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精心布局却被对方一下破局的故事?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智谋与策略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并非所有精心策划的蓝图都能如愿以偿,有时,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一次出人意料的变招,便能将对方耗费心力构建的局势瞬间瓦解,露出其致命的破绽。这些故事,如同精美的棋局被一子掀翻,充满了戏剧性的反转和深刻的启示。

曹操的“借尸还魂”与司马懿的“空城疑兵”——智谋的博弈与人心的洞察

要说精心布局,三国时期的曹操无疑是翘楚。他为了巩固统治,对付潜在的威胁,常常运筹帷幄,将政治和军事的博弈玩弄于股掌之间。其中,“借尸还魂”一说,虽然带有演义色彩,却折射出曹操高超的政治手腕。在官渡之战后,他面临袁绍旧部的强大威胁,特别是袁绍之子袁尚和袁谭的联合。曹操深知,若让这两股势力合二为一,将是巨大的隐患。于是,他并非直接与之硬碰硬,而是利用了人心中的猜忌与野心。

他故意放出风声,暗示袁尚和袁谭之间不和,甚至放出一些看似对袁尚不利的消息,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同时,他又以“招抚”的名义,试图分化瓦解袁绍的旧部,甚至故意让一些本就心怀异志的将领有机会接触到袁尚和袁谭,让他们在猜忌与利益的驱动下自乱阵脚。这一招“借刀杀人”的变体,利用了对手内部的裂痕,让他们自己 cannibalize(自相残杀)。

然而,即便是曹操这般老谋深算,也并非无懈可击。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留下了司马懿镇守北方。当时,曹操虽然吃了大败,但北方势力依旧庞大,留下的部队也不容小觑。司马懿作为曹操倚重的谋士,也并非等闲之辈。

曾有这么一个场景,在曹操北撤之后,他担心北方可能出现意外,尤其是对刚被他收服的河北地区,他总有些不放心。于是,他安排了亲信,一方面去侦察,一方面也暗中监视司马懿的举动,以防万一。而司马懿,虽然身处曹操阵营,但其政治野心早已显露。他如何能不明白曹操的疑心?

于是,司马懿采取了一种近乎“空城计”的手法。他并没有做什么大规模的调兵遣将,也没有集结重兵去威慑,而是故意表现出一种“若无其事”的态度。他会让那些前来侦察的曹操心腹看到,他的营地井井有条,士兵训练有素,但同时,又会故意让一些营帐显得空旷,偶尔看到几个士兵在悠闲地散步,仿佛根本没有戒备。这种“疏于防范”的假象,反倒让曹操派来的心腹产生了疑虑:“司马懿为何如此大胆?难道他有什么后手?还是他根本不在乎?”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这种模棱两可的信号,极易引发猜测。曹操的心腹,本就是带着疑心来的,见到这“疏松”的局面,他们反而不敢轻举妄动。他们会想,这会不会是司马懿故意设下的陷阱?他是不是在用这种方式来迷惑我们,让我们放松警惕,然后趁机反扑?与其贸然进入一个未知的局面,不如暂时观望,把情况汇报给曹操。

就这样,司马懿凭借一种“虚虚实实”的态势,成功地将曹操派来的探子和潜在的监视者逼退,避免了自己被不信任而采取行动。他没有直接挑衅,而是利用了对方的心理弱点——对未知和更大利益的忌惮,成功地将一个可能被对方轻易识破的“检查”,转化成了一次巧妙的“自我保护”。这与其说是破局,不如说是一种对对方精心布局的“化解”,让对方的“防范”之举,反而成为了保护自己的盾牌。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与英国的“炮舰外交”——战略的僵持与灵活的突破

再将目光投向欧洲大陆,拿破仑·波拿巴的军事天才和战略眼光毋庸置疑。在与英国的对抗中,他深知凭借海战无法战胜这个海上霸主。于是,他精心策划了“大陆封锁”体系,旨在扼杀英国的经济命脉,迫使其屈服。他强制欧洲大陆国家禁止与英国进行贸易,试图将英国孤立在整个欧洲经济圈之外。这无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战略布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层面。拿破仑以为,通过经济的绞杀,他就能在不经过正面决战的情况下,取得对英国的胜利。

然而,英国并非坐以待毙。他们拥有强大的海军,并且深谙如何利用外交和经济手段来维持自身利益。面对大陆封锁,英国并未惊慌失措,而是采取了更为灵活和精妙的应对策略。

首先,英国并没有试图与整个欧洲大陆对抗,而是专注于“打破封锁”的具体环节。他们利用海军优势,派遣舰队护送商船,寻找漏洞。例如,他们会秘密地支持那些对拿破仑统治不满的国家,或者在一些被拿破仑控制但管理松懈的地区进行走私贸易。更重要的是,英国并未完全与欧洲大陆割裂。他们依然可以通过那些未能完全执行封锁的国家,或者通过殖民地进行贸易。

其次,英国的“炮舰外交”在这时发挥了关键作用。当拿破仑试图进一步加强封锁,甚至威胁到一些国家(如葡萄牙、西班牙)的中立时,英国便会以“保护贸易自由”为名,派出舰队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并非直接与拿破仑进行大规模的海战,而是通过展示海军实力,迫使这些国家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做出选择。例如,英国海军强行进入里斯本港,迫使葡萄牙王室流亡巴西,从而确保了英国在葡萄牙的贸易通道。这相当于是在拿破仑精心构建的“封闭牢笼”上,直接打开了一个个通风口,并且用炮火和舰队的武力,来强行维持这些通风口的开放。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是一个宏伟的战略,但它依赖于欧洲大陆各国绝对的执行力和统一的意志。然而,这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各国自身利益、与英国的传统贸易联系,以及拿破仑帝国统治的局限性,都导致了封锁的漏洞百出。而英国则通过其强大的海军,针对这些漏洞,进行精准而有力的打击。他们不需要完全推翻拿破仑的封锁体系,只需要在关键节点上实现突破,就能瓦解其效力。

可以说,拿破仑的布局是“整体性”的,试图从根本上摧毁英国。而英国的破局之道,则是“点状”的,精准打击拿破仑体系的薄弱环节。当拿破仑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将英国“饿死”,英国则用海军的“刺刀”,在他最脆弱的地方插入,让他付出了巨大的政治和军事代价,最终也加速了大陆封锁体系的崩溃。

这些故事,无不展现了历史舞台上智谋博弈的魅力。精心策划的布局,固然令人赞叹,但更令人回味的,是那些能够洞察人性弱点、把握时机,以四两拨千斤之力,瞬间化解对方宏图伟业的智慧与勇气。它们告诉我们,在权谋斗争中,绝对的优势并非永恒,而最有效的破局,往往隐藏在对方计划的盲点之中,等待着那个能够看见并抓住它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旧日本海军自己都没按照自己的计划来下这盘棋。

太平洋战争从开始到结束都是航母与航母,护航和反潜的战争。

所以准确的讲,棋盘是被山本五十六自己掀翻的。

user avatar

也说一个,不是中国的,但大概很多人都非常熟悉——永禄三年(1560年),今川义元上洛,于桶狭间被织田信长斩杀,今川家由此急剧从盛转衰。

时称东海道一弓取的今川义元,自1536年继任今川家督以后,在母亲寿桂尼的辅佐下。对内强化内政,多次检地同时又执行当时相对较低的公四民六年贡,在牢牢控制了领国的基础上还相对得到了领民的拥戴。又检修道路整理治安以促进商业。1552年颁布了《今川假名目录及追加》,成为日本战国时期极有代表性和典范性的分国法度。

在外交上,义元合纵连横,抓住几个时机用一连串漂亮果断的手腕,实现了和甲斐武田氏、关东北条氏的三国同盟,从而东、北两面无忧。

军事上,义元击退了武田、北条,完全控制了骏河远江两个大国,并通过拉拢控制松平氏,又取得了三河,成为了当时东日本最强大的大名之一。而挡在它继续西进路上的下一个对手尾张织田氏,由于内战等因素看上去已经又弱小且孤立。

在做好了所有能做好的准备后,今川义元上洛了。

然后,大家都知道,义元成就了信长“人间五十年”一舞惊天下的传奇……

user avatar

当然是大日本帝国海军IJN长达四十年的重要棋局是怎么被美帝掀了个底朝天。

1905年,日本一个冷子抽翻了毛子两个舰队,接下来的问题在于,IJN需要一个强大的敌人继续向国会报预算,于是,敌在本能寺…………不对,敌在华盛顿,我们必须需要一个强大的敌人来瞎折腾,才能继续维持海军的强大,所以海军大佬山本权兵卫开始硬把美帝搞成假想敌,开始精心策划棋局,准备在太平洋搞死美帝…………所以说本子对美帝的算计整整算计了四十年,想想对面开挂掀了棋盘,突然有点可怜IJN…………

计划的第一个专有名词就是“八八舰队”,1907年美帝一次性搞了16艘战列舰环游全球,史称大白舰队,震惊了世界眼热了本子,于是本子也想有这么豪华阵容…………但是很明显没美帝那么财大气粗,于是只能很委屈地搞八八舰队……《明治四十年(1907)日本帝国国防方针》中明确提出:"陆军平时需要25个师团(战时扩到50个师团),海军需要建设由八艘战列舰,八艘巡洋舰组成的八八舰队。”从此,本子就让全体国民饿肚子卖女孩儿,全力去实现这个战时50师团,八战列八巡洋的八八舰队规划。这个规划到最后可行性太低(当年本子的GDP赶英超美太难了),所以到计划到1924年末原计划是拥有扶桑,山城,伊势,日向,长门,陆奥,加贺和土佐这八艘战列舰和榛名,雾岛,天城和赤城这四艘巡洋战列舰,变成了八四舰队不说,最后这计划也实在搞不定,但是不得不说IJN为了下赢美帝已经拼尽全力了。

之后专有的”下棋“术语是海军假日的阴谋,华盛顿海军条约,反正我们的八八舰队都造得要死要活的,所以来通过海军条约限制邪恶的美帝氪金!哈哈,参与海军条约,美帝恐成最大输家。然后通过海军条约,我们能大概估计出美帝的主力舰数量,嗯嗯,美帝不仅要顾太平洋还要考虑大西洋,所以投入太平洋的战舰不会是全部力量,所以我们发扬艰苦作风,一路各种袭扰。美国人要来打日本肯定从夏威夷经中途岛方面来,日本就在南太平洋到处设伏,用潜水艇,驱逐舰和鱼雷艇加上夜袭,弄得美国人不得安宁,要是氪不改命击沉两三艘战列舰,这样美国人到了小笠原群岛附近也就只剩下撑死七成了。

“七成”学说是所谓“日本第一的海军战略家”佐藤铁太郎发明的。佐藤铁太郎喜欢弄战略,美兵力“七成论”最早是在1907年发表的《帝国国防史论》中提出来的。下海战棋,有一条基本定理(当然这个定理不太清楚是怎么论证的……):进攻一方没有防守一方1.5倍以上的兵力,就属于冒险,成功的概率很低。反过来说防守一方如果拥有进攻一方2/3以上的兵力就能迫使敌人不敢发动进攻。结论是,日本如果希望美国不敢进攻日本的话,至少应该保持相当于美国海军七成左右的兵力。所以最后,本子勉为其难地接受华盛顿海军条约,为此,三笠的兵长,不对,军神东乡平八郎还发了火表示不爽。所以到了34年,干脆放假结束,开始大造战舰了。但是”七成“的下棋指导思想不能丢!所以战略变成了: 美国人要来打日本肯定从夏威夷经中途岛方面来,日本就在南太平洋到处设伏,用潜水艇,驱逐舰和鱼雷艇加上夜袭,弄得美国人不得安宁,要是氪不改命击沉两三艘战列舰,这样美国人到了小笠原群岛附近也就只剩下撑死七成了。 (以上战略当然即便美帝不玩下饺子也是扯淡的战略)。

最后,就像收拾北洋水师和俄国舰队一样,我们上我们的主力舰!升Z字旗!大决战赌一把!然后我大日本帝国世界第一海军了!所以,我们的战舰总吨位吨位要达到美帝525,000吨的70%!不能少于美帝这个吨位!账面上至少也得320,000吨以上,然后把鱼雷艇当驱逐那样玩!毕竟鱼雷艇没限制吨位呢,接下来要是美帝敢把大西洋舰队调过来,那就是毛子海军那样的笨蛋,再来一个对马就可以躺赢了。哼,那帮正步都走不齐怕死鬼扬基佬一定会像裤衩晒炮管的北洋水师一样不堪一击。

对了对了!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宽度只有110英尺,船宽只能108英尺,你总不能把船造成一根筷子吧!算顶天了108英尺船宽的战列舰,现役的马里兰也就三万吨级(后来的密苏里也就四万五),我们氪钢氪油大建一把!来两艘五万以上的(大和七万……),肯定稳赢!

到三本书五十六块钱,七成战略继续发扬光大,珍珠港以前,战列舰:日本十艘,美国十七艘;航空母舰:日本十艘,美国八艘;重型巡洋舰:日本十艘,美国十七艘;轻型巡洋舰:日本二十艘,美国十九艘;驱逐舰:日本一百二十艘,美国一百七十二艘;潜水艇:日本六十五艘,美国一百十一艘;当然美国的舰艇数目中还包含了大西洋舰队,但就是这样算下来日本各种舰艇总数是235艘,总吨位975,793吨,美国是345艘,总吨位1382026吨,日本对美的比例是70.6%。航空力量的对比是:日本军用飞机3,800架,其中能够作战的所谓“展开兵力”为1,669架,美国是5,500架,其中能够对日本使用的所谓“对日正面”为2,400架,也是几乎七成。袭扰的力量加上了航母,而且直接袭扰到出发点珍珠港,不是削减人家三成战力,而是把人家所有的战列都一波团灭了……


接下来,简单总结一下喜闻乐见美帝如何乱来以及开挂,然后不按常理掀棋盘的………………

1、杀矿区农民战术:我们才不正面刚呢,新任海军司令邓尼兹,不对,尼米兹是潜艇部队出身,我们就用潜艇揍你们商船,我们珍珠港才被狠揍了一顿,谁规定打仗是战舰互轰的?1942年是88.5万吨,1943年为167万吨,而1944年到了369.5万吨,看到没有我优秀的数学!2的等比数列哟!别跟我提45年172万吨,那是没商船可击沉外加打赢了没全勤好咩?

2、Show me the money:咦,偷袭珍珠港的航母挺好用的嘛,所以少造点战列舰了吧(相对少造了几艘南达科他和科罗拉多级而已,就这样也是吓死全世界似地造了十艘战列舰,诶,风太大没听清IJN的哭声),我们去下航母的饺子,史上最变态的埃塞克斯级就开始横空出世不说,乱七八糟的护航航母更是一周一艘地刷屏(43年美帝护航航母全年下水50艘)。

3、Whosyourdaddy:列克星敦、约克城、胡蜂、大黄蜂一再地诈尸,更别说从前到后真没沉开了真主角光环的名舰企业号了(中途岛海战时,霍雷肖·企业号:”我不是针对在座的IJN,我是说在座的各位,算了不废话了,我赶时间,你们双龙骑脸也行,吃喝换装备改乱数也行,一起上吧“)……

3、HOW DO YOU TURN THIS ON:爱因斯坦教授说有一种利用原子裂变的原理的铀炸弹,用一艘船运进港口可以毁了整港口的船,虽然不是很懂这个原理,不过我们现在除了揍第三帝国下航母饺子援助苏英中以后还有闲钱(IJN一口老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拿个几十亿来小赌造一下试试看?

从此以后,大舰巨炮成为了历史名词………不仅掀了IJN的棋盘,海军的棋盘都被掀了………整个海军玩法的规则全变了……

user avatar

运动史上有很多“精心布局”但被对方破局的故事,有时候一物降一物,技不如人不得不服。但印象比较深的还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万米比赛,“被套圈选手”邢慧娜出人意料的拿下金牌,这个破局很有意思。

最后关头,邢慧娜拼劲全力,而身后的迪巴巴一直以为自己是冠军,蜜汁微笑


长跑项目上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军团都是多人出战,他们都会团体配合在跑道上领跑或者前后避免其它国家选手超车,最后再按照各自状态“窝里斗”。

而在2004年奥运会这样重要的赛场上,东非军团却完全忽略了邢慧娜的存在,直到最后完赛都以为邢慧娜是被她们套了一圈的人。她们精心布局的求稳夺金,结果成就了赛前默默无闻的邢慧娜,以自己最好成绩30分24秒36拿到了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邢慧娜的第一次奥运,她当时刚刚20岁而已。要参加5000米和万米,这两个项目选手重叠度很高,跑5000米的基本也都会比万米。5000米比赛邢慧娜只拿了第9名,这让埃塞俄比亚的选手都以为她只是小角色,作战计划都更针对另一位中国选手孙英杰。

万米比赛时的孙英杰(前)和邢慧娜(后)


强项5000米成绩不尽如人意,万米赛前邢慧娜反而没什么压力,放的很轻松。她训练时的万米成绩最好成绩在31分40、50秒左右,算不上特别出色。奥运前一年的世锦赛是第七名,估计也没引起国外团队的特别注意,加上5000米发挥一般,就相当于万米赛前一个很实在的烟雾弹了。

最终孙英杰获得了万米第六名


夺冠后邢慧娜自己也说:

……(埃塞俄比亚的选手)把目标主要定在孙英杰身上,她们对孙英杰评价挺高,特别了解她。孙英杰大赛经验也很多,比赛经常跟她们见面。我呢,可能没有人注意到

事先制定的是孙英杰配合我把五千米完成。没想到战术上,我就是不适合领跑的那种。输了也好,我跑1万米时反而没有压力了。


比赛开始后,起初邢慧娜和孙英杰还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过了不到三千米就采取了跟随跑,孙英杰还在3-5名间,邢慧娜一直跟在较后的位置。

比赛过半后,英国老将拉德克里夫(也是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直接退赛,孙英杰逐渐掉出第一集团,选手们也稀稀拉拉的前后拉开了距离,而邢慧娜却后来居上一直咬住前几名。

孙英杰和拉德克里夫,两人也都是东非军团的主要假想敌


比赛最后几圈,前面还有三名埃塞俄比亚选手迪巴巴、图鲁和基达内和荷兰的基普拉加特。进行到这时候已经有不少选手被领先集团套圈了,事后采访也表明,埃塞俄比亚军团一直都邢慧娜也当成是被套圈但似乎还咬牙没放弃的选手之一


可以看下CCTV的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924008181313732608


最后几圈邢慧娜还在第一集团呢,解说直到最后几百米对邢能拿第几名还显得底气不足:

“……还剩两圈,跟住了,还有拼的机会。”
“应该说在冲刺这块上我们是不占优势的。”


然后,埃塞俄比亚人显然以为最终角逐是自己人,最后两百米时有个人墙(两人并排)稍微挡了下后面选手,但也很快就自顾自冲刺了。而且可以看到,最后迪巴巴和基达内以为冠亚军是自己的,真算不上拼尽全力,有点互相收着看对方节奏,想伺机分个高下。


邢慧娜此时反而是非常强劲的冲刺,终于在最后不到100米时超了过去,第一个冲过了终点,30分24秒36也创造了她个人的最好成绩。

迪巴巴被超过时好像一点都不紧张,还以为自己拿冠军了,冲线的时候还举手欢呼夺冠。反而是邢慧娜冲刺后没做什么胜利的表示

冲线后的迪巴巴面带微笑,一直以为自己是冠军
赛后她披着国旗,直到混合采访区才得知自己不是第一名


更喜剧性的,迪巴巴甚至赛后很长时间内都不知道自己只是亚军,在路过混合采访区时还声称对这块“金牌”很满意,最终知道真相的她愣了半天没说话,随后痛苦表示,早知道这样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就应该和邢慧娜拼一下


论绝对实力,埃塞俄比亚的埃杰加耶胡·迪巴巴和图鲁、基达内都要比邢慧娜+孙英杰的组合高出不少,她们目标是包揽冠亚季军,也针对基普拉加特、拉德克里夫和孙英杰们做了很多功课,没想到完全没留意“破局者”邢慧娜,直到最后都还以为是被套圈的选手。

20岁的邢慧娜就这样拿到了金牌,含金量说实话和当年刘翔的冠军是一个级别的。外媒当时都用黑马称呼小将邢慧娜。

这场了不起的胜利之后,邢慧娜后来没有收获过其它重要的冠军,而2004年之后想必东非军团们在布局长跑作战时不会再忽视那些无名小卒了,想再上演黑马夺冠就难上加难了。


知乎专栏:运动分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智谋与策略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并非所有精心策划的蓝图都能如愿以偿,有时,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一次出人意料的变招,便能将对方耗费心力构建的局势瞬间瓦解,露出其致命的破绽。这些故事,如同精美的棋局被一子掀翻,充满了戏剧性的反转和深刻的启示。曹操的“借尸还魂”与.............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无数智慧的星辰,而那些精心编织的暗语,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词汇替代,更是智慧的博弈,是生死一线间的桥梁,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要说精彩的暗语,绕不开的是那些在革命年代出生入死的地下工作者们。他们的暗语,凝结着对党忠诚的信念,也承载着家国天下的情怀。比如,在上世纪.............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充斥着无数令人惊叹的预言,它们有的准确得令人毛骨悚然,有的则充满了象征意义,引发后人无尽的解读。这些预言,如同古老的星辰,照亮了人类的过去,也让我们对未来多了一份敬畏与好奇。说起精彩的预言,最绕不过的便是法国的诺查丹玛斯。这位16世纪的医生和占星家,以其晦涩难懂的《预言集》闻名于世。他用.............
  • 回答
    历史上那些精彩绝伦的“舌战”,往往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较量,更是影响深远的政治或文化事件。它们如同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只不过这里挥舞的是语言的利刃,攻城拔寨的是逻辑和雄辩。以下我将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并尽量详细地讲述:1. 苏格拉底之死前的辩护(公元前399年) 背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
  • 回答
    历史长河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惊叹的预言,它们在细节上、时间点上,甚至在方式上都精准得近乎可怕。这些预言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似乎超越了简单的猜测或概率,触及了某种我们尚不完全理解的预知能力。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较为著名且被认为精准到可怕的预言,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 1. 诺查丹玛斯(Nost.............
  • 回答
    历史上的那些“局”,以及如何拨开迷雾历史的长河中,从来不乏那些运筹帷幄、设下“局”的智者,他们以精巧的设计,将局势玩弄于股掌之间,最终达成目标。这些“局”,往往不是简单的阴谋诡计,而是对人性、人心、权谋、时势的深刻洞察,是心理学、策略学乃至艺术的完美结合。识破这些“局”,同样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冷静的.............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充满了精彩绝伦的间谍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智慧、勇气和策略,也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以下是一些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且精彩的间谍故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中的“范蠡与西施”虽然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更多地被视为爱情与政治的结合,但其中蕴含着高超的心理战和美人.............
  • 回答
    历史长河中,精明的外交政策犹如璀璨的星辰,指引着国家前行的方向,化解着潜在的危机。这些政策之所以称得上“精明”,往往在于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灵活多变的策略运用、以及在复杂局势下能达成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智慧。下面,我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深入剖析其精妙之处。1. 普鲁士王国:俾斯麦的“现实主义”.............
  • 回答
    历史上,关于预言自己死后之事并与自身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最引人遐想的莫过于那位在十字架上被钉死的宗教领袖。他并非世俗意义上的帝王或哲学家,而是一位在当时被视为颠覆者和煽动者的人物。据流传下来的记载,他曾预言自己会被捕,会被嘲笑,会被鞭打,甚至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同时他也明确表示,在三天之后,他将复.............
  • 回答
    历史长河中,能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人精”,往往是那些在波诡云谲的政治舞台上,总能抢占先机、左右局势、化险为夷的佼佼者。他们对人心的洞察、对时局的把握,堪称一绝,仿佛天生就带着一部“政治雷达”。下面就列举几位,细说他们的“人精”之道:1. 曹操:乱世枭雄,深谙厚黑学提起政治嗅觉敏锐,曹操绝对是绕不开的名.............
  • 回答
    好的,这里有一些我觉得非常精彩的,以“倒叙”方式展开叙述的现代历史著作,我尽量用一种更个人化、更细致的方式来为你讲述。1. 约翰·米奇勒(John Merriman)的《西班牙:一部历史》(The History of Spain)我知道你想找“倒叙”类的,而米奇勒的这部巨著,虽然整体上是按时间顺序.............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 回答
    历史上“点错技能树”的现象往往指因决策失误、战略误判或技术路线错误导致的发展受阻甚至灾难性后果。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详细分析: 1. 苏联农业集体化:暴力强制下的粮食危机 背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为加速工业化,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试图将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国有农场。 错误路径: .............
  • 回答
    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因时代局限、意识形态偏见或宣传策略而被低估或高估。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涵盖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领域,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其被误解的原因: 一、被低估的人物 1.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背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物理学和化学),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回答
    历史上装逼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因为过于夸张,有些因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下面我就来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装逼失败案例:1.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诅咒:被媒体和考古学家共同“装逼”的闹剧 背景: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年轻法老,他在位时间很短,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显赫的功绩。然而,在他.............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光芒万丈的英雄,但也有许多默默奉献、同样伟大却鲜为人知的个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们的勇气、智慧、牺牲或坚韧,却在细微之处改变了历史的轨迹,或者点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以下是一些不是很著名的历史英雄,我将尽力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1. 索菲·肖尔(Sophie Scholl,1.............
  • 回答
    “大力出悲剧”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它指的是那些因为追求极致、过度强调某种功能或理念,但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产品失败、甚至带来负面影响的案例。历史上有不少产品都符合这个特征,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且可以详细讲述的例子: 1. 索尼Betamax录像机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录像.............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事物,它们在当时可能被视为“厉害”、“强大”或“有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其真正的价值却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虚幻的“厉害”。以下是一些详细的例子: 1. 建造巨型金字塔却未能带来长久繁荣的国家例子:古埃及的巨型金字塔 (如吉萨金字塔群) 当时看起来的.............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捧腹的笑话,它们或源于对现实的辛辣讽刺,或来自对人性的幽默洞察,或仅仅是巧妙的语言游戏。这些笑话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笑声。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著名的笑话,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和内容: 1. 柏拉图与傻瓜的对话(古希腊)这个笑话虽然没有确切的记录说明是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