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网友假装外国人,ofo 火速退押金并诚恳道歉」这一事件?

回答
关于“网友假装外国人,ofo火速退押金并诚恳道歉”这件事,我看了之后感觉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就是有网友想测试一下ofo的客服和退款流程,就用了个假外国人的身份去联系ofo,结果ofo那边反应特别快,不仅迅速退了押金,还特别“诚恳”地道歉了。

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反应不一,有觉得好笑的,有觉得ofo这做法挺虚伪的,也有觉得是网友太闲了,还有人从中看到了ofo现在日子不好过的缩影。

咱们先捋捋这事儿的几个关键点:

网友的“测试”动机: 你想想,ofo现在这日子不好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初共享单车火的时候,那是风光无限,但后来欠押金不退的事儿层出不穷,大家都有点被伤透了心。所以,这位网友可能就是带着一种“你们到底还剩多少诚意”的心态去的。假装外国人,可能觉得能拿到更“特殊”的待遇,也可能是想看看ofo的客服有没有“双重标准”。毕竟,很多时候,对外企或者外籍人士,国内很多服务确实会更殷勤一些,这是个现实问题。
ofo的“火速”反应: 这才是最让人瞩目的地方。通常大家吐槽ofo退押金难,那是按月甚至按年排队。结果一碰到“外国人”,ofo那是“秒退”。这个速度,简直就是“闪电侠”附体。这说明什么呢?一方面,ofo可能真的被之前的用户逼得有点无奈,见到一个“不好惹”的(比如是外国人,万一闹大了影响国际声誉怎么办?),就赶紧息事宁人。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ofo内部的流程,对于某些类型的请求,确实存在一个“绿色通道”,只不过这个通道平时不开启,或者说对普通用户而言是堵死的。
“诚恳道歉”的含金量: “对您在ofo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不愉快体验,我们深表歉意!”这句话,但凡是经历过退押金漫长等待的用户,听到心里都觉得有点不是滋味。你跟普通用户道歉了吗?你真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吗?如果道歉是这么容易就能说出口的,那为什么不把同样的道歉和速度给到每一个焦急等待押金的普通用户呢?这让很多人觉得,ofo的道歉更多的是一种“公关策略”,是一种对特定“高风险”用户的安抚,而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解决问题。
背后反映的ofo现状: 这件事,与其说是网友的“作妖”,不如说是ofo目前困境的一个缩影。资金链紧张、用户信任危机、市场口碑崩塌,这些都是ofo正在面对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可能引起更大负面效应的事件,对ofo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面对一个“国际友人”的投诉,ofo宁愿多花点钱,少一点麻烦,快速止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止损”方式,无疑是牺牲了对普通用户的公平性。

再深入想想,这事儿可以引申出几个层面的思考:

1. 用户公平和信任问题: 为什么对外国人就“VIP待遇”,对普通用户就“排队论月”?这无疑是赤裸裸的用户歧视。在共享经济时代,尤其是在ofo这种涉及大量用户押金的生意里,用户的信任是最宝贵的资产。一旦信任崩塌,什么花哨的道歉都挽不回。这种区别对待,只会让更多用户对ofo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2. 企业危机公关的尴尬: 很多时候,企业在危机中,总想着如何“危机公关”,如何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如果公关手段本身是虚伪的、不公平的,那只会火上浇油。ofo这次的“火速”处理,虽然短期内可能避免了一个“负面国际新闻”,但从长远来看,反而进一步暴露了其内部管理和用户服务存在的严重问题。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很难真正解决根本矛盾。
3. “洋大人”情结的反思: 这件事也巧妙地触碰到了国内社会上一些群体对“外国人”的特殊态度。似乎外国人做什么,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优待。ofo的例子,就是这种心态被企业利用的一个极端化表现。这也提醒我们,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回归到“以人为本”和“公平对待”的原则上来,而不是基于国籍去区别对待。
4. 用户权益的维护方式: 很多网友觉得这件事情很有意思,但也有很多人是在ofo那里吃了亏的用户。这件事情的出现,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发更多用户去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像这位网友一样,用一些“特殊方式”去“提醒”一下企业,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事儿挺打脸的。 它撕开了ofo表面上那些“努力恢复”的假象,暴露了其在用户服务和公司运营上存在的根本性问题。ofo的“道歉”和“退款”虽然及时,但这种及时是建立在区别对待之上的,所以显得尤为讽刺。它更像是一个患了重病但又想维持体面的病人,看见个重要人物来了,赶紧把自己收拾得光鲜亮丽,但背地里病根还在,而且对普通看病的人,还是老样子。

这事儿也给我们普通用户提了个醒,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声音可能需要用一些非传统的方式才能被听见。但同时,我也希望,我们最终追求的,不是这种猫捉老鼠式的“博弈”,而是企业能够真正做到诚信经营,尊重每一个用户的合法权益。

最后,从一个普通吃瓜群众的角度来说,这事儿确实提供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也算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关于企业责任、用户信任和社会公平的小小注脚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和大家分享几个英文词汇和短语吧:

1、 Conversion 侵占动产

这是一种针对动产的的侵权行为,定义是:

「taking with the intent of exercising over the chattel an ownership in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owner's right of possession.」

「以行使财产权利的目的取得动产的所有权,而该所有权和真实所有者的占有相抵触」。

2、Breach of implied covenant of good faith and fair dealing 违背交易习惯中默许的诚实信用和公平交易原则

3、Unjust enrichment 不当得利

4、Fraud / Negligent misrepresentation 欺诈/ 处于过失的虚假陈述

5、Breach of contract 合同违约

以上五条,都是英美法律中主张财产返还请求权的依据。如果您的财产权利受到侵犯,对侵权方说 I will sue you 结果被反问 「Sue for what?」,为了显示自己的真的是「外国人」、避免露馅,就可以灵活运用这几条词汇了。

例如:

- I will sue you.

- Sue for what?

- For fraud or negligent misrepresentation.

Ofo represented to general public that any deposit should be refunded within 15 days upon request. The representation is false. The false representation is made either with the intent to defraud, or Ofo had no reasonable grounds for believing the representations were true when they were made. Ofo intended that consumers rely on the misrepresent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soliciting business. I have reasonably and justifiably relied on such statement and suffered harm as a result. (Ofo 向公众宣称,押金会在提出申请后 15 天内得到退还。这一声明是虚假的。该虚假陈述要么出于欺诈的故意,要么,Ofo 在作出陈述时缺乏合理依据能够确信其真实性。Ofo 寄希望于消费者对该虚假陈述产生信赖,从而实现扩展业务的目的。我对 Ofo 的陈述产生了合理、正当的信赖,并因此遭受了损失。)

再例如:

- I will sue you.

- Sue for what?

- For unjust enrichment.

Ofo has been unjustly enriched as a result of wrongfully appropriating the deposit for P2P lending. Ofo has unfairly, improperly and unreasonably received a benefit to the detriment and expense of consumers.(Ofo 因挪用押金从事 P2P 借贷而获得了不当得利。Ofo 不公平地、不恰当地、不合理地以消费者为代价获得了收益。)

--

写这么一大段「例句」,其实是心有不甘、心有不平。像是这样的表述,是美国民事诉讼中非常标准化的语句,一年级法学生在理解了相关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后能张口就来,一般公众只要关心社会焦点案件、有过维权经历,也能知道个大差不差。

但这样的话,在国内,恐怕只有换一个身份,摒弃自己习惯的母语,说出来才能起到效果。中国人遭到了歧视,作为同胞我们都很愤慨。外国人拍视频拿他们想象里面中国人(亚洲人)的长相开涮,因为国籍问题作出区别对待,我们都很愤慨。而当这种行为由中国人自己作出时,却又有点黑色幽默的悲哀了。

前几天写了个回答,美国当年因为拒绝把蛋糕卖给同性情侣而吃官司的蛋糕店主,又因为拒绝把蛋糕卖给变性人,要打官司。有人的评论很不客气,说 LGBT 就是矫情,不能强买,店家可以自由选择跟谁做生意。

是啊,我们的企业,选择给谁提供服务、不给谁提供服务的时候,还真挺自由的。

之所以反对歧视,不是矫情,是因为你我都不知道,我们以什么形式成为了遭受不公正区别对待的那一部分。

user avatar

中国消费者是世界所有商家最青睐的消费者,为什么?一言蔽之,人傻钱多好剥削。

请注意,这个傻没有任何智商上的贬义色彩。事实上,中国人的平均智商在世界名列前茅。但这里的傻和智商无关,而是一种状态的描述:当遭遇到商家对我们施加的各种剥削,欺瞒甚至直接的肉体和精神伤害时,我们几乎如同手无缚鸡之力的傻瓜一样脆弱无助。

有人也许会问:真有那么严重吗?其实只要审视一下消费者这一身份就能明白了——我们有没有消费者的身份有没有切实的制度性的保障?消费者协会的存在感有多强大家心里没数吗?在西方国家,消费者身份和维权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意识是紧密联系的,然而我们公民社会的建设都尚在途中,消费者身份和意识的树立和维护更是任重道远。

更多时候,我们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完全依赖两种途径:资本自律和市场口碑。前者在无伤资本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可能会有作用,但在那些真正能让他们伤筋动骨的严重问题面前,绝大部分资本家宁可花更多的钱请律师也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于是,后者成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比如淘宝小商家用赔偿换取差评的删除,一些大企为了不让舆论发酵损害商业口碑而选择赔偿了事。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维权手段只适用于信息流通无碍且充分竞争的市场,一旦出现流通被扭曲阻碍,商家垄断大而不倒,或者商家墙倒众人推破罐子破摔等情况,口碑就不再成为它们的软肋,消费者便失去了能够抗衡资本家唯一的武器。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能够制裁到资本家,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只有一样事物:法律。然而,我国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让商家对我们诉诸法律的威胁不屑一顾,这才催生出了本问题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案例:我以外国人的身份诉诸法律,看你商家怕不怕?结果告诉我们,资本家怕了,他们怕的是什么?不是外国人身份,而是外国人身份背后,法律能够不偏不倚坚决执行的预期——一种并完全不存在于中国消费者身上的预期。

看到上面这一切,舆论才仿佛突然发现新大陆似的炸开了,但这新大陆“新”吗?这根本就是我们每天经历日常生活的好不好!我们中国消费者的人傻钱多好剥削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无数案例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并将在未来一次次继续证明下去,直到某天那沉默中的爆发到来。

user avatar

论起伤害我朝人民的感情,还轮不到几个卖奢侈品的假洋鬼子班门弄斧

user avatar

很多人一直天真地以为,优待外国人是政府才会干出的面子工程。


结果这下打脸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民营企业,都快要倒闭了,居然还是优待外国人。当然有趣的是,之前舆论发酵的武汉民警全城找日本人丢的自行车事件,也是和自行车有关。


所以逆向民族主义是很多人刻在心里的价值观和潜意识,是整个社会有太多人或多或少都有点这样的思想,才会导致一系列类似的事情发生。那个回邮件的客服,很可能并不是故意这么做的。


真正的民族平等就是忽略民族的存在,大家都是人,一视同仁,而不是以民族肤色语言区分开来。


现在中国的很多人,尤其是小城市和乡镇的人,看到外国人的面孔还处于一种惊奇的阶段。外国人哪怕会说一点点中文,很多人就赞不绝口。这样的思想普遍存在,那类似ofo这样的事情就永远不可能消失。


真正的大国崛起,是每个国民都有自信,认为自己国家的最棒,认为外国人对自己国家欣赏和了解是理所当然而不是喜出望外。从这点上来说,中国离真正的发达还差的远。这不是多修几条高铁的事,而是扭转上亿人的观念的事。

user avatar

由于一些原因,很多国内互联网企业对国内外软件设计都有区别,很常见的例如,很多软件都有国际版: 微博国际版,360国际版等等,这些国际版界面上一般都广告较少,界面相较简洁

其实更诡异的是有些app你都根本不用下什么国际版,直接在手机设置里换个语言就能看出差别来了。

例如,用同样的步骤在微信钱包里的同城艺龙小程序买火车票。

当你语言设置为English 时,点击同城艺龙,选好车票,添加乘车人,它是这样的:

当你系统语言是中文时,一样的三个步骤后,它是这样的:

看出来了吗?

同一个软件,用不一样的语言就是多了一些默认增值服务。虽然在中文界面时你也可以选择取消那些增值服务,但是你就得多两个取消的步骤,其中一个还是隐藏的,很可能一不留神就中招了。

英文版本的虽然也有增值服务,但却没有默认勾选,只有中文版本的才默认勾选了,而且还是俩…

其实挺好奇为什么有这些设计上的差别,希望有人能回答下。

user avatar

光荣传统啊,不仅仅是ofo这么做。


某个周日下午,我打联通的客服怎么也无法接通。当我选择了英文服务的时候一下就接通了,并且还用心险恶的把人工服务接通按钮定为井号键还是星号键来着,而不是通常咱们知道的0号键。接线员小姐姐满心期待热情满满的用英文接待我,当听到我中国东北口音英语的时候顿时能听出来语调上的大失所望和无精打采。


还有很多年前在面向中国人的网站上注册QQ的时候步骤还是挺多的,印象里要填写好多信息。然后找到了一个外国人注册QQ的网址,很简单的填写三个栏就注册成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这样了。


至于什么日本人丢自行车三天给找到之类的事更多了,这不是ofo一家的事。

user avatar

看来ofo药丸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个事情大家都说得很好,但我还想补充一点。

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完全可以评价这次的ofo事件。

为什么说【意料之中】,并不仅仅是因为是大家普遍群情激愤的中国人的【劣根性】,还因为在部门的设立上,外国人和中国人本身就是被区分开的,通常上了一定规模的公司都会成立相应的【外务部】,专门用来处理外国人业务。

可能人家普通的消费者业务看不懂英文的信,就直接把信给了外务部,而外务部自己有一定处理事务的权限,给一个『外国人』退款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这个原理有点像咱们打给10000/10010/10086转人工一样,通常是排不上队的,但只要转投诉建议,一般就可以排上人工了。

部分中国人、中国企业甚至是政府机关,的确是有你们说的【劣根性】和【有朋自远方来】的考量,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思考【我凭什么惯着你】,这个问题能够上到热搜的第一名就是最好的明证。

以后我们作为中国人,代表中国企业和政府同外国人进行交涉和业务往来时,不仅不能流露出【他人高人一等】的姿态,而且还要展现出【我们中国人就是比你们外国人牛逼】。真到了那时,中华崛起也将为时不晚,再复汉唐时万国来朝的盛景。

user avatar

这位网友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给自己打造了一个“人设”:来自加州,在中国生活了两三年,中文不太好,做事喜欢上纲上线。邮件中还有这样一句话:“Refund me or I will consider to sue you.”(给我退款,否则我考虑起诉你),这样一个有点愣头青的“外国人”完美地戳中了ofo的痛点,毕竟现在押金问题还算是“家事”,但一旦把这件事闹到国际上去,就涉及到国家的“脸面”,那后果就不是一家企业能担得起了。果不其然,ofo很快就做出回复,并且极为高效地把押金退给了这名“外国人”。


这剧情看起来特别熟悉,因为它和“外国游客丢自行车,警察一天帮其找回”属于同一类新闻。但是,当这件事发生在ofo身上,我们出离愤怒,因为许多国内用户索要押金,打了上百个电话,等了几十天都还没有结果,但一个假的外国人,却能轻而易举地享受到我们竭力争取的正常权利。外国人为重,本国人却成为二等公民,说好的民族自强、民族自信呢?一家企业对不同国别的用户差别对待,才是让我们瞋目切齿的原因。


想ofo当年与摩拜竞争,那是何等的风光?但只有当潮水退去,才能发现谁在裸泳。ofo之所以混到今天这一步,主要还是因为在关键时刻的战略决策失误。共享单车是重资产行业,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但相对于摩拜注重质量稳扎稳打的运营策略,ofo却专注于攻城略地,投入大量低质量自行车。结果我们也已经知道了,小黄车不但难骑,而且损耗率极高,路遇一辆,十有七八都是坏的。另外,当摩拜委身于美团,其时ofo已经危机渐显,但戴威梦想不死,坚决不妥协,现在怕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ofo落到今日这个下场,完全是自找的。就像《三国演义》里许褚赤膊上阵,身中数箭而归,金圣叹批注:谁教汝赤膊?


但胜败都是创业常事,天高路远,大不了从头来过。颓势已经难以抑制,想要再挣扎一番没问题,但又何必难为用户呢?用户当初把押金交付给你,你提供服务;用户要退押金,你予以退还,这是本分,是正常的契约精神,难道还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余地吗?


前段时间,著名创业人士冯大辉先生发了几条微博,正义凌然地反对网友索要ofo押金的要求:




呵呵,何不食肉糜。冯大辉的这几句话,充分体现了什么是颠倒是非,大言不惭。押金属于用户的物权质押,把它等同于P2P、股市、币券这些投资行为,是严重的混淆概念。如果ofo盈了利,难道会还给用户分红吗?既然不分,又凭什么让用户承担风险?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现在再通过打感情牌的方式拖欠押金,不但蠢,而且坏:蠢在目光短浅、损害自身声誉,丧失未来翻身的可能性;坏在缺少规则意识,随意侵害用户利益,而且没有任何羞耻之心


现在的情况是,企业从容作恶,有关部门迟迟不肯出手,导致用户孤立无援。他们被逼到了一定程度,才想起假装“外国人”这样无奈的招数。


冬天来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不过地主家虽然没有余粮,但至少曾经阔过,而且现在还衣食无忧。希望地主们喝酒吃肉的时候,也别忘记给P民扔根骨头。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正经研究

理性思考,深度时评,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时事观察视角。

user avatar

这还退的是车,您再看看救死扶伤的医院堂而皇之的告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