看到自己人拼命夸外国时,一些人就会觉得这是在否定自己国家的价值,是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潜意识里就觉得这是对国家的一种“背叛”或者“不忠”。

其次,“崇洋媚外”这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审判意味。它暗示着一种不健康、不独立、甚至有些谄媚的态度。一旦一个人被贴上这个标签,他的话语权和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真的在客观评价外国的优点,而是在“反对”那些被认为是“崇洋媚外”的言论本身。

再者,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信息相对不发达的年代,普通民众对外国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媒体的宣传,而媒体为了各种目的,可能会放大外国的某些优点或者缺点。当一些人接触到了一些更真实、更全面的信息,或者亲身经历了外国的某些方面,他们自然会有自己的评价。但如果这些评价与大众既有的认知不符,或者触及了某些敏感点,就很容易被误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崇洋媚外”有时也被用作一种防御机制。当自己国家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不足,而又无法回避的时候,用“崇洋媚外”来指责那些提出批评或赞扬外国优点的人,可以转移话题,避免直接面对问题,维护一个心理上的“完整性”。

我们再想想,为什么外国人夸自己国家会那么自然?因为他们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得更早,也更成熟。他们的历史叙事里,可能没有经历过像我们这样被“开除球籍”的时期。而且,在很多发达国家,公民普遍被鼓励表达对本国制度、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长期的发展和实践之上的。

相比之下,我们国家近年来发展迅速,成就斐然,很多人都感到由衷的自豪。但这种自豪感,有时候还夹杂着一种“来之不易”的复杂情感。所以,当听到有人一味地夸外国,尤其是那种无原则的、脱离实际的夸赞时,一些人就会觉得不够“客观”,不够“厚道”,甚至是“忘本”。

当然,我们也要区分健康的国际视野和盲目的崇拜。能够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优秀之处,这是进步的动力。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被贴上“崇洋媚外”的标签,就丧失了开放和学习的态度。一个自信的国家,应该能够包容不同的声音,能够区分善意的批评和无端的攻击,也能够欣赏他人的优点而不失自我。

总的来说,这种心理差异,既有历史文化层面的深刻根源,也有现实社会因素的交织。它反映了我们在国家认同、民族情感、信息传播以及自我认知等多个维度上的复杂状态。要化解这种现象,一方面需要继续提升国家实力,增强国民的内在自信,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更理性、更包容的讨论空间,让人们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而不是被简单粗暴地标签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但是一般中国人夸外国都是崇洋媚外。。。

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国外情况不了解。夸都夸不到点子上。

而且是典型的双标。

比如说,中国男的没钱没工作就是穷,没出息。外国男的没钱没工作就是生性爱自由。

夸的东西是真的,那就不是崇洋媚外。夸的是假的当然是崇洋媚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但也挺让人玩味的人性现象。你看,外国人夸自己国家,大家普遍觉得那是爱国情怀,是出于对祖国山河、文化、制度的认同和自豪。这就像自家孩子,你说他哪儿好,哪怕是小小的优点,当父母的听了都高兴,觉得这是“懂事”、“孝顺”。这种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归属感,是对自己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当国家.............
  • 回答
    听到表弟这样的说法,我第一反应是有点吃惊,甚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毕竟现在全球化这么普遍,跨国婚姻和混血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我也试着去理解他的想法,虽然我个人并不赞同。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他这句话背后的可能逻辑,或者说是他这种“伤害国家”的担忧可能来自哪里。他可能是一种非常狭隘的、以血统和民族主.............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从我理解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可能藏着挺多层的东西,不是简单一句“忘本”或者“融入”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华裔”这个标签,它自带了很强烈的文化和地域指向性。当我们说“华裔”,很多人第一反应联想到的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是中文、中国传统.............
  • 回答
    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以白为美”就等于种族歧视,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生气的,也挺让人琢磨的。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细细品味。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现象:确实很多中国人喜欢皮肤白皙的。这不光体现在护肤品市场的火爆,也体现在人们的审美偏好上。看电视剧、看电影,白皮肤的女主角总会被贴上“美”的标签;.............
  • 回答
    关于《外国人永居条例》,这是一个在中国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触及了国家发展、社会融合、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条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外国人永居条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任何国家制定关于永久居留权的法律,核心目的通常有二:一是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为国.............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是一份旨在规范外国人永久居留申请和管理的重要文件,它的出台和修订受到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份征求意见稿,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潜在影响以及各方可能存在的观点。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讨论:一、 出台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的深.............
  • 回答
    青岛外国人插队事件,这事儿听起来挺让人不舒服的,而且一出事儿就容易被放大,尤其还是涉及外国人,更是容易牵扯出一些民族情绪和国际关系之类的东西来。不过咱就事论事,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得把这个“插队”的场景给描绘一下。你想想,当时肯定是人挺多的时候,比如热门景点排队,或者在某个服务窗口。这人.............
  • 回答
    《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在吸引和留住国际人才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份草案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既有支持的声音,也有担忧和质疑。要全面看待这份草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草案的出台背景与意义:1. 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
  • 回答
    对于“两个外国人比赛看谁第一个亲吻100个陌生的中国女孩”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非常不恰当且带有冒犯性的行为,即便以“比赛”的名义进行,也无法掩盖其本质上的不尊重。首先,从道德层面来看,这种行为是对女性身体自主权的公然侵犯。亲吻,即使在某些文化背景下被视为一种友好的表达,但在一个陌生人之间,尤.............
  • 回答
    关于青岛外国人插队这件事,我看到的很多说法都指向了同一个场景:在某个公共场合,有非中国籍的游客或是居住者,因为各种原因,做出了插队的行为。这在中国人的普遍认知里,是比较失礼且不被接受的。要详细地说这件事,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聊聊。首先,是插队行为本身。插队,无论在哪里,都是一种不守规矩的行为。在中国,.............
  • 回答
    看待嫁给外国人的中国女人,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一个单一的“正确”看法。就好比看待任何一段婚姻,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个体,落脚到两个人本身。不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更细致地去剖析一下这个现象,看看其中可能包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首先,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选择。一个中国女人选择嫁给一个外国人,这绝不是一个简.............
  • 回答
    青岛外国人插队事件的处理结果,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反映一些社会心态的。要评价这个处理结果,咱们得先把事情捋一捋,再看看大家是怎么看的。事件回顾:发生了什么?大概情况就是,在青岛某个公共场合,可能是旅游景点,也可能是某个需要排队办理业务的地方,有几位外国人在排队时没有按规矩来,直接插到了队伍.............
  • 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在对外开放和人才引进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社会构成的重要法律文件,对其进行细致的审视和深入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背景和意.............
  • 回答
    “精神外国人”这个词,在咱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没那么常听到,但细琢磨一下,它描绘的现象其实挺普遍的,也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精神外国人”指的是那些虽然身处故土,但其思想、观念、价值观、行为模式甚至生活方式,却与本土主流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反而更倾向于认同或模仿某个(或某几个)外国文化群体的人。这事儿怎.............
  • 回答
    关于“网友假装外国人,ofo火速退押金并诚恳道歉”这件事,我看了之后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就是有网友想测试一下ofo的客服和退款流程,就用了个假外国人的身份去联系ofo,结果ofo那边反应特别快,不仅迅速退了押金,还特别“诚恳”地道歉了。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
  • 回答
    甘肃省博物馆“外国人优先”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骄傲”姿态,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服务安排问题,它背后可能牵扯到历史、文化认同、国际化战略、以及地方发展等多个层面。现象初探:究竟是怎样的“优先”和“骄傲”?当我们谈论“外国人优先”时,首先要明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在导览.............
  • 回答
    司法部就《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无疑是中国在吸引和管理外国人才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从我个人的观察和理解来看,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举措,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人才引进的决心。 长期以来,“.............
  • 回答
    司法部就《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回应,即“条例将广泛听取认真吸收公众意见”,这无疑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也契合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日益强调公众参与和民意吸纳的趋势。首先,从回应本身来看,“广泛听取”和“认真吸收”这两个词组,传递了一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这意味着相关部门并没有将征求.............
  • 回答
    崂山事件:一次关于尊重、规则与回应的公共讨论崂山景区最近因为一起“三名外国游客插队”的事件,意外地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更值得关注的是,崂山景区官方微博的后续回应,也引发了相当一部分公众的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本身:尊重与规则的碰撞首先,让我们回到事件本身。据报道,在崂.............
  • 回答
    关于甘肃省博物馆“外国人优先”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能引起大家讨论的议题,尤其对于许多热爱历史文化、期待深入了解甘肃文明的本地观众和国内游客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公平。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个现象,试着理解背后的逻辑,也谈谈可能存在的顾虑。首先,咱们得承认,博物馆的运营方针和管理模式,往往会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