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
快躲起来!
现在有一个问题,国内穿山甲来源一般是非洲或者东南亚,国内的穿山甲种群已经非常稀少了。如果是进口的,那源头就更不好找了。
华南农大的文章还没发布,新闻说:
攻关团队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
等文章出来再解读。
根据目前华南农大的消息,基本思路是
1,宏基因组检测后比对,发现穿山甲可能性高
2,对之前的穿山甲样本进行检测,找到高度相似病毒
—以下内容只是解读前几天的一个研究,不是这次华南农大的研究—
本文大部分内容是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未发表的草稿,当时内容太震撼了,穿山甲是非常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无数医药和从业人员,我怕~你懂得!
现在华南农大爆出来了,所以我就分享一下几天前的一篇分析穿山甲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文章。
开篇强烈预警:
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个科学算命,纯粹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大家只是看看就行,千万别当真。因为,作为一个科学算命工作者,我深知生物信息学就是科学算命,必须要有真实的证据才能作证这一切。
本文来源于[1]
题目的意思是: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spike蛋白受体结构域分析,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相似度和马来亚穿山甲病毒多样性的数据集十分相似。
简单的介绍一下。
首先,什么是spike蛋白?大家知道冠状病毒为啥叫“冠状”病毒么?其实就是因为它表面有一堆凸起的东西,就像帽子(冠)一样,所以才叫冠状病毒,而这个冠,就是spike蛋白(英文意思是尖、突)。
瞅一眼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电镜下的照片
这是冠状病毒包膜上的一个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也就是大家目前认为病毒能够感染人的重要因素,这个蛋白的作用是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Ⅱ),从而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
比如当年SARS病毒就是通过s蛋白去结合人体的ACEⅡ相互作用而入侵人体的。目前各大机构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机制仍主要集中在这个s蛋白上。
通俗的理解就是:有了这家伙,病毒才能抓住细胞,否则就是滑不溜的粘不住,那自然也无法入侵了。
所以,这篇研究就把目光瞄准了s蛋白,他们选择的是s蛋白的保守性。
之前,武汉病毒所的石正丽他们通过序列比对,认为病毒是来自于蝙蝠RaTG13 genome (EPI_ISL_402131)[2]。
作者比较石正丽研究员的文章时候发现,尽管这次病毒和蝙蝠相似度极高,高达96% 。
但是,spike病毒这个关键的东西结构域(S1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却明显的不一样,尤其是在第350-530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仅有91%(大家记住这个数字)。
大家可以理解为最关键的结合位置不一样。
这就有意思了,这么大差异,直接从蝙蝠到人身上,那难度太高了,毕竟相差太远,病毒感染也为难。一定有个中间宿主在发挥作用,让整个病毒在中间宿主上继续发生进化,直到其更容易感染人类。事实上,中间宿主是蝙蝠感染的常见历史,SARS,MERS都是蝙蝠通过中间宿主感染了人
所以这次大家也纷纷寻找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
作者怀着怀疑,决定去寻找一个更加接近的中间宿主。办法当然是生物信息学了,他们把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序列丢到公共数据库上进行寻找,结果意外发现,这段序列,竟然和穿山甲的病毒库最像,高达97%的相似度,远超过和蝙蝠91%的相似度。
这个数据库是最近才发表的Malayan pangolins病毒数据库(PRJNA573298106)。
这是截至目前为止,这段核心序列最高的比对率,大家可以理解为相似度,97%。
Malayan pangolins是什么呢?
答案是,穿山甲。
到此为止,文章介绍完毕,下面是分割线!!!
1,比蛇更可靠,因为,穿山甲是哺乳动物。
之前有人认为是蛇,当然这个我认为是不可信的, 因为他们自相矛盾,自己的图上,竟然发现蝙蝠寄生的病毒最佳宿主反而成了蛇。
其实从常理来看,动物越接近,病毒越共享,毕竟动物在分类上越接近,越意味着他们本身相似度高,基因相似度,细胞受体相似度都高,那么对于病毒来说,越容易感染,比如猩猩和人类共享的艾滋病毒HIV,绿猴和人类共享的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
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这一点要更靠谱,再来补充一张分类图,感谢 @好大一盆绿萝
在药物中是允许穿山甲入药的,也有很多人吃穿山甲
3,但也不这么急
因为我说过,生物信息学是科学算命,所以,算命这事情,终究只是玩玩数据,真正确认还需要更加真实的证据,比如,那些染病者,到底接触穿山甲了没
但是,至少,给溯源的团队,提供一个参考,不妨去检测下穿山甲!
————再次声明—————
本文仅仅是科学探讨以及合理的推理,本文的所有参考资料均网上可查。
2、Zhou, P., Yang, X., Wang, X. et al.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 (20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