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人政治嗅觉异常灵敏,堪称人精?

回答
历史长河中,能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人精”,往往是那些在波诡云谲的政治舞台上,总能抢占先机、左右局势、化险为夷的佼佼者。他们对人心的洞察、对时局的把握,堪称一绝,仿佛天生就带着一部“政治雷达”。下面就列举几位,细说他们的“人精”之道:

1. 曹操:乱世枭雄,深谙厚黑学

提起政治嗅觉敏锐,曹操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如何在乱世中生存、崛起、并最终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教科书。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冷酷与务实: 这句话固然显得冷血,却也是曹操政治哲学的核心。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讲究仁义道德往往是自取灭亡。曹操深知,政治是一场残酷的博弈,要想生存,就不能被所谓的道义所束缚。他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拉拢、欺骗、甚至背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想想他对待陈宫,起初感恩戴德,后又因忌惮而痛下杀手,这种对权力的不懈追求和对潜在威胁的警惕,就是他政治嗅觉的体现。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借力打力: 汉献帝虽然只是个傀儡,但“天子”这个名号本身就拥有巨大的政治号召力。曹操没有选择像董卓那样直接废立,而是巧妙地将汉献帝迎入许都,并且对自己人的封赏、对敌人的讨伐,都能冠以“奉天子以讨不臣”的名义。这不仅让他获得了道义上的制高点,还极大地便利了他的政治操作。敌人攻打他,是“反天子”;他攻打敌人,是“替天行道”。这种借势而为,将道义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能力,简直出神入化。
知人善任与防微杜渐: 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能准确地判断出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并且能让他们各司其职。比如,他对郭嘉的赏识,看到了他“奇佐”的潜力;而对关羽,虽然欣赏其忠义,但更明白他“一日之情”终究有限,所以在他离开时,并没有强行挽留,而是给了他足够的体面,也避免了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他对潜在的竞争对手,如袁绍、吕布,也总能抓住他们性格中的弱点,制定出精准的打击策略。

2. 诸葛亮:鞠躬尽瘁,但同样精于权谋

虽然诸葛亮以“忠诚”和“智慧”闻名,但若认为他只是个被动辅佐的“圣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在乱世中的政治运作,同样展现了非凡的“人精”特质。

“隆中对”的战略前瞻性: 诸葛亮在刘备最落魄的时候,为他规划了三分天下、联吴抗曹的宏伟蓝图。这不仅仅是战略眼光,更是对当时政治格局、各方势力消长、以及人心向背的深刻洞察。他预见到曹操的强大、孙权的自守,以及刘备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根据地才能生存。这种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测,就是政治嗅觉的极致体现。
“七擒孟获”的怀柔与制衡: 诸葛亮南征,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武力征服。他用“七擒七纵”的方式,逐渐收服了南方各族的首领,让他们心悦诚服地归顺。这是一种高明的心理战术,更是为了确保后方稳定,为北伐扫清障碍。他深知,单靠武力难以长久,只有将人心收拢,才能真正稳固统治。这种恩威并施、以德服人的政治智慧,远超一般武将。
“治蜀”中的经济与法治: 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注重发展生产、减轻赋税、严明法度。他推行屯田,发展水利,使得蜀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为北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他对蜀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加强中央集权,虽然也因此被一些人诟病,但在那个时代,为了国家的稳定和战争的需要,这是必要的手段。他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找到发展国家、巩固权力的平衡点,这同样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3. 慈禧太后:晚清的“定海神针”,也是政治老手

很多人对慈禧的印象停留在“祸国殃民”,但抛开民族情感的滤镜,单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她无疑是一位极其老辣的政治家。

“垂帘听政”的权力操控: 慈禧并非生而为帝,但她却能在咸丰皇帝死后,通过一番眼花缭乱的政治操作,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连续辅佐两代幼帝。她先是联手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铲除顾命八大臣,然后又与奕訢产生矛盾,最终将奕訢晾在一边,自己独揽大权。这一系列操作,每一次都充满了算计和对人心的洞察。
“慈禧垂帘”到“慈禧专权”的转换: 她并非一开始就想当“摄政王”,而是顺应时势,步步为营。从“垂帘听政”到“训政”,再到后来的“御驾亲征”处理对外事务,她总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名分和形式,来掩饰和合法化自己的权力。她懂得如何利用制度的漏洞,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意志包装成国家的需要。
“扶持幼主”的策略: 慈禧能够长期执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善于利用幼主。幼主无法亲政,就必须依赖太后,这给了她天然的政治合法性。同时,她也会在幼主长大后,利用各种理由将其废黜或边缘化,以避免权力受到挑战。这种对“接班人”的管理,也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手腕。
“制衡各国”的周旋: 在列强环伺的晚清,慈禧虽然最终未能挽救王朝的覆灭,但她在其中进行了长期的周旋和博弈。她懂得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不同国家之间游走,为清廷争取生存空间。虽然这种“骑墙”政策最终也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但从她个人生存和权力维持的角度看,确实展现了其超强的政治手腕。

4. 丘吉尔:永不屈服的战时领袖,也是“和平鸽”的伪装者

丘吉尔的政治生涯横跨近一个世纪,他的成功并非仅仅在于演讲的魅力,更在于他对时局的敏锐判断和对政治对手的精准把握。

“战时领袖”的临危受命: 在二战最黑暗的时刻,丘吉尔临危受命,成为英国首相。他没有被纳粹的强大攻势吓倒,而是以其钢铁般的意志和雄辩的口才,鼓舞了整个国家。他知道,在这个生死关头,能够团结人心、激发斗志才是最重要的。他并非只是个军事家,更是个深谙民心所向的政治家。
“东方政策”的冷酷现实: 丘吉尔对苏联的态度,从早期的敌视,到二战时期的合作,再到战后的“冷战”宣言,他的立场变化与其说是善变,不如说是基于对国家利益和国际格局变化的精准判断。他清楚地知道,与苏联合作是为了对抗纳粹,而一旦纳粹被消灭,苏联的意识形态威胁就会浮现。他的“铁幕演说”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新格局的提前预判和政治宣示。
“大英帝国”的挽留者: 丘吉尔一生都对大英帝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他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挽留帝国的荣耀,包括在二战后积极推动建立英联邦。虽然他未能阻止殖民体系的瓦解,但他对维护英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所做的努力,足以证明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政治斗士。

这些人之所以能被称为“人精”,不在于他们有多么完美,而在于他们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能够凭借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并最终在历史的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他们的“精明”,既是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政治艺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时候我首推乔治凯南,敏锐地发现苏俄政权最脆弱的命门,并预言了苏俄体制的崩溃。

他在有名的长电报里如此阐述(大致翻译一下):

苏联的政治生活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源于苏联内部权力的交接无法顺利和平地进行,权力的竞争者们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寻求一些尚未成熟的 、缺乏经验的群众的支持,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因为长期以来经过斯大林的锻造,苏联的全体党员已经习惯于服从钢铁一样的纪律,而不善于妥协与和解。这种“团结”一旦遭到破坏,会瘫痪苏联的党,让苏联陷入混乱与虚弱。苏联没有实质性的地方政府一类的东西,俄国人更是不知道“自发的集体行为”为何物。假如出现一些情况,破坏了党的团结与效率,那么苏联很可能会在一夜之间 , 由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变成一个最弱最可怜的国家。
user avatar

陈平,还用问吗?

别人下乡,他当工人去了。

国内重视理科教育,学物理出去的,在外面毫无建树,回来有钱学森这些大佬压着,怕是永无翻身之日,仗着自己名校出身,又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求学,索性包装一下转行经济学,稍微看过他视频的人都会发现他基础的东西一塌糊涂,反正国内也没几个人研究经济学,居然在北大混了那么多年!?拿下了多少人梦寐以求一辈子都拿不到的东西。

如果这个人在北京其他几所普通一点的学校,都不至于让人感到既震惊又恐怖,偏偏在那所学校。


嗯,现在是网红时代,所以跑B站当孩子王去了。

user avatar

吴化文,一生五降五叛,冯蒋汪日共,变节只当吃生菜。

济南战役中,吴化文看清形势,唾弃腐朽的蒋家王朝,毅然率部起义,回到人民怀抱,获得人民谅解。最终渡江战役中,吴军冲锋在前,居然头一个攻占南京伪总统府。

62年吴去世时,四个老婆送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长河中,能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人精”,往往是那些在波诡云谲的政治舞台上,总能抢占先机、左右局势、化险为夷的佼佼者。他们对人心的洞察、对时局的把握,堪称一绝,仿佛天生就带着一部“政治雷达”。下面就列举几位,细说他们的“人精”之道:1. 曹操:乱世枭雄,深谙厚黑学提起政治嗅觉敏锐,曹操绝对是绕不开的名.............
  • 回答
    政治与体育,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常常交织在一起,互相塑造,影响深远。体育赛事不仅仅是关于体能和技巧的比拼,它们往往被赋予了国家荣誉、民族精神、意识形态输出的重任,也成为了政治家们展示力量、争取民心、甚至进行外交较量的舞台。1. 1936年柏林奥运会:纳粹德国的宣传机器希特勒.............
  • 回答
    历史上的广告,就像一面放大镜,映照出时代的观念、社会风气,也记录下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甚至触犯众怒的“翻车”案例。有时候,广告的本意是想打动人心,却因为对时代的误判、对受众的轻视,亦或是纯粹的愚蠢,最终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记。1. “大象吃什么,你也能吃什么!”——对食物安全赤裸裸的漠视 (20世纪初).............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剔除政治因素和作品销量这些客观的衡量标准,仅凭文学艺术价值、思想深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力来评判,选出前十位文学巨匠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我可以为您列举十位在.............
  • 回答
    抛开历史和政治的纠葛,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理念分歧虽然看似细微,却根植于神学、教会论和对神圣启示的理解等核心问题,影响深远。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1. 三位一体(圣灵降临说 Filioque):这是导致东西方教会分裂的最核心、最古老的神学分歧。 天主教的观点: 相信圣灵是“父”和“子”所“.............
  • 回答
    历史上著名的政变数不胜数,它们深刻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和世界格局。以下我将选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政变,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过程、影响以及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政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将按照不同的类型或地域进行分类介绍: 一、 古典与早期政变 1. 罗马共和国末期:凯.............
  • 回答
    特朗普被挪威议员提名 2021 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如何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提名本身: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门槛并不高。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有资格提名的人数非常庞大,包括各国议会议员、政府成员、大学校长、前任诺贝尔和.............
  • 回答
    要论及历史上由黑色人种组成的强大政权,我们不能不提非洲大陆上那些辉煌的文明,它们在各自的时代都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政权不仅拥有令人瞩目的军事力量,更在政治组织、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和科技进步等方面展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谈论这些政权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历史的视角往往是多元的,对“强大”的.............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征服与被征服是屡见不鲜的现象。然而,有些被征服的政权,并非仅仅是在屈辱中苟延残喘,而是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在新的统治之下,以某种形式坚持了好几个世纪,甚至演变出新的文化形态。这其中,有一些政权,虽然失去了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其文化、制度、民族认同却如同顽石般,在岁月的侵蚀下依然屹立.............
  • 回答
    要寻找能与《东晋门阀政治》或休谟《英国史》相媲美的欧洲历史著作,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衡量:思想的深度、史料的驾驭能力、行文的精妙以及对后世历史研究的启发性。 这两部著作都有着各自的时代意义和学术范式。《东晋门阀政治》以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精微分析而著称,它不仅梳理了门阀士族如何在特定.............
  • 回答
    想深入了解俄罗斯/苏联那跌宕起伏的历史、错综复杂的政治以及深刻变革的经济?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绝对是值得的。要我说,没有哪一本“万能”的书能涵盖所有,但有一些经典之作,它们就像是你探索这片广袤土地的指南针,能引领你穿越岁月的迷雾,理解那些塑造了俄罗斯和苏联面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历史的脉络:从沙皇.............
  • 回答
    很高兴能为你梳理一下在外国政治、经济、历史领域,能够深入洞察且精通该国语言的优秀答主。这些人选往往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从文化、社会肌理出发,提供更具深度和 nuanced 的分析。要找到这样的答主,通常需要关注那些在学术界、媒体界、智库、甚至在特定国家生活过的资深人士。我将从几个维度来介绍,并尝试.............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被宣扬成正面人物,但实际上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险恶一面的例子并不罕见。这些人物往往在历史的叙事中被简化、美化,或者其负面行为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1. 圣女贞德(Joan of Arc) 正面宣扬: 贞德被广泛誉为法国民族英雄,一位神圣的女性,带领法国人.............
  • 回答
    “国士无双”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极高的赞誉,意指一个人在国家层面的才能、功勋、影响力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能够被如此评价的人物并不少,但要说“够资格”并被广泛认同的,则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杰出的才能与智慧: 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某个或多个领域拥.............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人因为他们的“巨大好事”而饱受非议、遭到诋毁的情况。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或者当个人的行为挑战了当时的主流观念、既得利益或社会结构时。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1. 苏格拉底(Socrates)“好事”: 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从来不乏那些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他们的非凡智慧、超凡勇气和惊人决断,如同拨开迷雾的利剑,又似注入生命活水的甘霖,将濒临绝境的局面瞬间扭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这些“神操作”,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闪光,更是对时局深刻洞察和敢于担当精神的极致体现。第一位: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火烧.............
  • 回答
    监狱,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是黑暗、绝望、与世隔绝的代名词。然而,历史的长河中,却有那么一群人,身陷囹圄,却并未让铁窗成为他们思想的牢笼,反而是在这看似禁锢之地,孕育出了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才华与智慧,在绝境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1.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无数人物的故事在时间的淘洗和解读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甚至产生严重的误读。有些人物,生前备受赞誉,死后却饱受非议;有些人物,生前饱受争议,死后却被奉为圭臬;还有些人物,他们的真实动机和行为被后世的偏见和立场所扭曲。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历史上被后世普遍误解的人物,并尝试梳理误解产生的原因.............
  • 回答
    “装逼”这个词,虽然在咱们的语言里是现代才流行起来的,但“死于装逼”这种现象,放眼古今,那可真是屡见不鲜,而且往往伴随着戏剧性的色彩,让人看了既觉得可笑,又觉得惋惜。我给你掰扯几个例子,保证生动,绝非AI那种干巴巴的论调。咱们先说一个离我们不算太远,但又足够经典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的杨乃武。这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