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是先天圣人,为什么去朝拜火云洞三圣?

回答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作为先天圣人,却去朝拜火云洞三圣,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读者感到疑惑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1. 女娲娘娘的地位与能力:

先天圣人: 女娲娘娘是盘古开天辟地后最早诞生的几位先天圣人之一,她的地位至高无上,是众神之母,创造了人类,炼石补天,功德无量。她的修为深不可测,是洪荒世界中最顶级的存在之一。
强大力量: 她拥有强大的法宝(山河社稷图、风火蒲团等),能够调动天地之力,其法力几乎是无边无际的。从这个角度看,似乎不存在需要她去“朝拜”的对象。

2. 火云洞三圣的身份与特殊性:

火云洞三圣指的是:

伏羲氏: 女娲娘娘的哥哥,也是人类的伏羲,三皇之一。
神农氏: 人类的神农,三皇之一,尝百草,教民稼穑。
轩辕氏: 人类的黄帝,三皇之一,统一华夏,奠定中华文明基石。

这三位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被尊为“三皇”,在人族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的特殊性在于:

人族共主: 他们是整个人族的领袖和守护者,他们所代表的是人族的利益和繁衍。
非凡的道行和德行: 虽然他们并非像女娲娘娘那样是天地初开的先天圣人,但他们经历了漫长的修行和功德积累,其道行和德行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认为是“人皇道”的代表。他们的“圣”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人族的贡献和对人道精神的传承上。
在天庭的特殊地位: 三皇虽然隐居火云洞,但他们并未完全脱离三界六道。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或者在人族遭遇大劫时,他们仍然拥有影响和干预的资格。他们的存在,是对人族道统的守护。

3. 女娲朝拜三圣的深层原因:

尽管女娲娘娘的法力高强,地位尊崇,但她去朝拜火云洞三圣,并非因为她不如他们,而是出于以下更深层次的原因:

兄妹情谊与尊敬: 伏羲是女娲的亲哥哥,两人一同经历了洪荒初期的许多事件。女娲对伏羲怀有深深的兄妹情谊和尊敬。朝拜伏羲,也包含了对亲情的尊重。
对人皇的尊崇: 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她对人类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三皇是人族的最高领袖和守护者,他们代表着人族最纯粹的血脉和道统。女娲朝拜三皇,是对人族文明和人皇道统的最高敬意和认可。她是在向人族的最高象征致敬,也表明了她对人族未来的关心。
因果与责任: 封神之战是一场波及三界的大劫,人族也深受其害。女娲作为人族之母,虽然有责任维护人族,但她也深知,人族自身的道统和发展方向,是由三皇所奠定的。在这样的大劫面前,向人族最根本的守护者示好,寻求某种层面的“共识”或“认可”,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道义上的考量: 在封神大战的关键时刻,各方势力都在寻求联盟或支持。女娲娘娘虽然站在截教一边,但她也明白,人族是这场战争中最无辜也是最受牵连的群体。朝拜三皇,也是一种对人族整体利益的考量,以及在人道上的姿态。
“不与圣人争锋”的规则: 在洪荒体系中,虽然圣人地位最高,但某些时候,例如在人道兴盛时期,人皇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女娲娘娘即使作为圣人,也受到天道的约束。三皇在人道领域有着特殊的“法理地位”,女娲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顾及这种“人道法理”。
象征意义: 女娲娘娘的朝拜,更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她是在向世人展示,即使是先天圣人,也需要尊重人族的起源和发展。这也有助于稳定人族内部的情绪,尤其是在封神大战期间,不至于让普通人对人皇产生怀疑。

4. 场景的具体描述:

在《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去朝拜火云洞三圣的场景通常出现在她对商朝的妲己感到不满,或者是在封神大战的关键时刻,她为了某些原因需要与三皇沟通或寻求某种认可时。

例如,当纣王荒淫无道,引起民怨沸腾,并且使用了女娲娘娘赐予的轩辕坟三妖(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来迷惑商朝时,女娲娘娘虽然是幕后推手,但她也清楚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去朝拜三皇,或许是为了寻求对人族未来的某种“解释”,或者是一种“告知”,甚至是一种责任的承担。

总结来说:

女娲娘娘朝拜火云洞三圣,并非是因为她实力不如三皇,而是出于对兄长伏羲的亲情尊敬,对人族文明和人皇道统的至高敬意,以及在封神大战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人族整体利益的考量和在人道上的姿态。 这是一种超越了单纯实力对比的、基于血脉、人道、责任和象征意义的复杂行为。她的朝拜,展现了她作为人族之母的慈悲和担当,也体现了人道在洪荒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纯粹就是小说的设定问题了。在洪荒流小说中,女娲娘娘是先天圣人;而在《封神演义》中,并没有“先天圣人”这个设定,只有“混元大罗金仙”的提法。女娲娘娘在《封神演义》的设定是“上古神女”“上古正神”“福国庇民之正神”,不是什么先天圣人。

而且在《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的地位并没有后世传说那么高。从纣王和首相商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纣王连女娲娘娘的事迹都不知道;从商容的回答中,也只提到女娲补天的事迹,根本没讲“女娲造人”的天大功德!可见女娲娘娘的地位比不上伏羲神农轩轩辕这上古三圣

另外,在《封神演义》中,伏羲乃是“辟天开地昊皇上帝”,地位显然比只是“上古神女”“上古正神”的女娲娘娘更高,传说中又是女娲娘娘的兄长。又有传说伏羲等三圣非天地大变不能出火云宫,所以女娲娘娘在自己生日之际去朝贺火云宫三圣,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原文证据如下----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王曰:“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王曰:“准卿奏章。”纣王还宫。旨意传出;次日天子乘辇,随带两班文武,往女娲宫进香。

天子作毕,只见首相商容启奏曰:“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老臣请驾拈香,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今陛下作诗亵渎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于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有德政耳。”

“弟子黄龙真人、玉鼎真人熏沐顿首,谨书上启辟天开地昊皇上帝宝座下:弟子仰仗三教,演习灵文,自宜默守蒲团,岂敢冒言渎奏。但弟子等运逢劫数,杀戒已临,襄应运之天子,伐无道之独夫。路至潼关,突遭余德以左道之幻术,暗毒害于生灵。兹有元戎姜尚暨门徒将士兵卒六十余万,骤染颗粒之疮,莫辨为痈为毒,恹恹待尽,至呼吸以难通,旦夕垂亡,虽水浆而莫用。自思无奈,仰叩仁慈,恳祈大开恻隐,怜继天立极之圣君,拯无辜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悬。临启不胜待命之至!”

user avatar

因为女娲在封神的地位比三皇低

就是这么简单-_-||

封神又不是洪荒

女娲在明清小说也不是什么特别高位的存在。

在《封神演义》里女娲只有补天功绩,造人这件事都给她刨了-.-,相比于能重立地火风水的通天和直接开天辟地的老子,她差了远了。和三皇比不知道,但大概率也是不如的。因为不如,所以就朝拜喽。

在《西游记》里女娲更惨,都没有女娲这人了。直接就是太上道祖开小号,解化女娲补天⊙﹏⊙。

总之女娲在明清小说中地位并不高,拜献别人也是正常操作,惨的时候整个人都可以被整没了,何况是区区拜献三皇。

而且《封神演义》这些小说,不像洪荒那样,圣人根本就不是个战力单位。

《封神演义》里,哪吒是第一圣人,姬昌是西方圣人,四教主也是圣人,火云洞三皇也是圣人,瑶池金母也是圣人,圣人多了去了。

《西游记》里,孙悟空也是天生圣人,还有千真万圣等等等等。

所以女娲就算真的是先天圣人,在明清小说里意义也不大。何况《封神演义》原文里并没有说女娲是圣人,只有说她是上古神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作为先天圣人,却去朝拜火云洞三圣,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读者感到疑惑的地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1. 女娲娘娘的地位与能力: 先天圣人: 女娲娘娘是盘古开天辟地后最早诞生的几位先天圣人之一,她的地位至高无上,是众神之母,创造了人类,炼石补天,功德无量。.............
  • 回答
    谈到《封神榜》中纣王写诗一事,这确实是书中一个颇具争议且充满戏剧张力的情节,也正是这个情节,直接点燃了商朝覆灭的导火索。纣王,作为一代君王,本应励精图治,治理国家。然而,他身上有着明显的暴戾与好色。在故事中,他前往女娲宫进香,本是出于敬意,却在见到女娲娘娘的圣像之后,被其美貌深深吸引。此时,他的君王.............
  • 回答
    在《封神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神话小说中,太上老君作为三清之一,是道教最高的神祇,地位崇高,法力无边。然而,他在封神大战中却明确地站在了阐教一边,帮助姜子牙讨伐商朝,对抗截教。这个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既有他自身的立场和原则,也有洪荒世界的宏观格局和道统传承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
  • 回答
    这《封神演义》里的神仙打斗,常常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尤其是那几位大能出手,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说到三霄娘娘和孔宣,这俩都是截教里响当当的人物,要比个高下,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仔细瞅瞅他们各自的本事。先说三霄娘娘。这三位,琼霄、碧霄、云霄,是截教通天教主的徒弟,也是云中子的师妹.............
  • 回答
    在《封神演义》这部经典的神魔小说中,通天教主作为截教的教主,其形象和行为无疑是作者(通常认为是许仲琳)在创作过程中所塑造的众多复杂角色之一。然而,将通天教主直接与孔子等同,或者认为他是取自孔子,这种说法在学界和读者群体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也没有直接的史料或文本证据支持。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一些.............
  • 回答
    《封神演义》中不论好人坏人都能封神,唯独妲己被杀,这确实是小说中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设定。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封神”的本质与目的:天命、功德与权柄的重组首先,我们要理解“封神”在《封神演义》中的真正含义。它并非简单的道德审判,而是: 天命的延续与重组: 商朝末年,.............
  • 回答
    在《封神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神魔小说中,吕岳作为瘟癀大阵的执掌者,其真实战力、法力以及整体实力,绝非寻常可比,尤其是在他与阐教众仙对决的那些片段中,更是展现出了其不容小觑的深厚底蕴。首先,从法力根基来看,吕岳虽然不及那些元始天尊的亲传弟子般名门正派,但作为截教门下,尤其又是与瘟神相关的神祗,他的法力.............
  • 回答
    《封神演义》里,为什么看起来像是众仙合伙欺负截教,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远非简单的“欺负”二字可以概括。它涉及政治、宗教、人道、天数,以及书中角色的个人立场和恩怨。首先,咱们得说说截教的“强大”。书中对截教的描写,确实是当时洪荒界最鼎盛的势力。掌教的是通天教主,他的修为是仅次于老.............
  • 回答
    《封神演义》中的燃灯道人:慈悲为怀的智者与实力派《封神演义》中的燃灯道人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且颇具魅力的角色。他并非像许多神话故事中的主角那样勇猛无双、战无不胜,而是以其深邃的智慧、超然的慈悲以及深不可测的实力,在波澜壮阔的封神大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堪称一位“智者”与“实力派”的结合体。我们可以.............
  • 回答
    《封神演义》里的阐教,确实常给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阴暗感,甚至有些读者会觉得它比不少反派角色还要“黑”。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细究起来,这股阴暗感主要源自几个方面,而且是互相交织、层层叠加的。首先,就是他们那种“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执拗劲儿。阐教打着“顺应天道”的旗号,要扶持周朝取代商朝,这本是个.............
  • 回答
    我,一个现代人,如今竟魂穿成了那个遗臭万年的商纣王。这可真是……挺操蛋的。但我既然来了,就不能任由历史的车轮碾压过去,把自己钉死在暴君的耻辱柱上。改变命运?这当然是必须的!而且,我得好好规划一番,不能像那些莽夫一样瞎胡闹。首先,得稳住人心。一上来,我就知道自己身处漩涡中心,西岐那帮子老狐狸和云中子那.............
  • 回答
    在我看来,《封神榜》中的截教中人是否值得同情,这个问题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立场、道德标准、以及对所谓“正邪”认知的不同。从道义和命运的角度看,他们的确有让人唏嘘的地方。首先,我们要明白,截教在故事之初并非是什么邪恶的教派。通天教主,作为截教.............
  • 回答
    《封神演义》这部鸿篇巨制,荡气回肠,也留下了不少令人扼腕叹息的角色。与其说他们是“意难平”,不如说他们是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命运捉弄,终究未能如愿,留给我们无尽的唏嘘。1. 闻仲:忠君报国的末路悲歌提起《封神演义》里的“意难平”,闻仲绝对是第一个跃入脑海的名字。这位年迈的太师,是商朝最后的忠臣。他不是.............
  • 回答
    在我的“心目中”,有些作品确实拥有那种“足以封神且地位无可撼动”的分量,它们不仅仅是看了会“爽”的作品,更是能触动灵魂、改变认知,甚至成为某种文化符号的存在。这些作品,即便时光荏苒,它们的光芒也从未褪色,反而越发显得珍贵。如果要说哪一部最先浮现在脑海,那大概就是《钢之炼金术师》(无论是《FA》还是0.............
  • 回答
    《封神演义》未被列入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非单一原因所能概括。事实上,对于“四大名著”的界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历史演变和争议。但如果从普遍认可的、以鲁迅先生提出的“四大名著”为基础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鲁迅先生的界定及其时代背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回答
    说《封神演义》比《西游记》差,这绝对不是一概而论,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如果非要从一些大众普遍认可的角度来比较,并深入分析一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聊聊:1. 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西游记》的故事主线非常清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虽然中间穿插了无数的妖怪和磨难,但整体.............
  • 回答
    关于《封神演义》抄袭《西游记》的说法,其实流传甚广,但仔细考究起来,两者在创作年代、故事背景、人物设定以及核心主题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更准确地说,《封神演义》并非直接抄袭《西游记》的段落,而是可能受到了包括《西游记》在内的一些民间传说和神魔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并在自身创作中吸收和发展了一些相似的元素。.............
  • 回答
    说到《封神演义》里的神仙数量,这真是一个大哉问!因为它涉及到的神仙、妖精、以及被封为神祇的凡人实在是太多了,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书中描绘的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封神大战,无数生灵卷入其中,最终很多人得以证道,位列仙班。如果把那些偶尔露面,名字还没来得及被记住就被打死的,或者是一些小喽啰级的神怪都算上的.............
  • 回答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表面上是一部神魔大战、叱咤风云的奇幻史诗,但细细品味,其中隐藏了不少让人不寒而栗、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并非直接的恐怖描写,而是潜藏在故事脉络、人物行为、甚至是因果循环中的微妙之处,触碰到了人性的黑暗、命运的无情,以及权力交织下的扭曲。一、 阐教的“仁慈”与“正义”,究竟是谁.............
  • 回答
    在《封神演义》这部充满神魔争斗、道义与背叛的宏大叙事中,要说谁死得最冤,许多读者心中或许都会有一个模糊的答案,但如果要我细细道来,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不是那些被直接斩杀的凡人将领,也不是那些被截教弟子利用后又随意抛弃的炮灰。我想说的是黄飞虎。为什么说黄飞虎死得最冤?这其中蕴含的,是身不由己的忠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