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泽直树是一部很好的剧,不过似乎也有一些局限性……我以前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原本打算投稿,后来被否了……好吧,今天从网盘当中无意中翻出来了,就干脆发在知乎吧,也算是留个纪念哈哈哈
以下为当年的稿子:
最近,一部名为《半泽直树》的日剧,在日本大受欢迎,屡屡创下近年来罕有的收视纪录。就连在中国,这部剧也吸引了大批观众通过各种媒介和方式收看,也产生了不少热议。
赞其者大多数是从“小职员逆袭高层上司”的角度来看的,认为这部剧给辛苦的上班族出了口气,主人公历经艰辛之后报仇成功更是让人心怀大畅。
对这部剧的剧情,笔者就不赘言了。笔者今天打算的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解析本剧,希望能博各位读者一笑。
1,东京中央银行正体为何?
看过本剧的都知道,主人公供职的是银行名叫东京中央银行,是于2002年,负担着高额不良债权的产业中央银行为生存下来而与东京第一银行合并成的世界第三大银行。
在剧中,主人公半泽直树与他的同事们,屡屡以“メガバンク”自称。那么メガバン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它是英语megabank的日式拼法,megabank也就是“主要银行”,“基干银行”的意思——换言之,东京中央银行是日本国极其重要,同时也是规模极其庞大的银行。
现在来一段真实历史:
在2002年,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和第一劝业银行3家银行合并成瑞穗银行与瑞穗实业银行,共同组成了瑞穗金融集团。最后形成了总资产为149万亿日圆——根据当时的汇率,这算为1.27万亿美元,和整个中国当年的GDP大致相当——的超级庞然大物。
读者们,东京中央银行的真实本体,大概都心里有数了吧?
由此,大家也可以知道,剧中的银行职员们不断地强调着自己“担负着日本国国计民生的重任”,“维护日本的稳定”云云,是丝毫没有自吹自擂的。
顺带一提,现在的日本国,其最主要的财阀也就集中在三处:瑞穗金融集团(其主体银行是由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日本兴业银行合并构成,缩写为MHFG)、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由旧三菱银行、三和银行、东海银行等合并构成,缩写为MUFG)、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由旧三井财阀和旧住友财阀合并构成,缩写为SMFG),这三家资产以百万亿日圆计的庞然大物可以说共同支撑和运行着整个日本国的经济,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争斗,实际上就是现代日本的金融史和经济史。
2,夸张的失实,原作者太小家子气
可能读者们看到这个标题,会觉得摸不着头脑,请让笔者来解释:
在电视剧的后半段里,大家可以看到身为megabank之一的瑞穗银团——哦不,东京中央银行——被一笔120亿日圆级别的贷款给搅得焦头烂额。理由是金融厅检查半个月后就要来临了,如果这笔债权被判断为不良债权的话,那么东京中央银行就必须准备1600亿日圆的准备金,而一时间东京中央银行拿不出这么多头寸,消息传出的话会给银行造成沉重打击,股价会大幅下跌,董事长(头取)也因此必须下台云云。而主角也由此挺身而出,以莫大的毅力和决心将这次危机解决,拯救了银行。
毫无疑问,这段情节十分提气,其跌宕起伏的剧情让观众们看的心驰神往。但是笔者必须在此泼一盆冷水——这是一种严重夸张的失实。
坐拥数以百万亿日圆计的资产,瑞穗银团绝不会需要对区区一千六百亿日圆的款项感到窘迫,完全可以随时调集。就算一时头寸比较紧张,十五天的时间也足够它从其它银行调集到足够多的拆借资金,就算是一万六千亿日圆也问题不大,顶多是让日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暂时上升一些而已。
笔者的一位从事银行业的朋友笑言,身为那么庞大的超级银行,有十五天时间还需要为一千六百亿日圆规模的资金愁得不行,因为这点钱就逼得要死要活,就连头取(董事长)也要准备辞职负责,东京中央银行的董事(取缔役)们都应该去买块豆腐撞死了。
不得不说,原本身为小职员的原著作者,眼界还是太小了。
3,出向与金权社会
在本剧中,对银行职员杀伤力最大的一个词是什么呢?相信观众都已经知道了,不是不良债权,不是损失,而是出向。
这是一个日造词,相当于流放、发配的意思。片中的银行职员们听到这个词莫不谈之色变,仿佛是要被扔进炼狱永世不得翻身一样。
那么片中那些被出向的人到底有多惨呢?我们来一个个看:
原大板支行行长,被派到东南亚当企业负责人。
如果这是因为有关系受照顾的缘故的话,下面这个例子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配角近藤,在片中是被银行任人欺负的角色,被派到一家关联企业,当什么呢?
会计部长!
一个在银行里被人人欺负,最后被排挤流放的职员,最后到了一家大型制造企业担任会计部长,这还是被委屈了,很惨很痛苦!
更有甚者,这位近藤君还跟公司老板顶着干,甚至还怒吼过老板几次,如果是在中国,马上就该走人了吧?
但是,片中老板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他跑去银行找银行高层,请求他们把近藤调走,到别的企业去!
好一个被欺负惨了的近藤君啊……日本如果劳资关系这么和谐,还愁什么地上天堂无法建成?恐怕有人会这么想吧?
其实这个根本没有夸张,日式资本主义体制就是如此:メガバンク高高在上,宛如朝廷。
和中国古代一样,有朝廷自然有政争,有政争就有失败者,有失败者就会被贬谪出京,但是出了京他们还是能逍遥自在当个地方官,优哉游哉写写小石潭记——咳咳这就扯远了。
总之,大型银行因为手中握有大量金钱,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使用资金,就必须从金融机构借贷资金,因而最终企业不得不受制于这些庞大的金融机构。
就连日本最大最知名的那些企业,自然也无法免俗,成为了这些庞然大物手中的王牌。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日立等等企业,就是处于瑞穗银团伞下的,而赫赫有名的丰田、伊藤忠商事会社等等,则是三井住友的地盘。
如果换成中国,大概读者们可以这样想象:
银行内部权力斗争,失败者一方被发配吉利汽车,三一重工之类(或者次一些)的企业当董事——然后整天说自己有多么多么惨,谈起这个来就人人色变。
好像怎么都无法产生同情心啊……
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型金融机构——也就是所谓的财阀——尾大不掉,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情况,不仅仅是日本独有的。
在美国,也有too big to fail(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玩弄金融游戏吹起了无数泡沫,在引发了泡沫破裂经济失衡的时候,却不用负起任何责任,而可以从政府拿到大笔救助金。而在很多人失业,衣食无着的时候,这些银行家们却能大派花红潇洒狂欢。
除了报仇、逆袭、努力之外,《半泽直树》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人们在被主角的精神魅力所感动所触动之余,也可以额外想一想。
我们究竟要不要建成一个把希望寄托在银行和金融家们“良心发现”“慈悲大发”上面的社会呢?除了银行职员们自己的良心,我们就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依靠了吗?
稿子发完,O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