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不掠夺不屠杀。
会导致日本“输出社会矛盾”的战争初衷彻底失败,进而导致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国内贫富差距过大导致资本主义的“内循环”无以为继。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对内发动革命解决贫富差距,要么对外发动战争把危机向外转嫁。而众所周知,日本的法西斯化以及随后发动侵略战争的行为,正是源于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及其带来的一系列无法排解的社会矛盾。
“1923年突然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使日本损失达90亿日元,用了四五年才恢复起受重创的经济。紧接着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出现,日本依赖出口的经济又一次受到沉重打击,两年间出口竟下降76%,进口又下降71%,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三分之一,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此时,日本城市有近一半工人失业,农民生活则更苦,许多人长年吃不饱饭,例如在日本被称为“史诗剧”的电视剧《阿信》,里面便生动描写了当时日本农村的生活,阿信一家吃一顿白米饭就算是改善生活了,平时因粮食不够,只能吃米和瓜菜掺在一起的“萝卜饭”。”
为了转移社会矛盾,日本走上了军国化法西斯化的道路。通过918事变当中从中国掠夺的土地、矿产资源以及粮食等,日本也确实在一时间缓解了社会矛盾、产生了“走上良性循环”的错觉,然后当矛盾再次显现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就只剩下扩大战争与加剧剥削这一条路——此时日本社会矛盾的缓和与日本平民的“生活质量提升”,是完全建立在东北农民的橡子面和大同煤矿的万人坑之上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侵华战争局势胶着、日军苦于八路军游击队的野火燎原之时,当年日本国内也有人提出了“效仿中共在占领区实施土改以降低占领成本与游击队风险”的提议,但因日本高层深刻清楚自己的阶级属性与统治基础、担忧土改“出口转内销”于是作罢。
2、如果只掠夺不屠杀。
会导致掠夺的无以为继,进而加速日本战争机器的枯竭。
屠杀是掠夺的手段。考虑到日本人灭绝人性的掠夺强度,如果不采取灭绝人性的掠夺手段的话,他们就根本无法夺取用于润滑其社会机器与战争机器的物资。
如果战前深陷危机的日本是一个无底洞,那么走上战争道路的日本就变成了两个更大的无底洞——为了腾出土地安置“本国的过剩人口”,日军就必须残酷地驱逐杀戮土地原本的主人;为了加紧获得开动战争机器的物资,日军就必须残酷地掳掠与驱使当地的劳工。正如上文所述,在如此残酷的奴役与剥削之下,日本人根本不可能平息被残酷奴役剥削的中国人民的熊熊怒火,也不可能遏止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念头与行为。在此背景下,才有了八路军、新四军与抗联星火燎原的游击战。日军为了保障其奴役与剥削不致中断,就只能采取杀戮这一种方式来镇压一切反抗者与潜在的反抗者。从“集村并屯”,到“三光”“无人区”,都是日本人为了禁绝游击队与民众之间联系而采取的手段——虽然其最后既没能真正禁绝民众与游击队的血肉联系,也没能避免其最终的灭亡。
法西斯主义是通往身死国灭的单程票。当日本踏出第一步的时候,就意味着其只能在战争不断扩大之下掩盖发酵的危机,直到无以为继。
相关回答:
龟田队长,俺家的庄稼都快旱死了,这水渠啥时候挖好啊?
就是就是,打桶水要走十里地,这么下去可不成。
龟田队长,要不再叫一个中队的皇军帮着挑挑水。
龟田无奈的看着乱哄哄的百姓,站起来,脱下军帽,抹了一把汗,清了清喉咙:乡亲们,大家静一静,静一静。我明白大家的心情,但是,现在前线吃紧,常凯申的部队一直不肯退,我们实在是抽不出人手了。不过 ,山本将军已经给东京发了电报,新的部队马上就到,用不了几天,我们就有充足的人手来挖水渠,耽误不了种庄稼。大家再辛苦几天,先自己挑几天水,好不好?
王二蛋挤出人群:哎,队长,新来的这批人里有没有娘们儿?你可许给我一个媳妇。
龟田把帽子向王二蛋砸去:你个混蛋小子,光惦记娶媳妇。咱们丑话说前头,媳妇来了 ,你可得好好干活,可不兴再游手好闲的。
王二蛋捡起帽子,拍拍上面的土,递给龟田:我的大队长,只要能娶上媳妇,我保证比谁都卖力气,您就瞧好吧。
村民们又闹闹哄哄的吵了一阵,才慢慢散去。
龟田看看屋里没人了,又摘下帽子,擦了一把汗,慢慢走回兵营。
空荡荡的兵营,没几个人,身体好的不是去打仗,就是挖水渠,剩下的都是伤员。
龟田刚躺下,旁边宿舍又传来哭泣声。
我哥哥死了,前几天在东北挖矿被砸死了,他们一天才吃一顿稀饭,我哥哥饿得实在没力气才躲不开的。
我妈妈也死了,我妹妹写信来了,说家里实在没吃的,她是活活饿死的。我妹妹决定跟船过来,嫁给中国人。
过来有什么用,咱们一天不才吃两顿饭。以前好歹能吃精米,现在顿顿是稀饭,还加草根。省下的粮食都给老百姓了。
你说咱们来中国图什么啊?
就是,图什么啊!
龟田拿被子蒙上头,心里翻来覆去:就是,图什么啊?
我猜要是日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游击队兵员能少一半;
每到一地就开仓放粮,百姓多半还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要是还能减租减息,严惩地方恶霸,那地方百姓肯定要积极参军;
要是还能号召部队缩衣节食,开荒生产,救济百姓,民歌还得唱“皇太阳”好;
要是日军能够平时帮助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灾荒积极救灾,储量备荒。。。
那这军部肯定是出了“gong谍”啊!日本国内的华族,皇室宗亲怕是要吓得全部投美了……
一支未曾谋面,素不相识的外国军队,宁可自己国内工人失业,收入下降,农民穷困不堪,卖妻卖女,也要坚决组织军队进攻;入侵不为了“抢粮,抢钱,抢女人”,而是发展生产,平均地权,扶助工农,来实现先总理的三大政策,这是何等伟大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夭寿啦,冈村宁次投gong了!
翻译官:宪兵队长,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宪兵:八嘎,你敢暴露冈村求恩同志?
(爱红酱辟谣过,冈村并没有设想过在华北推行土改以争取民心,那是sc的不法分子自己yy的)
题主太小看日本人了,如果日本人在中国见人就杀,全中国人瞬间同仇敌忾,你说日本人能在中国占住13年么?
真实的日本人是狡猾又凶狠。日本人在侵华之前,就大量向中国渗透大量特务,并且重点收买、培植一些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绿林好汉、义士、会党分子。并且特务在中国测绘地图,了解中国风土民情。了解中国人性格,各民族习俗。张作霖当时就是日本人资助和收买对象,只不过张作霖始终左右逢源利用日本人。
日本在东北是最好体现出伪善的一面,他们在东北打着“同宗同源”(宣传自己跟中国人一个祖宗,自己是秦始皇徐福东渡带去八百童男童女后代)帮助中国人建立“新满洲”王道乐土。日本人非常善于宣传自己。早在甲午战争里,日本军医故意替清军俘虏看病,优待俘虏,进驻海城时候军纪严明,博得不少舆论和西方社会支持。题主如果题主上网找,还能找到nhk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收音机里的太平洋战争》,里面日本人大量宣传满洲王道乐土。人民怎么幸福。日本人李香兰也出演类似于《支那之夜》这样中国姑娘爱上日本军官的洗脑电影。
日本女演员山口淑子,当时化名李香兰,大家都认为她是中国人。不要忽视宣传的作用,今天人们见识这么多,几部脑残韩剧都能掀起崇拜韩国明星热潮,何况那时候人见识少,传播媒介单一,每天就从电影、广播天天听到李香兰传播的中日亲善,难免会被洗脑。李香兰长得的确漂亮,放在今天也是觉得很漂亮的
当时你在东北每天打开收音机,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歌曲,你也会觉得你似乎真生活在一起五族共和、无苦无痛的新天地满洲国
这首歌名字叫《满洲姑娘》是首日本民歌,日本侵华前就有了,侵华战争期间,这首歌被侵略军和其他军歌一起带到中国,所以一部分人认为这是首军歌.在中国经过改歌词,成了奴化教育(中日亲善)的一个典范,而且歌词简单,容易上口.所以只要日占区都有人教唱.而只要当时是学生,而且在日占区,应该大都学唱过这首歌的.
对照下图日文的汉语歌词
我是二八满洲姑娘,三月春日雪正融
迎春花儿将开时,我就出嫁呀!
亲爱的郎君等着吧!
铜锣花鼓响叮咚,漂亮花轿把奴迎
半喜半羞心儿跳,等我出嫁呀!
亲爱的郎君等着吧!
雪呀!冰呀!清凉的风呀!吹到北国的天边去
美丽的婚服已做好,满洲的春天快来呀!
亲爱的郎君等着吧!
日本宣传的中日亲善,日本兵和中国孩子在一起聊天
日军非常注重宣传,在南京期间,拍的日军与中国军民亲善的照片
至今在靖国神社游就馆里,还能看见类似电影,南京群众热烈欢迎皇军进城
”皇军“背中国老人过河
在日常里,日本人也尽量和颜悦色。例如我跟老一辈聊天,很多东北人老人不觉得日本人坏,说日本人讲道理,懂礼貌。妇女装怀孕,买东西就主动让前面去。工厂里,日本工头故意显示跟中国工人和颜悦色。《东史郎日记》里,东史郎在旅顺上船进攻连云港时候,在当地抢了一个商店,抢了点砂糖和点心,结果被上司训斥了,说不要在满洲抢东西,拿东西要给钱。这都是日本人自己地盘。要抢东西等坐船到南支那再抢劫。日记里,东史郎在东北时候,买东西都是付钱的。最有意思的是。还有小贩坑日本兵,缺斤短两。
教育上,日本人建了很多学校,然后免费让中国孩子入学,还给发校服和午餐,当然老师都是日本人,学的都是日语和中日亲善这样洗脑知识。在学校不让中国孩子说汉语。必须说日语
这些孩子一部分长大后,进入满洲国高等学校或者大学学习,毕业后,进入日本公司上班。这时候很多人就彻底被训话成一条日本哈巴狗,日本人还安排日本本土农村女人跟这些男人相亲,通婚。试想下,未来经过几十年,这种中日混血种遍地东北,东北还要的回去么?
另外日本人也会很重视中国人的任职。打听谁在某个领域有特长,就去家里聘请。出任汉奸职位。
下面再说说对付抗日分子,日本人对付抗日分子很残忍,抓住就宪兵队严刑拷打。东北老人说,日本兵小个子一米五几,但是进村时候村里最凶的狗听见日本军靴声音吓得都拉尿……日本人有时候还实行全村连坐、实行并屯政策。就是把几个屯子村合并统一管理。不让老百姓有机会接触抗联人员。其实你们都想不到日本人有多狡猾、缺德。我也是看了史料才知道的,非常震惊。日本人经常在抗联活动地区投放食物、棉衣。收买抗联战士,食物里带着传单和免罪证。意思抗联战士只要拿着这个投降,日本人就赦免以前抗日罪名,还给安排工作。最吃惊的是,据抗联战士回忆,日本人还往抗联活动区域投放裸替日本女人照片和男女啪啪照片。然后劝降抗联小战士。说满洲国目前生活富裕优越。不要再为抗联卖命,在冰天雪地里挨饿受冻。不如出来投降,娶媳妇,过正常人日子。只要你出来投降,就让温柔的日本妓女陪你啪啪!
周保中在60年代《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联军初稿》中提到“日寇甚用卑劣手段,到处在树上悬挂淫秽图片和妇女装束,还留下酒和劝降书
抗联领导魏拯民在给中央报告原文中提到:敌人甚至利用物资和女人来引诱我队内落后分子脱离革命,他们抓住队内生活困苦和性的问题,为企图收买我们派遣各地去工作的小同志,敌人指派漂亮女性(十八九岁)以性交为引诱,或者把男女性交照片散步到我活动区域,诱惑我军青年展示投降,或经常向我队内寄送投降者单身照片..........
想想这可是80多年前。青春期的男性对性的渴望被日本人牢牢抓住利用。就换做今天,这种性诱饵,我估计中国都得有不少屌丝去投降,当时很多17.18青春期抗联小战士受不了这样诱惑投降的。
日本人在东北的连坐担保书。这10家互相监督举报,有1人除了抗日分子,十家都枪毙
无独有偶,日军在占领缅甸初期,居然得到缅甸人支持,原因有下
贴告示安民。据日军随军记者小俣行男后来回忆说:“我去仰光市内转了转,防波堤上贴着日军的大布告。布告上堂而皇之地写着“驻缅甸的日军行动受世界之注目,军规必须严正——军司令官”。街上贴着告居民书。麻烦的是,一种语言不够用,仰光不仅有缅甸人,还有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此,日军罗列了缅甸语、印地语、孟加拉语、汉语、英语等各种文字写成布告贴出去。”
利用缅甸民间传说。在缅甸民众中,传说“正当缅甸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从东方出现了骑着白马的‘博莫乔’将军前来拯救缅甸。”指挥义勇军的铃木就利用了这个传说,骑着白马,自称为“博莫乔”。骑白马的“博莫乔”和义勇军的牛车部队成为一个迎合民意的神话,在缅甸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博莫乔”一经过各个村落,村民们常常合掌致意,满怀喜悦地流着眼泪。当缅甸独立义勇军进入仰光,并在那里举行胜利游行时,铃木仍然骑着白马以“博莫乔”名义现身,赢得了全场轰动。
尊重当地人信仰,利用僧侣的影响力。缅甸为一佛教国家,僧侣是社会的领导阶层,对于赢得民心来说,安抚僧侣至关重要。因而各师团的情报官在部队要攻城时,都必先拜访僧院,将日本的战争目的详细说明,竭诚求其协助。而且,“日军在战斗中也没有毁坏被缅甸人视为灵魂的庇护地——宝塔,所以,日军在这里受到市民的信赖。”
及时有效的危机公关。据小俣行男回忆:“占领缅甸之初,不知是谁用刀把宝塔中的金佛砍下一大块,大概是想看看佛像是不是纯金的,也许知道是在铸件上涂上金泥制成的便放弃了。市民们发现佛塔中那尊早晚两次必去顶礼膜拜的佛像被砍坏,非常愤怒。据说以后开来的日军部队知道这件事后、向缅甸人道了歉:‘先头开来的不是日军,那是些在朝鲜和满洲募集的部队,真正的日军都是佛教徒,他们遵守佛教教规,非常爱护佛塔。’”
正是这些手段,让缅甸人受了蒙蔽,感觉日军还不错,加上他们强烈的独立愿望,也就甘受其驱使。
缅甸人欢迎“皇军”进驻缅甸
在这样胡萝卜+大棒子下,东北抗联很快就被打散了,最后剩下少数部队撤到苏联境内。至于题主说的,为什么没在中国全面实行这种政策。不是没实行,是没像东北那么见效,东北清朝甲午战争以后实际上清朝政府就已经没了对东北实际控制权了。日本人全面占领东北后,抗日分子师兄在在敌人包围里活动。并且中国人口少,容易控制。而晋察冀这些地方农村是抗日分子打游击活跃地方。
日本人有个纪录片,问日本侵华老兵对八路军印象如何,日本人说“八路军太可恶、太狡猾,他们穿着老百姓衣服,打一枪就跑,我们追到村子里,根本分不清谁是平民,谁是抗日分子,最后只能整个村子男人杀掉,放火烧村子”
这样结果就是八年抗战,抗日分子越杀越多。因为男人杀了,还有女人小孩啊,女人失去了丈夫,儿子,小孩失去父亲能痛恨日本人么?虽然她们不能亲自上阵,但是可以帮着八路照伤员,做后勤,小孩能侦查,送信。这些孩子成人后都想替父亲报仇,都会成为坚决的抗日分子。所以日本人再怎么伪善宣传。谁亲人被杀也不会信
我们现在抗战电影、电视剧大多数鬼子都是动不动就暴跳如雷的喊叫“八嘎,死啦死啦地”!其实都是不真实的。根据诸多参加过抗战的老兵评判,日本演员矢野浩二扮演的鬼子最像,就是那种说起话来文质彬彬,但是给人感觉阴险、狡猾,又凶恶,经常套你话。你不知道他得目的是什么
原答案删除一部分,不想跟傻撕逼。键盘侠一个顶十个,现实里吓得瑟瑟发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