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当年元朝打下了日本,朱元璋会收复日本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空间的历史假设。如果元朝当年成功征服了日本,那么朱元璋是否会收复日本,这背后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元朝的统治方式、朱元璋的个人野心和政治策略,以及当时日本的状况。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步步来分析。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元朝当年为何没能成功征服日本。

元朝,特别是忽必烈汗时期,曾两次大规模远征日本,分别是1274年的文永之役和1281年的弘安之役。这两次远征都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台风、日方抵抗以及元军内部问题)而失败了。尽管元朝实力强盛,但征服日本的难度远超预期。日本的地理条件(海岛国家,易守难攻)、武士阶层的战斗力以及民族凝聚力,都成为了元朝征服的巨大障碍。

如果假设,元朝真的克服了万难,成功地将日本纳入其版图。 这意味着元朝在13世纪末或14世纪初已经在日本建立了有效的统治。那么,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1368年)的时候,日本可能已经成为元朝的一部分,或者至少是元朝势力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地区。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朱元璋的性格和他的执政理念。

朱元璋是一个极具雄才大略、手段铁腕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贫苦的农民一步步爬上皇位,深知江山来之不易,对巩固皇权、抵御外敌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的统治风格是高度集权、严刑峻法,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看得极重。

对元朝的态度: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汉人王朝——明朝。他对元朝有着天然的敌视和仇恨。在他看来,元朝是异族统治,是“胡虏”。他当然不愿意看到元朝的残余势力或者其统治下的领土继续存在。
对领土的渴望: 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多次对外用兵,北伐蒙古残余势力,南征安南(今越南),巩固了明朝的疆域。他对扩张和巩固边疆有着强烈的意愿。他希望恢复汉唐的荣光,将明朝的威名远播四方。

那么,如果日本是元朝的属地,朱元璋会收复吗?我认为,极大的可能性是“会”,而且他很可能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

原因如下:

1. “收复”的逻辑: 朱元璋推翻元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如果日本已经被元朝统治,那么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日本就是被元朝“侵占”或“统治”的土地。他推翻元朝后,理应将所有元朝的势力范围都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以巩固“驱逐胡虏”的成果,并恢复汉朝对周边地区的传统影响。他会将收复日本视为清理元朝残余势力的自然延伸。
2. 政治象征意义: 成功收复元朝统治下的日本,对于朱元璋来说具有巨大的政治象征意义。这不仅能证明明朝的实力超越元朝,更能显示他对中原王朝传统疆域的继承和扩张,进一步巩固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这也会极大地提振汉族人民的士气,证明汉人王朝的强大。
3. 战略考量: 尽管日本距离中国本土较远,但作为东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岛国,其战略地位不容忽视。如果日本仍然在元朝残余势力或亲元势力手中,那么它就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威胁或反攻的基地。将日本纳入明朝的控制之下,可以消除这种隐患,确保东海的安全,并为明朝在东亚的霸权奠定基础。
4. 经济和资源: 虽然古代的海上交通成本高昂,但日本也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等)。对于一个急需巩固国力、发展经济的明朝来说,如果能够将其纳入统治,获取这些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具体到朱元璋会如何“收复”,我们可以设想几种可能性:

军事征服: 如果元朝在日本的统治已经稳固,或者日本当地的亲元势力仍然强大,朱元璋很可能会考虑进行军事征服。他拥有强大的陆军和逐步发展的海军力量。既然他敢于北伐漠北,南征安南,那么征服日本也并非不可能,尽管难度依然很高。他可能会集结庞大的兵力,准备更充分的船只和补给,吸取元朝失败的教训。
扶植亲明势力,分化瓦解: 如果元朝在征服日本后统治并不牢固,或者日本内部存在对元朝不满的势力,朱元璋可能会采取更“经济”和“有效”的方式。他可以暗中支持日本国内的反元力量,提供物资和金钱援助,鼓励他们推翻元朝的统治,然后顺势建立一个亲明的政权。这类似于他处理其他周边地区的方式。他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试图与日本当地的政治势力建立联系,诱使他们脱离元朝的控制。
经济和外交施压: 在初期,朱元璋也可能先采取经济和外交上的施压手段。他可以通过海禁、贸易限制等方式影响日本的经济,同时派遣使节进行试探,观察日本的反应。如果日本表现出服从的意愿,他可能会将其纳入朝贡体系,要求其承认明朝的宗主国地位,并缴纳贡赋。

然而,也需要考虑一些制约因素:

明朝初期的国力: 尽管朱元璋强大,但明朝建立之初,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北方边境仍需警惕蒙古残余势力的威胁,南方也需要巩固统治。因此,朱元璋在对外扩张时,也会权衡利弊,优先处理最紧迫的威胁。如果征服日本的成本过高,风险过大,他或许会选择更务实的策略。
元朝统治的性质: 如果元朝在征服日本后,以比较温和的方式统治,例如保留了日本原有的政治结构和文化,并且日本对元朝的统治有所适应,那么朱元璋要“收复”的难度会更大。反之,如果元朝采取了强硬的压迫性统治,激起了日本民众的强烈反抗,那么朱元璋的“收复”行动可能会更容易获得日本内部一些力量的支持。
战略重点的转移: 历史的走向瞬息万变。如果朱元璋将重心放在巩固北方边防、收复燕云十六州等更紧迫的目标上,那么征服日本的优先级可能会下降。

综合来看,我认为朱元璋的性格和政治诉求,使得他极有可能在元朝征服日本的情况下,积极寻求“收复”日本。 他不会满足于仅仅推翻元朝,而是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张明朝的疆域,以显示其王朝的合法性和强大。他会采取最符合当时国家利益和自身政治目标的手段,无论是军事征服还是政治分化。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基于历史推演的假设。历史上,元朝未能征服日本,也正是如此,我们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如果历史真的按照这个假设发展,那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东亚格局,而朱元璋收复日本的故事,也将是明朝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一个朝代强盛与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领土范围要基本继承前朝。

即便是有所收缩,也不能大量缩水。

这个观点,今天很多人如此,古代人同样如此。

秦朝发数十万卒开辟岭南,秦末的时候人脱离了中央管控,结果这事到武帝时期又提上了日程。

汉朝设了西域都护府,东汉一开始的时候放弃,但不就便收复失地了,魏晋的时候也同样有这么一块西域长史府,即便是十六国的时候,前秦这种割据政权也要拿下这一固有领土。

极端例子出现在唐朝之后。

唐初太能打,以至于留给后世的压力太大,然而完成了(或者说完成了局部)整合唐末乱局的,是宋——可宋较之于唐,北边没了燕云大漠辽东渤海高丽,西北没了西夏河西西域,西南没了六诏永昌,正南没了安南。所以现在仍然在批判大宋——你连继承前朝遗产都没做到也好意思称“大”。

然而,宋朝对这些固有领土的主张是十分清晰的,否则不会有联金灭辽,也不会有联蒙灭金——这是之于燕云;而册封高丽、安南、大理的时候,都加着一个某某节度使的衔,大概可以看成阿Q的胜利——但无论如何,宋朝到死都在想着这事。

然后另一个极端出现了——蒙元。

蒙元的出现,算是对唐朝崩溃之后的乱局进行了彻底的洗牌,什么伪宋伪金伪夏伪西辽伪大理伪吐蕃伪高丽,都是我的,安南也是被打的一点脾气没有,一会儿首都被屠,一会儿国王被抓,可安南的离心力实在太大,即便强悍如蒙元,对于这么一个蒸不熟煮不烂雷不击闪不电的滚刀肉也是无计可施,所以也就是番薯了一下,和高丽没法比。

然后,明朝到了。

咱算个账先,唐朝正式丢失云南按天宝十三年李宓全军覆没于南诏太和城那年算,到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多少年?六百一十四年。

河西,从景祐三年李元昊灭亡曹贤顺算,是三百三十二年;从大历元年吐蕃陷甘州算,是六百零二年。

辽东,大概失于唐末,至洪武元年,四百六十年以上。

燕云十六州,后晋天福元年割与契丹,四百三十二年。

以上四处失地,元朝全部拿下,明朝全盘接收。

云南在唐朝及唐朝之前什么样,贵州、川南、湘西、广西在宋朝时期什么样,羁縻而已。元朝始归行省,开始用土司制度尝试进行管理,到明朝的时候这些地方就成了汉地了。辽东,秦汉魏晋的时候那是传统汉地,可惜在少数民族南下时期,因高句丽的崛起,以及魏齐隋唐和这一地区长期的对抗,尤其是唐朝征高句丽,辽东几乎成为平地,元气大伤。谁恢复的辽东元气?辽金。金末的时候蒙古在辽东又杀了一波,元末的时候红巾军在辽东盘踞五年,一个金州城在短短三年之内被红巾军、元军、倭寇易手十二次,辽东还能剩多少人?无人区,留着有多大经济价值?明朝没敢扔,因为军事价值更大。

极端的就是库页岛和乌思藏。

库页岛,唐朝就知道有这地方了,辽金因之。可真正设衙门管控这一地区,则是元代征东元帅府——忽必烈准备从库页岛南下,陆路攻击日本……然后……就明朝拿下了,不仅拿下了,还设了三个卫:北边囊哈儿卫,中部波罗河卫,南部兀烈河卫。

乌思藏更是如此。乌思藏就是之前的吐蕃,那当年跟唐朝相爱相杀好不热闹,声势最大的时候攻破长安,立个傀儡皇帝。虽然唐朝嫁过去了两个公主,双方也有使者往来,可……吐蕃说到底并不是中原政权的下属,两者是并列关系。这一地区什么时候归附的呢?凉州会谈,1247年的事。这时候金朝都没了,遑论隋唐。那么,这一地区是什么时候归附明朝的呢?1370年元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降明,1371年元朝出镇吐蕃的镇西武靖王卜纳剌归附,1372年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降明受封,明朝设朵甘、乌思藏二卫,后升行都司,再升都司。

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中原政权在元朝之前丢失的河西、辽东、燕云、云南,元朝统一,明朝全盘接收;中原政权在元朝之前没拿到手里的乌思藏、库页岛、老挝、孟养、八百,元朝拿下,明朝也全盘接收。

甚至连蒙元的大本营——岭北行省,朱元璋都准备去接收了——洪武五年的三路北伐,分别是顺着元朝的纳怜道、木怜道、帖里干道去的,可惜被人打回来了,损失惨重,尤其是马匹。更雪上加霜的是,辽东经验包——盘踞金山的纳哈出,亦于洪武五年十一月千里奔袭牛家庄,“烧仓粮万余石,(明)军士陷没者五千余人”,明朝在辽河口拟建辽海卫的努力付之一炬。种种迹象表明,自洪武元年开始的明朝攻势,至此需要暂时告一段落。在这五年内,明朝自江淮出兵,已经拿下了中原、福建、两广、四川、燕云、陕西、甘肃,还囊括了藏区——已经比宋朝全盛时期还阔绰了。

洪武三年,王氏高丽受明朝册封成为属国;洪武六年,撒里畏兀儿元宁王卜烟帖木儿归附,设安定、阿端、曲先卫;洪武十五年,克复云南;洪武十六年,麓川、缅甸、老挝、八百、车里归附,设宣慰司;洪武二十年,纳哈出归附。

至此,明朝除了岭北行省没拿下之外,已经接收了几乎整个元朝。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之战,蓝玉袭破北元王庭,兵锋进入斡难河一带,永乐四年二月设斡难河卫;同年,哈密设卫。永乐时代,明成祖在永乐八年、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五征漠北,但终究无力管控蒙古高原,明朝接管元代岭北行省的事终究没有完成。

回到问题:如果当年元朝打下了日本,朱元璋会收复日本吗?

会。但是不叫收复日本,而是平定日本。

若是至元十一年或是至元十八年元朝有幸攻陷日本,按蒙元管控新附地区的惯例,会在日本地区派遣以蒙古军为梁、以汉军新附军为架、以日本本土镇戍军为橼的军事控制网络,还会有出镇宗王、达鲁花赤这样的行政管控机制。(详见:

如果镰仓幕府被元王朝击败,蒙古成功在日本建立了统治体系,日本会被称之为什么? - 宁南左侯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6757

那么这样的机构,在元末群雄并起的时候,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日本民族主义思潮澎湃发展,最后驱逐鞑虏恢复大和,赶走了蒙古人。若是如此,则朱元璋会将其作为天下群雄之一来看待,然后大概会像对付四川明玉珍、大理段氏那样,“剪灭群雄”。

第二个可能就有趣了:日本行省的出镇宗王有力的安定了日本局面,还一度派兵参与中原围剿红巾军的行动。若是如此,那就是云南的梁王一样了,梁王在南,元主在北,明军征讨漠北时如芒刺在背,急欲除之而后快;同样,若是日本也出现这种场面,北安王那木罕的某个子孙如此英勇,届时北安王在东,元主在北,明军征讨漠北时如芒刺在背,你觉得会不会急欲除之而后快?

再说了,元朝之前失陷几百年的地方,朱元璋全部讨回,元朝之前没管控过的地方如八百媳妇国、吐蕃,被元朝管了一百多年,朱元璋也全盘照收。真要是有个被元朝管了一百年的日本,朱元璋会不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所谓“正统”问题,这个是要命的问题,关系到立国基础稳定与否。

蜀汉为什么可以存在?因为他打的旗号是“汉贼不两立”,自我标榜为大汉的正统后裔——只不过现在中央被逆贼谋篡了,所以昭烈皇帝即位于西川,我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东晋一度被压缩到不足西晋的三分之一,可东晋仍然是正统——因为东晋是西晋的延续,虽然只剩下一半了。宋朝也是如此,北宋没了之后有南宋,临安的皇帝成了瀛国公之后,端宗广王仍然在续——这恐怕也是宋朝可以堂而皇之说是1279年灭亡的原因。

同样,如果当年元朝打下了日本,等元末大乱,朱元璋剪灭群雄之后,日本要么是独立建国,要么是仍效忠于大元。

前一种情况,则日本也可以名正言顺自称是继承了元朝的正统——这样也可以名正言顺攻伐明朝——元失其鹿,我逐其鹿,有何不可?如此一来,明朝恐怕不会留这么一个隐患。

后一种情况更有趣。这样中国相当于又一个南北朝出现——毕竟漠北+日本(甚至还要加一下东北纳哈出)在体量和面积上都不是一个小数。这样,北元可以名正言顺的以东晋、南宋自居,可如果这样,那明朝成什么了?对面光一个“汉贼不两立”的口号都能让南边抓狂。(虽然南边更应该是汉)

设想一下,北元的日本行省平章蛮子(人名,非外号)带着兵马寇东南沿海,朱元璋痛骂他们为何出此无名之师,丞相微微一笑,曰:我奉诏讨贼,何谓无名?……幸天不绝大元,宣光皇帝即位于应昌……

朱元璋:这要是能忍,屎都能吃!

user avatar

老朱会。

老朱实际上对当时蒙元的所有政治遗产都有觊觎,太远的摸不着的,就吓唬。

基本上摸索摸索朱麻子的“底线”:就是元朝的国土我都要,元朝的内藩我也要,元朝的外藩我够不着但至少要给我纳贡。

在应对元朝的内藩的时候,朱麻子哥曾经有这么一个享誉知乎的激萌诏书:

《谕西番罕东毕里等诏》:
奉天承运的皇帝,教说与西番地面里应有的土官每知道者,俺将一切强歹的人都拿了,俺大位子里坐地。有为诸般上头,诸处里人都来我行拜,见了俺,与了赏赐名分,教他依旧本地面里快活去了。似这般呵,已自十年了也。止有西番罕东毕里巴一撒他每这火人,为什么不将差发来,又不与俺马匹牛羊?今便差人将俺的言语去,开与西番每知道,若将合纳的差发认了,送将来时,便不征他。若不差人将差发来呵,俺著人马往那里行也者,教西番每知道。俺听得你每释迦佛跟前和尚每跟前好生多与布施么道那的是十分好勾当,你每做了者那的,便是修那再生的福,有俺如今掌管着眼前的福祸掌管着眼前的祸福俚,你西番每怕也那不怕,你若怕时节呵,将俺每礼拜着,将差发敬将来者俺便教你每快活者,不着军马往你地面来,你众西番每知道者。

元朝白话还是有点不接地气,用现代白话的口气,就是这样的:

老子是按照老天爷的气运欺负人的大皇帝,给你们这些西番的酋长说一些人生经验。俺把所有牛逼的人都拿下了,俺把皇帝的大位子做着呢,俺就是这暴发户的口气。所有牛逼的人都给俺磕头,他们给俺磕了头,俺就赏他们棒棒糖吃,让他们依旧过压迫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这样已经都十年了。
就你们这些西番的,罕东(酒泉、敦煌)、毕里(莫离,新疆哈密东部。后面那个不知道是哪儿了)这伙子人,为毛不派个人来给俺磕头,还不给俺送牲口?今儿俺就派人给俺传话,让你们西番的家伙们知道,如果顺了俺的意思,俺就不打他。如果不顺俺的意思,俺就派兵马去逼你们。
俺听说你们都信佛信的诚,你们要是顺了俺的意思,就是给下辈子积德。现在俺跟佛爷一样,掌管着现在和未来的祸福报应,你们西番怕不怕?你要怕了,就赶紧来磕头,俺给你们幸福的生活,不派兵马去杀你们。你们这些西番,知道了没!

西番地界上的这些,都是元朝西北宗王的后裔,是元初蒙古势力和元朝朝廷势力博弈的后果,所以基本上都属于内藩性质,不是元朝直辖。元朝被打成糊糊后,他们基本上就处于独立状态了,按理说招惹他们没啥意义,但朱麻子就一定要让他们臣服,然后在他们臣服后设置卫所。


好了,当然很多人可能认为,尼玛酒泉、敦煌、哈密东部这些地方,那是汉唐旧土,朱麻子不能不恢复……

好吧我知道你们志向远大,但汉唐旧土是朱麻子恢复得起的吗?

汉朝直辖了吐鲁番,羁縻到了帕米尔高原;唐朝直辖了碎叶城,羁縻到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你给我恢复一个看看。

或者有人说,酒泉、敦煌、哈密东部那是汉族人生活的地方,能不恢复嘛!

好吧我知道你们很民族主义,但你知道不知道,自打我大宋不能恢复河西,河西到东疆的汉人都被回鹘、党项同化了嘛,明初的河西走廊和新疆东部,能有几颗汉人?现在你们看到酒泉、敦煌和新疆东部再次出现大量汉人,能恢复汉唐时期的盛景,那不是明朝的功劳,而是始于清代雍正年间才开始的移民。


当然,河西走廊和新疆东部,很多人都根深蒂固地认为这是中国的核心区域之一,是汉族的聚居地,所以提这个只怕很多人都不服。


那么我们提一个,汉朝和唐朝都没有染指,但元朝染指了,朱麻子顺着元朝的思路一定要让这地方也归附的例子。

那是哪里呢?

对,缅甸

缅甸这地方,在大多数国人眼里那就是外国了吧,跟日本一样吧。压根谈不上收复,因为不是汉唐故土嘛,但这里勉强算元朝的故土啊。

如果朱麻子想恢复的是汉唐故土,要缅甸干嘛?所以不要被故土之类的东西迷惑了,历史久远的东西很容易发生变化,比如历史上长期是汉族聚居地的河西走廊,要不是清朝的经营,河西走廊现在不知道啥模样呢。

而缅甸,因为地理环境的问题,长期是被中国忽视的。但元朝就拿下了,当然因为气候、交通的问题并没有将其转化为纯内藩,但外藩的性质是有的,缅甸新兴的阿瓦王朝就一直处于元朝土司的位置,既然是元朝的外藩,那么我大萌也要。


所以,在大萌初期,缅甸就出现了这些明朝的土司(图里我把老挝和泰国的明朝土司也圈出来了):

由于谭其骧的历史地图集,考虑到了控制力的问题,所以内藩性质的土司被画进了明朝版图,外藩性质的土司则标注但没有画进明朝版图。但这是后人的总结,朱麻子和朱老四父子在设置这些土司的时候,可是没有考虑他们以后会成为听话的内藩还是根本管不住的外藩的,也就是说,在朱麻子和朱老四的时代,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基本都是中国的领土。

缅甸的这三个被画到国境外的,是这样的:

缅甸司,全称缅中宣慰使司,永乐年间改称缅甸军民宣慰使司。设置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土司由缅甸阿瓦王朝的国王兼任。该王朝不属于缅甸历史上的“正统”,因为是佤族人和傣族人强盛的时代,而佤族和傣族一向是和汉族亲善的。

底兀剌司,全称底兀剌宣慰使司。设置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土司由缅甸东吁王朝的国王兼任。该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的“正统”,是缅族人的政权,起初非常弱小,臣服于阿瓦王朝。到了永乐年间,东吁王朝逐渐有了点力量,引起明朝重视了,于是明朝册封其国王为土司。

太古剌司,全称太古剌宣慰使司。设置于永乐四年(1406年),土司由缅甸勃固王朝的国王兼任。该王朝是孟族人的政权。该王朝国力仅次于阿瓦王朝,和阿瓦王朝多年争夺缅甸霸权,阿瓦王朝一直处于进攻态势,勃固王朝则一直处于防御态势,但谁都灭不了谁。起初他们由于交通不便距离遥远,所以没有跟明朝搭上关系。在永乐年间,朱老四派人去缅甸考察,朱老四发现不能让阿瓦王朝一家独大,于是就主动册封了勃固王朝。十余年后,获得明朝干儿子地位的勃固王朝和干哥哥阿瓦王朝宣布和平。


当然这三个,由于交通原因,毕竟外藩性质更高了。但在东吁王朝统一缅甸之前,三个外藩中,尤其是离明朝最近也是最强大的阿瓦王朝,还是非常有效地履行了藩臣职责的。正统年间,麓川平缅司叛乱,明朝镇压时征调阿瓦王朝参战,阿瓦王朝和另一个内藩性质的木邦土司(傣族在缅甸的一个王朝)联军十余万参与明朝征调,已经是非常听话了,至少比河西走廊的那些战五渣蒙古族、裕固族卫所有用。


连缅甸都要,如果元朝在日本有外藩性质的藩臣,明朝能不要嘛?

不可能嘛。

即便元朝没能染指日本,但朱麻子和朱老四父子,还是非常希望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日本的归附的,那就是,接连恐吓打嘴炮。当然最后也不了了之了,但到底大规模海上远征代价太大,郑和船队下西洋恐吓更小的国家更有效率,所以日本的事也就搁浅了。

可要是日本有元朝的残余势力的话,那朱麻子和朱老四就是放弃西洋,也得派兵跨海东渡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